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西南边陲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所以被称为南诏。这较大的六诏小国中就数蒙舍南诏最强大,就其原因,就是此诏与大唐有很大的关联。
蒙舍诏的地盘其前身是哀牢国,但蒙舍一族王族原并不世居于此,而是在两汉以后汉人退守后才迁此入主的。汉人势力退出后。蒙舍龙族的到来,很快得到原哀牢人的支持,势力不断扩充壮大,逐渐形成以蒙舍龙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开始被称作“蒙舍龙”或“蒙舍”。原哀牢国王为求进一步拉拢蒙舍龙一族,将女儿嫁予舍龙之子细奴逻以巩固蒙舍与哀牢的联盟。
虽然蒙舍龙族与哀牢族的联盟加大了在五大诏中的生存地位,但由于地处南端位置绝对不占优,势力稍比其它四诏强也没用。本来五沼就打算联盟成团成国的,但其它四诏北方相邻的吐蕃国横加干预并威胁不准联盟。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五诏中与大唐为邻的南诏于公元653年,为获得唐帝国的支持,细奴逻派子逻盛炎出使唐帝国,唐高宗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
唐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即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唐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皮逻阁谋乘胜兼并五诏,张建成建议厚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请求合六诏为一。王显向朝廷代请,得唐玄宗允许。由此南诏国正式立,南诏国王受唐玄宗亲封为南诏王。既然南诏国是大唐亲封的附属国,为什么后来又反目成仇,造成南诏军大举进兵巴蜀几十年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主要经过吧。
唐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使至南诏,与皮逻阁言语不相得皮逻阁很不满意。天宝九年即公元750年,南诏新王阁逻凤路过云南(即姚州),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行的妇女,勒索贿赂,阁逻凤不应,张虔陀派人去辱骂,并向朝廷诬告阁逻凤。阁逻凤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
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大唐出兵八万往戎及巂州全面打击南诏,王阁逻凤遣使谢罪请和并请还其所虏掠,表示愿意归附于唐朝,若不允许则以归命吐蕃为胁。但唐帅不答应并继续进军至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但后被南诏军击败以唐兵死六万人南诏也损失惨重暂时收场。第二年北方的吐蕃王朝见机会来了,于是封南诏王为赞普钟,意思是其弟弟。但南诏毫无依附吐蕃之心。
公元754年唐大将又领兵7万进攻南诏王城太和城,但不幸的是又一次全军覆灭并活捉唐将首领。南诏王此时在太和城建德化碑,并指着碑对唐将说:“我们叛唐完全是不得已,我相信我们后世一定会再归附大唐的。”唐将回大唐后向朝廷说明南诏意图虽各大臣意见不统一,但恰逢第二年安禄山叛乱,大唐已无暇再顾及进兵南诏了,但此时的南诏就身不由已了。吐蕃强行与之签订了兄弟盟约。吐蕃在北方与大唐开启了全面战争的同时,南诏不得不出兵很快占领了巴蜀全境。
直到公元779年唐王朝解了北方之忧后才大举出兵巴蜀痛击南诏吐蕃联军,并很快将其赶到大渡河以南区域并让南诏吐蕃联军付出损失超十万人的代价。南诏与吐蕃战败后,吐蕃悔怒,南诏恐惧,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吐蕃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取消“兄弟之国”的地位,改为君臣关系。吐蕃在南诏开始征收重税,险要处设立营堡,还要南诏每年出兵助防。南诏王异牟寻感到依附吐蕃的害处已十分明显了。
于是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带着黄金、丹砂到唐朝,唐朝韦皋将其送到京师。使者献上黄金、丹砂,并且说“异牟寻请求归顺于天子,永为唐朝的藩属。所献的黄金,是表示归顺之意如黄金;丹砂,是表示赤心”。唐德宗赞许之,赐给异牟寻诏书,并且命令韦皋派使者去查看情况。
