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和瑾妃是两姐妹为何结局大相径庭?是什么左右了她们的命?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不欲生,而作为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携带光绪等一行人,逃往西安,美其名曰“西巡”。
在这生死关头,这位老佛爷还没有忘记一件关乎个人恩怨的“大事”,要如何处置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
此时的珍妃,早已被慈禧打入冷宫两年有余,过着连宫女都不如的日子, 而为解心头之恨,慈禧更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为借口,要珍妃自尽。
性格倔强的珍妃并没有选择屈服,她面无表情,目光坚定地看着慈禧,一字一顿地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珍妃的一席话,戳中了慈禧的痛处,随即便命人将珍妃推入了井里,那一年,珍妃才24岁。
珍妃原本是光绪帝的心头爱,却红颜薄命,最终惨死于一口深井中,在清朝的后宫史上,她留下了浓厚重彩的一笔。
但鲜有人知的是,珍妃还有位姐姐,她就是光绪帝的另一位妃子—瑾妃。
虽为为姐妹,她们的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瑾妃一生顺遂,得以善终,并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体面入葬帝陵的皇妃。
而“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在俩姐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01
锋芒毕露,乃是做人的大忌
光绪十四年,慈禧为皇帝举办选妃大典,刚由广州返京的礼部侍郎长叙的一双女儿也报名参选。
这对姐妹和那些整日生活在深宫大院里的女子完全不同,她们自幼跟随伯父在广州长大,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有幸接触了当时世界最新潮的生活方式,思想较为开放,行为举止落落大方,一出场犹如春风拂面,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经过层层筛选,姐妹二人脱颖而出,双脚迈进了人人向往的紫禁城,15岁的姐姐被册封为瑾妃,13岁的妹妹被册封为珍妃。
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此话用来形容珍妃和瑾妃再适合不过,她们虽为一母同胞,但无论是容貌还是性格,都有着莫大的差别。
且说这珍妃,因容貌美丽,性格开朗,阅历浅,无心计,一入宫便深得光绪帝的宠爱,两人情妾意,整日你侬我侬,好不甜蜜。
光绪和珍妃之间的爱,使得原本就不受宠爱的隆裕皇后受尽了冷落,慈禧原本想借助隆裕来控制皇帝,但珍妃的出现却让她的计划彻底落空了,慈禧开始对珍妃表现出厌恶和不满。
但这珍妃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她行为大胆,说话毫无顾忌,经常口不择言,无形中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身为嫔妃,又有皇帝的此无尽宠爱,珍妃极爱出风头,更是做出了很多为当时所不容的行为。
因爱美爱时尚,陪伴光绪时,珍妃经常一副男装打扮,模样俊俏她,在脑后梳上一个大辫子,带上一品顶戴,二眼花翎,再穿上箭袖马褂,像极了一个俊俏的美男子。
这还不算,思想前卫的珍妃托人从宫外购买了全套的照相器材,在宫内玩起了拍照,她将自己和光绪共同度过的恩爱时光统统收进了相机里。
很快,珍妃的出格行为,就传到了老佛爷的耳朵里,慈禧勃然大怒,痛斥珍妃,堂堂皇帝的妃子,整天拿着个邪物不说,穿戴古怪,不合礼数,成何体统,为此,珍妃受到了掌掴之罚。
其实,珍妃刚入宫时,慈禧并没有刻意针对她,相反因她的灵动和活泼,还颇有几分喜爱之情,但在往后岁月里,因她性格太过锋芒,一步步将自己推向了慈禧了对立面。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如果锋芒太露,就容易遭人嫉妒、暗算,甚至恶意攻击,给自己招来无谓的伤害。
《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到处去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技艺,而是要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行走天地间,若要自保,就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哪怕你爬得再高,也不要将自己暴露在风口浪尖之上,唯有如此,才能为自己避开一些不必要的纷扰和麻烦。
02
不懂节制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古人有云:“自古君王多薄幸”,但珍妃是幸运的,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从未有“争宠”二字,她轻而易举地就得到别人想拥有的一切。
但珍妃也有其不足之处,她依仗着光绪的宠爱,不懂得节制。生活上,她挥霍无度,极尽奢侈,还向光绪索要珍珠衫穿戴,这种种行为都令慈禧感到不悦。
平日里,珍妃为了维护好人缘,对宫中太监多有赏赐,出手相当大方,如此种种,每年下发的几百两例银哪里够花。于是,为了一己私欲,珍妃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筹集银两。
马克·吐温说有言:“狂热的欲望,会诱出危险的行动,干出荒谬的事情来,”此话珍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虽然珍妃年纪轻轻,但疯狂起来却毫不含糊,她竟然卖官以聚敛钱财。
然而,纸终究是保不住火的,珍妃参与卖官一事,最终还是东窗事发,传到了慈禧那里,慈禧训斥珍妃,问她:“是谁教的?”
