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一死为什么北魏就开始分崩离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难道真是因为他后继无人,导致北魏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事实上,孝文帝有着一颗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文治武功振兴北魏的心,但是他的一生都非常的悲催,冯皇后和别人私通,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自己的。可以说,历史上这么悲剧的帝王也很少见了。而且自从他迁都洛阳之后,为了开疆扩土连年征战。导致国内财政空虚,而且朝中党派纷争非常严重,那个时候其实就为北魏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后人其实对拓跋宏时代的历史还是非常看重的,众多历史学家分析了北魏灭亡的原因后竟然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之一那就是北魏灭亡的真实原因其实是拓跋宏全盘接受了儒家文化,没有保留自己的鲜卑文化。导致做出了很多不适合北魏王朝的决策。这才是真正加速北魏灭亡的真正原因!而对于北魏拓跋宏的文治武功,众多史学家根据大量史料记载。得出了以下三种分析,下面我们来挨个进行说明:
第一种是对于他的功绩是肯定的态度。认为通过他的努力完成了北魏的封建化,拓跋宏在位期间大力地推动了民族融合。可以从某种层面上说,他的这种全面汉化的行为其实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同时这个也是他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改革方案。同时,他的改革办法也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所致。当然,改革的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在改革方面,他主要针对吏治、税法、俸禄、官制这几大领域进行了全盘汉化,推行了大量的汉化政策。由此可见,他在这方面的确是功不可没的!
第二种评价孝文帝的态度就是褒贬参半,一方面的确肯定了孝文帝在北魏发展历史上的全面汉化的改革政策,另外一方面则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认为他不应该全盘汉化,没有任何选择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汉文化进行推行。毕竟北魏发源于鲜卑,少数民族实际上有很多和汉化不是很相同的地方。孝文帝在改革期间,不论汉人的精华还是糟粕都一律全部吸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建立了奇怪的门阀制度。这个政策使得鲜卑以前的贵族变得越来越腐化。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使得基层的士兵士气低落,地位也被下降了很多。这样就很影响实际上的战斗力了。同时,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间也不是很久,在这种情况下就发动大规模的伐齐的动作实在是不明智。对北魏的损伤怕是不亚于对手。
第三个主要原因就是拓跋宏全盘的否定自己鲜卑的文化传统,同时接受的汉化又是那种比较迂腐的儒家教育文化。大部分继承了儒家文化的那种繁文缛节,忽略了鲜卑族本身的勇猛擅武的的特长。这就直接导致在改革之后,北魏充斥着一种腐朽的气息,从而从根本上没有起到振兴北魏的作用,导致了北魏的衰亡。
总结以上的观点,其实北魏衰亡的真相是。即便是当时的孝文帝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拓跋宏一族其实也丢失了鲜卑的那种勇猛刚健的气质。而且其实就整个北魏本身的衰亡来说即使没有当初迁都的行为,就当时的国力来说,南齐灭掉北魏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拓跋宏的努力大部分在于加强了自己的南部势力,延长了北魏的存活时间罢了,奈何拓跋宏英年早逝。要说他真正的失误还是在于南迁之后忽略了北方的大部分领土,政治军事的中心都进行了南迁。反而对北魏以前的古都平城忽略了很多。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经济之约,当然也有可能是太远了。最终也没有强化北境地区。这就直接导致南部进行了汉化,而留在北部的居民依然保持这鲜明的鲜卑文化。其实也就是政策贯穿不彻底。造成北魏内部的文化分裂!所谓的门阀制度也没有接纳北方的贵族,导致北方的贵族对此相当的不满。时间久了就导致了北魏的内部分裂为以平城为中心的鲜卑文化和洛阳为中心的汉族文化的对冲。最终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发生了冲突,这直接加速了北魏的灭亡进程!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拓跋宏英年早逝,后继无人。其实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室后代人丁兴旺,为了选择下一位优秀的皇帝做准备。而一旦出现后继无人就会导致政权格局,分崩离析。北魏就是这样一个时代,30年就摧毁了一个国家,并彻底被葬送。孝文帝是一个伟大的改个家,但是北魏的衰亡绝不单单只是英年早逝、后继无人所引起的。真实的原因其实还是改革制度的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所导致。这就是小编的一点见解,你觉得呢?
