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彬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何他能被评为“宋良将第一”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1:35:50

曹彬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何他能被评为“宋良将第一”

曹彬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何他能被评为“宋良将第一”?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宋良将第一

宋朝向来被认为是积弱的朝代,不过在历史上,却也有不少优秀的将领,曹彬、狄青、宗泽、岳飞、韩世宗、吴玠、吴磷等。在这其中,曹彬不仅是开国功臣,更是三朝元老,死后《宋史》评价其为宋良将第一。

曹彬,字国华,他和宋太祖赵匡胤原先都是后周的臣子。据说太祖还在当大将时,有一次他想喝酒,便跑到掌管茶和酒的曹彬那讨酒喝。而曹彬却说即使是区区的酒,亦仍属国家之物,不是自己可以任意给予的。然后,他从自己的口袋掏出钱来,自己买酒给太祖喝。

等到太祖黄袍加身后,太祖对群臣说:世宗时期的官员,不欺君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把曹彬当作心腹大臣,先后命其灭后蜀、征北汉、平南唐、抗契丹。但如果只是这样,那曹彬也只是个名将,跟李继隆、潘美、王全斌等能征贯战之人并无不同,真正使他从名将转为仁将,在于除了战功外,他言行举止都有名臣风范,是为将者的典范。

二、名臣风采

灭后蜀时,虽然出征前,太祖一再交代不得掳掠百姓,但遵从命令的只有曹彬。王全斌、崔彦进、王仁瞻约束部属不严,肆意杀掠川民,欺压降卒,致使川人及降卒结合在一起叛乱。反观曹彬,不许部下屠城,所到州郡秋毫无犯, 各地都心悦诚服。在讨论杀不杀俘虏的会议上,只有曹彬坚决反对,王全斌拿着决议让他签字,曹彬誓死不从。

平南唐,太祖命曹彬为统帅。出征前,太祖在诸位将领面前将配剑授予曹彬,对他说:

持此剑,凡副将而下,不用命者,以此斩之。

潘美、曹翰等好杀闻之皆失色。纵然如此,在攻破南唐首都金陵前夕,曹彬突然生病了。诸将都前往探病,询问主帅健康如何,说要为其寻访名医。结果曹彬说这是心病,无药可医,要求众将发誓,破城后,不许随便杀人,也不许任何人奸淫掳掠。于是大家都发誓遵守,曹彬马上从病床爬起,指挥进攻。果然打进金陵,这次完全没有骚扰百姓。

后来忽必烈灭宋之时,还对部下提出要向曹彬学习,不可大肆杀戮失去民心。所以元朝灭南宋,就不像过去那般屠城灭国。

三、德泽后世

曹彬一生仁敬和厚,虽然在朝廷位极宰相,但从不以权势压人,不评论别人得失。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先行回避。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并且从不直呼其姓名。他做官俸禄也全分给宗族,没有任何积攒。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曹彬后代发展都很好,他的女儿为宋真宗的曹贤妃,孙女做了宋仁宗的曹皇后,外曾孙女也嫁给宋英宗为高太后。

除了嫁入皇家外,曹彬子嗣中还有两人成仙,曹皇后有一兄弟曹佾,即八仙中的曹国舅原型。相传还有一个孙女成了神仙,便是道家《灵源大道歌》的作者曹文逸真人。

这些都是人们怀念曹彬生前的仁德,才有子孙后来良好的发展。

宋朝四大将之一曹彬:平灭后蜀南唐的开国重臣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号武惠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那时候,曹彬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南北征战,后来迁居太丘,落户永城。赵匡胤命令大将曹彬率领重兵驻扎太丘,主要是把守商丘东南睢河要塞,控制汴河至淮北一线的中心地带,形成对江淮的进攻之势。曹彬屯兵太丘后,和几个儿子在太丘城里居住。

曹彬经常在太丘城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军事部署。睢河南岸是部队演习的操场,曹彬亲自操练军士,针对江淮河流众多的特点,曹彬专门成立一支水军,每天在睢河上操练,水军进步很大,斗志高昂,得到了赵匡胤的赞成和表彰。

