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大家都染上了“刘备依赖症”!刘备奋斗的四个阶段!

众妙之门 2023-06-29 10:50:19

三国时期大家都染上了“刘备依赖症”!刘备奋斗的四个阶段!

三国时期大家都染上了“刘备依赖症”!刘备奋斗的四个阶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菜市场青年到国家偶像,蜀国的建立是一群人的奋斗逆袭,从中可以看到你我凡人的精神力量。

笔者试图对史料抽丝剥茧地分析,从中还原以刘备为核心的社会青年团队,如何对主流阶层造成冲击,并最终进化了成国家偶像群体。

勇敢和自信是他们成功的基础,但这些还不够……

01.各阶层的“刘备依赖症”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江湖,刘备在江湖上的地位一直很高。

《三国演义》给人的错觉是,刘备在前半生混得很不好,每天都在流浪。但是细看《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我们发现前半生的刘备,不仅到处能混,而且到处都春暖花开。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恐曹”的人们都染上“刘备依赖症”!

从菜市场青年到天下枭雄,刘备前半生的奋斗,可以划分成4个阶段:

第1季,搞团队的涿县大哥:

在涿县的时候,刘备就开始当地方上的大哥,不仅结交当地豪杰,而且是很多社会青年的精神领袖。在这一时期,关羽和张飞就开始跟随刘备。

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为他们提供资金,以便于刘备发展团队,纠合徒众。

第2季,雪中送炭国学大师:

黄巾起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许多地方大佬都跳出县域,放眼中原。刘备也不例外。

担任平原相期间,两件事证明了刘备的影响力:

其一、地方豪强刘平派人刺杀刘备,刺客被感化后便以实情相告;

其二、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向素不相识的刘备求救。

东汉名士普遍清高,影响力巨大的孔融向刘备求助,反映出刘备的声望已经远超普通的地方豪强。

第3季,被曹操认证成英雄:

那个时代的人物,只要牛到一定程度,都会和曹操关联到一起。他们或者是给曹操打工,或者是跟曹操打架。

《三国志》中,刘备和曹操第一次联系在一起,是在解围孔融的后一年。被曹操打击的徐州牧陶谦向刘备求援,他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于是34岁的刘备晋升为省部一级。陶谦病重后又三让徐州,于是刘备有了东汉十三州中的一州。

后来吕布无聊地攻击徐州,宣布了刘备第一次创业的失败。

曹操率先成为了刘备的老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当时受到的待遇:曹操不仅推荐刘备为左将军,同他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更重要的是,曹操用“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种句法,认证了刘备为当世英雄。

刘备开始具备国家级的影响力!

第4季,各阶层的“刘备依赖症”:

事实上,曹操的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刘备的身价。

《三国志》记载:刘备投奔冀州时,袁绍亲自迎出邺城二百里,和刘备相见。后来刘备投奔荆州,刘表也亲自郊迎,而且“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在曹操讨伐荆州前,“刘备依赖症”在荆州各阶层中蔓延。

刘备屯兵新野时,“荆州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甚至公子刘琦也和刘备、诸葛亮混在一起。刘琮投降曹操后,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士多投奔了刘备。曹兵追来时,甚至有十余万老乡跟随刘备撤退。

这一阶段,很多“恐曹族”都变身刘备粉,甚至孙权和鲁肃在决定抗曹时,也把联合刘备作为率先的战略性目标。《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前鲁肃评价刘备“天下枭雄”。

在赤壁之后,面对曹操压力的益州牧刘璋,首先想起的也是刘备。

编者从平民的角度看刘备混社会,我只想粗暴地说一句:只要是牛人,走到哪里都当大哥!

02.不服死的蛮勇气死曹操

从“涿县大哥”到“认证英雄”,菜市场青年的病毒式发展持续了20多年。“刘备依赖症”在当时一度流行,孔融、陶谦、刘璋、孙权都不同程度地中招。

事实上,汉末到三国是一个颠覆旧阶层,创立新秩序的过程,有冲击力的团队会受到广泛欢迎。刘备和他的团队,独有一种不可理喻的蛮荒之力,可以治疗大家的“恐曹症”。

在《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记载了关羽、张飞和赵云三次野蛮浪战的事实:

建安五年,颜良攻击刘延于白马,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建安十三年,曹军追击刘备,张飞率二十骑断后,在当阳据水断桥,瞋目横矛,高喊:"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一人敢进前;

建安二十四年,赵云和几十名士兵突然遭遇曹军主力,他果断发起反冲锋突进敌阵,几次杀进又杀出,重创曹军。

这三次浪战,虽然都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但实质上却像是江湖人物群殴中,一干几十的故事的翻版。这种成功甚至是反兵法的,关键点在于不服死的蛮勇。

但也正因为反兵法,才能够气死曹操……

03.蛮荒之力的来龙去脉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事实上,这种看似蛮荒的集体能力,或许来源于他们在底层社会挣扎时,不计生死地忘我浪战的习惯!