因为他这个皇后冯氏不简单,不仅给他戴上绿帽子,还将他骗得团团转,而且人家还心狠到诅咒孝文帝去死,即便如此孝文帝都舍不得杀她,也没打算废掉她的后位。但当孝文帝去世之时要赐死冯皇后,一是怕她在北魏兴风作浪,二就有可能还是因为孝文帝舍不得她,死也要带着她一起共赴黄泉。
北魏孝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代伟大君王,别看北魏是个鲜卑族的政权,但在孝文帝手中,北魏实力大增。孝文帝又是实施汉文化改革,又是迁都中原,在国内进行一系列改革,北魏的实力是诸国中最强盛的,后来他还挥师百万南伐箫齐,差点就灭掉了箫齐政权,成为当时一霸。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的君王,原本可以毫无瑕疵在青史上留名的,可惜偏偏摊上个糟心的皇后,这个女人就是孝文帝一生中最爱的女子,她就是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润。
这个冯润是北魏太师冯熙的女儿,也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的侄女。她十四岁就进宫侍奉孝文帝,同时进宫的还有她的姐妹冯清。据说这个冯润姿容艳丽,且身段妖娆,孝文帝对她是喜爱的不得了。后来因为她患病就被送出后宫,出家为尼。因此她就与后位失之交臂,而她的姐妹冯清便成为孝文帝的第一任皇后。不过人家冯润在寺庙里面也没闲着,据说她跟男宠高菩萨就是在寺庙中相遇,后来勾搭成奸。后来孝文帝因为心中一直惦记冯润,听说冯润身体好了,就马不停蹄地将她接入皇宫。冯润也许是怕再次被赶出皇宫,也许是想有个皇子傍身,总之她回到后宫之后,就独占孝文帝的宠爱,绝不允许孝文帝宠幸他人。孝文帝也视她这个霸道无理为久别胜新婚,更加认为冯润深爱着自己,于是也对她越发宠爱。
孝文帝对冯润怕是爱惨了,以至于冯润说什么他都信。冯润独占孝文帝的宠爱,可她也没生下皇子,后来孝文帝次子的生母暴毙而亡,冯润就成了这个小皇子的养母,很大可能就是冯润杀母夺子。而且冯润从进宫后,行为就不检点,在孝文帝出征之时,她甚至将男宠高菩萨弄进后宫私通,秽乱宫廷。最后冯润还在后宫中实施巫术,诅咒孝文帝去世。孝文帝长子兵变夺位失败后,冯润收养的次子就成为北魏的太子,孝文帝要是突然去世,这冯润便成为北魏只手遮天的太后。这太后可比皇后有实权多了,所以冯润才会这么心急弄死孝文帝。其实除了孝文帝,北魏上下都知道冯润的恶行,可孝文帝对冯润是深信不疑,自然也就没人敢告诉他。
如果不是因为冯润想强迫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内弟,这彭城公主就被逼无奈跑到孝文帝的军营中告状,将冯润的罪行统统告诉孝文帝,那孝文帝可能到死都不会知道冯润的真面目。最有意思的是当孝文帝知道后,一直都不肯相信,直到他派去的侍卫们找到确凿的证据,他才不得不接受他深爱的皇后冯润,不仅背叛了她,还想要他的命。但孝文帝还是没有将冯润处死,甚至没有废掉她的后位,这些不合理说是完全为了保留孝文帝的帝王尊严,也有些不说不过去,毕竟孝文帝这顶绿帽子,北魏上下皆知。
也许这就是爱之深恨之切吧,孝文帝没有要了冯润的命,还保留她的皇后的尊严,也许就是为了在自己死的那一刻,将她带走,或许曾经他们说过的海誓山盟中有生死相随的誓言,孝文帝不过就是在履行誓言而已。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冯润没有被孝文帝问罪,也就是说孝文帝去世后,她是太子养母的身份一定会加封太后,北魏有太后临朝听政的惯例,就冯润的野心与手段一定会在北魏兴风作浪。因此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孝文帝都要在死之前赐死冯润。
北魏政权如何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534年的一天,一伙人偷偷打开了洛阳城的城门,快马加鞭的一路西去,投奔了关中。这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当朝天子,北魏孝武帝元修。
北魏孝武帝的出奔,不仅抛下了首都洛阳,更抛下了立国近150余年的北魏帝国。数日之后,孝武帝出奔的消息便传到晋阳的高欢耳中,这位北魏政局的实际控制者,闻此消息后异常震怒。跑了一个元修事小,万一孝武帝元修被关中的劲敌宇文泰利用,成为政治号召可就不妙。因此,高欢为保证自身拥有的北魏正统地位,当机立断宣布孝武帝元修因私自出逃,故废其帝位,另立元善见继承大魏皇位,并迁都邺城。
