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人他并不像小说中那样的善妒

以史为鉴 2023-06-12 04:43:00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人他并不像小说中那样的善妒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周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有一篇课文,叫《草船借箭》。课文写道: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就下令他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自信地表示,三天就可以了。鲁肃对此表示怀疑后,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要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大家会觉得,周瑜是一个气量狭窄、嫉妒心强的人吧?《草船借箭》根据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在《三国演义》中还写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最后,周瑜被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仰天长叹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周瑜气量狭窄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胸怀宽广,才华出众,很有大局意识,与《草船借箭》塑造的周瑜形象截然不同。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生于175年,比诸葛亮大6岁。周瑜出身名门望族,祖父辈都是做大官的人,父亲周异也做过洛阳令(东汉都城洛阳的最高行政长官)。周瑜家里很有钱,有一年,孙策到周瑜家做客,他让出自家一座大宅院让客人居住,可见一斑。周瑜本人长得一表人才,高大威猛、相貌帅气,范成大直接夸他是“江左风流美丈夫”。所以,可以用“高富帅”三个字来形容周瑜。

为什么说周瑜才华出众呢?

周瑜不但文武双全,而且精通音律。在喝酒时,有人奏乐助兴。周瑜虽然已经喝了酒,但弹奏者只要有些许错误,他都能敏锐地觉察出来,去看那位弹奏者。有的弹奏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甚至故意将曲谱弹错。

为什么说周瑜有大局意识呢?

208年,曹操在吓降刘琮、打败刘备之后,率军大军南下,打算一口吞掉孙吴。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孙吴重臣谋士几乎一边倒地建议孙权向曹操投降。这时候。只有周瑜等寥寥几个人支持与曹操决战。周瑜详细分析了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主动请缨:“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由此,有了名传千古的“赤壁之战”。

不仅如此,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前瞻性地提出了“两分天下论”,即吃掉刘备,与曹操划江而治,平分天下。为此,周瑜建议孙权将刘备软禁下来。只是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没有同意。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的话,三国变成了两国,就没有刘备什么事儿了。

为什么说周瑜胸怀宽广呢?

江东名将程普年龄大、资格老,是孙吴的元老。程普倚老卖老,经常欺负周瑜。周瑜的职位高于程普,他不惜降低身份,丝毫不计较程普的欺负。后来,程普对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是什么意思呢?程普觉得,他和周瑜打交道,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周瑜在历朝历代的评价是很高的。

李白写诗赞他:“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苏轼赋词夸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搞笑的是,“羽扇纶巾”的形象本来是描写周瑜,大家拍电视剧时,却给了诸葛亮一把扇子。周瑜和诸葛亮地下有知,怕是会哭笑不得吧?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么样的呢?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

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

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

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

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析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表字是公瑾,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是吴国的重要大臣。他武艺高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音律上颇有造诣,因而有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不仅如此,他还是个俊美无俦的翩翩才子,而且他的妻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小乔,姿色绝美。

《赤壁》周瑜剧照

历史上对于周瑜的记载,后世诗人写的关于他的诗也很多,例如苏轼所写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诗句写的就是周瑜,“樯橹灰飞烟灭”写的是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军大败曹操。苏轼笔下一手谋划赤壁之战的周瑜谈笑自若,自信中充满了风度。关于周瑜的故事,最著名的大约就是火烧赤壁了。火烧赤壁与曹操的一战尽显了周瑜的胆识和谋略,他是这样战役最主要的谋划者,为了使这个计划尽善尽美,他运用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四计。火烧赤壁的前后,有关周瑜的成语俗语都多了不少。例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话描写的就是周瑜对曹操使得诈降计。周瑜在军事上的故事令不少人敬佩,他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也十分让人歆羡,他对吴国孙氏一族的忠心更让人赞叹,他与音律的故事更让人叫绝。

