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打仗都讲究军粮的重要性,古时候的士兵一般的伙食是什么样的

以史为鉴 2023-06-29 09:48:59

古代打仗都讲究军粮的重要性,古时候的士兵一般的伙食是什么样的

古代将士的伙食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代打仗都讲究军粮的重要性。每场战争都对粮食的需求是巨大的。但你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士兵吃的是什么,伙食如何呢?

其实在中国古代没有像现代这种专门的军粮,都是吃些平常吃的东西。像在秦汉之前时期的士兵大都是以小米做主食的,在汉代由于小麦的种植的规模扩大,小麦就代替小米成了古代的北方军队的主食。而南方将士的主食则是大米。直到明朝花生、地瓜和花生玉米之类的舶来农作物的种植,就成了小麦的附属。

而在商朝军队的主要食物是田猎。而且狩猎的规模很大,一般出动上千人参与捕猎,狩猎多达数百只野兽。在甲骨文就有过记录过一次商朝出猎收获了451只野鹿。

汉族到战国就是一个标准的农耕名族了。普通民众和士兵都是以五谷和种类不多的蔬菜当做食物。而且实际上最早的军队食物就是煮粥,原因是在宋朝以前都用陶器做炊具,那是几乎没有铁锅,而陶器最适合就是煮粥了。

军队征战大都喜欢的是熟食和干粮当作食物,在唐宋时期,用烧饼当做军粮,唐朝对付突厥人等游牧名族。为了缩短后勤运输特意随身带着干粮和渔猎畜奶。宋朝则是准备干粮,麻饼,量给茶,酒,柴和水钱给士兵。宋军出战,则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

明朝吃法就有些讲究了,他们大都在山区林地之间追击敌军,所以将圆饼用炭火烘烤,酥脆又咸香,再在中间戳一个小孔,用绳子穿起来便于士兵的携带,这就是最早的明朝的压缩饼干了。明朝还有一种事物的做法就是以一石的大米先做成干米饭运输,吃的时候,用热水泡饭,就可以食用,这就是水泡饭,明朝的方便面。

其实古代最残忍的就是讲人当做食物,在古代这种事是有过多次记载的。比如在前秦苻坚时期,在长安的一次战斗,守军斩杀了千名突袭长安城敌军,随后这些敌军的尸首就成为食物。

古代的军粮大都以粟米为主。另外西方和中国在军队食物上是有差别的。

参照:《宋史》中有“仓赡军粟陈腐不可”《战国策·齐二·秦攻赵长平》记载:“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士兵打仗携带什么口粮?

一直来都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足可见在战争当中,粮草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高。

我们现代的军队伙食都已经比较好了,平时训练有相当科学的配比的大锅饭,战时有高科技含量的压缩饼干。

但是在古代的军队里面并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都达不到,那他们的伙食自然也是很差的。作为要上战场打仗的士兵最起码得吃饱饭才能打仗,不吃饱饭就等于拖着身体上去送死。

古代士兵的口粮按照我们现在来看是极度不均衡的,但是也是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食为主的,像蔬菜、水果、肉蛋等等大部分情况下几乎都是没有的,但是偶尔还是要补充一下振奋士兵士气的。我们来看一下古代的士兵们到底吃的是什么?

早期农业不发达,渔猎为主

在中国早期的时候,农业并不发达,仅有的那一点点的粮食都是供给达官贵族等有钱、有地位的人食用,连一般的百姓都见不到粮食,更别说支撑庞大的军队口粮了。所以早期的古代军队打仗和游牧民族差不多,就是打到哪儿就抢夺哪里的资源。

但是军队又不是一直在打仗,所以在非战时和战时的空隙军队的士兵们要自给自足,种粮食肯定是来不及的,打渔和打猎就是最好的粮食补充,甚至是早期的军队主要的口粮来源。

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军队都还是过着渔猎为生的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大型的渔猎活动,一般打猎为主,因为打渔有地域局限性。

