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石散本来是拿来救人的,为什么孙思邈要毁掉呢

以史为鉴 2023-06-29 15:13:27

五石散本来是拿来救人的,为什么孙思邈要毁掉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五石散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石散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寒食贴,其实是一种处方药。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初衷非常好,是用来治病的,只是后来被用乱了。

曹操养子何晏首吃药,五石散成为潮流

人们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肯定避不开魏晋时期。因为很多人认为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名流,出现了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导、谢安等人。

但是伴随着他们飘飘仙的姿态的时候,总是和另外一个名词联系在一起——五石散。鲁迅曾经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就大肆批判过这种药。

在这篇文章当中,他如此批判何晏:其一,他是空谈的祖师。其二,他是吃药的老祖。这里的吃药,说的就是五石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五石散是由张仲景所研发的一种中药,在汉朝的时候还都不敢乱吃。但是何晏改了配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药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几种。

吃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状况?和鸦片差不多!

张仲景发明这种药方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是给伤寒病人所使用。因为这种药有燥热的功能,所以对于伤寒病证非常有用。但是普通人吃了就不行了。

由于这种药可以转体弱为强,因此何晏有钱之后就开始吃了起来,其他人也跟着效仿。当时五石散的流行程度,和清朝末期的鸦片差不多。根据是否吃了药,来判断这个人富有与否。

因此你有没有能力吃五石散,在当时竟然成为了攀富的一种手段。但是根据隋巢元方做的《诸病源候论》,这种药吃起来还比较麻烦。

刚刚吃下去之后没有什么反应,得稍微过了一段时间才有反应,这个过程称作是散发前期。如果没有后来“散发”的过程,那么就是有弊而无利。

因为这种药属于热性,无散发说明热存在了体内,古人尊崇体内“冷热均衡”,因此认为是有弊无利。

另外吃了之后不能休息,必须要持续走路,只有走路才能散发。所以当时把走路称作是行散。有诗为证:至城东行散。其实这首诗也是个笑话,因为不是魏晋时期所作,离开了时代背景,就没有了“行散”之意。

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全身发热,发热后全身发冷。一般情况下发冷就多穿点衣服,再不济吃点热的东西。然而吃了五石散之后,发冷和平时不一样。

要把衣服脱掉,吃一些冷的东西,再用冷水往身上浇。倘若你把它当成平时发冷处理,比如说多穿点衣服,多吃点热的东西,那肯定必死无疑。

但是服用五石散之后,有一样可以不用吃冷的——酒。因此在当时服用五十散之后,要用冷水往身上浇,然后吃一些比较冷的东西,再喝上一些酒。

由于五石散在当时非常流行,基本上魏晋的名流时不时的都会来上一口。所以在后世的记载当中,我们所看到的魏晋名流,基本上都是轻裘缓带、宽衣,后来甚至被推崇为高逸的表现。

但是也有不吃药的人,为了迎合这种时尚,穿衣服也就宽大起来。另外吃了这种药之后,皮肤也变得容易磨破,这是由于体内燥热,需要通过毛孔排气。

当时的名流不穿鞋袜而是木屐。我们所看到很多魏晋名画,里面的人仙风道骨,以为他们很舒坦,实际上内心很痛苦。

再者因为皮肤容易破,破了之后就容易流血,很容易把新衣服弄脏。因此他们道风仙骨的衣服,实际上都是一些旧衣服。而且因为长时间不洗,上面还有很多跳蚤。

吃药吃到居丧无礼,实在是荒唐至极。

当时有一个名词叫做扪虱而谈,没想到竟然成为了一种时尚。不过也正如我们前文所述,这种药是富贵的象征。然而买不起药的还大有人在,买不起药怎么办?那就假装吃了药。

(扪虱而谈”这是王猛的故事。《晋书·王猛传》说:“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所以等到了东晋时期,大街上经常有各种人作假。他们在大街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但凡有人过来问他们,他们就说自己在这里“散发”,以此来显示自己很阔气。

另外由于“散发”之后,要尽快的吃一些比较冷的食物。而且吃的还要快,否则身体会无比的燥热。而且也不分时候,只要吃完药过了散发的时间,就要立刻吃冷的食物。

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有钱,一天要吃好几次药,因此一天要吃好几顿饭。而正是因为这种不规律的情况,影响到了魏晋时期的居丧之礼。

