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刘邦曾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萧何曾评价韩信“国士无双”,甚至对刘邦说;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由此可以看出,萧何对韩信的能力异常推崇,认为刘邦如果不重用韩信,这一辈子只能在汉中之地卧着。反之,如果想要冲出汉中,与项羽一决雌雄,那只有重用韩信才能做到。
事实也证明,自从刘邦登台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转战千里,灭魏国、破代国、定赵国、平齐国,最后还在垓下之战中,一举攻击败了霸王项羽。可以说,韩信的确堪称当时绝顶军事奇才。
那么,年轻时的韩信没人脉,没资金,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官职,他又是从哪儿学会的军事本领呢?这就要从韩信的身世和经历了说起了。
第一、韩信并不是彻头彻尾的贫农,而是落魄的贵族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韩信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子弟。这一点,《汉书》中也表示了赞同,并且说;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汉书》
因为没当官,又不会经商,所以韩信为了生活经常在别人家蹭吃蹭喝。
乍一看来,韩信的生活非常惨,但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因为司马迁和班固(汉书作者)随即表示,人家韩信是在一个亭长家蹭吃蹭喝的,而且人家韩信还是一个不事生产,每天只会带着佩剑在街上闲溜达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并不一个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原因在于,秦汉时期,佩剑是贵族的专属,《左传》中曾记载了一个事件,楚庄王因为宋国杀了自己的使者,愤怒之下,飞奔出宫殿,准备亲自出征。这时由于忘了携带佩剑,他的奴仆连忙捧着佩剑赶了出来。
从此事可以看出,佩剑相当于现如今的奢侈品,而且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佩剑也成为了阶级的代表产品。
到了秦始皇统一华夏,六国的贵族纷纷失去了经济来源,变得落魄。不过,由于他们也曾是贵族,放不下身段,一直还是战国时期的打扮。韩信也是如此,虽然身穿布衣,但也佩剑,这就相当于每天无所事事的穷人挎一个LV的包,戴一块百达翡丽的手表,也怪当时的人讥讽他。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韩信的贵族身份。韩信白吃白喝不给钱被亭长夫人赶出家门后,遇到漂母,漂母给了韩信一口饭,韩信感恩戴德的说将来一定报答(这里吐槽一下,人家亭长养了你韩信好几个月,你也不说报答,真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漂母说了一句;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
我只是可怜你是王孙后人,才给了你一口饭吃,不用你报答。
既然韩信身份搞清了,那么最初的学识来源也就清楚了,那就是家传。
古代王公贵族,或者豪门世家都有自己的藏书,而且经常是秘而不宣,根本不对公众开放,由此垄断知识。韩信既是王孙后人,那么,他的家中也一定会有一部分藏书,由此学会一些兵法。这在后来平定赵国时背水一战也可以看出来,韩信确实熟读兵书战策。
第二、韩信事业上最大的贵人不是漂母、不是萧何,而是项羽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无数人。还有一句话是;实践出真知。
只读书,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不可能成为享誉后世的帅才。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赵括,三国时期,蜀汉的马谡都是典型的代表。所以,韩信也一定会有实践检验知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韩信在项羽帐下的时候。
韩信最初投奔的是项梁,可惜项梁在定陶战死。项梁死后,韩信成为了项羽的部下,任执戟郎中。后来,韩信成为齐王后认为这个官职太小了,所以后人也认为项羽不识英才,但实际上的情况是项羽也非常重视韩信。
