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不表态?刘备惨败之后他是怎么做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无疑是能与曹操并列的当世枭雄之一。从一介白丁到开创一个王朝,刘备的逆袭之路可谓是不少人心中的传奇。当然,刘备能取得这般成就,除了他自身的雄才大略以外,还与不少顶级谋士的效忠有关,诸葛亮、庞统、法正便是刘备麾下的三大军师。诸葛亮三分天下,庞统智取益州,法正拿下汉中,都为刘备立下了很大功劳。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之中谁又最受刘备信任呢?
说到这,相信不少读者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例子指出,诸葛亮其实最受主公重视。但在那个时候,庞统和法正早已去世,刘备选择诸葛亮或许也有一分无奈在其中。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见于《三国志法正传》。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没想到却遭遇了惨败;有趣的是诸葛亮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感叹道:“若是法正还活着,必然能阻止主公的东征啊;哪怕是法正随军出行,主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诸葛亮此话一出,也直接说明了自己在刘备心中,是不如法正的。正因如此,不少读者便以此为依据,认为法正在蜀中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个结论虽然是对的,但这个依据却不足以证明法正在蜀中的地位。而且诸葛亮的这句话,显然是在为自己“洗白”。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刘备亲征东吴之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加以劝阻?要知道,诸葛亮在加封丞相之后,已经成为了蜀国的二号人物,如果他站出来反对刘备,或者给刘备一些提醒,或许能改变夷陵之战的最终结局,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偏偏诸葛亮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既不支持也没反对。究其原因来看,一方面是诸葛亮不愿冒着触怒刘备的风险,也损害自己的利益。当时公然顶撞的赵云就已经被发配到江州了。如此看来,诸葛亮很明智地选择了不趟这浑水。而另一方面,那就是诸葛亮默许了刘备的东征计划。刘备东征,看似为关羽复仇,实则是以夺回荆州为首要目标的。在诸葛亮提出的战略决策中,荆州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诸葛亮在心里是希望刘备能夺回荆州的,毕竟他也是荆州士族集团的首脑人物。
但是以诸葛亮的精明,他不会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场战役的结果,他是无法预测的。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个军事奇才,他运筹帷幄的本领令人折服,可实际上他的军事能力还比不上魏延。从他北伐战争的表现来看,不过是平平无奇。正因如此,以诸葛亮的能力,他无法确保的事情,自然不会先做出许诺。诸葛亮给自己留了一手,也就是不表态,然后顺势而为。
当刘备战败的消息传回成都后,不少大臣的心思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澜,甚至有一部分认为,诸葛亮身为军师、丞相,他应该为刘备的战败负责任。如果诸葛亮当初阻止刘备,又岂能有今日这种情形?显然,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不露声色地将已经去世多年的法正推出来“背锅”。
诸葛亮的意图很明显,自己没有法正在刘备心里的位置高,就算自己劝阻刘备,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还别说,诸葛亮的这一招的确有很大的成效,不少人开始感叹法正的早逝以及刘备的命途多舛。
那么诸葛亮为何如此确定,自己将法正推出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呢?其实在百官心目中,法正的确是最受刘备信赖的人。诸葛亮抛出这个感慨,也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百官的认同。首先,法正在位之时,以其为首的“扶风系”隐隐压制住了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
在劝谏刘备称汉中王的一份联名表中,诸葛亮不过才排在第五位,而前四位分别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马超不用说,只是个尴尬的“吉祥物”,空有地位而无实权。而许靖能有如此高位,完全是法正一力保下来的,射援是法正的同乡好友。而法正的另一位同乡孟达,其实也受到了刘备的重用,还曾在宜都这个战略要地担任过太守。从法正集团的辉煌不难发现,刘备对法正本人的信赖了。
