为什么汉文帝能夺回政权而汉献帝却不能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曹操曾经挟持天子而命令天下的诸侯,在当时被朝廷当中的大臣们称为大汉王朝的乱臣贼子。作为一个皇帝手上没有真正的权力,权力都在权臣的手里面,那么这个皇帝就被人称为傀儡皇帝。汉献帝一辈子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同样作为傀儡皇帝为什么汉文帝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最后开创了汉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重新掌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汉文帝本身的政治素养是比较高的。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汉文帝确实是在功臣宿将的拥戴下才当上了大汉帝国的皇帝。汉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手上也确实没有多少实权,没有多少但是还是有的,所以在汉文帝当上皇帝的当晚,就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宋昌当上了京城守备队长,控制了南北两军。控制了京城,也保障了皇宫的安全和自己的安全。汉文帝变被动为主动。
汉文帝对自己的亲戚们是连打带拉,首先在赏赐上面从来都不吝啬,拉拢自己的亲戚让自己形成势力来对抗权臣。汉文帝的亲戚们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对那些流露出想要反叛自己的那些诸侯王爷们绝对不手软,只要被发现一律处死。
然后第二个帝王术,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制衡。汉文帝刚当上皇帝的以后,手里面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利,那些在打击叛乱的功臣的势力很大。汉文帝在上位之初就开始提拔自己的心腹,拿到实际的军队控制权,但是如果一味在朝廷里面安插自己的心腹,这样的话必定引起朝中功臣集团的不满,所以汉文帝的策略是一边在朝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安抚朝臣,稳定政治局面。
但是重用功臣这样会导致权臣目中无人,所以汉文帝就利用朝臣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汉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当中最有权势的两个人分别是周勃和陈平,陈平表现的相对谦逊,这只是伪装罢了。在上位之初,当时当丞相的是陈平,但是因为周勃在平定诸吕叛乱的时候立下了大功,所以功臣集团内部对周勃当丞相呼声更高,所以最后周勃周勃当上了丞相,周勃更加的不可一世,多次扰乱朝纲,很不把汉文帝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对于此汉文帝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整治了一下周勃,周勃毕竟是武将出身,文治上面的事情没有陈平,就问了周勃文治上的几个问题,周勃一个问题都没有回答上来,这让周勃很尴尬,顺势周勃下了台,陈平重新接任了丞相的位置,不过这个时候的陈平已经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了,没过多久陈平就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面,周勃后来别赶回了自己的封地。
就这样,汉文帝一步步的在中央站住了脚跟。
董卓被吕布刺死之后,刘协以为从此便能自由了,不再是一个傀儡皇帝,能当一个真正的皇帝,没想到又落入了王允的手中,王允成为了董卓的第二人,没多久,董卓的老部下李傕郭汜自知反抗朝廷没有好果子吃,打算投降王允为朝廷效力,但是王允并不接受二人,认为二人是乌合之众,李傕郭汜气不过,直接攻下了长安城。
王允顿时非常的悔恨不已,城破之时,跳下了城墙自杀,汉献帝刘协又落入了李傕郭汜的手中,又继续了其傀儡皇帝的生活,后来,李傕郭汜二人不合,在城中火拼,无暇顾及汉献帝刘协,刘协在一众老臣的保护下,逃离了长安城,并下诏书求救。
但是前来营救的只有曹操一人,看到曹操兵强马壮,汉献帝看到了曙光,以为兴复汉室指日可待,但是让汉献帝没想到的事,曹操和董卓、王允、李傕郭汜是一类人,都只是利用他而已,但唯一不同的是,曹操利用汉献帝的职权控制割据势力的诸侯。
汉献帝刘协早已无法忍受傀儡皇帝的生活,决定反抗,当一个真正自由的皇帝,随后和董承密谋,汉献帝刘协写下血书,让董承带出去召集天下义士诛杀曹操,(也就是衣带诏),但是事情败露,董承被抄家。
随后又发生了几次反抗曹操的事件,耿纪火烧五凤楼事件,邺城魏讽事件,但是都最终失败。
为何汉献帝没能杀死曹操,夺回权利呢?
其实这体现了曹操枭雄的本质,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疑神疑鬼的人,曾经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死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汉献帝虽然受曹操的控制,但是曹操并不放心汉献帝,所以时刻注意着汉献帝的一举一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见面了,什么时候干了什么时候,哪怕是汉献帝房事多久,曹操都是了如指掌。
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想要夺回权利非常的困难,加上汉室的衰败,原来汉室的臣子早已自立,不再受汉室的控制,即便汉献帝能下诏讨伐曹操,响应的又有几人呢?毕竟都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搞不好自己都要搭就去,所以还不如自扫门前雪。
所以汉献帝想要杀死曹操,难如登天,最后汉献帝也知道没有希望了,也就认命了,继续当傀儡皇帝。
在汉朝的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人生经历都差不多,都是被大臣拥戴,并且受到权臣的控制,但是结局却大不相同,一位是汉宣帝,朝政被霍光把持,但最终却夺回权力。另一位是汉献帝,朝政被曹操把持,但最终只能把皇位交出去,为什么同样的经历却造成不同的结局呢?
第一点原因是两人虽然经历类似但是当时所处的境况不同,汉宣帝时期虽然国力锐减,但是整体来说汉朝的江山还是非常稳固的,基本没有出现农民起义或者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所以对于霍光来说,即使他有心但是也无胆去夺取权力,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认为这是刘家的天下,自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夺权。汉献帝时期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属于汉朝末年,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天下呈现一种大乱的趋势,汉朝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了,即便是曹操要夺权,人们也会觉得正常。
第二点原因就是两个人的行事风格不同,汉宣帝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善于韬光养晦,遇事情比较沉稳,即便是被霍光架空权力也不会直接采取措施,而是选择隐忍。汉献帝就不一样了,千方百计想除掉曹操,但是又都被曹操识破,所以人们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同。
总的来说虽然两人的经历差不多,但是因为为人处世和所遇到的时机不一样,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各方面原因决定的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