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临终托付梅殷辅佐新帝,最后却被锦衣卫淹死

以史为鉴 2023-06-29 10:31:30

朱元璋临终托付梅殷辅佐新帝,最后却被锦衣卫淹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梅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一共有十六个女儿,在女儿下嫁的这么多驸马中,他最喜欢的是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甚至临终前还向梅殷托孤,可以说是对他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驸马爷,最后却被一个锦衣卫给挤下了桥,被活活给淹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宁国公主是马皇后所生,在洪武十一年嫁给了梅殷。梅殷又是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宁国公主嫁给他也算是没有委屈了自己。

《明史》是这么说他的:“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太祖十六女诸驸马中,尤爱殷”。

梅殷不仅性格老成持重,而且有勇有谋,拳脚功夫也好,所以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欢。朱元璋后来甚至把梅殷成为“儒宗”,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褒奖啊,一般人哪有资格被这么称呼。

后来朱元璋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已经时日无多。自己的这些儿子们一个个的非常强势,但是偏偏皇长孙朱允炆又书生气太重。他就喊来了自己这位好女婿,让他一定要好好的辅佐皇太孙,假以时日,一定要帮他渡过难关。

《明史》记载:“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受密令辅皇太孙”。

说完这番话不就以后,朱元璋就撒手人寰了,诺大的一个国家就交给了年幼的朱允炆。

而不幸的是,朱元璋当初的担忧不无道理。他的好儿子朱棣,果然没有按耐住自己的野心,发动了令人所不齿的靖难之役。

战争打响以后,朱允炆开始调兵遣将作为应对。

梅殷就被朱允炆派到了淮安,镇守这个军事要地,打算以此来组织朱棣的南下。梅殷到任以后,没有辜负朱允炆的期望,把这里的防守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很快梅殷就迎来了他到任后第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建文四年,燕军灵璧大战胜利以后,朱棣打算绕开军事重镇,直奔南京。而走这条路,就必须要从淮安借道,所以他就派人去跟自己的妹夫商量。他是这么给梅殷说的:“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假如梅殷答应了朱棣的借道请求,就相当于通过这种方式归附了朱棣,而一向忠君忠义的梅殷显然不会这么做。

他直接让人割掉了使者的鼻子和耳朵,只给他留了一个嘴巴让他回去报信。梅殷通过这种方式,表明了自己对朱棣敌对的态度。

朱棣知道后勃然大怒,他知道自己跟梅殷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这件事,也为梅殷后来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后来朱棣突袭拿下南京之后,梅殷还在淮安镇守。朱棣为了逼迫他投降,直接命令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了一封血书。梅殷看见这封书信以后大哭,为了自己妻儿的性命,被逼无奈的他只好返回南京。

到了南京以后,朱棣还假惺惺地说:“驸马劳苦”。谁知道梅殷一点都不给他面子,直接说了一句:“劳而无功耳”。这句话相当于当众打了朱棣一巴掌,这让他可是极为的恼火。但是碍于情面,他并没有发作。

但是这件事却被一些有心人记在了心里,他们巴不得搞掉梅殷来巴结朱棣。很快就有人出头了。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向朱棣禀告了一件事,当时他是这么说的:“殷畜养死亡命,与女秀才刘氏朋邪诅咒”。

陈瑛的这番话可以说恶毒无比,他之所以这么说一共有三个意思:第一,梅殷勾结亡命之徒,这意思不是明摆着造反吗?第二,梅殷和人一起进行诅咒,这不就是诅咒皇帝您吗?第三,梅殷和妇女的关系不清不楚的,违反了纲常伦理。

这三种情况,只要朱棣默认了任何一种,都足以置梅殷于死地。陈瑛这人有多歹毒,可见一斑。

但是朱棣当时只是说了一句,这件事你不要管了,朕亲自处理。

朱棣不愧是搞权谋的高手,他知道如果先处置梅殷的话,不仅可能会引起他的反击,而且公主那边也过不去。于是他先拿梅殷的家人开刀,把梅殷的家人全部送到了辽东去戍边。相当于把梅殷的家属攥在了自己手中当人质,使得梅殷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你以为这么就完了,那你就可太小看朱棣了。

到了第二年,朱棣派人请梅殷入朝议事。进宫的路上有一座桥,梅殷走到桥上的时候,偏偏碰到了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都指挥赵曦。这俩人对了个眼神儿,彼此心照不宣地把梅殷给挤到了桥下。梅殷就这么被活活地给淹死了。

梅殷死后,朱棣迅速的杀掉了谭深和赵曦,(不排除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掩人耳目)并且给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安慰信。最后还赐给了梅殷一个“荣定”的谥号。

讲到这里,估计聪明的读者已经猜到谁会是梅殷之死的幕后主使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

可怜的梅殷,身为朱元璋的托孤重臣,就这么丢掉了性命。不过他的不屈的性格,却是值得后人敬重的。

牵衣索夫是怎样的典故?