虽然后来打遍天下,但其实刘备、关羽和张飞曾经都是涿县社会混出来的牛人。《三国志》给猴神通造成的感觉是:涿县的社会人,质量特别高。

难道真的是因为,涿县里牛人密度很大吗?

很显然不可能全是!其实这种看似的历史巧合,只能再次说明一个道理:优秀的个人来源于优秀的集体,杰出的打手产生于坚强的帮派。

先提炼出《三国志》里关于团队成员的原生态记载:

刘备不爱学习,爱好骑马和流行音乐,因为父亲早逝,很早就上了社会,以编席卖鞋为业。平时不怎么废话,对人都很礼貌,社会上狐朋狗友很多,聚集了一帮无业青年。

关羽来自山西运城,因为某种原因在逃,流落涿县时加入刘备团队,和张飞一起成为打手骨干。

张飞也来自涿郡,很小就跟着刘备,因为比关羽年轻几岁,他也把关羽当成偶像。

可以想象,这个以破落户贵族为核心,吸收在逃人员、无业青年为骨干组成的混子社团,对主流社会具有天然的蛮荒冲击力。

这种蛮荒气质,即使在刘备们走出涿县之后,也时常出现在他们身上:

《三国演义》给人们的错觉是,刘备是一个三好学生,有时候甚至像佛教徒唐僧。但《三国志》及《典略》里的记载,为我们说明了真相:

讨伐黄巾以后,刘备转业在安喜县担任县尉,后来朝廷下诏书遣散部分军功转业人员,刘备被列入其中。刘备拜访到县里的上级领导督邮遭拒,于是他直接进入领导房间,把领导五花大绑拖到广场上重打二百,然后带着弟兄们弃官而去。

很明显,刘备不适应基层体制生活。但即使在身居高位之后,他们也难以摆脱江湖气。

关羽在荆州刮骨疗毒时,“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他却“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事实上,桃园弟兄看上去都不是善男信女,但他们鲜明的个性,却体现了草根阶层可爱的执拗。他们会执拗到不计后果,甚至忘记生死。

04.从生到死的一致性

除了蛮荒之力,刘备团队还有着可怕的一致性!

任何时代,草根抱团总是有用的。然而,能让一群草根一直抱团,并且拆打不散患难与共的人,实际上寥寥无几。历史上朱元璋做到过这一点,刘备也做到了这一点。

刘备有一个特长是眼光特别毒,他看中的人都不错:

《三国志注》引《赵云别传》记载:长坂坡中赵云走失,有人说是开了小差,刘备打了造谣者,并且说:“子龙不弃我走也”。片刻之后,赵云出现。

从关羽、张飞,到后来的诸葛亮,被刘备看中并吸纳进核心团队的人,全部都是既有能力又耿直的人。

刘备还有一个特长,是特别能以诚结人:

史料记载,刘备坚持和关羽、张飞做多年室友,他们之间有终生的一致性。

在公孙瓒帐下时,赵云认识刘备,后来在袁绍帐下,他们再次相逢,刘备就和赵云做室友。赵云私下里为刘备拉了几百人的山头,这一群人后来跟着刘备一起脱离袁绍,投奔了荆州。

刘备后来三顾茅庐,把诸葛亮又发展为一个死党。

刘、关、张、赵以及诸葛亮,一群人从生到死团结一致,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从这一点看,关羽、张飞、诸葛亮们也有着“刘备依赖症”。

05.性情中人的爱与痛

实际上,刘备比其他人更加理解草根,因为他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喜欢刘备们,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情感方式。他们会性情,有时候不太理性,甚至还有孩子气。但他们这些性格,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情感方式。

虽然喜怒无行于色,但刘备其实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一直在用别人对他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建安十三年,刘备路过襄阳时刘琮已经降曹,诸葛亮劝刘备攻击刘琮以夺得荆州,刘备说他不忍心。江东攻杀关羽后,刘备一定要为关羽报仇,负气讨伐东吴时他被陆逊大败。

诸葛亮曾说:“刘豫州为众士所慕仰,若水之归海”。从刘备对关羽的情感我们可以明白:

为什么诸葛亮、关羽们会至死不渝地跟随刘备去奋斗?为什么万军之中赵云、张飞忘我地驰骋纵横?为什么孔融、陶谦、甚至孙权都染上了“刘备依赖症”?以及,为什么我们喜欢三国,而且更喜欢桃园弟兄?

