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穆宗朱载坖曾评:“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晚清重臣、著有《曾国藩家书》的曾国藩对王阳明的评价则是:“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王阳明出生于1472年10月,其父王华是成化年间的状元郎,而王阳明在娘胎里待了14个月才出生,5岁时还不会说话,当时王华对这个孩子感到特别担忧,就怕是天生愚钝。
不过王华后来发现王阳明挺喜欢看书,王阳明的祖父也愈发觉得他是个聪明孩子,将来大有建树,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孙子改名为“守仁”,没成想王阳明改名后就开口说话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三四岁的王阳明就开始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其回答也是让塾师先生大吃一惊,认为这孩子将来非同凡响,王阳明15岁时还屡次向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不过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同年,王阳明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塞外,心中又添加了几分见解。而王阳明年少出名,便有人嫉妒说他将持才而骄,以此中伤他,不过王阳明并没有在意,心中阔达得很。
1499年,28岁的王阳明中进士,走向仕途,然而此时的明朝有“八虎”,王阳明因触怒“八虎”之首的刘瑾,而被贬至未开化的贵州龙场,其父王华也被赶出了北京。
但王阳明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被贬蛮荒之地,反而让王阳明的内心得到了沉淀,1509年,王阳明复官庐陵县知县,第二年刘瑾被其他宦官设计处死,王阳明便又被召入京。
17世纪初,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王阳明便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又以退为进对盗贼来了个出其不意,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
而王阳明在带兵过程中又很清晰的看到了问题所在,便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兵部尚书王琼对王阳明的才能本就十分赏识,自然是力挺,因此给了王阳明旗牌,让他自由发挥,于是王阳明便很快荡平了为患数十年的盗贼。
虽说王阳明在文、武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但他也懂得急流勇退,不让自己卷入政治斗争,因此在复杂的官场中并未遭遇许多挫折,就算自己平叛宁王有功却没得到重视,甚至被明武宗抢了功劳,王阳明却也不恼。
王阳明历经明武宗、明世宗二朝,最终也称得上是善终。王阳明还曾教导过自己的学生,说:“想获得成功,靠的不是钱和贵人,需牢记7字助你飞黄腾达”,这七字真言便是“行、勤、知、底、心、诚、耐”。
“行”即言出必行;“勤”即业精于勤;“知”是自知之明;“底”是底线;“心”即用心;“诚”即真诚;“耐”就是耐心。
纵使一个人生来不是什么大器之才,但勤奋是没错的,俗话说“勤能补拙”,同时又得有自知之明,方不可夸夸其谈,结果导致自己说出的话,却做不到,那么就让其他人觉得这人只会打嘴炮,没什么真材实料。
而用心、真诚、耐心则是人的品行,能做到这些,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才能不会被其他人所发现,金子到哪里都能够发光,至于底线却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支撑,如果丢了底线,那么这个人必将招来祸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