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为了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并坐稳皇位,的确是煞费苦心,然而为何朱元璋去世仅一年,朱棣便起兵造反,并最终夺了天下呢?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朱允炆自己所致,不仅一手将朱元璋为他打下的基础给毁了个干净,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还把自己稳固的皇位弄得摇摇欲坠,更是成功逼反了朱棣。
由于朱元璋在去世前基本上把能征惯战的名将们都干掉了,只留下诸如耿炳文这样擅长防守的老将和李景隆这样庸才,此举虽然消除了异姓功臣的威胁,却也为朱棣起兵铲除了强有力的对手,毕竟蓝玉等人的战功也让朱棣胆寒。
朱允文继位后,在削藩问题上的步子迈得太大。朱允文的削藩对象都是他的叔叔,他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削藩,手段比较激进。他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周王,废为庶人,接着齐王、湘王、代王、岷王一气呵成,要么废为庶人,如湘王这类比较刚烈的,自焚而死。这就让各藩王岌岌可危,发生叛乱也是情理之中的?(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搏一下?)
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为朱棣的叛乱,奠定了理论基础。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如果中央政权发生危难,各地藩王可以起兵勤王。而朱棣正是以清君侧这个借口起兵的。朱棣20岁参军,历经北方各场战争,本身带兵经验丰富,并在与将士们一同厮杀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县官不如现管,士兵永远只认他们的直属领导。所以当朱棣起兵后,一呼百应。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却并没有慎重考虑,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就引起了自己四儿子朱棣的不满。朱棣想自己的实力不差,而且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怎么就比不过朱允炆这一个毛头小子了?其实如果是朱标继位,朱棣肯定不会说什么,更不会想着起兵,因为朱标对朱棣是真的关心疼爱。
如果朱允炆继位后好好干活,及时安抚几位不满意的哥哥,那朱棣也不会说什么,但没想到自家侄子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想把自己拼来的权利地位收回去,还弄死了朱棣的几个兄弟。这让朱棣十分生气:你叔叔我的实力在你之上,这天下也是你这些叔叔们和你爷爷一起拼出来的,不让我当皇帝就罢了,还不让我做王爷,还要把你叔叔们给逼死?下一个是不是还要把我给逼死?
就在朱允炆皇位还没做热的时候,朱棣起兵了。这一次他亲自披挂上阵,指挥自己手下的军队直冲京城。如果按照以往的说法,朱棣是不可能赢的。但在朱元璋执政后期,就已经把善于打进攻的几个将领咔嚓了,而朱棣的队伍连年在边关作战,骁勇非常。更何况还从另一个兄弟手里?骗?来了最厉害的骑兵朵颜三卫,更是有如神助。于是没过多久,朱棣的队伍就把南京攻下,成功坐上了皇位。
在朱元璋生前,曾经说过朱棣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孩子的品行应该十分了解,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他,而要传给一个毛头小子朱允炆呢?史学家对此做出了解释,因为有了这三方面的原因,所以朱元璋不会把朱棣列为储君人选。第一就是因为朱棣的出身。虽然大家都知道朱棣的父亲是朱元璋,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任何关于朱棣母亲的记载。
有人说朱棣可能是少数民族部落或者是周边国家进贡的女人生下的孩子,但不论是哪一种,都能说明他的出身并不高,而且在朱棣出生不久,朱棣的生母就被朱元璋处死了。虽然朱棣被马皇后抱养,但一直没能受到重用,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朱棣身世的低下。
第二是因为朱棣的性格,他跟自己的哥哥朱标不一样,从小就在沙场上征战,性格十分暴躁,手腕相当铁血。朱元璋在大肆屠杀功臣之后,希望继任者的性情能够宽厚仁爱,因此才选择了朱标继承皇位,并不会考虑朱棣。这就像是朱棣选择朱高炽一个道理。朱元璋知道,如果是打天下的时代,那么朱棣就是一个好的接班人,但现在是治天下的时代,因此不能让朱棣成为皇上。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明朝的时候发展到鼎盛的文官集团。因为想把朱标培养成为一名仁君,所以朱元璋刚登上皇位就请了许多儒家学派的贤士给朱标上课。在朱标死后,这些人一定会站在朱允炆那边。因为这三方面的原因,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允炆。
朱标病逝后,如果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棣,确实有可能避免靖难之役,但是从朱元璋个人的角度出发,他之所以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而不是朱棣也有其自身的考虑。
嫡长子继承制对皇位的影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遵循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朱棣排行老四,除了太子朱标之外,在他上面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两个哥哥。太子朱标去世之后,即便朱元璋不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的继承优先权也都在朱棣之上,因此假如朱元璋跳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直接立朱棣为太子,势必引起秦晋二王的不满。秦晋二王手握重兵,朱元璋百年之后,两者势必会为了皇位和朱棣展开一场恶斗,这是朱元璋所不想看到的,而立朱允炆势必可以堵住众人之口。朱棣攻陷南京城之后,急于宣布自己是马皇后所生,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当时的秦王和晋王均已去世,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说法,朱棣确实是合法继承人)。
缺乏百官的支持。众所周知,朱元璋从一个穷困的放牛娃爬上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后,大杀有功之臣,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等人都难逃朱元璋的毒手,因此,朝堂之上的百官也都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遭到了朱元璋的毒手。在性格方面,朱棣很好的继承了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而朱标父子性格温和,对人比较仁慈的,对比之后,很明显朝堂上的百官更希望自己服侍的主子是后者,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之时一定程度上也会参考百官的意见,在缺乏百官支持之后,朱棣也就离皇位继承人渐行渐远了。
爱屋及乌以及隔代亲的缘故。朱元璋在长子朱标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关注度,事事以皇位继承人的要求来培养朱标,从小培养其治国之道。朱标也不负朱元璋的期望,宽厚仁慈,在朱元璋众多儿子中的威望也很高。但是朱标的忽然因病去世打乱了朱元璋的部署,从此之后朱元璋把对这个朱标的喜爱转移到他的孙子朱允炆身上,开始培养其为皇位继承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着孙子比儿子还要亲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隔代亲,隔代亲同样发生在朱元璋身上,相比于为其守边关的朱棣而言,在朱元璋眼里,很明显还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孙子来的顺眼。
因此,朱标死后,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将皇位传给四皇子朱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嫡长子继承制使朱元璋不能够直接跳过秦晋二王直接立朱棣为太子,朱棣自身杀伐果断的性格让其丧失了百官的支持,以及朱元璋对孙子朱允炆的喜爱都是朱元璋立朱允炆而不是朱棣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尽管朱元璋在位之时也考虑到朱棣对朱允炆皇位的威胁,但可能也没能想到朱棣最终会取而代之,如果历史再给朱元璋一个选择,不知朱元璋又会做何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