北宋开宝七年,曹彬率军征伐江南,在长江北岸关于如何渡江,存在很大争议。曹彬认为可以在江上搭载浮桥过江,但有不少大将表示反对,认为长江江阔水深,自古无搭浮桥渡江成功之事。曹彬力排众议,认为浮桥切实可行,于是便在长江采石矶上搭浮桥,大部队一举通过了长江天堑,打败了南唐军队,曹彬得到一致称赞。曹彬率领的宋军主力在开宝八年(974年)围攻南唐国都金陵,采用长时间围而不击的策略,使城内人心涣散,军心瓦解。南唐大将朱令赞顺长江来救都城,曹彬命令避实击虚,虚张声势,用障眼法将长江沿岸树立长木伪装成帆樯桅杆,布成疑兵,以迷惑敌人。果然朱令赞中计,迟疑不决,徘徊不前,曹彬趁机发起攻击,大败敌人。

在进攻南京城的前夕,曹彬突然得病了,诸位将领前去探望。曹彬说:“你们向我做一个保证,我的病就好了。”大将们说:“做什么保证呢?”曹彬说:“你们攻打金陵,必须向我保证,不准无辜杀人,不准掠夺财物。”将领们纷纷做出庄重的承诺,于是曹彬的病很快就好了。攻克金陵后,将领们都严守纪律,遵守承诺。宋太祖表扬曹彬说:“你屡用奇谋,而又不妄杀一人,真良相也。”给予重奖。

北宋乾德年间,曹彬向宋太祖赵匡胤建议用假途灭虢之计,进攻后蜀。赵匡胤依计而行,命令宋军兵分两路征伐四川。曹彬率领的部队所向披靡,首先攻破后蜀的三峡防线,然后与另一只宋军会师成都,后蜀灭亡。曹彬平定蜀国后,凯旋而归,有些将领携带金银财宝和美女,而曹彬却携带了几箱图书,军中闲暇,曹彬经常手不释卷,勤奋读书。

公元999年曹彬病逝,葬于太丘睢河南岸。明代嘉靖年间的《永城县志》记载:“宋武惠王曹彬墓在太丘集西北,其茔方一里许。”明清永城县城的乡贤祠里,刻有祭祀曹彬的名字。曹彬的后代在永城子孙繁衍,民间有“十三门曹”之说,皆是曹彬后代。时间虽已过去千年,但峥嵘的历史依然闪耀着余晖。

历史学家公认的宋朝第一好将军是谁?



北宋初年,有个将军叫曹明斌,名叫国华,就是今天的河北人。他很谦虚,从不自傲。曹彬早年有个叫陈僖仪的人,很会算命,曾经跟他说,他早年虽然有钱,但是没有什么后福,出兵打仗要少杀。所以曹兵帅兵征讨,从不滥杀无辜。


乾隆二年,曹彬率兵攻后蜀,破随州,部下皆主张屠城,但曹彬严令禁止。对于士兵俘虏的敌女,曹彬下令一间间妥善保护。战争结束时,他出资遣返那些有家可回的妇女;无家可归的女人也会为她们准备结婚礼物。后来,平定蜀乱后,的将军们大多满载美女而归,而曹彬只带了自己的书和衣服回来。


看到他立下大功,宋太祖提拔他到宣惠南院和翼城节度使的岗位上。曹彬再三拒绝,没办法。


后来南唐曹彬开始围攻金陵时,怕士兵害民,就装病。士兵们纷纷前去迎接,曹彬对他们说:“剩下的病,药石治不了,只要王公们诚心发誓,在取城之日不误杀任何人,就自愈。”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都信誓旦旦地向天烧香,在攻克江南的那一天绝不错杀任何人。


宋军攻下这座城市后,受到了城里人的欢迎。致曹彬,请交出南唐的李后主和他的大臣们,以礼相待。曹斌的班主任还是背对着背,也没写封信表功。他只写道:“我向江南官致敬。”意思是皇上让我在江南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出发前,宋太祖说如果曹彬能平定南唐,就任命曹彬为丞相,于是副帅潘仁美提前祝贺,但曹彬淡淡地笑着说,自己只是在履行职责,完全靠天威,说不上有什么功劳。


后来,曹彬见到了陈僖仪,陈僖仪说他的脸变了。“脸上所聚金光,必增其财,延年益寿,来世无量”。曹彬问金光是什么意思。陈僖仪告诉他,“金光是美德之光。一个人积大德,就有此光,不但长寿,子孙也有福。”果然,曹彬回答了陈僖仪的预言,晚上的场景非常好。六十九岁卒,封为济阳郡王。有九个儿子,长子魏,次子丛,三子夫人,都是一代名将,子女也都被封为太子,儿孙极为富足。


反倒是曹彬的弟弟曹翰,当时也是武将。大军攻陷江州后,纵兵大肆烧杀,掠夺财宝而归。曹翰死后不久,他的后代大多沦为乞丐。


曹彬改变命运证明了一件事:虽然一个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但是后天的选择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做好事的人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做坏事的人会减少自己的幸福,甚至会得到恶报。