不成想,珍妃此时非但不示弱,反而仰着脸,无所畏惧地回应道:“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
一个人若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脾气,注定会惹祸上身,珍妃的一句话,就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灾难,先是遭到仗责,后又被降为“嫔”,还被打入冷宫中,禁止与光绪见面。
如若珍妃懂得反思,日后小心行事,或许她也不至于惨死,但遗憾的是,从冷宫被放出后,珍妃非但没有收敛自己,反而开始干预前朝,她鼓励光绪自立,让慈禧对她的恨又加深了一层。
戊戌失败后,光绪被幽禁,珍妃也没有逃过此次劫难,慈禧再次将她打入冷宫,这一次她几乎是有去无回。
直至八国联军攻入,珍妃才被太监带出冷宫。然而,悲剧已成,珍妃的人生没有丝毫回转的余地,等待她的只是一条通往死亡的路。
其实,与其说慈禧心狠手辣,不如说珍妃亲手酿成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她的放纵,直接将她推向了万丈深渊。
美国作家约翰·米尔顿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其实,人这一生,无时无刻不再和自己做斗争,在几十载的路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当诱惑扑面而来时,唯有保持清醒的认知,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身处繁华的尘世间,只有懂得节制,适度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如此,才会平安喜乐的走完这一生。
03
与世无争,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运气
相较于珍妃的惨死,其姐姐瑾妃的人生的结局,堪称“圆满”。
虽然瑾妃和珍妃都在广州长大,都接触过新思潮,较为崇尚西学,但和珍妃的活泼相比,瑾妃却持守唯谨、内敛沉静,心忠厚而福泰,故宫中人都称她为“胖娘娘”。
入宫后,瑾妃并不得光绪喜欢,若是其他妃子,大概会和妹妹争风吃酷,甚至用尽手段来争宠,但瑾妃不然,面对皇帝的冷落,她并不介意。
在珍妃和皇帝如胶似漆时,她不唉声叹气,也不偷偷抹眼泪,而是一个人心甘情愿地过着有品位的生活,日常生活里,她时常以丹青书法自娱。
瑾妃虽然容貌不及珍妃,但她却是个颇有生活品位的人,在她的寝宫内,有着数样的瓶盘盆景,上头都镶嵌着精致出色的钟表和花鸟人物,她在自己营造的欢乐园里,自在地过活。
这瑾妃还是位地道的美食家,经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号买酱肘子供她吃早餐,而她的小膳房,烹饪也是相当地出色,虽然没有皇帝的宠爱,但她不以为然,将自己的小日子经营的有声有色。
正因为她性格内敛,温文尔雅,一直依附于裕隆皇后,对慈禧也是毕恭毕敬,所以,慈禧对她全无敌意,当慈禧携宫眷出逃时,瑾妃幸运地成为了出逃中的一员。
光绪帝驾崩后,溥仪尊瑾妃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
因瑾妃一生与世无争,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淡然度日,冷眼旁观世事纷扰,所以,她和溥仪的关系很不错,溥仪更是亲切地称她为皇额娘,每遇年节还会请她一同欢庆。
与珍妃曲折跌宕的人生经历相比,瑾妃的故事犹如一杯白开水,略显寡淡,她一生虽然经历了清宫几代帝王,却一直默默无闻,甚至不被后人记起。
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处在人心险恶的后宫,瑾妃最终能以太妃的身份得以善终,这于她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瑾妃这一生,是真的将“与世无争”发挥得淋漓尽致,得不到丈夫的爱,她不哭不闹,后宫之间的争斗,也与她无关,她仿佛是个看客,只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安稳度日。