其次,法正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并非是诸葛亮那样,给刘备画上一个看似美味的大饼。法正的奇谋远略,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刘备进取益州,法正第一个支持;曹操从汉中回到许都后,又是法正在第一时间内劝说刘备进攻汉中。在定军山一战中,法正再次凭借自己的计谋令刘备最终如愿得到汉中。由此可见,法正的军事才能,不在凤雏先生庞统之下。
最后,法正能抓住刘备的心理。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法正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公报私仇、睚眦必较。但在笔者看来,这何尝不是法正效仿昔日的萧何,从而采取的一种“自污”手段?反观诸葛亮,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圣人”,这又如何令刘备百分百的信任呢?作为一个主公,刘备肯定更喜欢和信赖法正。所以法正在任蜀中太守之时,即便他为了一己之私公然报复,诸葛亮也是无能为力,而刘备更是假装不知情的样子。或许从这个时候起,诸葛亮便看清法正的特殊地位了吧。
因此,诸葛亮拿法正出来“背锅”,是能够得到百官认同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大代价。不过蹊跷的是,刘备在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便离奇去世,年仅45岁。刘备为此十分痛苦,更是直接追封法正为翼侯。就这样,法正反而成为了刘备在位时期,唯一享有谥号的大臣。若法正在世,他恐怕还能取代诸葛亮的丞相一职吧。
1、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像“鱼水”一般融洽。一直到刘备托孤之时,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只是个搞后勤工作的内政人员,而且搞得十分出色,并不是军事参谋人员。
2、来梳理一下赤壁之战后到刘备托孤前,史书中的诸葛亮做了哪些工作: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管理荆南地区,干什么呢?征调赋税,以充军实;刘备入川,带在身边的参谋人员是庞统,诸葛亮留下来和关羽镇守荆州,也是搞后勤的;刘备在雒城受阻,庞统身亡,这时刘备让诸葛亮、赵云和张飞等人协助刘备,最终攻克成都;拿下益州后,刘备去打汉中,带在身边的参谋是法正,诸葛亮镇守成都,干什么呢:足衣足食;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刘备怒了,打孙权了,带诸葛亮了么?没有,诸葛亮依然留在成都踏踏实实搞后勤。
3、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
其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是重中之重,所以刘备必须把这项工作交给他最信任、最有能力的人去做,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其二、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到夷陵之战时,虽然其胜少败多,但也算是个老油子了,放眼看东吴那帮人,刘备是看不起的,自以为能够应付。而东吴、陆逊也对刘备很忌惮,说整个蜀汉,也就刘备一人会打仗,是个英雄。
其三、刘备打夷陵是三线出击的:北线黄权防备曹魏;中路主力所向披靡,直到被刚毕业的陆逊拖住;南线马良策反武陵少数民族,震动荆南。如此看,刘备还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而且初期所向披靡,证明其并不是徒有虚名。
4、诸葛亮是孙刘联盟坚定的执行者,我猜测,他内心是不想让刘备伐吴的。可是,一个搞后勤的如何劝得住报仇心切的刘备呢?所以诸葛亮的选择是一言不发,主公你打便打,我给你搞好后勤就好。
夷陵战败,诸葛亮曾感叹,如果法正在世,或许能够劝阻刘备不要伐吴,即便打了,只要把法正带在身边,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身死白帝城。
所以诸葛亮很为难,索性什么都不说了。
5、于是在223年,刘备一道圣旨将诸葛亮和刘禅等皇子叫到白帝城的病榻前,托付后事。诸葛亮痛哭流涕,至此从一个主搞后勤工作之人,变成开府治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实际领导者,开启了一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烈人生。
在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无疑是能与曹操并列的当世枭雄之一。从一介白丁到开创一个王朝,刘备的逆袭之路可谓是不少人心中的传奇。当然,刘备能取得这般成就,除了他自身的雄才大略以外,还与不少顶级谋士的效忠有关,诸葛亮、庞统、法正便是刘备麾下的三大军师。诸葛亮三分天下,庞统智取益州,法正拿下汉中,都为刘备立下了很大功劳。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之中谁又最受刘备信任呢?
