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唐朝的陌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秦、汉、宋、明,常常冠以“大”字。而说到唐朝,不仅有大唐,还有“盛唐”。中国历史上,能在朝代名字前,冠上“盛”字的,唯有唐朝。我记得多年前,电视广告语中都有“再现盛唐”。
唐朝的强盛,有一方面是在军事方面。
大明宫复原图局部
在与突厥、百济、高句丽、契丹等国家作战中,劲敌主要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自五胡乱华以来,胡人入主中原,他们赖以制胜的法宝就是骑兵。长枪长矛,完备马具,加上高速的机动,让汉人吃尽了苦头。
为了对付骑兵,南北朝时利用方阵、精骑,而唐时则用陌刀。陌刀威力有多大?三个方面告诉你。
骑兵
一、陌刀的起源
关于陌刀的出现,有资料说他是起源于汉代的斩马剑。比如,《唐六典》就说,“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其实,汉代的斩马剑,主要是说剑的锋利可以斩马。但实际上,斩马剑只是在会盟时,斩马祭祀,并不用在战场上。
另一方面,陌刀虽然如剑之形,但两面开刃,是一种特殊的刀。加上冶炼锻造技术的进步,陌刀要比斩马剑锋利,所以能斩骑兵之马。毕竟骑兵之马有马具,而且相当厚实。
现代人想象的陌刀
二、陌刀的实战
步兵对骑兵,不战任何优势,打赢了追不上人家,打输了跑不过人家,太吃亏了。以步兵克骑兵的例子,南朝刘裕曾赢过一次。
刘裕利用战车,在距离黄河百步的地方,布成却月阵,阵中是步兵,阵后是水军负责接应。由于北魏铁骑护甲齐备,朱超石命士兵把长矟截断,用大锤锤击,这样一下能洞穿三四名魏军。
由于战车被士兵用护盾挡着,北魏骑兵无法攻入,所以死伤惨重。刘裕以2000步兵,大破30000骑兵,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却月阵
但这种阵法限制条件太多,不用战车,如何破骑兵呢?唐朝用陌刀。
《旧唐书》记载,高仙芝攻打小勃律国时,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二人舞巨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如遇敌骑,人马俱碎,令敌气索。”
《新唐书》记载,张兴做裨将的时候,“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
尤其是陌刀队在进攻敌兵时,成排的士兵,举着长长的陌刀,整齐向前,如墙而进,一刀下去,连人带马砍为两段。那种场景,足以震慑敌人。
正是因为陌刀威力巨大,所以皇帝给宰相安排护卫队时,就是用陌刀手;一些边镇将领,宦官,也都组建陌刀队。
步兵主战兵器中,有枪、棒和陌刀,但以陌刀威力最大。陌刀在关键时刻,总是能短时间内杀伤大量敌人,从而扭转战局,安史之乱中,不少大战都能证明。
三、陌刀的消失
陌刀制造复杂,工艺繁琐,成本太大,所以唐朝政府对陌刀管理极为严格。即便是帝王将相,死后也不能带入墓内,故而在今天发掘的唐代墓中,始终找不到陌刀。
持陌刀的唐朝士兵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由于常年战争,军械消耗快,陌刀这种精良武器,压根玩不起,于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陌刀的起源、实战和消失,都足以说明陌刀的威力。在唐代对付骑兵的诸多兵器中,当以陌刀为最厉害。
说到骑兵其实也还是挺厉害的一种兵种的,成吉思汗就用骑兵征服了全世界,话说在唐代有出一种新的武器,这种武器叫?大唐陌刀?,话说它是骑兵的克星了,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大唐陌刀到底是什么样的下面也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
大唐陌刀真的是骑兵的克星吗揭秘
陌刀可以威慑骑兵,但并不是骑兵克星。
很遗憾,通过查找历史资料,预想中全军齐持陌刀斩敌马破阵的场面只是想象。
先谈结果陌刀主要是用于近战肉搏,对抗步兵的武器。
首先根据《唐六典》记载,陌刀就是长刀,是主要由步兵使用,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断马剑。最著名的李嗣业使用陌刀的好手。他早年跟随高仙芝出征中亚建功立业。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安西都护府战乱频繁。那时各军刚开始用陌刀,大家都觉得李嗣业最为精熟。
安禄山造反之后,李嗣业接受肃宗的命令,反击盘踞长安作乱的叛军。叛军大将李归仁率骑兵队冲击唐军,把唐军打的阵形大乱。危机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之见他脱去铠甲战袍,袒露上身,手执陌刀站在阵前大喊。叛军冲来,李嗣业正面迎敌,冲入敌阵。他把挡自己面前的敌人骑兵连人带马砍的粉碎,一直斩杀了十多个敌兵,总算稳住了军阵。唐军士兵见状,士气大振,都拿着陌刀冲锋,像石墙一样推进......
