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孙权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当时夷陵之战刘备虽然输了,但是却远没有达到败亡的程度。而东吴虽然赢了,但也没有再进一步的实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夷陵之战后,吴蜀两国之间保持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蜀国原本是一路高歌猛进,结果疏忽大意,被陆续一把火烧回了老家,损失惨重,中生代将领冯习、张南等人身死,刘备也是卧床不起。当时蜀汉跟东吴可以说是旧怨未了,再添新仇。
蜀国向来是以兄弟情谊为重,最讲义气,大家心中都很不服,叫嚣着要报复。但是很显然,元气大伤得蜀国没有那样的实力,总之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而反过来东吴这边,虽然是胜了,但是其实自己损失也不小。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陆逊是靠火攻取胜,其放火烧山,击溃了蜀军。
但这里的火攻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直接一把火把蜀军放里面给烤了,满山的大火并不是为了烧死敌人,而是让敌方阵营大乱。大火烧开之后,蜀军大乱争相逃命,东吴众将这才趁势掩杀,一举破敌。
在古代的冷兵器作战时代,想“无伤”取胜基本不可能,所以东吴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再加上在先前富池口之战等战役中,蜀军对东吴确实是比较占优,给吴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正是因为前线失利,陆逊才能说服众将主动退守,不然双方就直接正面硬刚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夷陵之战后,蜀军虽然退却,但并没有退多远,就驻扎在秭归。
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三国志·先住传》
这有点让孙权心里没底,鬼知道这冲过去会不会被翻盘?
不管怎么说,继续攻打蜀汉完全是弊大于利。益州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多山林之地,江东大军虽然士气正盛,挟大胜之威,但是不擅长打山地战这是不争的事实。益州是蜀汉的大本营,对于蜀汉的军队更是有着主场优势。一旦江东大军陷入战争泥潭,胜负未可知啊。
所以,两军在边境开启了一段对峙期,而这期间,也没有求和不求和的,基本上就互相打嘴炮。一个说我要报仇,一个说我赢了你的听我的。
真正让孙权改变态度的是曹丕。
三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其中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制衡”。在三国前期,曹魏一家独大,剩下的孙刘只好联合起来谋求生存。
后来蜀汉综合实力突出,刘备也领兵攻打东吴,这时的曹吴又达成了同盟关系。孙权知道,如果此时曹魏乘机发难,自己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所以早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就早早的联系到曹丕,表示称臣。
即公元221 年农历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挥兵东征孙权。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而曹丕也乐得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所以魏国当时接受了孙权求和的请求,但是没有派兵支援东吴。
事实上,当时谋士刘晔曾经建议曹丕伐吴,但是被曹丕否决了。
这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只有吴蜀两国唱大戏。
但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夷陵之战后,曹丕觉得时机成熟,以孙权不是真心称臣为由,出兵攻打东吴。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三国志·吴主传》
这下孙权可慌了,这时候要是刘备跟着夹击自己,那可就麻烦了。于是赶紧派使者找刘备,看看妹夫是个什么态度。刘备当时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也没啥心思来找孙权麻烦,所以态度还算可以。后面因为对魏战事不利,孙权再度派人去找刘备,安抚一下,希望前妹夫不要背后捅刀子,刘备同样应允。
事实证明,孙权的担心是很对的。因为魏军从当年九月一直战至第二年的三月才退,这一战整整打了六个月!