韦皋派其崔佐时到羊苴咩城。崔佐时宣告天子的旨意,异牟寻与其下属都趴在地上并且低头受命。南诏之主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献地图、方物于唐朝。唐朝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由此南诏国再度成为大唐的附属国。
唐太和三年即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不久南诏军再占巴蜀全境。尔后的近八十年里,大唐南诏所谓的附属盟约名存实亡,大唐南诏之间的战争在巴蜀及周边几度上演,同时巴蜀在大唐与南诏之间相互也几度易手。直到公元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起兵杀死南诏王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了大长和国。后被崛起的大理国一统正式结束了历史上的南诏王朝。总之大唐允许南诏的存在也是为了利用南诏统治及制服西南各众多少数民族。时而不服时而反之也在情理之中之事。(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为《南诏国志》及《蛮书》。)
在我国古代,割下犯人的鼻子是一种惩戒的刑罚,在战场上杀死对手割下耳朵,是为了计数请功。南诏这么做,是对唐朝百姓的莫大侮辱,也是对唐朝政府的藐视,但还有一种文化差异,南诏人风俗是人死三天后火化,骨灰直接埋入土里。但火化前要割下死者的耳朵,然后放进金、银等金属制作的瓶子里,收藏起来,祭祀时才拿出来。他们把割下的耳朵当成祖先,是一种耳朵崇拜的传统。南诏人割下被征服老百姓的耳朵,就等于让对方死后也无法得到后人的祭典,相当于恶毒的诅咒。
一、南诏的历史
早在唐初,云南地区分布着数个?乌蛮?人的部落,其中便以南诏最大。唐为了制衡吐蕃便对南诏进行了扶持,而南诏也在唐朝的扶持下,成功发展成为控制整个云南地区的存在。不过随着吐蕃的衰落,强大的南诏成了西南地区唯一的强国,对于曾经扶持自己的唐朝,此时的南诏国也不在放在眼里。就这样南诏与唐朝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
二、南诏和唐的关系
大唐大和三年,南诏国单方面撕毁与盟约,发兵进攻四川。因为当地的唐军无力抵挡南诏军队,被南诏攻下多座城市,并成功攻入成都,掠走等数万人,这里面包含无数的少男少女与无数的能工巧匠。不过此时的南诏还不敢与唐朝直接撕破脸,继续向唐朝进贡假意臣服,以达到麻痹唐朝中央的目的;另一面却不断向四川发动进攻。
公元860年,唐宣宗驾崩,唐朝越来越衰弱,南诏宣布解除与唐朝的藩属关系,南诏国王自封皇帝,同时改国号?大礼?,发兵攻唐。
咸通十年,大礼皇帝(南诏国王酋龙)亲率大军渡过大渡河,攻陷川南,并在次年包围成都,遭到唐军顽强的抵抗,不过最终成都外城还是被南诏所破。面对唐军的援军逼近,南诏不得不退兵。面对无法带走的俘虏,南诏选择将他们全部割去耳朵、鼻子,以示夺走这个人的灵魂,放回去的只是人的躯体。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当时十分之八的人被割掉了鼻子耳朵。
南诏除了侵犯四川外,还对唐朝统治下的安南都护府、播州、邕管等发动进攻。一直到唐懿宗后期及唐僖宗时,在名将高骈等人统率下,才得以在安南、四川大败南诏,失地得以收复。
三、南诏反唐的影响
长期战争对唐朝与南诏的国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唐朝在西南大量设立戍兵,引发了庞勋起义直接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正所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南诏国的穷兵黩武,也导致了国库空虚,国内矛盾爆发,在902年被权臣郑买嗣所灭。
“安史之乱”确实令唐朝盛世终结,国力大损,短短数年时间,人口户数从890万户、5300万人,锐减到190万户,1700万人,此前几代明君良将百年扩张所得疆土,也在胡族侵攻下丢失大半。
然而,之后经历百年苦战,唐朝仍能灭回纥、破吐蕃、败南诏,将三大劲敌尽数从东亚大陆的争霸战争中淘汰出局,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疆土,最终版图竟仍然能超过宋朝最鼎盛时期。虽然肯定不及唐朝中前期称霸亚洲、所向无敌的赫赫武功,依旧是无可争议的亚洲第一强国。
公元866年,唐朝版图,维持到黄巢起义为止:
公元1123年,北宋最鼎盛时版图:
安禄山本是深得唐玄宗宠信的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他起兵反叛后,其麾下多达18万人,占帝国野战精锐三分之一份额的叛军,在防御空虚的中原地区长驱直入,犹如破竹,长安洛阳两京失守。
在这个时候,明知是饮鸩止渴,唐朝也不得不将河西、陇右、安西各镇精兵尽数调往中原平叛,先解燃眉之急。等唐军数年苦战,平息安史之乱后,大将仆固怀恩又联合吐蕃、回纥,举兵谋叛。