出奔后的孝武帝元修,本以为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就可以摆脱高欢的控制,成为真正的北魏皇帝。可是没想到这个宇文泰也不是什么善类,一年之后的535年,宇文泰便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国号仍为“魏”。尽管东边与西边的政权都以北魏继承者自居,但学界还是将545年作为北魏分裂灭亡之年,并将宇文泰拥立的政权命名为“西魏”,另一侧高欢控制的政权称为“东魏”。
不过,历史并非这么简单,北魏的分裂也并非一件因孝武帝出奔而引发的偶然事情,其根本原因还是北魏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于北魏政权、于南北朝史,注定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北魏孝文帝逶迤南下的车驾,一场巨大变革旋即拉开帷幕。这场由孝文帝主导的汉化变革,在之后的岁月里,不单震动北魏政坛,更改变了中国北方之后一个世纪的政治走向。
孝文帝改革,摈弃鲜卑旧制力行汉化,将鲜卑皇权同 *** 的门阀与贵族主义相结合,使北魏政权由鲜卑入汉化。不过,孝文帝改革并非全面性的汉化与贵族化,只是汉化部份鲜卑族上流阶级,多数鲜卑下层民众与旧军功阶级并未享受汉化的益处。致使这些北方旧勋贵,在政治改革冲击下,一跃由帝国股肱,沦落为洛阳新贵眼中的贱民。
正由于这种不满心理与现实压迫,加之孝文帝后北魏诸帝的无能,北方旧勋贵与 *** 及汉化鲜卑贵族间的矛盾被迅速激起,六镇之乱、河阴之变等一场场大变乱随之而来。北魏政治、社会在这些变乱裹挟下,迅速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文化上,变乱者高举鲜卑化、胡化大旗,同中央政权的汉化、门阀化相抗衡。政治上,随着葛荣、尔朱氏、高欢等势力的崛起,中国北方于首都洛阳之外,相继成立诸多军事、政治中心,与洛阳相互并立、互相竞争。
在历经十余年的群雄逐鹿后,随着葛荣、尔朱氏等势力的败落,最终北魏末期的乱局,由出六镇的高欢与宇文泰二人终结。高欢扫平尔朱氏,控制华北及北魏首都洛阳,帝位废立悉听高欢,北魏皇帝名为帝王,实则傀儡。宇文泰则挟六镇余部,控制关中与高欢相持,虽奉北魏正朔,却与拥兵割据无异。二者分立东、西,而北魏政权在二人控制下已是名存实亡。
可以说北魏王朝自孝文帝改革后,随着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逐渐突显,又历经多次战乱,至孝武帝时政局早已是权臣把持,积重难返。因此,无论孝武帝出奔事件是否会在历史上发生,北魏的灭亡与分裂都是在所难免。
一生励精图治的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死得那么窝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统治期间他整顿吏治,一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跋宏的这首诗写道:“白日逢星期天,江左一隅一人未照”,表明他胸怀远志,不忘南北统一大业。 但是出师先死,拓跋宏才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 关于他的早世,人们认为他在得知皇后外遇后,就这样活着死去了(虽然这是理由之一),拓跋宏却因病亲征去世了。
拓跋宏为什么英世早逝? 主要有四个理由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前几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都是十几岁时就有孩子,因精子质量不高, 和祖先一样,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16岁生子元恂,17岁生次子元恪,再生前,生了华阳公主、兰陵公主两个女儿,拓跋宏从十几岁开始涉猎后宫,溺爱女性。 十几岁正是身体发育初期,此时房事过度,容易导致气血损失,体弱多病
