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和隆科多倒台是否真有隐情?小编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民间传闻,将十字改为于字,雍正篡位成功)
(但这种说法明显是子虚乌有,不说遗诏有满汉两份,单上图皇十四子怎么能改成皇四子?)
雍正的继位可谓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排除民间盛传的“传位十四子”和“传位于四子”这种文字游戏,今天咱们主要介绍的是这桩迷案的其他两个主角:年羹尧和隆科多。
(年羹尧)
(隆科多)
作为雍正继位的最大帮手,隆科多和年羹尧一内一外为雍正在诸子夺嫡的混乱局势中夺取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他们也在雍正继位后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两人都身居高位,一时间风光无人能及(根据阴谋论,年羹尧掌管粮草,掐断了胤禵的补给,让老十四空有数万大军只能束手就擒,而隆科多则捏造遗诏,让雍正顺利继位)。其实也不怪百姓们瞎想,光从雍正继位初期在给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那些肉麻甚至是恶心的批复中就能见其圣眷优厚,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甜到腻!
(看起来颇为肉麻的雍正朱批,这和大家心里刻板冷酷的形象相去甚远)
比如说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中经常批复“尔出力效忠,朕实不忍。并无他言。 祈上天祐尔”,皇帝为大臣祈福,看看年羹尧这排面!为了让心爱的年羹尧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雍正皇帝命令用快马将荔枝、古董珍玩和药品等六天之内送到西安供年羹尧享用(怎么样,有没有唐明皇宠杨贵妃的感觉呢?),为此年羹尧还上了“谢赐鲜荔枝折”、“谢赐三鸩砚折”、“谢赐诗扇折”等等表达感激之情,而雍正则深情回复“有你这样封疆大臣,自然蒙上苍如此之佑。但朕福薄,不能得如尔之十来人也!朕何可谕?勉之二字耳。”意思就是有你一人就够了!啧啧,您这样让其他大臣怎么看?
这还没完,当年羹尧奏报击退了罗卜藏丹津的军队后,雍正帝高兴到失态:“甚好。观之庆快。所有真是上天怜悯之恩。你能动忠诚之心,此大事出如此之大略,故实不敢指望。惟朕如何施恩于你,朕之心才忍?朕之喜,实无尽”、“不知我君臣有何缘分,似命运相合,相合者数也不尽”。您看看肉麻不肉麻!
(早年雍正回复年羹尧的朱批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夸奖和问候,安抚之意满满)
为了奖励年羹尧的功绩,雍正在物质上挖空心思满足他的同时也不忘在奏折里大拍彩虹屁,“实尚未酬尔之心劳功忠四字也!我君臣分中,不必言此些小。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这知遇。惟将互相励勉在念,做千古榜样入物也。”您别说,还真有些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感觉呀!
当然,和下面这句比起来前面都不算什么,年羹尧在奏折上表忠心,什么“愿世世随圣主左右驱使如意,永永不昧此良因大愿而已。”雍正帝则回复“吾亦如是。上苍其鉴之也!”让我们生生世世永远都在一起!雍正还极为动情地说“览卿奏谢,知道了。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朕实实心畅神怡,感天地神明赐佑之至。”
到了中秋团圆之夜雍正更是“而卿一人更功居其大半。朕实庆幸之至。中秋届节,将数种食物与你,但愿人常好,千里共蝉娟之句以寄意”,话说胤禛您是皇帝,和年羹尧这个奴才搞什么千里共婵娟!
前面是夸年羹尧,至于隆科多,雍正不但一口一个“舅舅”,而且还肉麻的称赞他“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看看,又是功臣,又是忠臣,又是良臣,反正在雍正眼里,年羹尧和隆科多就是好,就是棒!
