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史思明是个怎么样的人?史思明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安史之乱当中,可能很多人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安禄山的身上,但这场叛乱之所以叫做安史之乱,安禄山在其中称得上是头号人物,不过除了安禄山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人,那就是史思明。虽然说史思明的名气肯定没有安禄山大,但是能够成为第二号人物,他也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人。那么,这个史思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史思明(703年—761年),本姓阿史那,初名崒干,宁夷州(今辽宁朝阳市)人,突厥族。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将领。
其貌不扬,懂得六蕃语言。天宝初年,累有战功,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迁平卢军兵马使。安禄山反叛后,略定河北,署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拥兵八万。屡次唐军所败,退保邺城。兵败降唐,封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归义王。唐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攻拔魏州(今河北大名),自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进兵解除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死安庆绪,返还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
上元二年(761年),为其子史朝义与部将所谋杀。
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时期有名的重大兵变事件,这场兵变的发生,直接将唐朝从兴盛转到了衰亡,兵变平息之后,唐朝的经济渐渐的下滑,到了后来唐朝和周朝各占一般的疆土。而且唐朝的疆土也被各个藩王分封,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安史之乱并非是安禄山一个人的叛变,还有一个我们不为人知的史思明,他却很少有人知道。而史思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安禄山是个典型的大胖子,虽然身材很是肥胖,但很是遭玄宗喜爱,更是被玄宗收为义子。安禄山有着这种背景,那史思明是怎么发展,又是怎么成为安史之乱的发起人呢?这还要从史思明的出身说起。他本是一名突厥人士,和安禄山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的性格也是相差无几。后来,两人被张守珪看中,被封了一名小将。安禄山发动兵变的时候,史思明也跟随在了其中,加入了反唐的军队之中。但是,他并非作为一名将领,而是作为安禄山手下的一名谋士,为安禄山出谋划策。而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作为安史之乱的主角,史思明只是一个幕后工作者。
之后,安禄山成为皇帝,却因为太过宠爱自己的小儿子,使的大儿子心生嫉妒,更是不满。最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安禄山的大儿子将安禄山杀害了。大儿子安庆绪继承了安禄山的皇位,史思明在这段时间将安禄山的残余旧部收拢到了一起,准备对安庆绪开始斗争。但是当时史思明的势力十分的弱小,没有和安庆绪的军队正面对抗。反而是写了封信,交给了李唐王室,表示愿意归顺唐朝。李唐王室收到史思明的信之后开心不已,觉得一个反贼归顺自己,说明李唐王室还是有威严的。面对史思明的归顺,他们很是高兴。但是,让李唐王室没有想到的是,史思明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归顺于唐朝,而是在唐朝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最后反出唐朝,建立了大燕政权,自己做了应天皇帝。
史思明做了皇帝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势力扩充。史思明带领自己的军队攻打长安,但是没有想到长安的逞强太厚,史思明对此没有了信心,便转身去攻打洛阳。当时洛阳的守城将军是李光弼,他知道史思明的军队人数众多,凭借洛阳城内的士兵根本就抵挡不住,便将洛阳丢下,带着大军和粮草逃走了。当史思明进入洛阳之后,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史思明得到洛阳之后,想着休息一下,但是城里什么都没有。史思明看着诺大的洛阳城很是无奈,想要放弃但是心有不甘,便下令让众将士在城内安营扎寨,少许的将士前去寻找粮草。
而此时的李光弼正在洛阳城外驻扎,史思明的军队正巧发现了。之后,史思明便派兵截取李光弼的粮草,从他们手里夺取粮草。李光弼发现之后,迅速对此做出了应对,守着粮草不被敌军抢走。李光弼猜到史思明会在晚上对自己发动袭击,便准备好埋伏静等史思明到来。史思明派来的将士根本没有发现埋伏,便被抓获了。之后,史思明手下的大将听说自己的兄弟被抓,还投降了唐朝,他也跟着投降了。自此,史思明兵败。
打了败仗的史思明很是生气,他的性情也是暴躁起来。他身边的儿子都开始害怕他,会有一天将他们杀死。其中有个将领害怕被杀,便对史朝义进行挑唆,让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后来的一天晚上,史思明正在睡觉中,他手下的将领边将史思明绑了起来,史朝义用绳子勒死了自己的父亲。自此,安史之乱中的最后一位,被自己的儿子无情的杀害了。
史思明聪明不假,但是他缺少一个将领应有的冷静。而且战败之后,他对与手下的将士十分的残暴。最后,他和安禄山的下场一样,都被自己的儿子给杀害了。他们这两个难兄难弟也在黄泉之下团圆了。要是史思明可以在战败后总结失败的原因,或许他会成功吧。
唐朝安史之乱祸首是谁
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禄山
他是唐朝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祸。安禄山本姓康,名阿荦山(一作轧荦山),即战斗的意思。姓氏本应读作亚历山大,母亲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女巫,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族里。他母亲后来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他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商人。 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