虽然唐朝名将郭子仪,恩威并施,平定此乱,并于奉天之战说服回纥军倒戈,大破吐蕃军,斩首五万,生擒万人。更有唐军猛将浑瑊,仅率二百骑冲击吐蕃十万大军营阵,生擒蕃将,又引兵夜袭其营,累战斩首五千,勇冠诸军。
唐朝汾阳郡王:郭子仪
然而,吐蕃却趁机夺取兵力空虚的河西、陇右地区,将西域唐军和中原隔绝数十年,并最终侵吞之,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兵锋还一度杀入长安,又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唐朝名臣李泌则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平蕃策”,为此后百年历代唐朝皇帝所坚持,并最终在回鹘汗国、阿拉伯帝国、南诏王国的合计绞杀下,打垮了这个雪域高原数千年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大政权。
唐朝、吐蕃、回纥、南诏的鼎立局势:
公元777年,吐蕃和南诏组成联军十万,兵分三路进犯西川,唐朝名将李晟率四千禁军千里驰援,一路进兵所向无当,追击至大渡河畔,斩首七千级,俘获和杀伤敌军不可胜计,吐蕃、南诏联军光是被困山谷,饥寒交迫,甚至坠崖而死者,就有八九万人。
唐朝西平郡王: 李晟
公元786年,吐蕃国相尚结赞率军攻唐,在汧城之战又被李晟大败。
公元788年,吐蕃南诏联军10万,再攻成都。唐朝名将韦皋以书信离间,令南诏退兵。韦皋趁机进兵,大破吐蕃军于州台登谷,斩首二千级,擒其大将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唐朝南康郡王:韦皋
公元792年, 韦皋出兵攻维州, 擒吐蕃大将论赞热,次年遣兵出西山,攻拔吐蕃堡栅五十座。剑南周边的诸羌首领十余人,纷纷弃绝吐蕃, 归附唐朝。唐朝趁机收复盐州、夏州。
同年,在唐朝强大的军事、政治、外交多重压力下,南诏王异牟寻遣使归唐,愿为臣属。
南诏国王:异牟寻
公元794年,异牟寻以助吐蕃共抗回纥为名,以五千士卒为先导,三万大军紧随其后,诈取吐蕃的神川铁桥要塞,夺其城池十六座,俘虏十余万部众,斩杀溺毙吐蕃军万余人。 韦皋率唐军策应出兵,斩杀俘获吐蕃军三万人。
神川之战后,吐蕃从百年前的赞普赤德祖赞时代,就开始的”扶植南诏、侧攻唐朝”的云南攻略,也彻底宣告破灭。
公元801年, 韦皋大破吐蕃军于雅州,兵困维州及昆明。次年,吐蕃大相论莽热率军十万,意图解围, 韦皋于维州城外据险设伏,吐蕃军大败,被斩杀六万余人,论莽热也被生擒。
吐蕃在西南战场屡战屡败,大量丧失有生力量, 其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此后, 唐朝更动辄会同南诏、回纥、以及唐蕃边境的各大边镇,对吐蕃发动遍布半个中国境内的全面进攻,所谓【回鹘、太原、邠宁、泾原军猎其北,剑南东川、山南兵震其东, 振武、灵武、凤翔军当其西, 剑南西川、南诏深入其腹心。】
在唐朝联合其周边强敌的战略剿杀下,在唐朝军队的持续打击下,在占领区汉人百姓的不断反抗下,吐蕃帝国终于因为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历经百年犹自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逐渐衰亡。
在唐朝联合回鹘,共抗吐蕃的百年光阴里,回鹘可汗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亦常有倨傲无礼之举。回鹘人以摩尼教国教,便强求唐朝在中原各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自由传教。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换取上好的唐绢。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北方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回鹘乌介可汗请求南下内附中原,取阴山南麓的河套天德军为其部众栖省之所,被唐朝果断回绝。乌介可汗遂率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唐朝面对威风不再的回鹘人,正是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公元842年,大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以及趁机叛离了回鹘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组成联军迎战回鹘。
唐朝宰相,卫国公:李德裕
渔阳之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派其弟张仲至率精兵三万,全歼回鹘将领勒那颉啜部,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受降三万人,俘虏回鹘王侯贵族一千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不计其数;