诚如三毛所说:“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
做人不求高官厚禄,但求淡泊自然,淡泊的人生看似无味,实则如一株幽兰,静静地生长,默默地绽放。
当你放平心境时,烦恼和忧愁自会随风飘散,幸福和快乐也会随之而来,弥漫在你的心田间。
04
透过尘封的历史画卷,回望珍妃的一生,她人生的起点原本无人能及,聪明、漂亮又活泼可人,但她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又误了卿卿性命。
反观瑾妃,她虽是中人之姿,看似有些愚钝,实则最为聪明,她深知与其和命运去争,不如学会淡然处世,而这“不争”的处世哲学,也让她终成人生赢家。
自古自今,聪明人比比皆是,但能够得善终者却寥寥无几,追溯根源,无非是有些聪明人太过耀眼,一不小心,就将自己卷入了是非的漩涡中 ,看似平坦的人生,其实早已处处是风险。
而珍妃和瑾妃的人生结局,也告诉我们:你可以激昂,但是行为却要低调,在这繁华的人世间生存,你要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
更要懂节制,属于你的牢牢把握,不属于你的也切莫强求。
希望你我,都能够做一个聪慧的女子,往后余生,能够学会忍耐,学会收敛,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从容地去面对生活。
大名鼎鼎的民国张公子在晚年的口述历史中曾提到一个叫唐怡莹的女人,讲述完和这个女人的一段风流韵事后,他用两个词评价了这个女人。
聪明之极, *** 透顶。
在风月场上,当男人用极其聪明来形容一个女人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这个男人一定中过这女人的花招;而接着又用 *** 透顶来形容,则一定代表这个男人最终被这女人耍了。
说到这忽然想起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作文的最高境界便是 *** 杀夫君——又美又狠。
去掉一个文字,换上一个戏字,唐怡莹大概也有这”作“的最高境界,又美又狠。
看唐怡莹的照片,如果稍微说一说她的身世,很多人会觉得这女人跟光绪的宠妃珍妃有几分神似。
这不是巧合。
珍妃、瑾妃子正是唐怡莹的亲姑母。
唐怡莹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从紫禁城里走出来的交际花,出处就在这里。
珍妃、瑾妃两姐妹是深宫中命运悲惨的两个女人,珍妃1900年被投了井,瑾妃则在深宫中锁了一辈子。
大概是因为孤寂需要亲人的温暖,又或者瑾妃在小侄女身上隐隐看到了妹妹珍妃的影子,所以小时候的唐怡莹经常会被姑母瑾妃接到宫里。
一开始仅仅是为了陪伴、慰籍,但随着1908年溥仪登基,慢慢地,瑾妃让唐怡莹进宫的目的就变了。
为了控制溥仪以获得在宫中的尊崇地位,她开始有了培养唐怡莹当皇后的想法。
1904年生人的唐怡莹比溥仪大两岁,幼年两人在宫中时常一起玩耍,到双双长到十来岁时,互相的确有了些青梅竹马的意思。
至少在唐怡莹看来,她和溥仪是两情相悦的。
然而,就在溥仪开始选妃子的时候,瑾妃却突然改了口风,她以唐怡莹生性轻浮为由,十分不客气地断了唐怡莹的皇后贵妃梦。
为此,唐怡莹很郁闷,很不满。
其实,瑾妃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唱反调,那是因为她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当时的溥仪已是权势失尽的废帝,前程晦暗,这时候让自己的侄女去争什么皇后贵妃,虚荣之下结局可能会很凄惨,妹妹珍妃的不幸就是前车之鉴;而从唐怡莹的角度看,瑾妃大概也是发现了她的性情根本不适合去走这一步,溥仪再是废帝,但皇家森严的规矩尚在,万一唐怡莹哪天轻浮惹出了事端,妹妹珍妃的惨死依旧可以当成前车之鉴。
所以瑾妃的反对其实是想为唐怡莹谋一份适合她的幸福。
在瑾妃眼中,什么样的幸福适合唐怡莹呢?