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来自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青年,依靠自己的执拗和顽强,一步步地逆袭成了国家的英雄。

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崛起之路,有哪些不容易之处?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起点是老天定的,过程是自己定的,路线也是可以选择的。糟糕的地方就是方向是模糊不定的,万一选错方向,就不免悲催。

刘备!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卖草鞋出身、家境不好,但刘备并没有安于这个人生起点,他的人生之路虽然波折不断,但是道路方向却始终没有偏离太远。

“景帝第七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刘玄德。”

看遍三国,这句话无疑是三国中最具人气的一句推销词。人闻此语,也莫不惊服,在诸侯聚会时,连袁绍也说“吾敬汝为帝王胄矣”给默默无名的刘备加座。

超前的营销理念甩曹操、孙权等等诸侯几条街。扛着一块中山靖王之后的金字招牌,用“兴复汉室”的强大理念一步步壮大势力,从弱变强、从无到有,创造了草根逆袭成功的经典案例。

姓“刘”这是刘备最大的资本,在这个基础上必须找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中山靖王刘胜真是太合适了,完全就是为刘备量身打造的。你就想怀疑都怀疑不了,因为这主太能生了,你要想证明刘备不是刘胜的后代,估计比登天还难,所以刘备就这么说,大伙也就只能这么认了。

当时,刘姓江山没落,有四股势力在人世间活跃,外戚、皇室、士大夫、丞相,士族军阀林立,社会等级森严。刘备属于单亲家庭,家里靠摆地摊卖草鞋为生,穷屌丝一个,就算和刘邦能拉扯上血缘关系,但没落的帝王血脉成千上万,这又算得了什么!

就算是这种草根条件,刘备也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给自己包装了一下,靠着一句广告词就这么出门了。

最终,刘备的三分天下,自立成国,登上帝位,成就九五至尊。但其中的人生轨迹极其曲折坎坷。“四易其主,五失其妻”。比起曹操和孙策的起家过程,刘备真称得上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认识精英层,进入精英层,融入精英层!

刘备刚成年,就告别母亲出去游学了,他母亲也是很支持。什么是游学?就是到处走来、到处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熟悉的环境到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地闲逛也不是简单的学习。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地去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去学习人生的大学问,刘备无疑深得其中三味。

刘备在游学当中拜师与卢植门下,这里不能不说刘备在当时的情况下把握住了人生的机遇。当时同拜与卢植门下的还有公孙瓒、刘德然两位同学,卢植本身就是朝廷大官,公孙瓒后来成为幽州一霸,刘德然家有万贯家财。足见找个好平台的重要性,结交的都是精英,好地结交范围必然会拥有好的机会。时至今日,这个道理也是千古未变。

说实话,刘备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混子,按古代的说法:“草莽之辈多出豪杰”,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农耕社会,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走出家门超过10里的都少。混子走的远,见的多,必然就比常人胆子大,机会自然就多。

刘备喜欢骑马、遛狗和穿好看的衣服,也喜欢高雅的音乐,三国志原画“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不过这也正是刘备高明之处,身边的都是上流人士,怎么融入精英层,无它!随大流、走高雅路线就是了。刘备虽然是个穷屌丝,但长期的混迹与社会,嘴皮子利索的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深得其中三味。所以刘备交友颇多,身边围了一堆豪杰(说混子也行),刘德然他爹应该是看中刘备这点,非常看好刘备,于是主动资助刘备。

其实除了刘德然他爹给刘备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这两人一起给刘备钱,让他打造班底。三国志原画“(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乱世就是这样,有钱无权的到处投资,拉拢权贵,投资潜力股。什么是潜力股?就是对自己看好的人,觉得对方有发展机会的进行资助,留下好人缘。就和现在股市一样,觉得看涨、有机会就上,而且是广撒网,收获一个就是几世的收益。

但是刘备是个穷鬼,家里是卖草鞋的,却在连项目、连合同都没有的情况下,纯粹就一“三无企业”,就能让他找到肯帮其背书、掏钱的,这绝对是高超交际水平以及极善表现自己的体现。