或许曹彬的故事能让今天仍徘徊在善恶之间的官员深思。我们是继续跟随作恶的阿宝去害善,还是改变我们的方式,弥补我们过去的罪恶,这将决定我们自己和后代的最终命运。要知道,善恶有报,事关正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证明这一点,现在和将来当然也不会例外。

?开宋大臣曹彬身后被崇之谜:因为其仁义合心意

   是宋初名将,两宋其实名将不少,然而,独 久负盛名,声誉最高。有宋一代, 被誉为「勋业最隆、功冠群雄」的「本朝第一良将」,极为引人注目。后世对他也推崇有加,盛名一直不衰。那么,这位名声显赫的大将,究竟有哪些了不起的战绩军功,值得人们如此推崇呢?近有学者在考察了曹彬的生平战绩后,认为他在军事方面其实非常平庸,实乃庸将负盛名,这是怎么回事?原因又何在呢? 曹彬字国华,是真定曹彬字国华,是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父亲曹芸,为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可谓出身将门。据说他周岁时,父母以百玩之具布放床席之上,观其所取,他左手拿起武器戈,右手取祭祀用的俎豆,一会儿又抓住一官印,对其他东西看都不看,人们颇觉惊异。>  后汉乾祐时为成德军牙将,后周时补供奉官,迁河中都监,出为晋州兵马都监。入宋,迁客省使,以战功改左神武将军,俄兼枢密承旨。在太祖、太宗朝,他披坚执锐,平后蜀、攻太原、伐江南、征北汉、战契丹,南征北战,为北宋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君主宠信,官至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咸平二年(999)卒,享年六十九,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是宋代第一位死后全国举哀的武臣。且赠其妻高氏韩国夫人,官其亲族、门客、亲校十余人,并与名相赵普一起配享太祖庙庭。可谓生荣死崇,地位显赫。>  欧阳修《归田录》赞道:「曹武惠王彬,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李攸《宋朝事实》、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李宗锷《曹彬行状》,都称颂曹彬:「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气象。」宋人有关称誉,不胜枚举。后世也对他推崇有加,盛名不衰。>  20世纪80年代,学者张其凡在认真考察了曹彬生平及其战绩之后,认为他在军事方面其实非常平庸,实乃庸将而负盛名,并对宋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纵观曹彬一生,他所参加的军事活动主要有四次:>  第一次是乾德二年(964)十月至次年正月的平定后蜀之战。曹彬以枢密承旨为都监,随刘光义军进蜀。在曹彬的严禁约束之下,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褒奖。然而在平定后蜀,留驻成都的日子里,诸将争功而竞相掳掠,民众还是大受侵扰。战后有谓「清廉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于是受朝廷特赏,升为宣徽南院使,跻身大将之列。但此战他并非统帅,且后蜀政治腐败,已不堪一击,没有经历激烈战斗,更未见曹彬有什么奇计巧谋。总之,这次战役决无可夸口的战绩使他得以称为名将。>  第二次是开宝七年(974)正月至次年十一月的平定江南之役。这次曹彬身为统帅,率军沿长江东下。包围其首府金陵(今南京)之时,曹彬称病,诸将来问候,又提出破城日不妄杀一人,以约束将士,禁止掳掠,众将许诺,使富庶的江南及首府金陵免遭战争洗劫。班师之时,曹彬船中只有图籍和衣衾而已,这一功勋为人称颂不已。献俘开封,官升枢密使。平定江南是曹彬一生最得意之战,然而此战是以强对弱,在南唐国势日颓之时,曹彬率十万大军,却打了一年多才把江南平定,尤其是围困首府金陵近十个月,才得以攻破。可以说治军不严,姑息太过,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劳民伤财,主帅难辞其咎。>  第三次是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至五月的平定北汉之役。宋初,曹彬曾经在他将麾下几次率军与北汉作战,取得过一些小胜。开宝二年(969)随太祖进攻太原,战败而回。此次是随太宗出征,虽然攻灭了北汉,但曹彬在其中并没有指挥战斗,自然也没有什么谋略和战绩可言。