退而求其次,嫁给溥仪的弟弟,溥杰。
溥仪走势好,跟着一起沾光;溥仪走势不好,当个富足的福晋也不错。
最关键的,溥仪、溥杰,一字之差,唐怡莹的人生命运便不再身陷残酷无情的”帝王家“。
从事后看,唐怡莹应该感谢她这姑母,否则凭她的性情,跟着溥仪,下场一定好不过婉容。
但在当时,性情轻浮、爱慕虚荣的唐怡莹很是不甘心,在她看来,嫁给溥杰,她亏大了。
于是,红杏便慢慢地向墙头开去。
女人红杏出墙,很多时候都是从心猿意马开始的。唐怡莹便是这种典型,17岁和溥杰订婚,之后整整拖了四年,她才和溥杰正式”扯证“。
而从随后她和张公子风流韵事的细节看,在心猿意马的同时,唐怡莹似乎一直在处心积虑地寻找理想的猎物。
新婚仅仅过了一年,1926年春天,这样的猎物便被她寻到了。
1926年是奉系张大帅即将登上权力巅峰的得意年头,这一年他在北京就任了安国军总司令,距北洋军 *** 陆海军大元帅只差最后一步。
简而言之,此时的北京是张大帅的天下,也是张公子的天下。
一天晚上,北京饭店的舞会上,溥杰、唐怡莹和风流的张公子不期而遇。照唐怡莹的说法,张公子和她一见如故,盛情邀请她跳了多支舞。
到了张公子那里,唐怡莹主动贴上去的嫌疑很大。
曲终人散时,唐怡莹催促溥杰去邀请张公子第二天来家里做客。
当时的溥杰早已没了皇上御弟的派头,更像一个趋炎附势之徒,所以明知唐怡莹藏春,他还是照办了,因为他也想交张公子这个朋友。
第二天,张公子如期而至。
结果,唐怡莹用一个蓄谋已久的小小花招,当场就把张公子拿下了。
她给张公子看了一本剪报薄,那里满满都是张公子各种场合的露脸照。唐怡莹说,看到这东西,张公子可欣喜了,一会儿指着这张说没拍好,一会儿指着那张说是别人 *** 的。
在唐怡莹的回忆中,当唐张二人大玩暧昧的时候,溥杰也在场。
作为醇亲王一支的子孙,溥杰光荣地继承了其父淡定从容的优良传统,任凭脑袋变绿,依旧淡然处之。
展示完让张公子坠入情网的剪报薄,唐怡莹很嚣张,直接邀请张公子去卧室”谈心“去了。
溥杰依旧绿的无动于衷。
就这样,当着老公的面,唐怡莹成了张公子的情人。
与一般的轻浮女不同,唐怡莹毕竟是紫禁城走出来的女人,除了奇货可居外,她还有更迷惑富贵公子的杀招。
那便是玩品味,装高雅,这女人诗画的造诣看上去颇佳。
正是靠着这一点,在随后与张公子的幽会中,她隔三岔五地就要给张公子写首诗,画幅画,大有非让张公子彻底缴械的架势。
所幸,张公子火眼金睛,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原来唐怡莹赠他的诗画多数都是请高人润改过的。
这个破绽露出后,唐怡莹更多的假面便随之浮出水面来。
原来才情是假的,让你拜倒当”冤大头“才是真的。
原来专一也是假的,东边不亮西边亮才是真的。
张公子骂她 *** 透顶,大概就是指的这个,眼见底牌被翻了,唐怡莹根本不在乎,因为察觉到底牌被翻后,她已经开始见异思迁了。
唐怡莹见异思迁的新猎物,来头也不小,同样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主儿,江浙军阀卢永祥的公子,在上海滩跟流氓大亨黄金荣抢过女人的卢筱嘉。
跟卢筱嘉这一段,唐怡莹就不仅仅是轻浮那么简单了。
九一八之后,仗着卢筱嘉的江湖恶势力,趁人之危(此时的溥仪已经离开天津去了东北,而老醇亲王载沣又轻易不敢回北京),她竟肆无忌惮地用卡车一车接着一车地掠起了夫家、醇亲王府的财物。
若不是昔日的摄政王载沣想了个办法,醇亲王府很有可能要被这女人搬空。
老摄政王想的什么办法呢?
说来也很可悲。
他主动找到日本银行界的朋友原田梁二郎,请他出面帮忙。
怎么帮呢?
先对外声称醇亲王府已经抵押给了日本商人,然后由原田梁二郎出面找到唐怡莹,阻止她继续窃运醇亲王府的财物。
这一招在当时很奏效,因为害怕日本人,唐怡莹随之乖乖地离开了醇亲王府。
这时候的唐怡莹并没有和溥杰离婚,照她的说法,她是不愿和溥杰一起去当日本人的傀儡。
从不愿受制于人,始终有自己的算盘这一点来看,这说法倒也可信。
左为唐怡莹作品
比起溥仪身边的女人,随后唐怡莹的命运的确好很多。
当日本人强迫溥杰跟日本女人结婚后,她以被离婚的方式彻底跟溥杰撇清了关系。
咋个被离婚法呢?