当时的世道有个大忽悠,张角!这绝对是个人精、是个大忽悠,创立“太平道”蛊惑了一大帮子人发动黄巾之乱、攻城掠地,准备自己当皇帝,声势相当的浩大。朝廷发兵镇压,同时公告天下,发动全民战争进行全面围剿。这种风起云涌的年代,刘备这种弄潮儿会安稳的站在旁边看戏吗?显然不可能,当时就出头要为朝廷分忧。

然后忽悠来了关羽、张飞领着一帮子人就杀将出去,战场险恶,九死一生,最后朝廷给刘备分了个县尉的官职。应该说朝廷对刘备这种平头老百姓,官场又没啥跟脚的,给个县尉官职还是看在他老师的份上。

刘备当了县尉,也算是身份上的一种巨大变化,正式踏入管理阶层,还是带职务的。不过刘备的官位还没捂热乎,位置就让旁人给盯上了,一番操作之下,上司给刘备下了个套子就让他腾位置了。谁让他没贵族背景,受人歧视,而且上面又没人了,想找老师又太远,而且老师也是一身麻烦。当时士族林立,就刘备这样的无根之人想当官真的难如登天。

刘备的厚黑之学!

刘备郁闷之际而他的同学公孙瓒已经是一方诸侯了,正值人生高峰。“人生有三铁”,放在汉朝也是行得通的啊,这里混不下去了,咱找同学去。于是他带着俩兄弟等在公孙瓒必经之路,主动当马仔。三国志原画“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刘备脸皮是很厚的,如城墙一般,这个不是瞎说,人家骂的“大耳贼刘备”,那个不是说他耳朵大,而是说他耳朵上的两块肉和城墙一样可以把脸皮盖住。

这句话的出处是:吕布投了曹操,之前刘备答应吕布帮他在曹操面前说好话,哪知道刘备对曹操说的是“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你难道忘了”。于是曹操就杀了吕布,吕布死之前就骂了这么一句,事情的经过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吕布的意思就是说刘备脸厚心黑,完全不要脸!

脸要厚!当年先祖刘邦还是混子的时候,吕公设宴,众人送礼,刘邦啥都没有,准备吃霸王餐,就大喊一声:“我出一万钱”,语惊四座,被请入大厅,和一群成功人士侃侃而谈,这等脸皮,世间少有!刘备自称老刘家后代,“景帝第七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刘玄德”,完全继承了老祖宗的风范。

所以当马仔就当马仔,刘备从不在乎旁人的风言风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诸侯在当时已经是顶级权力阶层,进入顶级层次的刘备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混得游刃有余。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起点是老天定的,过程是自己定的,路线也是可以选择的。糟糕的地方就是方向是模糊不定的。但人生之路虽然波折不断,只要你看准了方向,抱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我就是打不死的小强”这种励志精神,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全盛时期的刘备有多么可怕?看看曹操和孙权的态度就明白了

全盛时期的刘备有多么可怕?看看曹操和孙权的态度就明白了!

刘备的起家

实际上,刘备的起点特别低,即使他自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也难以考证,而且他这一辈已经落魄不堪了,居然靠以卖草席而谋生。然而刘备这个人却有非常大的志向,长大后也愿意和各地豪杰想结交,这样自己在创业时就获得了很多助力。刘备后来带兵镇压了黄巾军起义之后,就获得了一个小官,开始走上仕途。然而昔日三界混乱,刘备肯定不想这么混天撩日,于是他投靠了很多老板,甚至还跟过曹操一段时间,后来又跟随了袁绍和刘表这两大诸侯。然而却事与愿违,刘备辛苦奋斗了半辈子,依旧是没能有所成就。而且在跟随刘表的时候,始终是个边缘化人物!

而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事情发生了转机,毕竟刘备将诸葛亮这位高人请出了山,因此他逐渐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曹操在刘表死后就率军南下,想要将孙权和刘备打败而统一江南;而在刘备和孙权的拼死抵抗下,曹操受到了极大损失,没有实现一统江山的梦想。而从那开始,刘备的实力就大大提高了,将荆州南部土地都据为己有,真正成为了一方军阀!后来,刘备又从孙权手中“借”来了南郡,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实际上,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期待刘备能够帮助自己抵挡曹操。毕竟孙权和曹操的边界线比较长,光靠自己是挡不住的!

