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纯是谁生于乱世审时度势,还能让刘秀信任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5:00:04

张纯是谁生于乱世审时度势,还能让刘秀信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张纯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三国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每当提起四世三公人们都会想到袁绍,因为在东汉末年,他是大军阀。其实在西汉末年天下最为乱的时候,也有一个人被称之为四世三公,这个人叫做张纯,他自伯仁,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个流传千年的一句话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当然了,这两个并非是同一个,只是有着相同的名字,历史却有些不一样,张纯这个人的一生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可以说他在明哲保身的状态下度过了一个风云年代,保存了自己家的百年基业,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生又是如何过来的?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张纯是一位非常出彩的人,他们整个张家都可以称之为四世三公。他的高祖父是汉昭帝的大司马卫将军,在汉昭帝的手下封侯拜将到达汉宣帝的时候,也是万户,这足以见得他的高祖父是有能力之人。而他的父亲是汉成帝身边的一位侍中,足以见得他一整个家族都是在大汉朝廷当中有一定的地位的,是因为有政治手腕以及智慧,这些都是常人不能及的。少年时期的张纯便继承了自己先祖的爵位,与他父亲的职位是一样的,这也是在他父亲之后,他们家人又一次在朝廷当中担任官职,而这个时候,正是王莽青云直上之时。要知道往往也是有高远的志向的,并且手腕是非常强硬的,很多的官员都是不敢得罪他,承袭了家族爵位的张纯也是明白的,一定不能够得罪他。所以在朝廷之上,他几乎是一言不发,他选择了明哲保身,他所奉行的便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而其他的相同爵位的人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当时往往不过是一位列卿,虽然说很强势,但是在很多的大臣眼中还是一个不入流的人。

而那些承袭了爵位的公子们看起来不入流,是因为他们没有远见,因为他们不清楚,往往能够崛起,并不是偶然。在最初的时候,往往在朝廷当中搅混水,致使城西的绝味的公子哥们全都被消除殆尽了,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而留下来的一部分是他的好朋友,这些所谓的好朋友就是见风使舵的人。第二种则是对朝政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都小心谨慎,生怕惹祸上身的,就像张纯这样的人。其实从这件事情上就能够看出来,他还是有聪明之处的。

往往就是一个凭借着自己身份进入了朝廷兴风作浪的一个人,那时候张纯祥自己又是什么人?他可是一直屹立在汉朝的不倒家族,在朝廷之上,他不争也不抢,虽然说知道王莽有问题,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没有办法与之对抗的,很不小心就会将自己的家族全部赔上,这可是世代所攒下来的基业。而这种小心翼翼也被王莽看在眼中,又加上他不争不抢的作风,更是让他刮目相看。但是张纯也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太过亲近于她,不然很容易就会身败名裂,也会致使自己家族的百年基业葬送,这便是他为人的过人之处,能够未雨绸缪,又能够看懂大局。

西汉王朝由儒家思想作为基础,同时又是封建大一统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国家,最为基层的百姓都是称自己为汉人的,所以他们对于大汉王朝是非常忠心的,所以说汉王朝的气数并没到头。而此时的王莽慢慢的正在崛起也是心狠手辣的,他的身份已经凌驾在了很多的权势之上,很有可能就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利。而当时皇帝的性格是没有办法夺回权利的,但是王莽所作所为又是在逆天行事,所以他依然不敢与他靠的太亲近,害怕后来受到牵连。果然王莽谋朝篡位不久以后天下就大乱了,很多的枭雄雄起。

 

在王莽死了以后没多久,刘秀就在洛阳称帝了。张纯便审时度势知道此时最有能力最有希望复兴汉室的应该就是刘秀了,随后就去他那里了,而他的投奔刘秀也是非常高兴的,立马恢复了他的职位。正常情况下,在王莽掌握权力的时候,他是非常受宠的。正常情况下来投奔刘秀这边应该不会被接受,但是他却有如此的待遇是为什么呢?其实还是因为光武大帝有雄才大略。要知道张纯是汉王朝四十三宫的一个代表,在某种程度上他代表的是汉王朝官僚集团的集体,打的是光复大汉朝的旗号,所以他对于皇帝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而刘秀一直以来都称之为大汉王朝的正统,当然要有一个像张纯这样的代表来支持,这样才有更大的名声,能够让刘秀在朝廷之中站稳脚步。并且也给天下一个好的形象,也让百姓们更有归属感,得到更多的支持。

生肖为兔的帝王: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早期经历

  外戚专权,新莽篡政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成帝之时,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朝政大权,加之汉成帝昏聩不堪,极为宠信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到了哀帝之时,面对着天下汹汹、民怨鼎沸

  的局面,不得不演出了一场“再受命”的闹剧,不久便草草收场。天下大乱的征兆已经显现。哀帝驾崩后,一个千年来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王莽登上了历史舞台。

  王莽历经“安汉公”、“摄皇帝”,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西汉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没落皇族,乱世起兵

  建国伊始,建兴帝王莽便着手解决前朝所遗留下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改制”。在王莽的诸多改革措施中,“王田令”与“私属令”是最核心的内容,其出台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自西汉后期以来的土地兼并问题与奴婢问题。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沦为奴婢,这也大大加剧了社会的动荡。王莽的改制确实是有其进步性的一面,近代的一些史学大家如胡适等皆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王莽的改制也有其过激、过快和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一面,王莽力图在一夜之间依靠国家法令就改变沿袭已久的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必然会导致社会更大的动荡。最终,王莽的改制以失败而告终,本来就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的一脉,尤其是到了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更是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故三国时代的曹植曾言:“汉之二祖(即指高祖刘邦、世祖刘秀),俱起于布衣”(《金楼子》卷四《立言篇》)。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新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据《太平御览》卷九十引《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可见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縯、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去世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历代评价

  班固:“于时之乱,生民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已来未之或纪也。”

  马援:“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张纯:“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刘庄:“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

  刘杰:“帝英勇明断,折棰笞寇之言至是验矣,岂在穷兵黩武以逞哉?斯民世祀而不忘,固宜。恭惟圣朝海宇宁谧,桴鼓不惊,居者无输馈之劳,行者无征战之苦。昔之变乱服色,昼战夕糒;今其子孙饱食暖衣,耕田凿井,熙熙皞皞,不知帝力之何有,顾不胜欢。”

  曹植:“夫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弊于西都。夫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鸱视狼顾,虎超龙骧。光武秉朱光之巨钺,震赫斯之隆怒,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图之休徵,应五百之显期。立不刊之遐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懿。故曰光武其优也。”

  诸葛亮:“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薛莹:“宽博容纳,计虑如神。”“十数年间,扫除群凶,清复海内,岂非天人之所辅赞哉?”“皆有冀于非望,然考其聪明仁勇,自无光武俦也。”

  王泰来:“光武天锡义勇,神运机智,戡定祸乱,削平天下,海内蒙恩,德至渥也。”

  司马彪:“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号称中兴,虽初兴者,无以加之矣。”“中国既定,柔远以德,爱慎人命,下及至贱,武功既抗,文德术修。”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袁山松:“数年之间,廓清四海,虽曰中兴,与夫始创业者,庸有异乎,诚哉马生之言,固已寥廓大度,同符高祖。又等太宗之仁,兼孝宣之明,一人之体,其殆于周,故能享有神器,据乎万乘之上矣。”

  李世民:“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李靖:“独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

  司马光:“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