韩信刚刚投到项羽的部队,既不是项羽的同族,也没有立下大功,又不像英布、蒲将军一样带来了数千士兵。所以,在这种情况和背景下,项羽根本不可能立即提升韩信为将军。
不过,此时的项羽还是任命了韩信为执戟郎中。所谓执戟郎中就是宫廷宿卫军的首领,战争时期,相当于中军大帐的守卫人员,将军的心腹。在这里,韩信可以亲眼目睹当时军事才能超绝的霸王项羽每一次军事部署,以及战争成果。
韩信也曾说过,自己向项羽提出计策时被拒绝了好多次。这说明,项羽也有意培养韩信,否则为了耳根子清净,早已经把他调走了。
也正是在这里,韩信完成了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但却因为看不出项羽对他的信任和栽培,反而选择了逃跑,投奔了刘邦。
第三,才能的试水
韩信投奔汉中的刘邦后,刚开始混的比在项羽手下还惨。但此时的韩信已经具备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所以逐渐的引起了萧何的重视。
后来,韩信因为不受刘邦重用,准备再次逃跑,结果萧何月下追韩信,终于引起了刘邦的重视,最终被拜为大将军。
刘邦出汉中,定三秦,采用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但实际的操作还是有刘邦亲自指挥。刘邦彭城之败后,韩信再献战略规划,由刘邦在荥阳一线抵抗项羽,自己率军北上,平定代国、赵国、齐国等地区,然后合击项羽。
此时,刘邦同意了韩信的战略,韩信也因此得到了一支军队,开始了自己纵横天下,剪除群雄,消灭楚霸王项羽的辉煌人生。
综合来说,韩信虽是贫民,但因为家族传承的原因,人家起点本来就很高,而且还得到了项羽的重视,得以见到项羽巨鹿之战,以及其他大战的完整规划,最终在实践之后才成为了一代将才。
韩信的崛起,让人感觉很意外,一个穷小子,又没钱又没人脉,也没打过仗,怎么突然间就冒出来了呢?为此,我又反复读了《淮阴侯传列》,看出一些名堂出来。
第一,韩信并非没打过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韩信并没打过仗。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拜他为大将。一个没打过仗的人,一下子就成了大将。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看未必。
我们来看看《淮阴侯列传》记:?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起兵之后,韩信就仗剑前去投奔。那么韩信在项梁军中是扮演什么角色呢?史记没有明说,但是从?居麾下?三个字来看,不是去当小兵的。我们讲?麾下将领?、?麾下谋士?,可见韩信是有军职的,而且史记还特地用?仗剑从之?四字,为什么要突出?仗剑?二字呢?就是去打仗的啊。因此,韩信并非没有打过仗,而是与秦末其他英雄豪杰一样,是第一批参加武装斗争的人,全程参与反秦战争。
再继续看:?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项梁败亡后,韩信转而成为项羽的部下,项羽任命他的郎中。
郎中是什么官职呢?我查了一下资料:?郎中,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沿置。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郎中是一个不低的官职,?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因此,这是一个武职。大家注意,《史记》从来没有说韩信没打过仗,只是因为记得简略,大家误以为他没打过仗。我认为,韩信是全程参与项羽的战争,如果他只是?内充侍卫?,怎么可能屡屡向项羽献计呢?可见韩信一直就呆在项羽军中,而且不是文职人员,就是一个军官的角色。直到秦国灭亡后,韩信因不得志,才去投奔刘邦。
第二,韩信为什么?未得知名??
在《淮阴侯列传》里,两度提到韩信?未得知名?。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一次是在项梁麾下,一次是在刘邦麾下,史书都用?未得知名?来形容其尴尬处境。
未得知名,不是说项梁、刘邦不知道韩信的名字,而是说对他不重视。为什么不重视呢?两次不受重视,是有区别的。
项梁不重视韩信,应该有两点原因:其一,项梁是楚国贵族出身,对韩信这样平民出身的人,难免看不起;其二,韩信曾有过胯下之辱,在当时被人认为很怯懦。
刘邦不重视韩信,原因与项梁不同:其一,韩信投奔刘邦时,战争已经停止了,没有可以表现才华的机会;其二,当时投奔刘邦的人太多了,刘邦纵有识人之才,也不可能对每个人都很熟悉。
也就是说,韩信在项梁、项羽麾下时,受到压制,没有出头之日,没有机会建立卓越功勋。因此他投奔刘邦时,并没有一份亮眼的简历,这是他?未得知名?的原因。
第三,韩信真的没有人脉吗?