相传周武王举行一次打猎最多可以猎杀到上万头的鹿,肯定还有一些野猪、兔子等等。那个时候自然资源丰富,靠着这种方法一来很容易捕获猎物,二来猎物数量也多。

靠着这种军备口粮的补给,早期的华夏先民不断的向南方进发,开拓出了大片的疆土,向东直达海边,向南可达长江。

随着疆域、人口的增长,军队人口和战争的规模以及频率也在增加,自然捕猎已经满足不了军队的口粮消耗了。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半牧半农的社会发展,在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基本步入农业社会。

农业兴起之后以小米为主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有一句话叫?小米加步枪?,这个小米就是?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口粮。

在中国完全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小米因为其耐寒等特性成为了北方最主要的农作物,也成为了军队最主要的口粮。

秦朝能一统六国,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小米的产量大、库存多,粮多兵壮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除了小米垄断了粮食地位,小米成为军队主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耐储存,《宋史》中有?仓赡军粟陈腐不可?的文字记载。

小米可以保存九年、十年甚至更久,而大米只能保存五年,对于古代战线长而车马慢的现状,粮食耐储存是很重要的特性。

军队的粮食口感和味道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要能充饥、耐储存、方便加工、方便携带等,所以古代军队食物相当的简单,能吃就行。

在唐朝以前,军队的主要食物就是粥小米粥。因为生产力落后,口粮不足,所以粥就是在缺粮的情况下最能果腹的食物,而且没有铁锅也就没有炒菜,只有陶器可以煮饭吃。

士兵会将小米粥煮的稠一点,介于米饭和稀饭之间,然后会加上一点蔬菜或者随便采摘点野菜加进去,煮成稠菜粥。士兵们还会摘一些野果子、各种豆子,条件好的时候会有腊肉加在粥里面改善伙食。

因为粮食缺乏所以浪费粮食后果很严重,隋朝法律规定,盗取边关军粮一升就会被判处死刑,斩首后还会波及家人。

士兵丢弃糟蹋粮食的也是斩首,处罚力度相当的严重。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士兵糟蹋粮食,因为都吃不饱,各朝各代对于军粮的分配多少也都有明确的规定。

秦军规定作战士兵早饭半斗小米,晚饭三分之一斗,站岗的早晚三分之一斗。汉军规定士兵月粮二石九斗三升,盐三升。

小麦在很晚的时候才取代小米的位置成为军队主要粮食,主要还是因为北方小麦大范围出现(古代北方小麦和小米不冲突,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小米)。

前面说了军粮好吃好看都不重要,方便很重要,所以古代士兵虽然后来有了面粉,但是并不能吃到面疙瘩、面糊糊这些,也吃不到发面,因为发面太费事了,甚至面粉出现后都不用做饭了。

所以古代士兵后来的主食从小米粥变成了烧饼或者烙饼而非馒头,被称为?干粮?。

唐宋时期的时候烧饼开始出现在军粮当中,士兵背着一点烧饼就可以出门作战了,饿了直接拿来吃,可以减少补给的压力,也可以减少携带的东西。与烧饼配套的得有茶、酒和水,不然干巴巴的难以下咽。

宋朝的时候有些士兵就背着一块大饼、一块酱饼和一块盐块就可以出发作战了,这其中?锅盔?是特别有名的行军干粮。

明朝的时候军队发明了一种带孔的圆饼,有点类似甜甜圈,用绳子串一串方便携带。到了明朝大米也有大量的进入军队口粮之中,因为经济重心早已经南移,大米产量高种植面积也广。

为了方便还是将大米做成米饭然后再运往前线,吃的时候就干米饭泡水吃。

虽然后来出现了面和米进入军队口粮当中,但是小米的地位一直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没太大变化。

直到清朝的《皇朝经世文续编》还有记载:?古之饷军以粟?。

所以古代社会小米一直都是最主要的军粮。

还有就是蒙古军队的口粮更加的简单就是风干牛肉,他们可以把一整头牛风干到极其干的地步,用牛膀胱装起来背着走。

搭配上奶和酒一起食用,这种军备干粮应该是古代能量、营养比例最高的食物了,一人背一头牛可以吃好久。

蒙古军队还会将风干牛肉研磨成粉末,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约空间,水泡可食。

他们的军粮可是中原军队的士兵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也是蒙古人作战凶猛的原因之一,因为军粮又扛饿,能量又足,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古人也很早就认识到矿物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古代有俗语?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

