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大自然时古人的智慧
众所周知大多数文明都是傍河而起,倚居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国古文明,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生长的古巴比伦文明,在印度河和恒河滋生的古印度文明等等,可见水对于人类来说有多么重要,抛却文明发展不说,水最本质的作用便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需求。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向四周的扩散,一些离大河流域稍远的人家为了生存而开发井利用地下水,为了生存创造出大自然所没有的事物,笔者从中也认识到了古人的智慧。
最近笔者还了解到关于井还有一些故事,在古时候,人们挖完一口井之后会在井里放两只乌龟,经证实这个故事是确有其事的,至今在某些偏远的古井里还有可能发现两只巨大的乌龟。但是这个行为又有什么由来呢?就由笔者来向大家解释吧。
首先是笔者认为最科学的一个解释,是古时候人们在打完一口井之后,没有像现代的仪器检验井中的水质,为了判断这里的水能不能饮用,于是人们想到在井中放两只乌龟,若乌龟在井中活的好好的,那就证明水是可以喝的。
再者就是古时候经常发生战争,所谓兵不厌诈,就会出现投毒现象,史上有一场著名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役就是刘锜在河水中下毒,不懂一兵一卒便退了一个军队。
古时候又不像现在水龙头接到每家每户,可能是一家甚至一村的人都靠着一口井喝水,所以为了防止出现以上情况出现,哪怕是为了防范邻里矛盾纠纷出现什么事故,在井中放点活物都是很有必要的,哪天一大早要是发现乌龟出了啥事也就知道水被人动了手脚。
所以说人类在生存方面是存在很大的潜能的,这件事情经过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已经得到证实了。
一直到现如今,人们仍然会借助动物的反应。在一些人家建房子的时候,地基下会有一些蛇洞,人们一开始会用鞭炮赶出蛇,等到在蛇洞上打下地基的时候,蛇会自己钻回洞中。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和蛇住在一起呢?人们是为了借助蛇来预判地面下的反应,当基地不稳房子存在塌的危险时,蛇就会钻出洞人们便借此判断。
其实除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歇后语也是类似,比如“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等等,古人认识到在感应自然这方面也许动物会更具有天赋,所以他们选择观察动物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感应不到的自然,然后讲这些经验流传至后世,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二、与科学对立的迷信思想
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于缺乏正确认识世界途径的古人来说,迷信其实是古时候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当今社会迷信被当做落后文化而淘汰。再者,人类做的很多事情其最终目的都逃不开生存和发展,对于古人来说,迷信是对于精神上的寄托,所以迷信思想在古时候是一种常见并且正常的现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待在井中放乌龟的行为,又会有另一番发现。
古时候民间流传有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而其中玄武的形状是乌龟和蛇的结合体,于是民间便是把乌龟当做玄武的象征。
相传玄武五行主水,四相中为老阴,是镇守北方的神灵,又言冥界就是在北方,所以玄武在民间有幽冥的说法,被道教视为通冥的真武大帝,这也是乌龟壳在古时候被拿来问卜的一个原因,《礼记》里有记载道:“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所以古人在井中放两只乌龟也有一种镇井的意思,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以求平安。再者乌龟本就是长寿之物,所以也有希望能长命百岁的愿望。
笔者对于古代的迷信说法从来不会觉得是天方夜谭然后置之不理,就像前面说的,我们要把这当做古时候的文化看待,虽然迷信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它与我们的整段古历史以及古文化息息相关,所以这些也是古时候不可缺少又精彩的组成部分,迷信对于现代而言是落后不可取的文化,但我们在认识它本该存在的年代时就不该忽略它。
三、纪念先人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百姓投放乌龟是为了纪念大禹的父亲鲧,这就是另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了。
对于大禹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但是大禹的父亲就很少会有人知道了。相传当时发大水,尧派鲧去治理水患,而鲧采取的多是障水之发,即建立堤坝堵塞,后等到舜继位时,鲧的治水毫无进步,舜在一气之下就处死了鲧。后来大禹继承了鲧的治水任务,借鉴了鲧的错误经验之后改用挖渠引流的办法疏通水患,于是有了后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然而故事到这还没完,鲧是一个心念百姓的人,身死之后仍对治水之事念念不忘,最后因为执念而化身为“玄武”,至此之后一直守护着人们。而人们为了感谢鲧的献身,也为了希望得到玄武的庇护,就一直在打好的井中放两只乌龟。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历史神话化,即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入神话的色彩,一方面是为了歌颂人物的事迹突出他们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就涉及到政治了,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宗教对百姓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手段,也因为如此,史记神话在古代中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在早期历史记载中是同样存在的。