何为居丧之礼?据考究发现,在魏晋时期对于父母的礼节非常繁琐。比如说你今天打算拜访友人,要提前打听他们的父母、祖父母的名字。

但凡有一人去世,和他交谈的时候,不小心说了他名字当中的某一个字。那么你这个朋友要立刻大哭起来,否则会被认为不孝。

而且居丧的时候,是不允许多吃,也不允许喝酒的。但是但凡你嗑了药,不仅要多吃,而且还要喝酒。因此影响了居丧之礼,形成了居丧无礼的情况。

不过由于吃药主要发生在名流上面,因此在居丧之际,喝酒吃肉,竟然成为了名流的象征,实在是荒唐。

另外还有很多由于嗑药发生的荒唐事情,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也说明了五石散在当时的危害性堪比鸦片。药王孙思邈才会在弥留之际让弟子把这种药毁掉。

参考资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1927

孙思邈临终时为何告诫自己的徒弟毁了“五石散”?

孙思邈临死前之所以让弟子一定毁掉五石散是因为,孙思邈清楚的知道五石散的危险之处,因此孙思邈希望弟子毁掉五石散不让五石散继续流传遗祸千年。

五石散顾名思义是由五种石头为原料制成的,分别是:紫石英、白石英。赤脂石、钟乳石和硫磺这五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据传,五石散的药方出现于汉代,魏晋时期开始流传,并且在当时十分盛行。

那么五石散到底为什么让孙思邈觉得那么危险呢?五石散在当时其实像现在的毒品。服用五石散初期会使人极度亢奋,体内燥热,时间久了人就开始变得脾气暴躁,长期的服用更是会让人精神恍惚,并且服用者很难戒掉,种种表现都与毒品无异。

而正是这样一个与毒品无异的东西在魏晋时期十分的流行,并且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十分推崇。根据记载,五石散在魏晋时期开始在士大夫之间流传是因为曹操的女婿何宴,何宴在曹叡在位期间开始服用五石散,并向他人推荐五石散,当时的贵族看到何宴貌比潘安,便开始模仿,五石散自此开始受人追捧。

作为唐代活到141岁的神医,孙思邈对于五石散的效用可谓是十分了解,加上有魏晋时期的前车之鉴,如果唐朝继续开始流行服用五石散的话唐朝以至于之后的千秋万世也就完了,在孙思邈看来五石散会使整个国家陷入危机,因此孙思邈才会在临死之前要求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掉五石散,避免五石散继续流传祸害百姓,导致国力孱弱不敌外族。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首先我们要说一下神医孙思邈它的寿命如果放在现在,应该说是非常长寿了。但是每一本书的记载都兼有不同,他并非活了141岁,只是每个人口头误传,其次在他去世之前,他更是嘱托了自己的弟子,让他们一定要彻底毁掉这五石散。他的做法挽救了我们无数的后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五石散。

五石散其实就是以各种金属矿物(比如砷,硫,硝),其中还掺杂着十几味中草药。且砷这种东西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砒霜。听说使用者都会体现出亢奋的状态,而且对此要拥有依赖性。而且对身体的毒害相当大。吃了五石散的人几乎活不了十年。而且如此高龄的孙思邈却因为试药食用了五石散而病倒了,他在病倒后阐述他的病情,说吃了之后,这个脑袋大了,左额生丹毒,长了一个大包,称五石散为剧毒药也,此药害人应当禁用。

并且分数它的地址四处销毁有关于此药的配方,去世之前他还告诫他的弟子,是药三分毒。应当谨慎写好每一个配方。以保证生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确实,人在生病的时候离不开药物的治疗,在药物的治疗下,最终人的身体会得以康复。但反之也会有一点副作用。

虽然第一次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但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毒药逐渐累积,最终人们的身体会不堪重负,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古人医学者。用他们崇高的医德焚毁了这害人的东西。我们为这崇高的神医致敬!