周瑜的故事,不论是军事还是音律上的,都是为了纪念他这个人,为了鼓舞我们而存在的。他的故事是他自身的映射。

周瑜的性格特点

说起周瑜的性格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二是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很多读者都认为周瑜最终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还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

周瑜剧照

但是,纵观后来学者对周瑜的评价,都是对他才能、智慧和人品的称赞。“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这是范成大对周瑜的评价,字词之间洋溢的全是对周瑜的肯定与赞美。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位春风得意的才智少年。显贵家庭出生的周瑜,有着卓尔不群的谈吐。他有着勇敢决断的性格特点,遇事不慌不乱,积极地相出办法来解决。孙策去世后,东吴人心惶惶,为了安抚军心,周瑜依照好友遗言,不顾一切的拥立孙权为首领。正是周瑜决断的性格特点,才让东吴上下一心。除此之外,周瑜有着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20来岁的周瑜已经在东吴大展才华,周瑜在东吴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随后,又娶了美丽温柔的小乔为妻,周瑜无疑是人生的赢家。但是,周瑜在得到众多的鲜花和掌声之后,仍然以辅助孙权为主,不计较得失和富贵。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塑造成了一位心胸狭隘之人,并且容易嫉妒他。

周瑜之死

周瑜是东吴四英之首,很早之前就与孙策认识,并结交为挚友。周瑜文武双全,在孙策平定江东之乱的时候,成为孙策的谋士,得以顺利的平定江东战争。随后,周瑜担任水军都督一职。公元200年,孙策去世,临死之前对将士们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瑜剧照

公元208年,周瑜担当赤壁之战的总指挥,成功地取得了胜利,这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随后,周瑜率兵攻打南郡时,身受毒箭,但周瑜指挥有力,仍然攻下了南郡。周瑜和孙权将荆州给刘备后,周瑜准备前往柴桑郡养伤。公元210年,周瑜率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时箭伤发作,周瑜病逝。

在《三国演义》中,有“三气周瑜”之说。周瑜在攻城时候,身中毒箭,医生救活了周瑜,但是告诫周瑜不能生气,以免箭伤发作。周瑜第一次生气是因为,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三座城邑,这让周瑜非常震怒。第二次是周瑜想利用孙权的妹妹来算计刘备,结果计谋失算,最终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第三次时,周瑜得知刘备正在安慰前线的战士,于是想趁机攻城,结果再次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三次用计策气周瑜,导致周瑜怒火攻心,去世之前还大声的叫到“既生瑜何生亮”。

于是,便有了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这一说,后人了解三国故事,大多是通过《三国演义》,很多读者便认为是诸葛亮气死了周瑜。

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军事才能不凡,那么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呢?

《新三国》周瑜剧照

关于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这一说法,说周瑜虽有才能但是气量过小,从而导致英年早逝。那么周瑜真的是这样的人吗?根据历史记载,“三气周瑜”这一故事并没有历史依据,所以说周瑜气量小这一说法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历史上的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呢?

而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之后说输给周瑜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虽然有为自己找借口的嫌疑,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周瑜的高度评价。所以说周瑜不仅是智勇双全,在外貌性格上都是非常好的,并不是“三气周瑜”里面那个气量狭隘的形象。

正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心胸狭隘吗?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太经典了,描述的是周瑜听到自己的计谋,全部被诸葛亮猜透后的一句愤慨,加上旧伤复犯,才年纪轻轻就被“气死”。虽为一代大将,却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心胸狭窄,气度极小的形象。

但其实,“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记载。而且,历史上真正的周瑜,也绝非是个小心眼的人。关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手戏,也完全都是杜撰的,因为这俩人根本就没见过面,诸葛亮劝完孙权之后,周瑜才马不停蹄从外地赶回来。所以周瑜是不可能被他气死的。而关于周瑜真正的死因,我们要从他的生平一点一点了解。

一、出身名门,自幼便有长远眼光周瑜,字公瑾,是庐江人。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拜太尉。在汉朝太尉是个什么等级的官职呢?在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是除了皇室众人,权利最大的官职。