韩信给人的另一种印象,是他没什么人脉,怀才不遇。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再从《淮阴侯列传》的几个细微之处,来说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韩信与项羽集团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关系。
首先是韩信与龙且的关系。龙且是项羽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关于龙且的一些情况,我有过专门一篇论述,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韩信后来与龙且在潍水大战,来看看龙且是怎么说韩信的:?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大家注意这句话,?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显然,龙且的这个评判,是对当年还在项羽麾下的韩信的评判。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龙且与韩信是很熟的,如果不熟,只是几面之交,怎么会说出?平生知韩信为人?这样的话呢?同时也说明,韩信在项羽军中,不是一个小人物,能够能项羽集团二号人物龙且混得很熟。
龙且对韩信的印象是什么呢?后来他又说了一句话:?固知(韩)信怯也。?这是在潍水之战时,韩信故意示弱,龙且就说:我早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的人。可见,龙且与韩信虽然熟,但是心里还是瞧不起他的,估计与韩信的胯下之辱有关系。
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龙且与韩信很熟,但是认为韩信胆小。
再来说说项羽集团另一个重要人物钟离昧与韩信的关系。
看看《史记》的写法:?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钟离昧是谁呢?以陈平的说法,他是项羽四大骨骾之臣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范增、龙且与周殷,可以说是项羽亲信中的亲信。
以史记的说法,钟离昧与韩信关系是很好的,似乎是因为两人老家离得近的原因。钟离昧与韩信的交情,肯定是在韩信投奔刘邦之前。那么大家可以看到,韩信真的没有人脉吗?项羽的亲信钟离昧、龙且都跟他很熟啊,特别是钟离昧,两人是好朋友啊。后来项羽死后,钟离昧被刘邦通缉,就逃去投奔韩信。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两人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应该是很铁的。
因此,说韩信没有人脉,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四,综合评价韩信的潜伏期的表现
我把韩信拜将之前的时期,称为他的潜伏期。这一段时间,他当真是默默无闻吗?细细考究历史细节,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
首先,韩信是精心打造自己的人脉网络。
他与钟离昧是好朋友,交情绝对不同一般;他与龙且是很熟的,尽管龙且看不起他。另外,韩信与项羽的关系,也是比较亲密的。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与之谈到项羽时说:?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然后他分析了项羽的种种弱点,这是韩信对项羽的近距离观察得出的结论。
后来武涉游说韩信,曾说:?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韩信回答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所谓执戟,是秦汉时对宫廷侍卫官的称呼,因值勤时手持戟而得名。以此推之,莫非韩信竟然是项羽身边的侍卫官么?我想有这种可能。否则他怎么能与龙且、钟离昧混得熟呢?
到了刘邦阵营后,韩信在人脉资源上仍然可圈可点。萧何是汉的第二号人物,韩信跟他同样混得那么熟。大家想想,无论在项羽集团或是刘邦集团,韩信跟权力核心的人都混得挺熟的,这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吗?因此,韩信的崛起,背后是有人脉资源的。
其次,韩信并非未尝用兵。
韩信参加军队的时间,比起刘邦、项羽只晚了一点点。之前谁也没有指挥过军队,大家起点都是一样的,不仅是刘邦、项羽,包括英布、彭越等人,统统一样。所以不要对韩信突然冒起感到奇怪,难道刘邦、项羽不是突然冒起的吗?没有谁是天生会打仗的,韩信先后在项梁、项羽麾下干过,难不成别人都在打仗,只有他袖手旁观?显然这不合常理。韩信在项氏叔侄手下,就久经沙场了,只是一直没有独当一面、统领一军的机会而已。
后来韩信对武涉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直到投奔刘邦,韩信才有单独领兵的机会,不再受人掣肘,让自己的军事才华有了淋漓尽致的表演。
我认为韩信在项羽麾下,不仅打过仗,而且还打得不错。但是他善于以智取胜,所以项羽、龙且这些恃勇而骄的人,打心里并不欣赏他。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同时提一个问:孙武的军事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吴起的军事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曹刿、先轸这些人的军事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会说,他们是从书上学来的,因为他们是贵族,他们家里有兵书。诚然,他们家里有兵书。但是,他们家里的兵书是教他们那样打仗的吗?如果他们家里的兵书是教他们那样打仗,那么那些兵书又是谁写的?为何之前的人没有用那样的方法打过仗,而曹刿、先轸、孙武、吴起会用那样的方法打仗?这样一问,我们就明白了,认为古代的军事家一定要读过兵书才会打仗,是非常荒谬的。可以肯定的是,韩信应该不可能看过什么兵书。为什么?