说到这,相信不少读者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例子指出,诸葛亮其实最受主公重视。但在那个时候,庞统和法正早已去世,刘备选择诸葛亮或许也有一分无奈在其中。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见于《三国志?法正传》。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没想到却遭遇了惨败;有趣的是诸葛亮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感叹道:“若是法正还活着,必然能阻止主公的东征啊;哪怕是法正随军出行,主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诸葛亮此话一出,也直接说明了自己在刘备心中,是不如法正的。正因如此,不少读者便以此为依据,认为法正在蜀中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个结论虽然是对的,但这个依据却不足以证明法正在蜀中的地位。而且诸葛亮的这句话,显然是在为自己“洗白”。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刘备亲征东吴之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加以劝阻?要知道,诸葛亮在加封丞相之后,已经成为了蜀国的二号人物,如果他站出来反对刘备,或者给刘备一些提醒,或许能改变夷陵之战的最终结局,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偏偏诸葛亮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既不支持也没反对。究其原因来看,一方面是诸葛亮不愿冒着触怒刘备的风险,也损害自己的利益。当时公然顶撞的赵云就已经被发配到江州了。如此看来,诸葛亮很明智地选择了不趟这浑水。而另一方面,那就是诸葛亮默许了刘备的东征计划。刘备东征,看似为关羽复仇,实则是以夺回荆州为首要目标的。在诸葛亮提出的战略决策中,荆州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诸葛亮在心里是希望刘备能夺回荆州的,毕竟他也是荆州士族集团的首脑人物。
但是以诸葛亮的精明,他不会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场战役的结果,他是无法预测的。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个军事奇才,他运筹帷幄的本领令人折服,可实际上他的军事能力还比不上魏延。从他北伐战争的表现来看,不过是平平无奇。正因如此,以诸葛亮的能力,他无法确保的事情,自然不会先做出许诺。诸葛亮给自己留了一手,也就是不表态,然后顺势而为。
当刘备战败的消息传回成都后,不少大臣的心思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澜,甚至有一部分认为,诸葛亮身为军师、丞相,他应该为刘备的战败负责任。如果诸葛亮当初阻止刘备,又岂能有今日这种情形?显然,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不露声色地将已经去世多年的法正推出来“背锅”。
诸葛亮的意图很明显,自己没有法正在刘备心里的位置高,就算自己劝阻刘备,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还别说,诸葛亮的这一招的确有很大的成效,不少人开始感叹法正的早逝以及刘备的命途多舛。
那么诸葛亮为何如此确定,自己将法正推出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呢?其实在百官心目中,法正的确是最受刘备信赖的人。诸葛亮抛出这个感慨,也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百官的认同。首先,法正在位之时,以其为首的“扶风系”隐隐压制住了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
在劝谏刘备称汉中王的一份联名表中,诸葛亮不过才排在第五位,而前四位分别是马超、许靖、庞羲、射援。马超不用说,只是个尴尬的“吉祥物”,空有地位而无实权。而许靖能有如此高位,完全是法正一力保下来的,射援是法正的同乡好友。而法正的另一位同乡孟达,其实也受到了刘备的重用,还曾在宜都这个战略要地担任过太守。从法正集团的辉煌不难发现,刘备对法正本人的信赖了。
其次,法正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并非是诸葛亮那样,给刘备画上一个看似美味的大饼。法正的奇谋远略,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刘备进取益州,法正第一个支持;曹操从汉中回到许都后,又是法正在第一时间内劝说刘备进攻汉中。在定军山一战中,法正再次凭借自己的计谋令刘备最终如愿得到汉中。由此可见,法正的军事才能,不在凤雏先生庞统之下。
最后,法正能抓住刘备的心理。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法正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公报私仇、睚眦必较。但在笔者看来,这何尝不是法正效仿昔日的萧何,从而采取的一种“自污”手段?反观诸葛亮,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圣人”,这又如何令刘备百分百的信任呢?作为一个主公,刘备肯定更喜欢和信赖法正。所以法正在任蜀中太守之时,即便他为了一己之私公然报复,诸葛亮也是无能为力,而刘备更是假装不知情的样子。或许从这个时候起,诸葛亮便看清法正的特殊地位了吧。
因此,诸葛亮拿法正出来“背锅”,是能够得到百官认同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大代价。不过蹊跷的是,刘备在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便离奇去世,年仅45岁。刘备为此十分痛苦,更是直接追封法正为翼侯。就这样,法正反而成为了刘备在位时期,唯一享有谥号的大臣。若法正在世,他恐怕还能取代诸葛亮的丞相一职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7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