接着太宗乘胜北伐,结果与辽军高梁河一战大败而回。>  第四次是雍熙三年(986)正月至七月的北征攻辽战役。此战,曹彬统率约二十万人马为东路主力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向辽南京(幽州,今北京)进发。开局颇为顺利,曹彬率军很快攻占了歧沟关(今河北)和涿州(今属河北)等地。三月与辽军相持在涿水以北,十余天后终因粮草不济,只得放弃前所攻占之地,退回雄州以便就粮。太宗得知消息后,认为指挥失策,令他与东路军副帅米信的军队集结,养精蓄锐,等待战机。此时中、西路军捷报频传,东路军为了争回北征主力的面子,再度向涿州进发。因辽军以轻骑不断偷袭,曹彬命军队排成方阵行进,一边行军一边在两边挖掘壕堑,以防敌骑侵袭。然而此举使将士们疲惫不堪,从雄州到涿州百余里路,竟走了二十多天。大军到达涿州,发现辽国大军已埋伏于涿州东北,曹彬连忙决定撤退,而辽军精锐开始了全力追击。>  五月,宋、辽主力激战于歧沟关。宋军逐渐被辽军包围,宋军只得以粮车环绕自卫,实成关门打狗之势。曹彬、米信趁夜色率部突围,渡拒马河时,遭到辽军袭击,溺死者不可胜计。曹彬率军溃退至易州(今河北易县),驻营沙河。听说追兵又至,宋军如惊弓之鸟,争过沙河,又死者过半,河水为之不流。残余宋军向高阳(今属河北)溃逃,又被辽军追上,一阵砍杀,死者数万,丢弃的兵甲高如山丘。至此,宋军主力伤亡惨重,损失十余万之众,导致全线崩溃,雍熙北征以惨败告终。这次战败使宋朝北部边防极大削弱,辽军乘胜南下,河朔震动。时议认为,北征输得如此惨烈,主要是将帅疏于韬略,指挥无方所致,其中曹彬之无能最为明显,不堪为帅,实为庸将。>  总之,曹彬作为大将,既无指挥才能,也无神机韬略,更无出色战绩,往往指挥无方,应敌无谋,最多是一个谨小慎微、奉守军法、有仁人之心的庸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庸将得负盛名呢?其一,曹彬为人值得称道。廉洁俭朴,在其他将帅聚敛成风之时,他却身居陋宅,未尝修广,衣着素袍,安于俭德。出使吴越,不受馈赠,后不得不收,却上交朝廷。居朝俸入,常接济族人,非常难得。宽厚谦恭,心胸较为宽广,喜愠不形于色。对同僚和下属都能友好相处,遇小吏亦以礼,接人待物和气,不言人过,不记人嫌,不以富贵骄人,唯以谦恭自处,还常助人于危难之中。读书好学,每次出征,往往带大批书籍回来,勤奋求知,学识益广,能与朝士清谈终日,鸿儒硕士也常叹不如。这些人品与涵养,是他获得盛名的重要基础。>  其二,曹彬后裔在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一直地位显赫。其女儿为真宗嫔妃,其孙女被选为仁宗皇后,英宗时为皇太后,神宗即位,又尊为太皇太后。其长子,官至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其他任节度使、宰执,乃至封王者有多人,其家族名望于北宋时一直隆盛。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士大夫自然多行称誉。在当时官修史书中,更是不吝褒奖。曹彬名声之鹊起,且久负盛誉之情况,可以想见。>  其三,朝廷的推崇。宋朝皇帝的御将之道是不求其善战,必求其忠诚,以巩固赵氏江山。对能征善战、多有才干的将帅,反而常常猜忌、防范,以尽力减除对最高统治者的威胁。由是,崇文抑武、压低武将的地位,用将但求忠诚循谨,不求有勇有谋,这些都成为大宋王朝的祖传家法。而曹彬为将忠实驯良,谨小慎微,这正是统治者最看中的优点,抬其为宋代第一良将,作为武臣的表率,完全符合最高当局的意愿。所以曹彬这样的庸将得以久负盛名,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风尚,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我们看到,宋代真正可以称为名将的北宋狄青,遭猜忌而死;南宋岳飞,遭构陷被害;南宋余玠,遭怀疑暴卒……名将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宋代统治者容不得善战名将的铁证。其结果,必然导致军政之不修,兵势之不振,武力之积弱,而屡战屡败,宋室由一统江山,至南宋偏安一偶,最后被蒙古军铲灭,这也叫自食其果吧。>  上述主要是张其凡先生的一家之言,却也言之有据,论之成理。不过曹彬之久负盛名,主要还是在赞扬他严肃军纪,不滥杀无辜方面,尤其是江南一役,使城市与民众免遭战争洗劫之功,无论如何还是值得称誉的。从这方面讲,他也有良将的成分,不是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