(当年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和隆中堂一个被赐自尽,一个被圈禁)
但这友谊的小船也是说翻就翻,情势的转变让人措手不及。雍正三年年羹尧从平定西北的大功臣突然沦为阶下囚,朝廷光罪状就给年羹尧列了九十二项!最后年羹尧被赐自尽,长子年富被杀,超过十五岁的儿子都流放边境,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就此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年羹尧倒了,隆科多也没好到哪去,雍正三年朝廷追究年羹尧责任时就已经带上了隆科多,隆科多的爵位、花翎等荣誉均被削去,官职也被罢免。雍正五年,朝廷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皇帝开恩,没有要隆科多的命,不过隆科多从此被圈禁并过上了坐井观天的生活,雍正六年,隆科多在圈禁中抑郁死去。
这两位大功臣的骤然倒台也让百姓和后人们猜疑不已,毕竟刚刚还叫人家小甜甜,立马翻脸无情成了牛夫人,从朝廷柱石之臣到妻离子散的阶下囚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如此绝情狠辣很容易让人们相信雍正这种做法是典型的“狡兔死,走狗烹”,连带着雍正的皇位也变得那么可疑,毕竟如果不是做贼心虚,为什么要迫不及待的处置年羹尧和隆科多?摆明了心里有鬼嘛!
但仔细分析恐怕未必是这样,雍正之所以对年羹尧和隆科多态度反差如此之大,二人落得如此凄凉下场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点、雍正的脾气秉性本就如此。
有人觉得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和隆科多好得过分,这明显就是对他们帮助自己篡改遗诏的奖赏,其实在对待大臣一点上雍正和老爹康熙很像,这俩都是信任你的时候恨不得掏心掏肺,对你有了猜忌厌恶之心后就直接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就是这么决绝而极端。所以我们会觉得雍正怎么对年羹尧好就像是在作秀,实际上面对其他的元老重臣,雍正一样百般呵护,信任不已。
(雍正和胤祥的兄弟之情是真诚而感人的,雍正完全信任胤祥,而胤祥则毫无保留的辅佐雍正)
最明显的就是老十三怡亲王胤祥了,作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老十三兢兢业业辅佐四哥,兄弟感情深厚。在老十三病死后雍正悲痛万分,在给臣子们颁布的旨意中但凡提到胤祥都称呼为“我的弟弟”、“爱弟”,对他的后代也关怀备至,当年雍正要封赏怡亲王爵位,被胤祥坚决拒绝,现在爱弟病逝,雍正决定要好好的补偿一下兄弟。怡亲王一系不但被赐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而且雍正还在胤祥的儿子中又选了一个让他当郡王,同样世袭罔替!这份厚赏在清朝都堪称绝无仅有,可见在雍正心中一直把胤祥当成手足亲兄弟。
为了表彰爱弟,雍正还公开说“怡亲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迁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愤,妄生谤议,暗事摧残者必有之,然此皆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若朕万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显处,朕可预信矣 ”啥意思?你们这些后世的人有啥事冲我来,别说我弟弟,他可是要流芳千古的!
(雍正朝三大名臣之一:鄂尔泰,主要功绩是在云贵实行改土归流)
(雍正给鄂尔泰的朱批同样充满了关爱之心)
除了胤祥外,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得到雍正的眷顾和认可,他们同样被封以高官厚禄。比如雍正时期的鄂尔泰,皇帝就动情的说:“鄂尔泰在朕前不过数日,朕每念之不置,偶阅伊奏折,辄为泪下,岂亦君臣宿世缘分耶!”得,又是一对前世的君臣,胤禛同学你前世的熟人未免也太多了吧!当知道鄂尔泰经常熬夜工作后,雍正皇帝极为揪心,还特别吩咐“凡夜晚办事,最是伤人,务教他(鄂尔泰)善体朕谕,以仰副垂注至意。”工作重要,这身体更重要啊!都统苏丹在军营时因为气候潮湿导致旧伤复发,雍正皇帝同样表达了对自己的关怀:“尔之年岁已非如此奋勉之年龄,尔所作所想,朕实是赞许而同情……尔如此赤胆忠心,将无甚关心,必受苍天眷爱而好转。著好生调养身体,努力为朕多效力几年。”其关切之心,爱护之情跃然纸上,可见不是只有年羹尧和隆科多有此待遇,你工作勤恳努力,业绩突出,就会受到雍正的表扬。
