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屈原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屈原如果被重用楚国还会不会被灭

众妙之门 2023-06-29 09:12:17

屈原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屈原如果被重用楚国还会不会被灭

屈原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屈原如果被重用楚国还会不会被灭?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楚怀王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有一件事情一直被人诟病,那就是屈原,话说楚怀王一直不重用屈原,也有人说楚国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就是没重用屈原,那么有的人问了,这话说得到底对不对呢?假如楚怀王重用屈原,最后楚国还会灭亡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即使楚怀王重用屈原,楚国依然难逃被灭亡的命运!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楚国国内旧贵族对变法抵制特别大;其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迅速崛起,已将六国远远的甩在身后,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屈原的变法注定会失败,楚国也难逃被灭亡的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屈原变法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318年,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六国在合纵策士公孙衍的游说下,组成合纵联盟,推举楚怀王为约纵长,一致对抗秦国。六国联军在抗秦的函谷关一战,由于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以保存自身实力为主,不想主动进攻秦国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最终六国联军不战而退。这件事情让楚怀王知道,合纵抗秦这件事情不靠谱,唯有自身实力强才是硬道理,所以他开始重用屈原,认命其为左徒,分管国家内政和外交,进行变法图强。

二、屈原"草宪变法"的主要内容:

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这个做法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但屈原遇到了"张仪"(连横策士)这个强劲的对手,使他的这个主张最终没能实现。

经济上:鼓励生产,以民为本。

政治上:限制贵族权利,加强王权。这一点因为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变法得到了极大的抵制。

人才上:任人唯贤、避免任人唯亲,把真正的人才选拔出来,反对贵族的世袭等

屈原以上的变法措施,基本上借鉴了秦国商鞅的一些做法,短时间内使楚国"国富强而法立,属贞臣而日娭"。但随着变法的深入,遭到旧贵族的强烈抵制,很快屈原就遭到楚怀王流放,变法也最终失败了。

三、屈原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1)、缺少楚怀王坚定的支持: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背后有秦孝公坚定不移的支持。而屈原的变法,在刚开始虽然得到楚怀王的支持,但随着变法的深入,反对派抵制的力量日益强大,楚怀王最终也驾驭不了,只有牺牲了屈原,来安抚反对派,保住自己的王权,不得不终止变法。

(2)、屈原自身准备不足:对旧贵族等反对派的抵制,没有事先准备好策略,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

(3)、变法急于求成: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它是分步骤逐步进行,由易到难。屈原的变法,太着急,想要一步到位,所以很难成功。

综合以上分析,即使楚怀王重要屈原,他的变法也依然很难成功,所以楚国依然难逃被秦国灭亡的命运!但屈原在得知楚国被灭亡后,选择投河自尽,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直到今天依然被我们铭记!

屈原作为杰出的文学家、他写的楚辞,开创了《诗经》以来众人吟唱,到个人独创的先例,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创变法作的先河!屈原不仅文学造诣深厚,他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在楚国变法革新!虽然他倡导的失败了,但是他的爱国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深深的感染着我们!现在"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九年级下册屈原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屈原》主要内容:

《屈原》一文主要塑造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诗人借屈原遭受陷害后的抒情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作者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文中屈原的性格特点

屈原独白部分是屈原性格的缩影,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屈原热爱祖国、人民,愿意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奔涌在他胸腔里的感情,悲壮激越、乐观自信、深沉坚定。

屈原是一个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崇高理想、誓为光明和自由而战的不屈战士的形象。作者借历史上屈原的悲剧,展示现实世界中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激烈斗争,屈原的精神正是作者精神的写照。

屈原与楚国被灭

  楚国历史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承认了楚国镇抚南方夷越的“首领”地位。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兵伐楚,历数楚国两大罪状,其一即为前文已述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另一条罪状是:“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说明楚国不向周王朝按时纳贡,已有很长的时间。楚国在齐国重兵压境的时候,毫不畏惧,严阵以待。但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作了适当妥协,答应纳贡,于是与齐结盟,各自罢兵。齐桓公死后,继起图霸的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召见楚成王,一度被楚所拘。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大败,宋襄公受箭伤,次年身亡,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楚两国爆发城濮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先退避三舍诱敌,趁楚军方阵大乱时一举击败强大的楚军,挫败了楚国北进的势头.为周王室一吐几百年郁积的怨气.晋文公重耳也因此一举而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国虽遭此败但是元气未伤,仍然不断攻城略地。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此后,楚军锋芒益锐,所向披靡。在春秋战国之交,相继灭陈,灭蔡,后来又灭越,成为席卷南土、问鼎中原的极强盛的国家。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直到战国后期楚怀王时代,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才出现转折。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发生剧烈变革的重要时期。周王朝从衰微走向瓦解,诸侯各国通过兼并战争夺取政权。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从局促于丹阳一隅的“蛮夷”之邦,通过南征北战,变成“地方五千里”的战国时代最大之国,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不断开拓疆土所形成的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无疑是使楚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楚国吞并了如此众多的国家。纵横跨越今天的11个省,面临的具体情况肯定是极其复杂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民族意识。应该说,这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屈原出生于贵族。在他生活的年代,楚国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正经历着从盛到衰的过程。
  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青年时代走出三峡,步入楚宫,曾做过兰台宫文学侍臣。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人物。 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他对内经常和怀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当时的战国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的兼并。屈原审时度势,对内推行举贤授能、彰明法度、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政治路线;对外实行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争取和平环境发展楚国。就在这一年,屈原协助楚怀王邀请齐、韩、赵、魏、燕五国君王在楚国的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聚会,缔结了战国历史上第二次六国联盟,公推楚怀王为“纵约长”。楚怀王早年也曾有过继承先王遗志,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构想。他叫屈原秘密起草了一个革新楚国内政的《宪令》,屈原刚完成草稿,便被上官大夫靳尚发现,要将稿子夺去。屈原当然不肯给他。靳尚在职务上与屈原相等,他之所以敢于夺稿,有着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有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旧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欣赏,但他又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渐渐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秦相张仪入楚,用重金通过靳尚贿赂怀王宠妃郑袖,怂恿怀王断绝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楚、齐关系破裂,六国联盟瓦解。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几次兴兵伐秦,都大败而归,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齐国,修复楚、齐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1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