其二,早年的经历,对拓跋宏的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3岁失去母亲,10岁失去父亲,冬季“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受罚,被“食中虫污物”威胁,用拐杖体罚“几十”。 亲生父母的痛苦死去,在位前期的胆颤心惊,在这一连串的悲苦中,让拓跋宏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不利于健康成长。
其三,冯氏使拓跋宏感染肺病,年轻时冯太后的两个内甥女进宫,其中一个女形冯氏,即后来拓跋宏戴绿帽子的冯皇后(冯润字妙莲饰),不久后冯氏因病“送走”冯太后。 风水先生得的不是一般的病,而是可怕的“素疹”,在古汉语中“素疹”是“宿痊”,也就是热病,多指肺病。 该病传染性极强,痊愈极为困难,不可避免。 冯太后死后,拓跋宏打着冯氏“素疹痊愈”的幌子迎接其回宫,拓跋宏本来身体就不好,但对冯妙莲是真爱,即使知道其病未愈,也回到宫里,与冯氏密切接触,最终患上肺病。 更重要的是,孝文帝戎马偌时,冯妙莲淫乱后宫与两个假太监私通,孝文帝妹妹彭城公主千里告媳妇,孝文帝得知后愤怒吐血。
其四,心累,加重拓跋宏病情,拓跋宏单独掌权后,激励精图治,努力政务,掀起推山倒海的改革浪潮。 特别是在迁都问题上,拓跋宏力排除众议,排除软硬兼施,甚至亲自创作并演绎了雨的“南征”剧,可谓是尽心竭力,耗费了心力。 迁都后,拓跋宏没有休息,而是亲自亲征,发动伐齐之战,希望功成名就,结果多次仓促出征,均无功而返。 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使拓跋宏在太和二十二年(498岁)再次亲征时,“其病已大”,好在徐謇救治有所好转。
拓跋宏有病烦躁,侍臣稍有过失,立即斥责,必须惩罚,甚至对妻子儿女手软,迁都洛阳后,第一代皇后冯氏(冯媛)拒绝说中文,身穿汉服一开始太子元恂天气炎热,不穿汉服,被骂后叛变,被拓跋宏退位,赐死。 先天不足,后天劳烦,凡事亲昵,急于成功,易怒,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轻了拓跋宏的病情,自己审判第二皇后外遇事件时,已经力不从心。
拓跋宏之死在于他知道“心尽、气瘦”,还在继续忘我的创业,希望有生之年一统天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皇帝。 作为重病人,拓跋宏拼命处理皇后外遇后,太和23年(499年) 3月,拓跋宏为了实现政治野心,再次大力支持病亲伐齐,途中鞍马劳顿表示:“病势甚大,戚不怜。”
拓跋宏,魏孝文帝,献文帝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袁弘。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即位时只有5岁,于公元490年掌权。公元499年,拓跋宏病死,葬于长陵为孝文帝,庙号高祖。
托巴洪
拓跋宏为什么英年早逝?有四个主要原因:
第一,拓跋皇室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几代祖师爷,如13岁在文成帝出生的牧婧拓跋弘,15岁出生的拓跋宏,14岁出生的拓跋宏,都是十几岁就出生的。由于他们年龄小,他们的精子质量不高,很容易造成后代遗传先天不足。拓跋宏和他的祖先一样,早结婚,早生子。他16岁生了一个儿子,17岁生了第二个儿子袁科。在他生下袁珂之前,他还有华阳公主和两个女儿。可见拓跋宏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涉猎后宫,并且偏爱女性。十几岁的时候,是身体发育的早期。此时房事过多,容易导致气血亏损,身体虚弱。
第二,他早年的经历对拓跋宏的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三岁丧母,十岁丧父。他在冬天受到“单独穿衣,禁食三次”的惩罚,受到“吃污秽之物”的威胁,受到“数十次”的棍棒体罚。他差点被冯太后废黜,因为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欲和嫉妒心。亲生父母的痛苦离世,登基初期的战战兢兢,这一系列的苦难对拓跋宏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和伤害,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7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