(三朝元老张廷玉,备受康熙和雍正信任,为官特点是勤谨当差,小心翼翼)
当然,雍正朝第一大臣首推张廷玉,这位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大臣谨小慎微,勤恳办事,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雍正极为满意,他不但夸赞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而且还将其比作自己的左右臂。
一日张廷玉生病,病好后进宫面见雍正,雍正说自己这几天手臂痛,侍卫们大感惊慌连忙问皇帝哪里不舒服,雍正皇帝笑着说张廷玉乃是朕左右臂,他要是生病了,岂不是朕的手臂痛!张廷玉回家探亲,雍正还追着写信:“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在雍正给乾隆的遗诏中还特别表彰了张廷玉,给了他汉族大臣从没有过的殊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功巨甚。大学士鄂尔泰志禀忠贞,才优经济……洵为不出世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雍正的霸气朱批: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可见在雍正对待功勋大臣态度就是如此,您可能觉得肉麻,觉得不适,不过正如雍正所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第二点,年羹尧和隆科多自己作死
(李卫在缉查私盐,抓捕盗匪方面极有经验)
雍正是个很多情的皇帝,而多情也必然绝情,对于雍正这么从小缺乏关怀的人来说,他喜欢你,你要知道感恩,你得喜欢甚至要加倍的喜欢他才行,咱们看雍正朝寿终正寝的几个大臣莫不如此,田文镜“鞠躬尽瘁,愈加奋勉,虽任怨任过,刀具在前有所不避。”是个能为雍正皇帝挡子弹的硬汉。而我们所熟悉的“叫花子”李卫也是“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典型的工作狂,更别说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个常年在军机中枢,连休息的时间都没多少的劳模了。所以作为雍正朝的大臣,最好保全自己之道就是:勤勉、谨慎。
很不幸,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位一个条件都不满足,两人各有特点,隆科多是没能力,年羹尧是有能力态度不好。
(雍正初年的隆科多权势滔天,颇有些皇帝老大我老二的气势)
首先说说隆科多,康熙末年时隆科多就任理藩院尚书,同署理步军统领。这也就给了隆科多有掌握京师武装的权力,在朝中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而且隆科多还作为顾命大臣接受了康熙遗嘱。到了雍正元年,由于拥立之功更是被雍正任命为吏部尚书,总管国政,与此同时还负责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监修《明史》,在军、政和文化届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佬。在爵位上雍正也不吝赏赐,又是封一等公,随后又加封一等阿达哈哈番,没过一年再升为太保,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隆科多甚至可以不奏请皇帝直接任命官员,雍正日常见面不直呼其名而喊舅舅,您就知道隆科多权势大到什么地步!
但如此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滔天权势背后却埋藏着巨大隐患,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让臣子和他一起分享权力的蛋糕,更何况隆科多能力没多少,职位却很重要。单就步兵统领来说,手下兵马随时能够控制京师,雍正元年政局不稳,连老八这种政敌雍正都只能捏着鼻子封他为议政王,所以对于隆科多这样的功臣,雍正给他这样的待遇,既是对他功绩的肯定,同样也有拉拢之意,希望隆科多能够继续团结在自己身边。等到雍正三年以后,随着西北边事的逐渐稳定,老八一伙人也有了日薄西山之势,隆老先生您但凡有点眼力劲就应该马上辞职退休,交还军政大权,这样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但好景不长,很快隆科多就被圈禁,家产抄没,妻儿流放)