最主要的补充就是食盐,所以以盐为主的咸菜和酱菜是中国古代士兵最主要的副食。

酱菜和咸菜既含有大量的盐分,又可以调味使得难以下咽的干粮容易吃下去,还便于储存,是军队最好的辅菜了。

早在唐朝以前吃小米菜粥的时候就会将咸菜或者酱菜加进去,还可能会有腊肉(情况极其的少)。到了后来唐朝军粮出现烧饼,酱菜和咸菜则更加的重要了,基本上成为和干粮一样地位的军粮,一般配合运输、携带。

前面说了部分朝代的军粮分配,其实不完全,汉代的时候的军粮分配每两石的粮食会配备两斗的酱,这是绑定的。

在明朝的时候有圈圈饼还有泡饭,士兵们会将豆豉掺杂大量的食盐捣碎成为泥巴状,然后用手团成饼状晒干。每次吃饭的时候掰开一小点点就可以当做菜来使用了,因为很咸所以很下饭还有独特的酱香味。

虽然中国人进入了农业社会摆脱了游牧和渔猎,但是不代表士兵们都是死的,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依然还是会出去打猎和打渔。从前面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军粮当中基本上没有禽肉蛋奶,所以捕猎在古代的军队当中相当的普遍。

军粮当中除了有粮食、酱还有盐,那你难道不会发问?我打仗带盐干嘛?又不能直接吃?不是有酱吗??。这里的盐就是用来打猎过后腌制咸鱼、咸肉的。

不仅仅是禽肉蛋奶,蔬菜水果也基本没有,因为没办法长途运输,所以采集蔬菜、水果、蘑菇什么的士兵们也会干,反正身在贫瘠之地缺食少粮的不放过任何可以加餐的机会。

总结

从古代的士兵的伙食,可以看出来古代的士兵非常的惨,粮食基本上都是最差的还不管饱,基本上每顿只能吃干粮配大酱混个半饱。如果想要改善伙食,就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出去打猎、打渔和采集瓜果蔬菜。

古代各军队的作战力和军队的军粮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成正比,秦朝粮食充足军队作战能力强,南宋后期拖欠边关军粮军队作战能力弱,还有就是蒙古人打仗凶猛。

所以在古代边关战士都是最伟大的,干着最多的事情吃着最差的东西,很多时候甚至都没有饭吃。

古代没有罐头压缩食品,那行军打仗都吃什么呢?

向全国征收粮食,做好屯粮的工作。万一持久战打起来了,战争的前线需要大量军粮不给,后方补给不上造成的兵败或者兵变后果不是一般统治者能忍受的。

因此,曹操就发明了屯田制,强迫士兵去耕种田地。士兵在战斗时候为兵,平时为农民,这样起到自给自足的作用,能避免了粮食长途的运输补给。对于一些戍边军队,也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粗粮等农作物为行军的基本粮食

古代人也认识到粮食属于后勤物资保障的范畴内,也是决定军队是否能打胜仗的关键所在。所以古话就是,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包括人吃的?粮?与牲口(马骡)所吃的?草?。古代的军粮主要是水稻、糜子、大豆、小麦等谷物,主要就是填报肚子,没有太多的讲究。所以,古代行军打仗,讲究就是能够填报肚子。

古人考虑小米为基本粮食,主要是其他农作物产量也是低得吓人。如唐宋之前,古代小麦产量非常低,大米产量更是低。在加上当时中国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所以,士兵行军都一直都是以小米为主要军粮,从上古时代一直维持到唐朝。


古人也想着伙食丰富,在行军中也喜欢用小米煮粥。就是在小米粥里加入豆类、野菜、肉类熬成一碗肉粥。当时的粥非常稠,所以也就做?厚?。可以说,在古代菜粥或者肉粥,都是很高端的军粮。肉类和蔬菜都是属于军官的专属,普通士兵是没办法享受的。

如战国时候的秦军,爵位等级高低标准也直接绝对伙食标准的差异。三级爵位的下级军官,伙食是酱半升、精米一斗、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军官,吃的东西也只能是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也只能靠填报肚子为生。古代士兵除了小米粥之外,下饭东西都是盐、咸菜和酱,一般都还是定量供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2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