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的他拥有重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谋杀。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
因其宠爱幼子,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
史思明
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史思明,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长大。成年以后,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二人同时被唐政府封为捉生将。以后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担任了大将军职务。史思明骁勇善战,胸怀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战功,很受玄宗赏识。有一次,玄宗召见他,亲自赐座,并与之亲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称赞。玄宗问他多大年龄,史思明回答说:“已经40岁了。”玄宗拍着他的背说:“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后一定会显贵的。”
天宝年间,史思明因为军功显赫而被授平卢兵马使。唐玄宗这位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风流君主,在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之后,不曾料想正是自己视为心腹的爱将史思明和安禄山,发动了使他被迫背井离乡的“安史之乱”。从此以后,兴盛强大的唐政权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唐开元、天宝年间,唐代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顶峰,然而这种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却时刻孕育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在执政前期曾勤于政事的唐玄宗,后期则沉迷于酒色丝竹之间,疏于过问国家政事。744年,他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不理朝政,对贵妃之家赏赐无度,百官敢怒不敢言。朝政被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和李林甫把持着,使得唐朝的政治更加黑暗。随着边镇军事力量的不断扩大,许多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逐步发展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玄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他已经回天乏力。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权力极度膨胀,他率兵在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揭开了唐后期中央统一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斗争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做梦也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发动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当叛乱的战鼓惊破唐宫的《霓裳羽衣曲》后,他才匆忙布置防御。这时唐朝新募的士兵无力抵挡安禄山的劲旅。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潼关。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史思明在河北老巢与唐军相持着,互有胜负。6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了长安。唐将郭子仪、李光弼被迫撤退,史思明占领了河北。
安史集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却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坐镇洛阳的安禄山恣行暴虐,致使众叛亲离。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即位之后,史思明屯住范阳,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从此安史集团分裂了。
不久,史思明带领军队投降了唐朝。朝廷一方面下诏任命他为范阳长使,河北节度使;另一方面又害怕他再次叛变,派人秘密监视。不巧的是,监视他的事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史思明认为朝廷不信任自己,便再次叛变。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魏州称大圣燕王,派兵增援安庆绪,解除了唐军对邺城的围困。同年,史思明杀死安庆绪,收编了他的队伍,回到了范阳黄袍加身,号称大燕皇帝,改范阳为燕京。761年,史思明在邯山大败李光弼,乘胜向长安进犯,途中被儿子史朝义和他的部下杀死,史朝义以皇帝身份厚葬于北京梁乡(今王佐乡)。
其实历史,你看了就很好解释,安禄山为什么要造反,可以这样说,这是他的性格问题,很早就有造反的心。但是因为唐朝那时比较腐败,很多人得到安禄山的好处。为什么安禄山与史思明得不到天下呢?因为,安禄山那不顺应民心,造反滥杀平民。
安禄山被儿子杀死,是因为他打算另立继承人。安庆绪受手下人挑动所致。史思明被儿子所杀,是因为他逼他的儿子史朝义建一个军事据点,明明不可能完成。但史思明说如果完不成就要杀史朝义。所以史朝义杀史思明。这两对父子中,史朝义人比较温和,人也不坏。其他三个都是凶残之徒。
扩展资料 战争起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安史之乱
史思明本是少数民族突厥人,原名干。凭他的骗术,一跃而成唐朝的将军。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干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杀死这个外地人,可干装出一本正经样子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买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如果惹下大祸将会影响你们的民族。”奚王看干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还真当成了大唐派来的使者,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他。