然而隆科多同志没有,这老兄已经彻底被权势冲昏了头脑,也对,连官吏都能随便任免,这样的诱惑有几个人能挡得住?论勤政他比不过田文静,论能力又不如张廷玉,在位数年做最多的就是收受贿赂、徇私枉法,他的儿子和家仆也狐假虎威,打着隆科多的旗号横行不法,这让决心刷新吏治的雍正皇帝无非容忍。而据说隆科多同志还私藏玉牒,玉牒主要是记载大清宗室们的生辰八字,最是隐秘重要,你隆科多吃了信心豹子胆敢偷看私藏玉牒,难道是想获取皇帝的生辰做法魇镇他么!(这事儿在康熙朝就出现过,大阿哥胤褆行魇镇之事诅咒天子胤礽,最后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
(玉牒记载了满清皇族宗室们的生辰八字,玉牒相当于是皇帝的族谱,非常重要隐秘)
这等愚蠢行为直接侵犯到了皇帝底线,于是等政局平稳后雍正开始慢慢收拾隆科多了,首先撤了他的步兵统领职位(这是消除心腹之患),其次追究隆科多次子玉柱、家仆牛伦人品行恶劣,挟势索贿的罪行,再加上隆科多自己手脚不干净,这几年实在是没少贪银子,于是再收回四团龙补服、双眼花翎、黄带等荣誉,随后有罢免隆科多的吏部尚书职务,等到玉牒的事情曝光,勃然大怒的雍正帝下令将隆科多逮捕抄家,隆科多被幽禁于畅春园,儿子们被发配。
二月河先生在《雍正王朝》里写明隆科多与老八等有勾结,试图颠覆雍正统治,我觉得这倒未必,隆科多的倒台纯粹是自己作死,从历史来看雍正帝对隆科多的处罚是逐步进行的,与年羹尧迅速定罪不同,从雍正三年开始,皇帝着手削减隆科多权柄,结果越调查越是心惊,这老东西还有这么多黑历史!当玉牒的事情爆出,被侵犯到底线的雍正帝不再客气,下令将隆科多圈禁。
而隆科多是没能力偏要占据高位,最终给自己的灭亡埋下伏笔,而年羹尧就属于有能力把自己玩死。
(年羹尧在青海的平乱成功直接巩固了雍正的统治,毫不夸张的说年羹尧是雍正的大恩人)
按道理说这位老兄平定青海,为雍正初年动荡的局势画上了句号,欣喜若狂的雍正恨不得把老年当菩萨供着,但年羹尧都做了些什么事儿?
(电视剧里还描述了这么一段,雍正让将士们卸甲,可没有年羹尧的命令大家都不敢动!)
作威作福,嚣张跋扈,赏赐给官员们物件时还要求人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和将军们的文书称什么“令谕”,就连蒙古的扎萨克郡王见面也得行跪拜之礼,后期年羹尧嚣张到“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虽说你立下大功,但终究是个臣子,哪有大臣在皇帝面前摆臭架子的道理?也就难怪后来雍正处置年羹尧毫不留情了,你一点面子都不给人家留,那就别怪人家不给你面子!
其次就是结党营私,这一点隆科多先生和年羹尧先生倒都不谋而合,隆科多提拔私人叫“佟选”,年羹尧录用保举之人叫“年选”,如果说隆科多还稍微要点脸,遮遮掩掩,半推半就,年羹尧就是大马金刀,明火执仗的任用私人,只要是自己人,送钱送到位,想要什么官都行!他仗着自己对朝廷有大功,“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弹劾不依附自己的直隶巡抚赵之垣,说他“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其实就是为自己的亲信腾位置,只要投靠了年大将军,就算是家奴都能堂而皇之的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年羹尧之肆无忌惮可见一斑。除了玩弄权势,老年自然也少不了贪污受贿、侵吞钱粮的行为,根据后来统计最少也有个数百万两,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皇帝都没法忍,更被说是以薄情著称地铁血皇帝雍正了!所以雍正对年羹尧是一忍再忍,后来发现这货简直太猖狂,不收拾不行,所以这才下此狠手。
(大哥你竟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不杀你杀谁?)
那么惩处的力度和速度为什么会如此快呢?不快不行啊!年羹尧这样一个有能力,有威望又有野心的将军就好比是一把锋利的钢刀,当他能够被君主掌控时就是最好的武器,能够为帝国开疆拓土,保卫边疆,可要是这把刀控制不了可就是个严重的问题(毕竟年羹尧手上有数万大军,直接关系到帝国边疆的平安问题),年羹尧在西北经营多年,在军队中有崇高威望,朝中多有大臣阿附,形成一派党羽,这样的如果不尽早铲除后患无穷!所以雍正对年羹尧才会行如此霹雳雷霆手段,迅速将其影响力下降到最低,再慢慢料理。
所以对年羹尧和隆科多的突然倒台,我只想说曾经皇帝对你们推心置腹、倾心信任,但你们却不珍惜,反而利用权势追逐私欲,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子孙四散,这里头固然有皇帝刻薄无情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问题啊!
