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中,大都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兄终弟及”,甚至“让贤”的情况。有的帝王没有儿子来接班,便传位于孙辈,当然,这都是极少数现象。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一个“另类”,他出身草根,在中国历史上显得格外耀眼,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朱元璋也偏不信邪,让孙子朱允炆来接班。
最初,朱元璋的最佳人选是嫡长子朱标,并且为朱标留下大批治国人才,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不惜大杀功臣,以防后患。朱标逝世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希望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对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只能立朱标和皇孙朱允炆。朱标在兄弟之中的威望非常高,他若是登基无人不服,只可惜早逝。
朱标早逝后,围绕储位和皇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可朱元璋认为朱标若不早逝,日后的皇位也会由朱标传位于朱允炆,于是绕过朱棣及其二十多个儿子,让皇孙朱允炆接班。朱允炆与其父亲朱标很像,性情温和而有教养,却不勇武。
朱棣作为朱允炆的长辈,自然是不服的,并且自己立下赫赫战功,侄儿何德何能接班。所以朱元璋一死,朱棣便立马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史称“靖难之役”。朱元璋其实很清楚,能力越大的人野心必定也越大,对于朱棣的心思,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可手心手背都是肉,朱棣是自己的儿子,朱允炆是皇孙,谁输了都不好看。
众所周知,朱元璋好猜忌,作为草根皇帝自然对皇位格外重视,因此也成为了杀功臣的屠夫。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清理了不少的开国功臣,以至于后来朱棣造反,无人可压制。其实朱元璋并不愚蠢,他生前就已经考虑过朱允炆压制不住朱棣,便留下一员猛将辅佐皇孙,只可惜性情温和的朱允炆不会用。
此员猛将便是耿炳文,他曾与朱元璋征战天下,多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跟随常遇春、徐达等将领征战四方,屡立战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又以军功封长兴侯。朱元璋在生前并未将此猛将处死,而是留给了皇孙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13万大军北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耿炳文已经是65岁高龄。
经过数次战斗,耿炳文损失3万士兵,后选择坚守不出,朱棣深知耿炳文是一员老将,身经百战,若是强行攻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见占不到便宜便只能撤兵。谁知消息传到朝廷后就变味了,建文帝得知耿炳文失败守城,便动摇了,于是以李景隆为大将取代耿炳文,朱棣得知此事后喜出望外,认为胜算高了一半。李景隆乃是李文忠之子,只可惜子不如父,结果丧师数十万,最终开城迎敌,致使南京失守。
朱允炆的失败的确和自己的优柔寡断有着之间联系,临阵换将,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若坚持任用耿炳文,或许事情不会恶化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最后落得个满盘皆输的下场。而朱棣登基之后,耿炳文和李景隆都没能落得个好下场,怪只怪朱允炆不会用人,朱元璋将此人留下必定是有其用处的。
电视剧里朱元璋让二虎和玉儿两个人远走高飞,最终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大结局剧情:众皇孙臣子跪于马皇后床前悲哭,却被朱元璋喝之门外,马皇后的死让他难以接受,他不断呼唤着马皇后,而马皇后的寂静让他嚎啕大哭,朱元璋的哭声叫声震惊了众人,朱标难以承受昏了过去。
朱元璋因伤心欲绝而变得神志不清,他砍伤二虎不许其他人接近马皇后的遗体,朱标的哭喊终于唤醒了朱元璋。
徐达已病入膏肓,朱元璋却命人送来酒肉让其享用,徐达明白朱元璋的用意并痛哭着吞进口中。朱元璋抱着熟睡的青儿一宿未睡,李进报徐达辞世,朱元璋命皇孙守孝三天并为徐达立碑供奉。
朱元璋带着青儿上大雄宝殿超度亲人,随着颂经声朱元璋回忆着童年和兄弟的情谊不尽落泪。超度完亲人的朱元璋顿觉双目失明实为天意,他要青儿领路前行,并旨意青儿为其隐瞒此事。
剧情评价:
《朱元璋》可以说是一部执著深挖人性的作品。该剧浓墨重彩地剖析了众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了历史人物在王朝更替迭变的泥淖中被一张无形大网罩住愈陷愈深难以挣脱的沉痛悲郁,让人不能不被它的厚重绵延所打动。
该剧最为动人、最为成功的地方,正是它对人物的真切塑造和有力把握。这部长篇连续剧最为动人、最为成功的地方,正是它对人物的真切塑造和有力把握。
该剧牵涉的人物众多,成功及较为成功的、能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十余人,不仅表现出同一人物的不同嘴脸、不同面目,而且还展示了同一阵营、同一身份或同一类型人物的不同遭际、不同命运、不同结局。(《新民晚报》评)
朱元璋一生劳苦功高,前半生为自己,图天下。后半生为儿子,孙子谋后路。一辈子奔波劳碌,生怕苦了儿孙后代。可是天不遂人愿,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先秦朝有嬴政,成姣同父异母之争,唐代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足迹遍布欧亚大陆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难以逃过。在大明又怎么会没有呢!但是朱元璋那时候已经看不见了借用一句俗话(眼不见,心不烦)。到头来都是苦了父母。
蓝玉不仅是朱元璋的一名义子,更是一员,名将,猛将。只是明朝初期被徐达,汤和,常遇春等开国名将的光辉所遮盖。蓝玉本人也是一个内心要强的人,从不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蓝玉在在洪武五年的一场战役中,败给了元朝名将王保保,这场战败在蓝玉心中留下了一块硬伤。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怎样打败王保保来证明自己。他苦读兵书,勤练兵事,可是时间不等人。洪武八年,王保保死在了漠北,曾经日夜苦思破敌良策的蓝玉失去了目标。但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彻底的消灭北元。
经过十多年的四处征伐只剩下最后一处北元势力,所以在,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将十五万大军交给了蓝玉(这次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北元,主帅是蓝玉,唯一的)。朱元璋亲自嘱咐?倍道前进,直抵虏庭,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蓝玉的功绩在这一次中达到了人生巅峰。率领十五万大军的蓝玉最终在捕鱼儿海将北元的势力彻底打破,俘获王室贵族,臣子百姓约六七万人,各类牲畜十五万头。捷报传至京城,朱元璋大喜,特赐诏奖励,还将蓝玉比作汉武帝时期的卫青、李靖。蓝玉班师回朝后,晋升为凉国公。
蓝玉多次统领大军,功勋卓著,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居功自傲,恣意骄横,私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朱元璋对其多次耳提面命,责备他,但是蓝玉本人却不知收敛,不韬光养晦,依旧我行我素,反而是变本加厉的糜烂生活。朱元璋原本是将他留给太子朱标的班底人马,无奈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又怕孙子拿不住蓝玉,在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人举报蓄意谋反,老朱就趁机将其捉拿下狱问罪。蓝玉一案前后共牵扯多达一万五千人,全部被杀。
朱元璋把外在的隐患全部去除了,却没有想到最后是自己的儿子造反了。(这一幕真是家贼难防,老朱想都想不到)。在朱元璋死后的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在四年时间里把明朝开国以来的兵力都用上了,唯独没有可以一个统领百万雄师的大帅,这一幕的戏剧,实在难料。
假使蓝玉还活着,可能就没有靖难之役的发生,因为朱棣就是心有想法,也是不可能战胜的。而朱允炆只是因为缺少一个帅才,便从一开始的占尽优势到一败涂地只是缺少蓝玉这样的统兵帅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9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