这样,刘备就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于是就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将目光盯向了益州。而且在建安16年就带领大军进入益州。起初刘备是打着帮助刘璋的旗号,不过刘备在张松被杀后就暴露了计划,就对刘璋正式发动了进攻,成功将益州据为己有。从这里就能看出刘备是个伪君子了,为了能实现自己的计划而不择手段。其实站在刘备的角度分析也没什么,如果不吞并益州,他再也无法成就霸业了。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刘备在获得益州后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力,然而和曹操以及孙权相比,他还是欠缺一切火候,于是众人都没有将刘备太当回事。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场比赛中,刘备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走向了事业的顶峰!

汉中之战

在建安23年(公元218)年,刘备就对汉中发动了进攻。曹操得知刘备居然主动进攻自己,就气不打一处来,一个从来没有赢过自己的人居然这么放肆?因此曹操让曹洪前去帮助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和张郃,好对付张飞和马超的人马。

需要说明一点,此时的曹操并没有计划御驾亲征,毕竟在他心目中,刘备这个手下败将有多少能耐,还能对付自己?有曹洪、夏侯渊和张郃这些名将坐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然而曹操却想错了,刘备这次几乎动用了所有兵马来攻打汉中,可以说到了孤注一掷的地步。在刘备大军的殊死搏斗下,曹军大将张郃和曹洪接连遭遇败仗,连续丢了瓦口关等重要阵地。因此,曹洪回去向曹操求助,而张郃去定军山去找夏侯渊,一起把守剩余的关卡。得知曹洪等人失败后,曹操就坐不住了,就在同年七月,亲自率领大军赶往长安,这样才能随时指挥汉中战局。

实际上,刘备这边的日子也好过;即使他动用了大量人马,且战斗力都非常彪悍,然而消耗的钱粮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再继续正面作战的话,刘备这边肯定是撑不下去了。因此在法正的提议下,刘备派黄忠偷袭夏侯渊坐镇的定军山,并让法正从旁辅佐。黄忠本来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将,加上有法正这个谋士从旁边帮助自己,因此夏侯渊中计被杀!

夏侯渊可是镇守汉中的主将啊,他被杀对军心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因此这就对曹操造成了致命一击。曹操得知此事后就坐不住了,如果再这么下去,汉中所有资源都是刘备的了,因此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汉中处理解决刘备。

而且在曹操赶往汉中前,还对张郃下了一条命令,让他死守汉水等待自己的到来。而刘备派出黄忠和赵云两员大将前往汉水,先将张郃斩杀,这样就能打击曹军的士气。而此时,曹操也亲率大军赶来。因此,赵云就设下了空寨计,让曹操中了埋伏而失败。

经历了这场失败以后,刘备就让人天天半夜去曹军营寨外去骚扰,让曹操的人不得安生。经过了多次骚扰以后,刘备就直接对曹军展开了大规模进攻。而曹操经历了这几次失败以后,也是无心再战了,最终带领大军退出了汉中,将这块宝贵的土地让给了刘备。

在汉中大战以前,刘备和曹操对决始终都没有赢过。然而在这场决斗中,刘备居然将曹操打败了。昔日居无定所的刘备,居然咸鱼大翻身,实力早就已经不同于往日了。对此,曹操也无能为力!

夺取了汉中以后,刘备又趁势将上庸三郡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时,刘备的势力已经走向全盛了,何况已经不在曹操和孙权之下了。如果更夸张的说,那就是刘备此时的势力已经超过孙权,而且有超过曹操的势头。不少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何说这时的刘备有这么强?我们能够看看当时的东吴有什么反应!

东吴的态度

用“害怕”这两个字来形容当时东吴的态度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初孙权之所以将南郡让给刘备,不光是让他帮助自己抵挡曹操,而且更关键的是当时刘备没有什么资本,对东吴毫无威胁,孙权何时出兵收回南郡都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看到情况部队了,刘备的羽翼已丰,东吴已经无法掌控了。因此孙权狮子大张口:让刘备将自己掌握的荆州土地都还给自己,刘备肯定不会还,因此双方产生了矛盾。

孙权就派吕蒙对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发动了进攻,于是刘备就亲自带领5万人马南下,想要和孙权硬拼。而关羽当时也有两三万兵马,实力比较雄厚。如果从兵力上看,实际上孙权和刘备真打起来未必可以取胜。然而当曹操南下以后,刘备也就没有和孙权打下去,将湘江以东的土地都给了孙权。而在汉中一战,刘备更是展现了全部实力,居然将曹操击败了,让东吴君臣们都有了恐惧的心理。这时吕蒙想起了鲁肃的话,并告诉了孙权。