(抄的)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都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称“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径,他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你一个臣子居然选起官来了,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罪。
隆科多对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图理琛等人被派往边境代表清朝政府就边境问题同俄罗斯举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谈判代表不再坚持强硬立场,对俄国做了许多让步,当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俄国的代表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项大罪定为死刑。
1727年,诸王大臣会议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以上这些都列其中。四十一条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其实说起来,要说交接年羹尧之罪,是首倡于胤禛自己。当初,年大将军以雍正皇帝藩邸旧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认为“舅舅”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闹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对年羹尧的尊重,说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要等你进京一起商量(年羹尧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来才明白自己大错,隆科多真正是父亲康熙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国家的良臣,真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雍正希望年羹尧跟隆科多要好好共事。雍正皇帝甚至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隆科多做儿子,以此来糅合两人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这样的拉皮条,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雍正在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雍正正是要让隆科多背上“奸党”恶名,为年羹尧陪葬。
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这是在算旧账。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国维,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父皇都没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雍正借此张开了清除胤禩集团的大幕。
陈年旧账,嫉恨如此之深,说明雍正是一个多么刻薄阴险的人。雍正为了避免给人滥杀功臣的讥刺,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点颇富意味:隆科多位极人臣以此始,身败名裂以此终。一年后,失势的“舅舅”死于禁所。
隆科多并非一无是处。1727年,隆科多被派往边境主持同俄国的划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
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其赃款数十万两,于家产中追补。长子岳兴阿被革职,次子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1728年夏,隆科多于幽愤中死去。而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联合皇八子等人逼宫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野史一直传说这雍正篡位的各种版本,但是最有可能的还是康熙原本就是要传位于雍正,他一直都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在我们现在看来,康乾盛世的开创少不了雍正的努力,从一些方面看来,他确实是一位有才干的优秀继位之人,所以康熙的选择并没有太大的失误。
在民间较为广泛的传播版本就是康熙本想传位于十四阿哥,但是雍正在康熙弥留之际,篡改即位诏书,内应隆科多,外应年羹尧,忤逆作乱,上演了一场惊天地的戏码。雍正皇帝一直深受古装剧的青睐,所以我们对雍正也相对比较熟悉,在影视剧中他的继位也常被揣测为篡位,因此大家好像都偏向于相信这种可能性。但是试想那种环境之下,这样的谋逆之事谈何容易。史学家找到了传位诏书的真迹,上面确实写着“传位四子”,毋庸置疑,雍正并不是谋权篡位。
康熙在位期间,太子党和八爷党等,结党营私,暗自勾结。这可算是触碰到了康熙的底线了,康熙十分厌恶,甚至憎恨儿子们结党营私,觊觎皇位,所以对太子党和八爷党都十分忌惮。雍正非常懂得以退为进,巧避锋芒,养精蓄锐,于是此时便让康熙对这个四儿子产生了别的心思,并且对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十分赞赏。
至于为什么会对雍正继位这件事有诸多争议,联系他所处的环境也就觉得有些而合理了。康熙在位后期,党派争斗十分严重,各个阿哥,朝臣都暗中勾结,所以在雍正继位时,肃清乱党,整顿吏治、贪污腐败之风,对待兄弟手段果决,流放抄家不在少数。他一继位自然有许多人日子不好过,谣言也就因此而起了。但是毕竟我们和他们相隔久远,一定有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者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雍正帝是否篡位如今是个谜团,有人说他篡改遗诏,满文的遗诏确实很难无瑕疵的矫饰。但是海峡两岸两份满文康熙帝遗诏中,继位人的部分缺失却在同一个位置,这真的是巧合吗?雍正死后为什么不入葬祖陵,是因为自己弑父篡位,怕自己父亲在阴间惩罚自己吗?
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出生卑微,所以雍正帝胤禛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康熙二废太子后,迟迟不立太子,加上自己在位时间又太长,儿子们老了等不及了。后来导致各位诸皇子为争储位而结党营私,勾心斗角。
雍正继位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八爷党彻底清除,与其他兄弟关系也不好,导致后来骨肉相残,因此后人评价雍正心狠手辣。雍正在位期间非常勤奋,善于治国,之后又推行新政,劫富济贫。给乾隆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清代繁荣时期的到来,所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后来的?康乾盛世?。康熙帝对四皇子胤禛评价是: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为什么说雍正争储中获胜是必然?