神医孙思邈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五石散,他就像我们现代的一种毒品。它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基本成分是石钟乳,硫磺,石英石脂等。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拿来治疗伤寒的药,也叫寒食散,这个是张仲景先生研制的,真正流行起来是因为一个人——何晏。

五石散治疗伤寒确实是很有效果的,但是人们发现他吃了以后呢,会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就像我们现在服用毒品一样。而何晏是魏晋时期的一个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嗯,很喜欢仙风道骨的感觉。

五石散刚好能够给她带来这样的感觉,因为吃了五石散以后呢,他觉得自己有一种登峰造极的创作灵感。其实是这五石散容易让人上瘾。这个药散甚至有一个类似春药的作用,服用后会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充满精力,而且有助于男女之事,更是受人欢迎。

所以五石散,就渐渐在这些是上流的文人之间流行开来,五石散吃多了以后,有很大的危害,会使人身体燥热,情绪浮躁啊!久还容易导致痴傻。

除了精神上的危害,也会出现,皮肤痒啊,鼻炎啊,口腔炎啊,结肠炎啊,肝中毒啊,等等。这反正对人造成很大的危害。

五石散吃完后人们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中毒的现象,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让人以为自己要登天了。

所以五石散虽然有一点点治病的作用,但是它的危害更大,所以呢,孙思邈,临终前那就希望他的弟子能够毁掉五石散的配方。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

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而孙思邈的代表作是《千金方》,两者的差别是什么呢?对于我们这样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我讲起来困难,估计你们听起来也困难,大概来说,《千金方》是各种药方的集合,是拿来就能看病,对着读者的症状就能下药。《伤寒杂病论》理论性高一点,也有实践,但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伤寒病。

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千金方》治疗范围更广,更直接,肯定救的人越多,其实不一定,《伤寒杂病论》产生在汉代,当时社会动乱,战争频发,伤寒病是最威胁人性命的一种疾病,经常有大规模人口因为伤寒病而去世。

张仲景在写出《伤寒杂病论》后极大的改变了这种情况,因此,人们称张仲景为医圣,相对来说,孙思邈只是被称为?药王?,在中国古代的尊称体系中,?圣?是最高级别的赞誉。

五石散就是张仲景在应对伤寒病的时候发明的,伤寒病最大的症状就是痢疾,说白了,应该就是腹泻,这种症状一般都和肠道疾病有关,五石散应该就是利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这五种原材料形成的一种调解肠道的药物。(来自非专业人士的瞎猜测)

总之,五石散对伤寒病的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代时期的张仲景发明的治病良药,到唐朝孙思邈的时候,却要毁了他呢?

五石散的牛叉之处就在于,本来以为发明它是用来治疗伤寒病的,结果这个药却有很多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简直令人着迷。

接下来就来说说这个五石散的副作用,大家肯定不会相信,吃了五石散,男人会变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说中国古代男人最爱美的朝代,那就是汉朝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男人,特别崇尚那种飘飘然的感觉,长期服食五石散后,人会逐渐变瘦,这样衣服就会显得宽松,再加上五石散吃完后又需要散热,不但脸色红润有光泽,因此更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因为国家不让这些知识分子参政,甚至是莫谈国事,这些没有事干的人,就开始追求其他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长生不老,吃五石散除了可以让人感觉有仙风道骨的样子,就是对其本身来说,也会产生迷幻的感觉。

然而,那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那是药物作用下发生的,反而认为是成仙的前兆,追求长生不老是中国古代一个长期热点话题,五石散就成为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魏晋时期的很多名士,例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竹林七贤、让梨的孔融、大才子谢安等等都喜欢服食五石散,吃药也吃出了一股清流。

相对于这些名士而言,起码吃五石散还是为了追求一种清流,而有些人吃这个东西则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曹操的驸马何晏,就因为把五石散当春药,而出名,苏轼曾在自己的《东坡志林》中提到过:?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具体效果咱就不得而知了。

之所以,孙思邈在临死的时候,要徒弟毁掉五石散,不让大家在服用,其实也是有感于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上狂热痴迷五石散的风气,长期服食五石散的副作用是极其大的,寻求长生不老是不可能了,关键是这个东西还上瘾,一旦沾上就像吸毒一样,稍有不慎,性命不保。

孙思邈作为?药王?,为的是救死扶伤,看着这么多的人因为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而死,自然是希望做出点什么。

当然,五石散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成为民间常见药物了,想要毁掉又谈何容易呢。

医圣也好,药王也好,他能治好疑难杂症,却治不了人们想要成仙的心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9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