日本人找到她北平的家,她当时在外避风险,日本人强迫她弟弟代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回忆这一段的时候,唐怡莹说,溥杰对他是有真挚感情的,否则不会提前通知她赶紧出去避风头,还给她捎来了一把防身用的小手枪。
后来,唐怡莹几乎就在烽火连天的乱世中消失了,没有和汉奸之类的人和事挂上边,这大概也是她的极聪明之处。
风流之后,这女人要的是不失体面的实惠。
带着搞到手的钱财,她辗转多地,最终在香港落了脚。
借着昔日皇族女人的身份教书、画画,俨然有了一份洗尽铅华后的优雅和淡定。
还别说,她画的画还真有那个味道!
瑾妃,他他拉氏,史称端康皇贵妃,生于公元1873年,去世于公元1924年,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唯二的妃嫔之一。
瑾妃实际上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她远没有她的妹妹来的出名。说到她的妹妹,想来大家都很清楚,就是光绪帝宠妃珍妃,那位美貌而可怜的女子。珍妃是瑾妃的亲妹妹,且远比瑾妃来的漂亮的多。看过两姐妹照片的人,若是事先不知道两人是姐妹,并不会联系到两人之间有血缘关系。无他,因为珍妃就是个清秀佳人,而瑾妃就平凡到过头了!
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十五岁的瑾妃和十三岁的珍妃同时入选。姐妹共同入选,是很罕见的事情,而因为慈禧为光绪选定的皇后,是自己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因此在害怕光绪帝沉迷女色,而冷落自己侄女的情况下,光绪帝的妃嫔最终竟只有瑾妃和珍妃两人。
光绪十五年元月,瑾妃和珍妃举行大婚礼,以瑾嫔和珍嫔的身份进入皇宫。入宫之后,瑾嫔住在东六宫的永和宫,珍嫔住在东六宫的景仁宫。虽然瑾嫔和珍嫔是两姐妹,但两人的境遇却完全不同。珍嫔是个漂亮而活泼的姑娘,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光绪帝的宠爱,而瑾嫔却是个恪守本分,甚至有些木纳的姑娘,所以她并没有获得光绪帝的宠爱。
光绪帝的后宫虽然只有一后两妃,但却只有珍妃受到光绪帝喜爱,瑾嫔和隆裕皇后一样都受到了来自自己丈夫的冷落。
慈禧太后举行六旬万寿生庆时,瑾嫔和妹妹珍嫔受恩泽得以晋为妃,可是没多久,珍妃就得罪了慈禧太后,遭到慈禧太后的苛责。瑾嫔本来安安分分的过自己的日子,可是因为瑾妃和珍妃是亲姐妹,因此在慈禧太后连累之下,与珍妃一同降为贵人,虽然第二年又恢复了妃位。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华,联军迅速攻入北京城。在这种情况下,让人极为丢脸的事,清朝上层统治者没有想着抵抗敌军,而是迅速收拾东西仓皇出逃。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出北京城,而瑾嫔也在逃出之列。在这里,瑾妃与自己的妹妹珍妃又是一个命运的分割点,瑾妃被慈禧带出了宫,而珍妃却被永远的埋葬在了宫闱之中。
光绪皇帝去世,宣统帝溥仪极为,尊瑾妃为兼祧皇考瑾贵妃,仍然住在永和宫,上徽号为端康皇太妃,她和溥仪的关系似乎不坏,溥仪称他为皇额娘,每遇年节还会请她一同欢庆。
溥仪退位后的次年,隆裕太后崩逝,瑾妃在四大太妃的地位中有所提高,她在四大太妃中年龄最轻,思想也较开通。
民国十三年,在与溥仪等逊清皇室成员庆祝中秋佳节之时,因为不小心受了风寒,此后一病不起。五天之后,因为身体情况不断恶化,最终病死在永和宫,享年五十一岁,并以端康皇贵妃的身分,下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谥为温靖皇贵妃。
公元1938年,光绪皇帝陵寝被盗。一个名叫鄂士臣的人,率领一群泥腿子,用极为粗暴的方法,打开了光绪皇帝后妃陵寝。在后妃陵寝中,有两个坟头,盗匪打开了其中一个。北省政协文史资料集《夜盗珍妃墓》记道:棺椁里的珍妃尸体尚未腐烂成一堆枯骨,只见她头戴朝冠,身穿朝服,手里拿着玉石,腰间挂着锦囊,身边放着如意。脸上的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尤其是那双半闭微睁的眼睛,照迷信的说法是受尽冤屈而死,死不瞑目。
因为珍妃是含冤而死,且死的凄惨,所以尸体的这种情形,一直让人以为是珍妃。但是看文章后文记载,珍妃被打捞时的情形,可以判断出被盗墓的是瑾妃。