在曹强刘弱的时候,要联刘抗曹;反过来等刘强曹弱的时候,就要联曹抗刘了;这样江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昔日孙刘联手在赤壁打败曹操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而刘备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于是孙权才会和刘备联手将曹操打败。而在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夺得了南郡和江夏这两块重要的土地,这两块土地的综合资源都要胜过荆南四郡。而孙刘两家平分荆州以后,虽然孙权没了南郡,但是却获得了长沙和桂阳两郡,也不算什么损失。

而在汉中之战以后,刘备已经拥有荆州三郡、益州和汉中所有土地,又夺得了上庸三郡;而且手下人才众多,因此对江东产生了巨大威胁。毕竟在水上作战,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地步;而刘备的陆军又胜过孙权!荆州的关羽就不好对付了,蜀中还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魏延等大将支援,还有诸葛亮、法正等谋士出谋划策。而曹操缺乏水军,暂时对江东没有威胁。因此,当曹操请求孙权和自己合作攻打刘备时,孙权也就答应了!

结语

刘备全盛时期的势力有多强?直逼曹操,胜过孙权很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也对襄樊地区发动了进攻,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后,打得曹操差点迁都避其锋芒。为此,孙权肯定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发生,如果关羽真的之后一马平川打到许都,那就没有孙权什么事了。凭借孙权一己之力,肯定是不希望刘备一家独大的。因此,孙权就在背后偷袭了荆州,这还导致了关羽被杀,除了襄樊南阳以外的荆州地区全归孙权所有,这就是孙权的算盘。