该战胜利之后,竟然斩得6万敌军首级,长安也被收复。
《唐六典》卷十六:?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旧唐书》:?天宝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
这段历史片段看着很是热血,然而,这里更多表现的是李嗣业的个人勇武。排除文学性的描述,并不是正规对抗骑兵的专业战法。除此之外,其他史书里再也看不到陌刀?如墙而进?的记载。由于是孤证,很可能只是李嗣邺部下当时一时之举。
反观其他资料,陌刀主要用于督战队,城防武器,弩手自卫武器。
可见陌刀主要是由?花装?(携带多种武器的士兵)步兵所持,作特殊用途和正面防御之用。
督战队自不必说,陌刀的强度斩个把人根本不是问题。守城时,陌刀因为长度和尖利的锋刃可以发挥最大作用,让敌兵难以接近城头。攀上城墙个少量敌兵也很容易被长度占优势的陌刀压制。至于五十人队的步兵一齐并排手持陌刀的场面很是威武,但考虑到大约20斤的重量,挥舞不易,会降低士兵们的行动能力。所以用于弩箭齐射,敌人靠近以后近距离突击。这样保存了士兵体力,才便于发挥近战的威力,便于破坏敌人的进攻队形。
《通典》队副一人,于兵后立,执陌刀,观兵士不入者便斩。
《通典》又於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高长柄铁钩、陌刀、锥斧,随要便以为之备。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通典》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
没有最强的武器,任何武器都是合适的使用场所,因地制宜,因敌制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是陌刀陌刀简介
陌刀是一种超豪华的作战武器,直接影响后来的世界名刀日本武士刀的形成。
陌刀的兴起是在隋朝,盛行则是唐朝,是唐朝专门用来对付游牧民族,尤其是对付擅长骑兵的突厥而装备的。
恰好,大唐的陌刀便是那北方游牧民族的克星,对于骑兵而言,一队手持陌刀的大唐步兵绝对是其最大的威胁。这些技术指标对外都是严格保密的,当时日本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对陌刀羡慕不已,多次向中国工匠讨教技术,但始终没有学到。陌刀的技术只在军队中流传,民间严禁私制,违者必斩不赦,拥有陌刀的军人也不能将刀赔葬。在唐朝战场上,有一群神秘的军队,他们个个腰圆体胖,魁梧如山;他们是部队最后的防卸,身后是脆弱的弓、盾同胞,是大唐繁华的土地。
而在于陌刀是否可以被用作陪葬品。历朝历代对于陪葬品的选择,大致局限于以下两类:要么是墓主生前用过的物品,要么是可以体现墓主生前权力地位的象征物。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者,陌刀造价昂贵而唐朝国库比较穷;二者地位高的人看不上;再有就是官家铸造,民间不得私自铸造或者私藏。但也正是由于陌刀杀伤力巨大,唐代不允许陌刀陪葬,所以基本没有出土的陌刀。传世陌刀也几乎绝迹。
打一个比方,你说现在一个美国将军是愿意在腰上配一把兼具艺术感和工业美感的小手枪呢,还是愿意每天带着一辆大坦克去招摇撞市呢?,唐军大将李嗣业带领数千陌刀军大败叛军,战况惨烈留下了“刀锋所向、人马俱裂”名句。也从侧面体现了陌刀的巨大杀伤力,刀锋所指不管人还是马都不在话下。使用陌刀的军士,也都是军中的精锐,虽然不是将官级的人物,但也都是军中的猛士。这些猛士在一起组成陌刀队,开赴战场,摆开队形,胡人往往望风而逃,这就是人称之的“刀墙”。
大唐陌刀是一种很大的刀具,具体有多大,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记载,有记载的就是可以对付突厥的机动化部队,但由于大唐陌刀是不允许陪葬的,所以就看不到大唐陌刀的实物,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刀具是一件很厉害的凶器,所以,就不能陪葬呢?也是说不定的,因为可以对付骑兵,说明是很厉害的。
大唐陌刀是不是可以人马俱碎,在史书里是没有记载的,在新唐书里说一个人在对付来犯之敌的时候,一次举刀,就杀了好几个人,敌人吓坏了,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式武器?敌人瞬间被灭了!可见大唐陌刀是很厉害的,但是这里面没有记载人马俱碎。小说里是有记载的。
小说里说这个刀是可以做到人马俱碎的,毕竟,这个是可以对付骑兵的,以步兵对付骑兵可以成功的例子并不是很多,有记载的就是刘裕的一个阵法,还有就是大明王朝的火枪部队,除了这些还有的就是这个大唐陌刀队伍。只要2000余众,即可所向披靡,可见,这支部队的厉害之处。
大唐陌刀只是在唐高宗和唐玄宗时期使用过,之后就不见踪影了,难道是因为造价高的原因?还是因为使用起来不方便?这个都不可知了。还有就是为何会突然间消失呢?难道是因为玄宗认为这个不好?因此下令将这个大唐陌刀封存了?这个已经不可考证了,我们只能从一些资料里来推测这个神秘刀具了,你知道大唐陌刀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