朱棣用非常阴险狠毒的方式谋害了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

乘龙快婿

燕王朱棣篡位当了皇帝以后,对建文帝的旧臣进行大肆的屠杀。这场屠杀为时甚久,牵连的人也很多,朱棣知道反对他的人很多,因此丝毫没有手下留情,一心想把不服从自己的人都杀光,哪怕是自己的至亲也不例外。

宁国公主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所生,是朱棣的亲妹妹,一向最得父母的宠爱。朱元璋费尽心力给她挑选了一个如意郎君,就是梅殷。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朱元璋很喜欢这个女婿,而且梅殷本人也知书达理,精明强干,武艺也十分高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难得人才。

所以,尽管朱元璋晚年生性多疑,梅殷仍是得到了岳父难得的喜爱和信任。逢年过节,公主夫妻总是一起进宫去,一家其乐融融,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平时有空时,朱元璋也常和悔殷谈论兵法,论古说今。

朱元璋的年纪逐渐大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尤其是太子朱标突然得病去世,更是给了朱元璋一个重重的打击。后来,他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自己百年以后的接班人。但是他又担心皇帝年幼,诸侯王手握重兵,会不听调遣。所以他时常嘱咐梅殷以后一定要尽心辅佐皇太孙。梅殷也把皇帝的嘱托牢记在心中。

召回驸马

朱元璋死了不久,燕王朱棣果然起兵谋反。他派了一个使臣去说服梅殷归降自己。这时正在镇守准安的梅殷正在精心准备战斗,见到朱棣派来使臣,就命人割去了使臣的鼻子,然后把他放了回去。朱棣一见少了鼻子的使臣,立刻就明白了梅殷的羞辱之意,顿时恨得咬牙切齿。后来,朱棣一路南下攻陷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梅殷仍在淮安坚守,始终不肯投降朱棣。朱棣因此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杀了梅殷才能解恨。后来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是梅殷还是孤守在驻地不肯投降。朱棣就命令妹妹宁国公主写一封信给梅殷让他回来。怕梅殷不从,他还强迫妹妹用鲜血写成血书,用以威胁梅殷。梅殷在军中接到妻子的血书,顿时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是好。不由得捧着血书痛哭失声。无奈之下,他只好按照朱棣的命令带着血书回到南京城。

到了皇宫之中,虽然景物依旧,但是却已物是人非,心中更是无限悲痛,自觉辜负了朱元璋对他的嘱托和信任。见了新皇帝的面,尽管朱棣其实一心想杀了梅殷,但是碍于妹妹的苦苦哀求,他已经答应宁国公主只要驸马回朝,就不杀他。所以这时不得不假装出笑脸,向驸马道:“驸马辛苦了。”可谁知梅殷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仍是不愿服从这个以武力夺得皇位的人,他话中有话的答道:“不敢当,劳而无功而已。”话中之意自然是说没能阻止朱棣的谋反行为。朱棣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真想立时就杀了梅殷,但是他又不想当众食言,尽管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仍是命令驸马回府好好休息。

第二年,他找了个蹩脚的借口,撤消了驸马的护卫队,还把驸马的家人都发配到辽东去服苦役,就此把梅殷孤立了起来。公主暗中觉得情形越来越不好,好像有什么灾难即将来临似的。但是她总想着自己的亲哥哥答应了会饶过驸马的一条命。所以尽管心中起疑,她仍是按捺住心中的不安,总是劝说丈夫凡事不要强出头,尽量的顺着新皇帝的意思去做。她却不知道,朱棣这时早已定下了杀害梅殷的毒计,而且已经一步步的在进行着了。

驸马被害

永乐三年的一天早晨,梅殷像往常一样准时上朝。他也觉得大势已经不可挽回,就听从了妻子的劝告,不再故意忤逆新皇帝,每日只是上朝做个样子,什么事也不用做,回到家中整日喝闷酒,消磨时间,却不知新皇帝的眼中早已容不下他这个人了。

这一天,当他正走在一座桥上的时候,就觉得身边挤上一群人来,这些身穿着锦衣卫的服装的人,故意把他挤下了桥栏,然后还靠在桥边哈哈大笑。梅殷不会游泳,在水中挣扎了很久都没有人敢下水去救,终于因为无人抢救溺水而死。这时候,在桥上把他挤下水的人见他在水中不再动了,才假装很着急的样子跳下水去把他捞了上来,可这时梅殷早已经气绝身亡了。之后,那些明目张胆杀人的人就以驸马自杀跳水而死的结果上报给皇帝。不料却被当时恰巧路过的官员揭发了事情的真相,认为他们是故意杀害了驸马。