以上三个便是井中放乌龟的原因,不论其科学与否,飘渺与否,在古代都是可取又真实存在的原由。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水的重要性就为人所知,著名的大禹治水、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等,无不都在为人们能有一口干净的水喝而努力。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为解决喝水这一老大难问题,打井就成了几乎唯一的出路。
而从古至今,打井的人们通常都会往井里放一只乌龟,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习俗流传了下来,至今都在很多地方这个习俗都有时常看见。
原来,乌龟古称玄武,镇守着大地,是人们颇为崇拜的一种神兽,而在打井时放一只乌龟,是人们希望玄武能保佑这口井永不枯竭,活水源源不断流传百世,放一只乌龟其实是古人们的一种美好祝福。
其次,乌龟还能起到实验的作用,要知道打出的井水是不是直接能喝,放乌龟在里面看它过段时间是否还生龙活虎就知道了,由此可见,古人的智慧不是我们现代人能揣测的。
大家想必都听说过井底之蛙的故事,水井作为古代人最常用的用水渠道,由人工打造,往往是几户人家或者是全村人的饮水和生活用水的来源,随着时光慢慢的流逝,水井潮湿的环境也会吸引来一些生物前来定居。
不过有一些则是在打好井的时候,人们自己放进去的,中国古代很多人打好一口井,会在里面放一只乌龟,这是为什么呢?老祖宗自有他们的道理。
一些人纷纷询问,这样做不怕井水脏吗?实际上,乌龟的体积很小,带给井水的污染非常的有限,古人是十分迷信的,他们相信,乌龟就是四大神兽之一的玄武后裔。在古代,乌龟和龙一样,十分受人崇拜。
作为“四圣”之一,乌龟又是长寿的象征,虽然它行动缓慢,但是却能够忍辱负重,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将四肢和头尾缩到坚厚的龟壳当中,这样子即便是再凶猛的敌人对于它也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最终就能渡过难关。
所以古代那些术士风水家就相信,遇到一些特殊阴厉的煞气时候,往往使用乌龟这种动物来化解,所谓以柔克刚,这也符合风水学“凶煞宜化不宜斗”的原则。所以很多地方都使用到了镇宅龟来帮助房屋建筑来提升运气。
因此,在水井当中安放乌龟,也有迷信风水的目的,希望玄武之灵能够保证喝下井水的人长寿百岁,家族繁荣昌盛,同时水底有灵龟守护,能够让水源不断,不会枯涸。
这当然是老祖宗们放置乌龟的一个原因,如此说来听上去还有一些道理,不过也并非是最重要的一个,大家都知道,乌龟是一种寿命非常长的生物,只要环境不出现问题,基本上都能够生存很久的时间。
而水井是很多人家唯一的饮水来源,古代因为田地纠纷等事情反目成仇的并不在少数,又或者有盗贼起歹意,趁着夜色无人的时候,偷偷的在某户人家或者是某村水井里面安放毒药,被全村人所饮用,那岂不是会出大事情?
北京的故宫建筑面积大概有15万平方千米,有着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后宫妃子再加上伺候贵族们生活起居的佣人,有万余人,如此大的规模,那么只能够就地采水提供生活。因此故宫有70多余口的水井。
万贞儿是朝皇帝朱见深的宠妃,她和朱见深非常的恩爱,可惜万贵妃并无子嗣,她对后宫里面那些怀有身孕的妃子非常嫉妒,因此多次派遣人往其后宫所在水井偷偷投毒,让其流产甚至是毒发身亡,害死了不少人。由于万贵妃势大,宫中不敢作声。
一些妃子则幸免于难,因为她们发现了井中的乌龟早已口吐白沫,不敢使用井水,而采用宫外用水生活。
所以这就是放置乌龟的另外一个作用,它们往往充当“水质勘测员”的角色,有的时候下暴雨,地下水上涨,井水变浑浊,乌龟们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而且乌龟放在井中,也能有效地去除那些寄生水虫,原来井里的乌龟有着这么多的妙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因为古人在打井之后,他们希望这口井,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有源源不断的井水,所以他们就放乌龟进去祈祷。
因为乌龟和古时候的玄武长得很像,所以乌龟也被人们称为玄武的化身,而玄武是人们口中可以庇佑水源的一个神。玄武如果可以庇佑人们的井水源源不断,那么他们可以将他放入井中也是有这个因素。虽然玄武和乌龟其实相差了很多,其实在普通的群众眼中,他们就被归为了一类。
如果可以放上两个小小的乌龟,就可以保佑自己的井水不断,他们何乐而不为。因为乌龟是比较好获得的一种动物,而且乌龟在井水中也可以很好的生存,不会轻易的污染井水的水质。
古人打井之后,这些乌龟被扔进去也是不可能再被捞上来的,但是如果放其他的动物下去就会导致井水进行污染,而且如果放其他的动物不下去,也会导致动物没法存活。乌龟相对于其他动物的寿命还是很长的,可以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生存,这也是为什么叫乌龟放进去的原因。
而且古人将乌龟放进去还有一项原因,因为在当时的时候打井是很怕水质有问题的,如果水质有问题,人们喝了这样的酒水,就会导致病死。放乌龟进去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再喝井中的一些水,就可以初步的保证井水的安全。
在古代的时候,也有的人害怕别人投毒,因为在当时的时候有人嫉妒这个人,然后投毒也是很正常,所以放乌龟进去也是为了保证人们喝水的安全。不过可以看出来的是,古人的智慧是很好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5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明朝为什么会出现宦官当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