杀胡山之战,河东镇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乌介可汗牙帐,击溃其可汗亲军二十万,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
两战之后,回鹘部众尽皆丧胆,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鹘部族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另有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此时乌介可汗所剩十万残兵,已成惊弓之鸟,闻唐军马蹄而胆落,当河东节度使刘沔派军奔袭时,他们竟不敢应战,向东北方奔逃,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穷途末路,因内讧被杀,传首长安, 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 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
大唐王朝报了回鹘人多年的侵掠欺压之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吐蕃人。
公元848年,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人大起义,推翻吐蕃人在当地的统治, 并遣使长安,献其版籍,受封归义军节度使。
唐朝司徒、归义军节度使: 张义潮
公元851年,唐宣宗出兵收复河湟三关七州(秦、原、安乐三州和石门七关)。
此后,大唐归义军经年鏖战,陆续收复沙、瓜、甘、肃、河、渭、凉诸州, 累积歼灭吐蕃军十余万。 归义军部将, 归降回鹘人仆固俊, 奉命率部西征,收复吐蕃占领的轮台、西州、庭州等西域地区。
公元866年,吐蕃帝国最后一任国相论恐热,被归附唐朝的蕃将拓跋怀光斩杀,其首级传首长安,宣告了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强大帝国的彻底终结。
南诏同样是个穷兵黩武,无岁不战的强大奴隶制国家,连缅甸的骠国也被他们击败并收为臣属。当回鹘、吐蕃相继衰亡后, 南诏野心滋生,再次起兵叛唐,多次出兵侵扰四川、广西地区,一度杀入成都,更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两次攻陷交趾地区,杀伤当地军民甚重。
晚唐名将高骈,先镇静海军,克复交趾,俘斩南诏军4万余人;又移镇西川,连连大胜,俘斩南诏军6万余人。
唐朝渤海郡王: 高骈
南诏夺取交趾,获得出海口的梦想破灭,更因多次战争中,被唐朝覆军杀将,军力和物力折损惨重,其国力空虚,最后窘迫到了15岁以下的幼童被迫从军,国内完全依靠妇女耕种的地步,不得不向唐朝屈词请和,再难为患。
这也导致南诏贵族严重不满,王室大权旁落,终于由汉人大臣郑买嗣夺取其政权,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尽数斩杀,毁其王陵,剖棺戳尸,是为天道好还!
实事求是地讲,大理国可以说是宋朝周边国家中对待宋朝政府最为油耗的政权呢。宋太祖的祖训里面就规定了不会侵犯大理国。所以说这在经历了18位皇帝的两宋期间,不曾发生过不友好的战争举动。
大理国是由我国白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地区割据政权,地处云贵地区。当初也是因为看了金庸先生的一部小说,也就是《天龙八部》才知道这个国家的。并且了解到段誉这个国君。而且大理国前后经历了300多年,这一时期相当于中原的两宋王朝基本重合。而且在中庸里面的段正淳和段誉是真实存在的大理国国君。也是因为金庸小说的原因让他的名声大噪。
宋草与大李的关系都很好,甚至连个红个脸的举动都没有过。所以说在宋太祖规定了这个祖训之后,宋朝的历代皇帝都严守了这条祖训。可以说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来了,宋朝个个都是孝子啊!当初宋太祖颁布这条祖训,因为他是深刻地吸取了唐朝于南诏国战争导致国力衰竭,而最终王国的惨烈历史教训。你一直都没有发生什么碰撞,而且确实大理的位置也比较偏僻。宋朝对他们完成也没有兴趣。而且大理国也一直比较安分守己,对于宋朝也是毕恭毕敬不会挑事儿。宋朝也没有理由去打它呀!
完全没有必要去打一个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地处还偏僻。对待他们毕恭毕敬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此人实力直逼曹操,关羽张飞都很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