朱棣迫不得已,只好命令把杀人凶手处死。审问的时候,凶手很不服气,大声说:“杀死驸马是皇上的命令,为什么要杀死我们?”审问的官员一听。知道这里另有内情,都不敢再审,匆匆命人打落了凶手的牙齿,让他们说不出话来,然后把他们斩首示众,并把这个结果上报给皇帝。朱棣还假装成刚刚知道的样子,显得十分悲痛,还赐给梅殷谥号“荣定”。

公主的愤慨

再说公主每日都在家中为驸马的安危担惊受怕。一天始终没见到驸马回府,就知道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下午接到报告说驸马淹死了,凶手也已经被处死。她心里明白一定是朱棣命人杀死驸马的,就急忙赶到宫中。朱棣远远见到公主来了,就转身想走,却被公主拽住了衣襟。公主怒气冲冲的问他:“我的驸马呢?他到哪儿去了?”朱棣很不自在地回答:“驸马被人害死了,我已经命人杀了凶手,为他报了仇了,你不要再自寻烦恼。”说完转身就走了,留下公主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事情过后,朱棣把公主和公主的儿子都加升了爵位,想通过这些化解公主对他的仇恨,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明朝开创者朱元璋,临终前颁布两道诏书,最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大明朝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

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扩展资料

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而人为地把明太祖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到洪武35年(1399年—1402年):这个时期曾经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时期。

建文的年号迟至1595年10月才被万历皇帝恢复,那是作为编纂明王朝历史的流产的计划的一部分提出来的。可是,要到242年以后的1644年7月,南明君主福王朱由崧(1646年死)才定朱允炆的庙号为”惠宗”,谥号为”让皇帝”。这后一个尊号之所以被选用是为了适应民间传说,即朱允炆并未死于宫中大火,而是为了解除内战的普遍苦难而自愿逊位给他的叔父的。

到了1736年9月,清朝乾隆帝(1736年—1796年在位)封朱允炆为”恭愍惠帝”时,他的皇帝地位才完全恢复。由于这种种情况,他在明王朝的正史(《明史》,1736年)中被称为”恭愍惠帝”,但在由王鸿绪(1645年—1723年)在1723年完成的更早一些的《明史稿》中还是直截了当地被称为”朱允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朱允炆 (历史人物)

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朱元璋去祭祀,条件严苛他却被选中还成为临终托孤的辅政重臣,你怎么看呢?

在明朝洪武年间,明皇宫的谨身殿曾被雷击中。生性多疑的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是自己做了不少的错事,上天发怒了,谨身殿雷击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就要去祖庙祭祀。但是朱元璋要求的陪同官员的条件极为严苛,必须是当官九年,必须没有犯过任何过错的。

我们都知道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因为锦衣卫的设置,官员是很难保证不犯任何过失的。因为锦衣卫的能力太过强大,威慑力已经造成了官员们心中的恐慌,生怕被抓住一点错误,就可能晚上睡着都不知道明早上还能不能看见太阳都是问题。就是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还是有人扛过来了,并且在朱元璋祖庙祭祀的严苛条件下脱颖而出。

因为太过出色,就被朱元璋记在心中了,在祭祀祖庙之后还亲自赐名,提拔升官。他就是被朱元璋临终托孤的兵部侍郎齐泰。虽然是一介文人,也没有进过军营,带过兵,却朱元璋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

齐泰原名齐德,齐泰为朱元璋赐名。字尚礼,号南塘。洪武十七年在应天乡试中考中解元。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因为被明太祖朱元璋选中去祖庙祭祀,而得到赏识。因为朱元璋的多疑猜忌,一开始对齐泰也心存疑虑,担心。便对齐泰进行了一次单独面试,(这在当时可能很常见,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

在和朱元璋的谈话中,齐泰被问及边界守将的名字等问题。齐泰不慌不忙都一 一对答如流,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回答了朱元璋。朱元璋接着又问了,各地的藩王官员的一些政绩局势等情况。这次齐泰从袖中接给了朱元璋一本小册子,上面详细记载着各种情况。这使得朱元璋惊讶,大为吃惊(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处理政事上,很多都会写成条子挂在自己的书架上)。