光绪帝一生共有一后两妃,珍妃便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光绪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国闻备乘》记载:“光绪大婚之后,隆裕皇后逐渐失宠,而瑾妃与光绪相处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工翰墨会下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光绪共食饮共玩共乐,对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隆裕皇后、瑾妃、珍妃此三人皆是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选择的后妃。珍妃与瑾妃为一对姐妹,满洲正红旗人,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死后被追封为恪顺皇贵妃,不过人们习惯以”珍妃“来称呼她。他他拉氏在当时,家族势力很大,珍妃的祖父是陕甘总督裕泰,父亲长叙曾任户部,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光绪二年,即公元1876年珍妃出生,出生后便到了广州,跟随在其伯父长善身边长大。长善虽然是武将,却喜揽交文人墨客,他曾聘文廷式教习两位侄女读书。文廷式乃一代名士,后连榜高中得为榜眼。十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珍妃与瑾妃随同长善返回北京。 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在不能拖延光绪帝亲政的时间,于是开始为光绪帝择选后妃。他先选定了自己的亲侄女,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叶赫拉拉氏即为隆裕皇后。后又选定了姐姐瑾妃和妹妹珍妃两姐妹为光绪帝的妃嫔,光绪十五年十月初五,被封为嫔。光绪二十年甲午春,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为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卖官鬻爵、忤太后降为贵人;光绪二十一年恢复妃号。
珍妃此人性格生性乖巧、善解人意、活泼开朗。光绪帝的正宫皇后隆裕皇后,虽然嫁与他为妻,但实际上就是慈禧太后放在他身边的眼线,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光绪帝自然不可能有多喜欢这个皇后。另一方面,瑾妃这个人有些木纳,对光绪帝显得有些冷淡,所以乖巧可爱,善解人意的珍妃,自然就成了光绪帝沉闷后宫的一抹鲜艳色彩。 珍妃得光绪帝宠爱,时常帮助光绪帝引荐一些维新人士,这一点自然惹得慈禧厌恶。不仅时常责骂珍妃,甚至还将珍妃囚禁,施以酷刑。传闻,慈禧太后后来将珍妃囚禁在明朝奶妈的一个住所,每日里吃饭都是宫人从一个小窗口中递进去的吃食。吃的东西,也远不及嫔妃水准,就是下人吃的东西。每逢初一、十五等节日,众人欢乐之时,还会派一个老奴,指着珍妃的鼻子,细数其罪状。珍妃需要跪着听训,等老仆骂完之后,还要领旨谢恩。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以势如破竹之势,一路攻打至清朝首都北京之时,慈禧太后借此机会,将珍妃赐死。
珍妃之死,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慈禧太后,平日里对珍妃极为不满,但也没有找着能随便赐死她的罪过。八国联军侵华了,慈禧借此要了珍妃的命。找的借口就是珍妃长的太漂亮,肯定会遭到洋人的侮辱,这样会丢了皇家的面子,因此离开之前,要把珍妃解决了。 第二种说法,是隆裕皇后的说法。将珍妃之死,全部推倒慈禧太后身上,实在是太过了。事实上珍妃根本就不是慈禧太后害死的,慈禧太后派人将珍妃推入井里更是胡说。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因为隆裕是皇后,加之又是太后的亲侄女,因此便也捎带上了她。其他宫中妃嫔,都需回家躲避。可是珍妃对于慈禧的这一做法极为不满,坚决要跟着光绪帝一起走。慈禧太后认为带着珍妃走,势必也要带瑾妃,这就有了更多的累赘,因此不同意。哪知珍妃性情刚烈,说无论如何也要和光绪帝在一起,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鬼。以死来要挟慈禧带她走,慈禧认为她不识大体,便赌气说了一句,要死就去死。哪知珍妃当真往井口奔去,慈禧大惊,连忙让太监去拉,不过没拉住,珍妃就这样死了。 事实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全看个人判断。也许等史料越多之时,珍妃之死,才会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8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