而汉朝承“秦制”,太尉一职虽然权力更高,不仅掌控军事上的文职,到了汉朝,也可以掌控军队了,也就是真正拥有了实权,可见周瑜的祖上,是实打实的肱股之臣。就连周瑜的父亲,也是官拜了洛阳令,跟郡守差不多,掌管一个县的权力。陈寿的《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所以,周瑜一家,都系出名门,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周瑜自幼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且,周瑜少时,“长壮有姿貌”,不仅威武不凡,而且长相俊美,从小就是美男子,还精于曲艺。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年少就小有名气,身处国家动荡之际,他已经隐约看出汉朝日渐衰竭,想要早做打算。就这样,他与当时的一方诸侯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因为甚是投缘,还成为了挚友,世人称之为“总角之好”,为他日后的军事报复,埋下了深厚的基础。第二年孙坚身死,孙策带领家眷离开了庐江,但是周瑜和孙策还建立着长期的联系,直到群雄四起,孙策和周瑜才有了第二次历史性的会面。

二、年少有为,两次大战,奠定其功高地位自从孙坚离世之后,孙策便带领家眷投奔了袁术,而他的旧部,自然也就尽归袁术。但他心里总是想报父仇,不甘屈于人下。终于在一次袁术的松懈下,孙策带领旧部打算收复江东山河,在路上,他不仅招募了几千兵马,更是重逢了挚友——周瑜。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周瑜得知孙策已经下决心要做一番大事,便觉得自己一身抱负,终于有所归属,便修书一封告诉了孙策。孙策甚喜,对他的评价也十分之高,他认为只要得到了周瑜的协助,大事必然可成。孙策没看错人,有了周瑜的帮助,军队果然所向披靡,先后击退了江乘、曲阿,一鼓作气平定了江东附近的大小郡,为江东版图立下不世之功。那时,他才21岁,彻底平定江东之后,周瑜被孙策拜为水师大都督,而这个职位在东吴历史上,也只有三个人担任过。分别是周瑜、鲁肃和陆逊。那时,他才24岁。

第一次统领军队,必安立下不世之功,得到了孙策的器重。孙策死前,曾把孙权托付给他,还嘱咐孙权:


外事不决问周瑜。

可见其地位深重,而他真正开始意气风发,却是在另一场战争之中,就是历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夕,真正的历史比书本上描述的,要更加恐怖。孙权那时人力3万左右,刘备人力不到2万,而曹操有23万的大军,个个身经百战,尤其是收了刘琮的十万水军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志得意满。这场战争的胜负,明眼人都能明白,即便是孙刘联盟,也完全不是曹操的对手。

而孙刘联军能够侥幸取得胜利,是真正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而且,很多人认为这场大战的最大功臣是诸葛亮,但其实,周瑜才是一直主张攻打曹操的人,在这一点上,周瑜的反应要比诸葛亮更加强烈。

当时曹操率军前来,东吴旧部,尤其是以几个文人为代表,不是主张投降就是避而远之,只有周瑜主张负隅反抗,和刘备联手,共击曹军,这句话算是说到了孙权的心窝子里。有了周瑜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孙刘联盟。而这场战争真正获胜的契机,其实是周瑜打黄盖,一场自编自导的苦肉计。曹操生性多疑,这次居然信以为真,这是人和。铁索连烧漫天,曹操已经失了先机,加上孙刘联军的一鼓作气,才侥幸取得了这场胜利,论军功,周瑜应该在诸葛亮之上。

三、任职期间,气度恢弘,和老将程普交好在东吴军队之中,周瑜虽然与孙策交好,但是始终是后来之人,想要树立威信,就免不得与孙坚的旧部有磨合。而在孙坚旧部之中,就有一个老将和周瑜不对付,这个老将就是人称“程公”的程普将军。