洪武二十八年,对于面试后的齐泰,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从此朱元璋便开始重视他,并且朱允炆也素来很关注他。就连朱元璋临终前,还招至榻前托孤辅佐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升为兵部尚书。他也是力主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削藩过程中因进军不利,被多次罢官又重启赴任。最后被兵败逃走的途中被燕军捉拿,押到京城被朱棣所杀,还祸及九族。

他被朱元璋重视可说是他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对事情的追求极致,努力拼搏的背后都是文人的辛酸。他用平时的准备完美的解答了,朱元璋的突击面试。得到了机会。他的学习精神,和用功的程度,在当今社会中都难得一见。他也是在建文帝兵败后,唯一一个四处奔走为恢复建文帝政权的臣子。他是文臣,但他的气节,忠心,不屈的品质都是难得一见的。他尽了一个忠臣的本分。虽然历史中并不出色但也是千古留名的豪杰。乾隆皇帝评价。

乾隆帝: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儒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

梅殷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大军,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在挑选继承者的问题上很是头疼:皇长孙朱允炆孝顺仁慈,受群臣爱戴,但孱弱的性格却不太适合干政治;朱棣在诸子中才干无人可及,带兵打仗多年,军事素养也很高,可惜他只是个老四。

如果选朱棣即位,那么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会怎么想、怎么做?二人手握重兵,一旦掐起架来后果不堪设想。朱允炆虽然是个软蛋,但也不是无用之才,权衡利弊,最后朱元璋将传国玉玺交到了朱允炆的手上。

朱元璋天生就是个操心命,本以为安排好了身后事便可高枕无忧去养老了,可谁曾想,老三晋王突然去世的消息犹如电弧般令朱元璋为之一颤!

这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么简单。老大朱标死了,晋王一死,秦王又是个憨货,那么排行第四的朱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上纲上线,朱允炆向来就怕这个叔叔,如今一头独大的朱棣更成了心腹大患。

老迈的朱元璋不糊涂,他必须为朱允炆留下一个相对安全的政治环境才肯离开这个世界。

儿子们的明争暗斗让朱元璋不敢轻易去相信谁,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婿身上,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便从中脱颖而出。在朱元璋众多的公主中,只有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是马皇后所生,这二人的丈夫是他重点培养对象。

可惜安庆公主的男人胸无大志,竟然因私贩茶叶被论处,所以梅殷便成了一枝独秀,深受朱元璋青睐。这位大明开国皇帝临终前,将梅殷叫到身边,千叮万嘱要他好好辅助皇长孙,还赐予了他正义光环:

“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敢有违天者,汝讨之。”

朱元璋托孤梅殷,是令朱棣万万没想到的,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面临最大的刺头就是这个表兄弟。而梅殷则奉先帝之命,亲率40万大军讨伐朱棣这个“违天者”。

中国古代之战争都有一个传统的开场白,那就是给对方下一句狠话。朱棣打出的旗号是“靖难”,意思就是清君侧,顺应祖宗和天命,谁也不可阻拦!朱棣还派人前去梅殷的帐营传话,让其赶紧束手就擒。

梅殷更狠,他直接割掉了信使的耳朵和鼻子,再让他返回,意图很明显:只留下嘴巴,好让他给朱棣传话,让朱棣知道什么是君臣大义!

朱棣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梅殷坐拥40万大军镇守淮安,而朱棣仅有十几万,真实力量的悬殊让朱棣不敢轻易招惹,朱棣选择从扬州取道直插南京。

紧接着,历史上十分尴尬的一幕产生了:梅殷和朱棣打完嘴仗后,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面对一路进攻到南京都城的朱棣,梅殷既不围堵也不断后,只管干瞪眼似的看着朱棣势如破竹,将朱允炆逼至绝境,直到朱棣靖难成功称帝了,梅殷的40万大军依然坐镇淮安,未发一兵一卒。

朱元璋钦点的托孤大臣,却公然违背太祖遗训,对坠落深渊的朱家人熟视无睹,梅殷究竟有什么隐情?难道真是朱元璋看错人了吗?要想知道梅殷拥兵不救主的原因,就要说说他的出身了。

梅殷本是一介贫弱书生,幸亏沾了叔叔梅思祖的光,梅思祖是大明开国功臣,本已作古,却被突如其来的胡惟庸案株连,不仅坟墓被挖,儿子也被连杀。梅殷亲身经历了叔叔和表哥的被害惨案,心中郁结很深。

所以当朱棣起兵造反,梅殷面临两个选择:一边是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要为朱家尽忠;一边是杀亲之恨,要为梅家报仇。梅殷选择了第二种,于国义,他是不忠之臣,但于家情,他是重情之人。

如果各位看官身临其境,不知道会如何选择呢?

参考书目:《明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3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