1,他的才能取得了很多人支持,雍正手下重要的策士戴铎曾经向大学士李光地说他主子:
?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
雍正争储时,戴铎曾帮他出过很多主意,引导他如何夺位,但是雍正上位后,却认定戴铎为贪官,将他处死。
2,其实雍正很有心计,不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明确的表达出来,阳奉阴违。欺骗了康熙,也欺骗了对手。让对手放下了警惕,不以他为敌,而轻易获得成功。
3, 他手下有两位心腹隆科多和年羹尧,隆科多在内为他稳定局势,年羹尧在外稳固西北。
4,在雍正夺滴的道路上,李卫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李卫出生于江苏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是清朝有名的贤臣。在康熙年间捐资过员外郎,随后便入朝为官。
对于雍正篡位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篡改遗诏
野史传说雍正是通过篡改康熙的即位遗诏而坐上皇位的,遗诏原文是?传位十四子?而雍正把?十?改成了?于?。我想遗诏中的?于?应该是繁体字?於?,于的说法站不住脚。
《康熙遗诏》一式四份,目前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其实康熙遗诏并非康熙本人的真迹,就单凭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而且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于1722年带回遗诏,在伦敦出版。
遗诏最后一段内容:?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由于遗诏的原件很难看清楚,字又太多,我把关键的地方给大家标识出来)
辽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有汉、满两种文字。满文中的?于?和?十?区别太大,想要矫饰,非常困难。但是海峡两岸两份满文遗诏缺失的部位也在同一位置,也就是继位人的地方,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目前无法考证。
第二、雍正死后没有入葬祖陵
人死后入祖坟,从夏商开始帝王就采用?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安葬制度。按照传统雍正应该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父亲康熙帝景陵旁边。但是雍正死后并没有葬入祖坟,而是葬在泰陵。有些人说他弑父杀兄,怕在阴间见到自己的父亲后得到惩罚。《雍正朝起居注》记载:
?相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砂、穴、水无美不收,形式理气诸吉咸备。?
意思是泰宁山太平峪是个风水宝地。小龙觉得也有可能是因为风水原因不愿意入祖陵。
第三、康熙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雍正杀死的
1722年69岁的康熙帝在去南苑狩猎的途中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然后回到北京治疗,治疗一周后有所好转,但是第二天病情再度恶化,正是这一天晚上,康熙驾崩。
康熙年间有个叫曾静的文人说:康熙病重前,雍正给康熙喝了一碗汤,然后康熙就驾崩了。曾静因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被雍正派人抓获,但后来又被免罪释放了。后来乾隆继位后将曾静处死,小龙觉得也有可能是曾静为了反清在造谣。
也有史学家认为康熙当年的病并不严重,不可能突然死亡。而且当时有个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说,康熙死的时候非常痛苦,如果不是中毒,很有可能发生了重大变故。所以民间就传言雍正联合隆科多、年羹尧等人阴谋篡位。
康熙之死已有几百年之久,当年的人都揭不开的谜团,我们后人更难以解开,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
隆科多看出雍正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人,而身为一代重臣,他一定要火眼金睛,为自己选好下一位主子!
康熙年间,隆科多是康熙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比如说囚禁大阿哥,二废太子,保证皇城安定,守卫康熙安全等等这些机密要事,都是由他亲力亲为去办的,可见康熙对他是极为放心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和康熙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多,且十分密切的,康熙的很多心事都会说给他听,就算不是故意说的,也会在言语之间透露出几分心思,以隆科多的情商,他是能听出一些所以然的!
自从九子夺嫡的事情出现后,康熙对于立谁为皇子一直犹豫不定!我们想一下也知道,就这件事情,他没少在隆科多面前发牢骚!
当时有能力的皇子囚禁的囚禁,处置的处置,也就剩下那么几个皇子还可以在皇城来回走动,而这几个皇子中,康熙最看重的,并且有能力继承皇位的也只有两个,就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
隆科多明白,选谁为下一任主子,事关自己今后的生死存亡,毕竟一朝皇子一朝臣,如果选不好的话,他今后的仕途也会受影响;而且如果他跟的人没有当上皇帝,那么他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他暗中观察发现,四阿哥胤禛平时行为低调,但实际上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对康熙的状况全盘掌握着,这是对皇位势在必得的架势,而且胤禛有仇必报,一旦惹恼了他,怕今后性命不保!
而十四阿哥远在边关打仗,康熙当时病重后,十四阿哥根本无法及时赶回的,所以,此时最有可能继位的一定是胤禛,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胤禛(后来的雍正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2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周懿王是这么死的周懿王为什么不吃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