程普在军中人缘极好,很有威信,又是孙坚的旧部,按辈分来讲,孙策和孙权都要叫声叔父,孙策能够从袁术大军中离开,并迅速收复旧部势力,是程普立下了汗马功劳,算是从龙之功。

即便孙策过世,孙权仍然十分敬重这位老将军,并不断提拔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是右都督,而程普就是左都督,可见此人智谋也是有的。但在《江表传中》记载:

程普颇以己年长之故,数次侮辱周瑜。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与程普计较。程普后来敬服周瑜而愈加亲重,更向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他却因为自己是从龙之臣,年岁又长,便瞧不起周瑜,甚至一度辱骂他,每次都是周瑜主动示好,才缓解了二人的关系。最后也是周瑜感动了程普,二人才罢手言和,成为了莫逆之交,一致对敌,也留下了“气度恢弘”的好名声。因此,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不是胸怀狭窄之人。

四、周瑜的真正死因,是旧患重犯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之后,周瑜率领东吴水军一鼓作气,又向南郡进攻。当时南郡是曹仁所守,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是一代名将。因此这一仗,打得并不容易。

周瑜和鲁肃共同商量计谋,最后决定以大部分兵力攻其最弱的地方,一举拿下了夷陵等地,打开了获胜的缺口。曹仁负隅反抗,在下一次作战中,以弓箭射伤了周瑜,为周瑜之死埋下了隐患。

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持续作战,东吴水军终于打败了曹仁,取得了南郡等城池的所有权。其功在春秋,是周瑜强忍着旧伤复发,仍然强行上阵,才让东吴士兵群情激昂,得到了这场拉锯战的胜利。后来他被孙权封为南郡太守,但是想想,若没有强行上阵,好好养伤的话,周瑜也许不会英年早逝。

第二年的时候,周瑜就因为旧伤复犯而死,享年才36岁。关于周瑜的死,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箭伤复发,但是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十分像破伤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感染的细菌而死。只能说那个年代的军人,以战争胜利为目标,自己的生死是真正的置之度外。

而周瑜之死,无疑是对东吴的元气大伤,孙权得知噩耗之后,也曾说过:“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言语之中,尽是惋惜之情。对孙权来说,他能成功当上东吴之主,是周瑜不顾众议,强行推上去的,这份恩情,其实孙权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时刻铭记。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而《三国演义》中,他嫉妒诸葛亮,最后直接被气死的故事,完全是虚假的,我只想说戏太多了。

真实历史上的周瑜真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吗?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民间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但《三国演义》中有些人物的民间形象与真实历史之间是存在误差的,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东吴的周瑜。

在很多人的民间印象里,《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数次加害比自己智谋更高的诸葛亮。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是一位雅量高致,心胸宽广的优秀统帅。

后世不少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周瑜之所以会在民间形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形象,主要原因就是《三国演义》。那么《三国演义》的原文真的将周瑜塑造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吗?

首先,最能体现周瑜雅量高致的历史典故就是结交程普。老将程普曾经因为周瑜年少掌权而心生不满。但周瑜却不计前嫌地与程普结为好友,程普更是称赞周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周瑜结交程普的典故进行了详细描写,可见《三国演义》明显不是要将周瑜写成?嫉贤妒能?。要知道这个典故对后来故事发展作用不大,完全可以省略。

其次,根据《三国演义》原文,在周瑜第一次发现诸葛亮的智慧超过自己后,鲁肃提出了让诸葛瑾劝诸葛亮辅佐孙权的建议,而周瑜立刻同意了鲁肃的意见,根本就没想过要杀害诸葛亮。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真是?嫉贤妒能?,那他为什么要将诸葛亮召入东吴,这岂不是更加威胁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吗?可见周瑜不是嫉恨诸葛亮的才华胜过自己,而是忌其才不能为东吴所用。

第三,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每次对诸葛亮起杀心时,无论是嘴上还是心里想的都是?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周瑜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杀诸葛亮,都是为了整个孙权集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