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朝的建立,推翻了暴秦的统治,也让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混混跻身成为大佬。但这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辅佐刘邦的三位贤才: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可以说是功勋卓著啊,但为什么到最后只有韩信落得一个满门抄斩,而张良和萧何却安然无事呢?让我们一起看看韩信为什么会招来杀生之祸吧
韩信早年家境贫寒,经常是寄人篱下,社会地位并不高,还天天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飞黄腾达。这样的一个人偏偏性格又放纵不拘礼节,使得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正眼多看韩信一眼。秦汉末年,项羽和刘邦都纷纷揭竿起义。韩信认为这是自己展现才能的好机会,于是便投靠到了项羽的队伍中,做了一个持戟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建言献策都得不重视,于是想要施展抱负的韩信不甘心,才去了刘邦队伍得到了萧何举荐。
准确的说韩信当时并不认为刘邦的队伍有多大前途,只是因为项羽看不上他,他才另谋生路,一心只想统兵的韩信心想,你们谁最后争得了天下跟我没关系,我只要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
后来韩信在刘邦的队伍里那是混得风生水起,也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功高盖主。萧何曾这样评价韩信:“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这让刘邦感到很大压力呀,首先你开始就不是跟我站一个队的,后面的功劳和声望都快大过我这个领导了,刘邦虽然面子有些过不去,但为了顾全大局,并没有多计较。
公元前202年,汉军大获全胜,刘邦也在韩信,萧何等人的帮助下成功掌权。汉朝建立。韩信被封为楚王,赏千金。按道理这个时候国泰民安,韩信也飞黄腾达了,为保证自己帝位的稳定,夺取兵权就是一项当务之急,但是视兵如命的韩信却不肯交出兵权,这让刘邦感到异常的恐慌。加上朝中有人谣传韩信有造反之心,生性多疑的刘邦便信以为真,没过多久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相反张良和萧何就聪明很多,张良深知人性,知道刘邦此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能同富贵。于是张良婉拒了刘邦赐给封地,而选择了土地贫瘠的留地作为自己封地,打消了刘邦的顾虑。而萧何假装自爆自己贪污,也让刘邦知道他胸无大志,只会贪点小钱,放下了对他戒备之心。而这时朝中的韩信依然做事我行我素,对于刘邦来说更像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药。
张良也曾劝告韩信,和自己一起退出朝堂,而韩信认为我为汉朝的建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不可忘恩负义,被韩信谢绝了。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骗到未央宫中,冠以谋反的罪名被除掉了,株连三族,一代名将韩信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大银幕。
那么一代名将韩信,最后却落得一个株连三族的结果,不免有些凄凉。但真的是因为功劳过高么,其实不然,可以看出同为汉朝立下的汗马功劳的张良和萧何都度过了一个很好的晚年生活,究其原因还是韩信的性格太过张扬,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更像一个只懂打仗的兵痴,以至于刘邦后来提起韩信时,仍然褒奖不已。不禁暗自感叹,性格决定命运呀,但无疑韩信在军事上的成就以及一饭千金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肯定。
韩信之所以会败到妇人吕雉的手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韩信没有心机,因此才会被算计;第二个原因是韩信对刘邦太过信任。韩信虽然带兵能力很强,但是他实在是没有心机,因此才会被吕雉欺骗,最终惨死宫中。韩信是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也是下场最惨烈的一位功臣。韩信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假,但是他功高盖主也是真,因此引起了刘邦的忌惮,刘邦作为君主疑心非常深重,所以才会不问真相,听到韩信要造反的消息立刻选择对他下手,而且还在韩信被吕雉杀死后诛灭了韩信三族,想必韩信到死也没想到自己辅佐的君主竟然会对自己下此毒手吧。当时的韩信是藩王,手里握有重兵,因此受到了刘邦的忌惮。后来,有项羽的部下来投靠韩信,这被刘邦知道了,刘邦不愿放过此人,便派人来找韩信要人,韩信帮忙掩盖过去了,因为韩信作为武将,惜才之心很重,所以才会保护这位其实没什么过错的武将,但是疑心深重的刘邦并不这么认为,他只会觉得韩信翅膀硬了想要跟他作对,两个人因此结下梁子。后来,有人建议韩信造反,韩信犹豫不决,因为他觉得刘邦是自己兄弟,自己不应该造反,另一方面他也没意识到刘邦早就想要除掉他了。韩信确实?带兵如神?,但是确实没什么谋略,对刘邦的心思他一点也不知道,这也是因为他太过信任刘邦。后来刘邦联合吕雉打算除掉韩信,吕雉派大臣传出风声,说建议韩信造反的大臣已经被杀了,韩信急忙进宫查看,结果正好落入了吕雉的圈套中,韩信就这样被吕雉杀害了,韩信死后,刘邦为了永久后患,还诛灭了韩信三族。
1、多多益善,惹祸;
2、占齐国,请封假齐王;
3、刘邦战鸿沟,固城之围,韩信和彭越不救,反而要求封土为王;
4、汉立之后,保护钟离昧,被发现,钟离昧自杀,韩信带人头向刘邦请罪,那时就想杀他,他一句: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心软没动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5、汉高祖十年,陈豨起兵造反,刘邦亲自平乱。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在韩信前来祝贺时趁机擒获,以声称有密告指出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处以五刑后打死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所以刘邦事先不知道杀韩信的事情;
6、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于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
7、太史公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表面上骂韩信,实际上是将汉高祖的刻薄寡恩表露无遗;
8、楼上的几位的那句名言应该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解释倒没什么错;门客之说没有历史支持;韩信恭贺也是惯例,与萧何交情无关,当时的情况就是:吕后没证据,就盼他不来,但韩信也明白,按照惯例他要是不去祝贺,就坐实了谋反之说。但他手上无兵权,封地左右也都有人看着……没办法只有拼死一去,因为他认为会见到刘邦……而且萧何也在……
9、传说中,萧何设计诛杀韩信之后,有感于韩信之功,也知道吕后必定诛除后患,故命蒯通匿藏其子于广东。后嗣去掉韩字半边,改姓韦,另一支改姓卓。故发展到后来,港人多卓姓。
10、屡次劝诫韩信早作打算的蒯通,得知韩信之事后,装疯。但刘邦还是抓了他,最后用一句: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以狗吠非其主、独知韩信非知陛下、欲为陛下者众又可尽烹邪?。免死。他本应该叫蒯彻,后避讳刘彻名讳,改。他也不是一般人,现在有种说法是:《战国策》是他写的。。。后世也出过牛人——蒯良、蒯越是其后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武帝时期将领,公孙贺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