要知道,半年的时间,不可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孙权在做出通盘的考虑后,主动派人去刘备那里试探,主动派人去与刘备和好。不仅是很正常,也是很有政治眼光的一个行为。
再往后,刘备就挂了,诸葛亮主政。诸葛亮的态度大家再清楚不过,至始至终,都是坚定的联孙抗曹,所以这事儿就算完了。
所以总结来说,打了胜仗的孙权之所以率先低头,还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玩政治的,就不能太在乎面子。
孙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已的利益。赤壁之战,孙权为了保全江东,联合刘备,不惜与当时天下势力最强大的曹魏对抗,孙权不愿意跟刘琮一样投降,那是因为他有雄心壮志。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孙刘联盟的稳定,拒绝了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不是因为孙权与刘备有多好,那是因为北方的曹魏虽在赤壁之战中败了,但实力仍是天下最强的,必须联合刘备才能对抗曹魏。刘琦死后,刘备接管刘琦的军队,并接任荆州牧,孙权将自已年仅20岁的妹妹嫁给当时已经49岁的刘备,不是因为刘备有多么帅,而是因为孙权想要笼络刘备共抗曹操。刘备向孙借南郡,孙权答应了,不是因为孙权有多么慷慨大方,而是因为孙权把战略重心放在东边的淮南及合肥一带,想让刘备在荆州地区抵御曹魏来自北方的压力。
孙权想把自已的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估且不论孙权比关羽小22岁,那孙权的女儿得比关羽的儿子小多少,不是因为孙权看上了关羽,而是因为孙权想笼络关羽这员虎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暗中联合曹魏,置孙刘联盟于不顾,偷袭荆州,杀关羽,夺取蜀汉在荆州的全部地盘,不是因为孙刘有同盟,孙权就不会动手,而是因为孙权为了东吴的利益,为了自已的利益,撕毁盟约,向自已曾经的盟友暗下杀手。孙权在襄樊之战前后不惜向曹魏低头称臣,不是因为孙权真心归降曹魏,也不是因为孙权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孙权夺了刘备的地、杀了刘备的人,必然会带来刘备的报复,而孙权认为自已不能两线作战,所以必须和一方,打一方,与刘备开战,必然要与曹魏议和。
夷陵之战,孙权明显打了胜仗,却还要和刘备议和,不是因为孙权害怕,也不是因为孙权不可思议,而是因为孙权压根就没有真心归降曹魏,解除了刘备的威胁,随之而来曹魏迟早会发现孙权的计谋,曹魏一定会来进攻孙权,与曹魏开战,那么必然要与刘备议和。因为孙权是个政治人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自已的利益,保证东吴的利益,和感情无关,和面子无关。为了利益,今天可以向曹魏称臣,明天就能向刘备议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尤其是国与国之前更是如此。
夷陵大胜之后,孙权却向刘备去求和了,孙权虽然战胜了刘胜,但是他却受到了曹丕的各方面压制,而且孙权也无力反击,所以他也知道凭借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抵御曹丕的,而能帮助到他们的只有刘备。还好刘备他不计前嫌答应了孙权。
刘备在公元221年的时候,就带领了8万多的水陆军向东沿河而下,他其实就是想拿下东吴,他等待这场战役等待了太长的时间,而且他想要杀掉孙权,因为孙权背信弃义也就是因为有孙权,所以关羽才死了,荆州那么多将士才会死。他这一次来其实就是为了给关羽还有僵尸们报仇的,但没有想到夷陵战役最终还是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了,因为刘备他不擅长带兵打仗。在他的身边也没有什么带来足智多谋的关键人物,所以刘备就带着残余的兵力逃跑了。
在战败之后,刘备每天都郁郁寡欢的。这个失败带来的损失是刘备难以承受的,所以就一病不起。孙权他是战胜方,但最后却出乎意料的来找刘柏辛和,因为孙权他遭到了曹呸的各方面压制,他根本都反抗不起,所以只能去找刘备合作。刘备在奄奄一息之前答应了孙权两个人从死敌变成了盟友。不过就是因为他的大肚量,所以他死之后留下的后果才不至于那么严重。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还有孙权他们也达成了共识,蜀国和苏泉的吴国联合了起来,共同去对抗魏国。夷陵之战是非常关键的战役,如果当时孙权没有来求和估计当时的局势也不会是那个样子。孙权的实力其实相对于来说是比较弱的,所以他只能和其他人合作才能够和魏国来抵抗,要不然的话就是自取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2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