三国历史上刘备为何能昧心参与剿杀关羽五方行动


三国历史上刘备为何能昧心参与剿杀关羽五方行动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生擒曹操是刘备唯一成功的机会,但由于诸葛亮、关羽另怀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实现与哥哥诸葛瑾的联吴抗曹,创立诸葛天下;关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开心存异志的哥哥,与关平、廖化独立打天下,匡复汉室;刘备也希望在三国鼎立中除掉威胁阿斗继承权的关羽、关平和刘封,建立自家嫡传天下。关公在麦城表面上受到孙曹两处夹击,实则还有司马氏、诸葛兄弟和刘备三方的暗中参与,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扳倒强大的关公
一、华容道活捉曹操是刘备称霸的唯一机会,但三个和尚没水吃
曾经有人问我,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其子刘禅到底错失了多少次统一天下的机会?我说,看上去很多,实际只有一次,那就是华容道!此后的机会都不是机会,作者为了政治上迎合正统,情节上精彩好看而故作惊险并抱憾。假设关羽在华容道不杀不放曹操,而是生擒曹操,情况会如何?刘备将复制刘邦垓下的逆转,在赤壁一战成功。接下来就只需要边挟曹操以令诸侯,边诱逼刘协禅让了。但一旦拖入三足鼎立,刘备就被动了,人家东吴只会在你弱小的时候联合,稍许强大就会提防,他们不能让联合成为陪太子读书的事情——诸葛亮因此失败。反之,如果不联合,就会是这样的情况:1、关羽以忠汉之名伐强魏防弱吴,失败;2、刘备以重义名义吞弱吴拒强魏,失败。可见,错过华容道之后,刘蜀无论如何挣扎,都是死路一条。小说的本质就是要证明这个道理,揭示这个事实。
我们就该追问了,后面他们各逞个人英雄的失败可以理解,为何当初三剑客齐聚一堂也会坐失良机呢?原来,世上不只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诸葛亮赛过张子房,还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人们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但赤壁大战收官之时,刘备恰恰在人和上出了问题,三人已然同床异梦,各怀心思。
二、诸葛亮和关羽在华容道同时背弃刘备,但用意有别
首先我们来分析诸葛亮。他本该意识到联合东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确定性,赤壁大战前,他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拜见孙权、周瑜,好不容易舌战群儒才求得了孙刘联合。但他为什么仍要坚持打持久战,豪赌孙刘会长期联合呢?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解读过,他的隆中对是主观为自家兄弟,客观为刘备兄弟,他相信诸葛瑾在东吴为内应,联合有保障。他们的战策是先促成三足鼎立,再让诸葛瑾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诚如是,则大业可成,诸葛天下可兴矣。所以,隆中对的第一步是双赢,第二步是零和,是刘备的噩梦。诸葛要在这一步中灭除他和关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没想到江山代有才人出,东吴陆逊及时取代了诸葛瑾,曹魏司马懿之神算更是高出了自己两个数量级。诸葛亮在失去兄弟帮助之后,还曾炫耀自己智力之外的大仁大义大勇,结果六败祁山。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诸葛亮败北的内因。
其次来分析关羽。按说关羽深研春秋,完全懂得在放曹与杀曹之间,还有一条中庸之道——擒曹——可以选择。既可确保刘备胜券在握,又能报答曹操昔日之恩情,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依样偿还就是。忠义两全。但就像昔日降汉不降曹一样,关羽此时也忠汉不忠备了。当初他与刘备结义,为的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非扶刘备称帝。在东汉尚未灭亡之前,任何人想称帝都是大逆不道。刘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总是躲躲闪闪。但他的韬晦之术能瞒过曹操,却骗不过关羽的丹凤眼,他从几件事情看出了兄长的异志。
一是在许田打围时,刘备制止关羽杀曹操。当时的情况是,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t箭射中一只大鹿,群臣以为是天子所为,山呼万岁,曹操却纵马而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亦大怒,提刀拍马想斩曹操,却被刘备摇手送目制止了。过后刘备辩解说是怕投鼠忌器,误伤了天子。实际上凭借关羽的功夫,是不可能误伤的。关羽的回答是: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他开始明白刘备根本就没有清除王侧、安定国家之心,而是惟恐天下不乱,留着曹操先窃取汉室、祸害黎庶,自己再反夺天下。像刘秀一样实现所谓中兴汉室。这是刘关之间出现的第一次意见分歧。
二是刘备执意聘用诸葛亮为军师,而该军师的战略是怂恿刘备先取代刘表,后取代刘璋。以此类推,最后势必就是三级跳,取代刘协。这些忤逆主张都与关羽的忠义思想格格不入。更可怕的变数是,这位军师能说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暗弱,某一天必然也会找刘备的茬,来个合理禅让。所以,无论是三请之前,还是三请之后,关羽都不喜欢诸葛亮,哪怕是军令状赌输了,也丝毫没有折服之意。这是刘关的第二次分歧。
三是刘备于新野收刘封为义子,关羽当即就质问他: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刘备说: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是啊,若真能待之如子,将来把帝位也传给这位长子,的确不会生乱。但刘备是这样的人吗?关羽不信,故不悦。关公更大的不悦在于刘备的做法是针对关平而来的。因为刘关张既是比亲兄弟还亲的三位一体、情同一人的兄弟,关平也理所当然享有继承资格,他在第二代中年纪居长,德能也强于阿斗。刘备怀疑关羽收关平是不服自己这个老大,进而要争夺下一代的继承权,为提前防范,便收了一位年龄更大的器宇轩昂的义子。这是刘关的第三次意见分歧。