一是韩信的出生肯定是平民家庭。如果他是贵族家庭,他后来阔了以后,他肯定会吹他自己的祖上。就算他不吹,史官也会帮他找祖上的谱系。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出生平民家庭的韩信,是没有机会读书,尤其是读兵书的。
二是秦朝打进韩信家乡的时间是公元前224年,韩信出生于公元前231年。秦朝建立的时候,韩信还是儿童。那时候秦朝虽然还没有“焚书坑儒”,但对兵书武器这些,已严格控制,韩信想要读到兵书,也没有好机会。
三是从韩信后来的一些实战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一个战例,与前期的某次战争相像。所以他也不大像看过兵书的样子。既然韩信读过兵书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他的战争天才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韩信从小不务正业,不务农,不经商,也不给人送礼打点求仕途,他整天在街头上混,应该是听过不少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故事的。从他经常屁股上挂一把宝剑可以看出,韩信最感兴趣的,就是打仗的事情。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韩信肯定收集到不少,他在这些故事里也肯定悟出了不少。
第二,韩信小时候到处混饭吃,《史记》上就记载过他在一个亭长家混饭吃的事情。他因为吃百家饭,很可能就从别人那里看过一些书。不一定是兵书,但这些书可能对他有一定的启发。
第三,韩信在正式被刘邦封为大将,带兵打仗前,跟过项羽等很多人。虽然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见习过不少时间。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上”,尤其是跟着项羽这样一个常胜将军打仗,肯定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他还对项羽的一些战法,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四,韩信博采众长。最早他带兵打仗的时候,特别重视网罗人才。比如他背水一战打败赵军以后,立刻想办法把赵国最有智谋的李左车给抓到,引为上宾。正因为他网罗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才和他互相激发,因此他自己也进步了不少。
第五,韩信最先和六国打仗的时候,其实还体现不出他的才华。因为六国的那些人,其实一个个都是蠢材。韩信稍微动动脑筋,都能打赢他。最重要的是和项羽打。而这个,他是占有优势的。因为他跟着项羽干过很长一段时间,对项羽特别了解。可以说,他是特别能打项羽的一个人。从垓下之战他采用“四面楚歌”打败项羽,就可以看出,他很清楚项羽对士兵其实比较刻薄的(坑杀秦降卒20万人就是一个证明),不太重视士兵的思想工作。因此,一曲楚歌,就让项羽的士兵们跑了一大半。(参考资料:《史记》)
首先韩信并不是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的,其次韩信在纵横天下之前就参与了战争。韩信其实也是由一个普通的小兵一步一步成长为大将军的。韩信原本只是一个落魄家族的子弟,那时候韩信还只是一个每日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颓废青年,在被街上的屠户羞辱之后才奋发图强的。
?
韩信在被屠户羞辱,从他胯下爬过之后,决定出人头地以洗刷耻辱。而此时正值天下大乱,各地纷争不断,所以韩信选择了从军。他先是到了当地征收士兵的地方加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而这第一次他加入的就是项梁的军队。
?
由于韩信是出身于贵族家庭,虽然家庭破败,但是韩信从小也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快韩信就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受到了项梁的注意。在项梁觉得韩信是一个可造之材之后将韩信推荐给了项羽。然而项羽此时并不重视韩信,韩信多次对军事之上意见都被项羽忽视了。
?
韩信于是认为在此地很难有发展的空间,便转而投奔了刘邦。在投奔刘邦之后其实也并没有受到刘邦的重视,只是韩信的才能被萧何重视并多次推荐给刘邦,从而才由此被刘邦重视,也由此韩信才开始真正的登上历史的舞台。而韩信也由于身处过项羽的军队,对双方军事的能力都有很清晰的认知,所以才能够迅速的建立功劳。
?
综合而言,韩信在成名之前其实也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期,并不是所谓的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的,而韩信的本领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参军之后经历了很多,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有着如此辉煌的成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70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