历次争执,刘备都以老大哥的口气和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占据上风,但关羽也被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要来一次总爆发,阻止刘备与诸葛亮合力篡汉。于是我们就看到,关羽在华容道假以还情的名义,大刀一挥放走了曹操。
三、关羽组建自己的班子试图只手补天,但汉朝气数已尽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觉关羽放曹操也是为了达成三足鼎立,但他的本意与诸葛亮截然不同,是为了匡复汉室。自从许田打猎回来,关羽就不再信任刘备,他决心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班子,便在千里寻兄的路上明收了义子关平,暗收了江湖好汉廖化,准备将来独立打天下,践履结义时的承诺。独立打天下与联合打天下的区别就在于,可以掌握话语权,可以自己做主将天下交还给献帝,而不必再听凭兄长阳奉阴违、一意孤行。但关羽就是关羽,为了不让世人指责他忠而无义,将原本光明正大的事情做得非常谨慎隐蔽。这大概也是他常看春秋的原因——学隐微。春秋还时刻提醒他尊儒守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应当说,关羽的战略也并非梦想,当时魏、吴两地的确没有一人敢与他分庭抗礼。关羽先是通过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成为了惊弓之鸟,听说关羽来袭,曹操直想着迁都以避其锋;之后又以单刀赴会让鲁肃等东吴文武噤若寒蝉。这些都是关羽在决战之前做的准备和威慑,不可谓不充分。另外,关羽也耐心等到刘备汉中称王,异志不止是个传说之后才兴兵。
但关公还是没料到岁月会如此无情,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后辈关平和廖化跟不上,而东吴一代胜于一代,尤其是鲁肃之后的吕蒙、陆逊,能做到比自己还讲义;曹魏的后生司马懿更是劝曹操不必迁都,设巧计转祸于东吴。如此悬殊,关羽便在取得攻拔襄阳、水淹七军的短暂优势后,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实际上这些新人的出现并非偶然,决赛从来就与预赛不同,而且自古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更何况关羽所忠实的汉朝已经气数殆尽,成了各路诸侯共同摧枯拉朽的对象。虽然关羽的忠汉不同于董承的维护既得利益,不同于伏皇后的钟爱献帝本人,是出于对大汉盛世的缅怀,是出于对儒家正统的维护,是出于华佗式的医人医国,但彼时东汉毕竟已经腐朽到不可救药了,急需改朝换代了。而在封建社会,没有民主竞选,要做到改革图新,又繁荣安定是不现实的,必须经历足够的混战和分合,才能完成新旧交替。由于关羽誓死拥趸他的大汉王朝,也就不可避免遭到了曹、孙、刘、诸葛、司马五大反汉势力的联手围剿,最终败走麦城。尽管关羽个人能力十分强大,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短时间撼倒他,但失败却是注定了的。他身首异处、分葬三地的悲壮结局,便是当时整个大汉的写照——四分五裂。随着这根擎天柱的倾颓,东汉也彻底失去了匡复的希望。
四、刘备丧尽天良谋害关羽、关平和刘封,但阿斗终究扶不起
姜还是老的辣,刘备提前看到关羽父子不具备单打独斗的能力,所以他要收刘封为义子,真正的目的不是继位,而是摆开争位的架势激怒关羽。他知道,关羽这种谁也不服的人一旦被激怒,必将做出脱离组织、独闯天下的事情。俗话说,好汉难敌两双手,何况面对的还是多个庞大的集团呢?关羽父子只能作困兽之斗,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刘备明知关羽在荆州起兵,情况十分危急,也不派人相助,只一味在成都与诸葛亮装聋作哑、饮酒作乐。诸葛亮还需要动些脑筋,比如要诸葛瑾给关羽介绍女婿,激化关羽与孙权的矛盾;比如要将心腹孟达安插在刘封身边,阻止刘封可能的相助。而刘备则只需不作为即可。世人心目中的厚重关山,在他不过是一根可以随意掸去的轻飘的羽毛。
但刘备也仅仅在算计兄弟方面有一些阴招,对于华容道决定性的失误,则浑然不觉,甚至也希望看到三足鼎立。原因有三:其一,尽管他幼年之时就有了做天子之志,将大桑树当车盖,实际还存在许多心理障碍,根本没想到幸福会来得这么快。试想,他连篡夺刘表、刘璋都扭扭捏捏,能一下子干出同时挟持天子与曹操的事情吗?胆识决定高度,他需要通过三足鼎立,逐步壮大贼胆。其二,尽管他长了一副帝王相,真正擅长的只是贩屦织席。这种凡心肉胎,就像唐僧,是永远飞不起来的,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从荆州到益州,走到哪里算哪里。能力决定高度,他需要通过三足鼎立,逐步提升贼能。其三,赤壁之战时,刘备认为自己长兄独裁的地位还不稳固,关羽在一旁窥测,继承人也没有安顿好,这可是比自己当皇帝更要紧的事情,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亲生骨肉阿斗成为刘封或关平的臣子吧。胸襟决定高度,他需要通过三足鼎立寻机治死关羽、关平,还有刘封。厚黑学认为刘备是脸皮厚,我却认为他脸皮薄、心黑,表面上他不好意思取代宗亲刘表、刘璋,实际他连手足兄弟关羽都敢杀;表面上他待义子如己出,实际是要让平封相争,阿斗得利。杀完关羽,他哭得昏死;杀完刘封,他又哭得染病。何其薄黑!事实证明,薄黑学远胜于厚黑学。
刘备谋害关羽还有另一个原因,为出师东吴正名。刘备毕竟不是蠢瓜,闲来没事也经常咂摸一些奇巧淫技。他将隆中对来了一个斧正:你孙权看我强大了,不联合了,不是吗?我就吃掉你,比联合更可行且等效。不能以忠汉之名吃你吗?我就以重义之名,比扶汉更催人泪下。所以,我们就看到刘表并没有与关羽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是有条不紊先于西蜀称帝,再以兄仇煽动国人的义愤,发动伐吴战争,最后还要慢慢统一三国。——这就是刘备的誓言,这就是刘备的义气,除了能像席和屦一样编织和贩卖以外,没有任何其它意义。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刘备撑破天也只作了偏于一隅的蜀国之君,他心爱的阿斗终究扶不起,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笑柄。而关公却赢得了全中国人一千多年的尊敬和拥戴,世称关帝,关庙在各种庙宇中也数量最多。愿赤面赤心的关帝永垂青史青天,永赐安定安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3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