奚王畏惧唐王朝的势力,决定派100人跟随干去朝拜大唐皇帝。干对奚王说:“你派去的人虽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浅薄之徒,这样的人怎能去见大唐皇帝呢?听人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高(将领称号),何不让他去呢?”奚王不敢违抗,便让琐高和他手下300人跟随干去朝拜大唐皇帝。
他们一行人快走到平卢(今辽宁朝阳)时,干先派人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说是去朝拜天子,实际是来偷袭平卢,你应该做好准备,不等他们动手就先干掉他们。”裴休子信以为真,在奚人进入平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琐高手下的300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单单留下个琐高。
干把琐高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节度使见奚人最有才能的琐高被捉来了,非常高兴,认为是给唐朝立下了大功,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大大地称赞干。干因此官运亨通,先当果毅(官职名),又升将军。后来他与唐玄宗谈及此事,越发得到赏识,便赐给他一个汉名——史思明。 唐玄宗统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 等宠臣,生活腐败,自恃强盛,锐意开发边疆,边镇节度使增至10个,拥兵49万,致使外重内轻,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他与安禄山一道,诈称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15万南下反唐,很快席卷河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攻打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时,就是由他当先锋的。第二年叛军攻下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大帝,令史思明经略河北,封他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拥有兵马八万余众。
安禄山造反后,史思明一军为先锋,开始所向皆捷,攻陷饶阳诸郡。一直到天宝十五年初,他才在常山被李光弼、郭子仪合军击败,逃至博陵。
本来叛军就要被李光弼攻灭,忽然哥舒翰兵败潼关的消息传来,李光弼回军,史思明蹑后追击,大破唐军刘正臣部。由于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禄山叛军的精锐的部分,他们乘胜进击,攻拨常山、赵郡、河间,大破颜真卿部下和琳的一万二唐兵。
接着,史思明又率部攻下清河。在信都,史思明又把老上司乌知义的儿子乌承恩包围在城里,掠其母、妻、儿子。不得已,乌承恩投降,史思明“与之把臂饮酒”。由此,可见他还念一些昔日的旧情。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守的太原城,最后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当年十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等人杀死,史思明顿起自立之心。 安庆绪杀安禄山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自围攻太原被李光弼击退后,回到范阳驻守,安庆绪封他为妫川王,兼范阳节度使。范阳本是安氏老窝,安禄山从东京和西京所掠珍宝,多半都运往这里存放,已是堆积如山。渐渐地,史思明恃富而骄,欲将范阳占为自己所有,不想再被安庆绪节制。
安庆绪失去洛阳后,逃往邺郡。到邺郡后,又张罗着四处征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先后投奔,又得大约六万人。只有史思明既不派兵,也不派使者,安庆绪便怀疑他有二心了,于是派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三人,带了五千骑兵赶到范阳,以征兵为名,实则欲察看情况,准备偷袭。
史思明听说几人同时前来,知道对方不怀好意,便在营帐之外设好埋伏,然后自己率领几万士兵迎接安庆绪派来的使者。见到阿史那承庆和安守忠后,立即下马行礼,握手叙旧,十分殷勤。阿史那承庆等不好下手,只好随其进了范阳城。史思明于是将他们领进客厅,命令奏乐设宴,盛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史思明掷出一只酒杯,发出动手的信号,埋伏的士兵一拥而入,将三人一一拿下,同时截住几人带来的队伍,给了些钱财,让其回家去了。
然后,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说是自己愿意率领管辖范围内的十三个郡以及十三万兵力向唐投降。肃宗得到报告后十分高兴,立即封了史思明为归义王,还兼范阳节度使,其七个儿子都被授予显赫官位。
史思明受了册封之后,马上斩了安守忠和李立节两人,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诚意。只有阿史那承庆与史思明从前就颇有交情,所以没有被杀。然后,史思明又走遍河北地区,宣传朝廷宗旨,有好几个州因此又相继归降,只有相州还属于安庆绪。
当时,唐朝对叛军剿抚并用,他一度投降唐朝。朝廷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 虽然假装归降,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也对乌知思严加嘱托,派他赶快行事。
乌承恩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策反”。没想到这些蕃将出身的将领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向史思明告发。
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宾馆之中,史思明在乌承恩床下埋伏两个人。夜见,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
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这样!”乌承恩是个怂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参谋耿仁智劝他不要反复,他却亲手用棍击碎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参谋的脑袋。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称大圣周王。
肃宗命令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内的九位节度使讨伐安庆绪。肃宗本来想派郭子仪作统帅,但考虑到郭子仪和李光弼功业相当,不好安排,便不设元帅一职,而是另外立了一个观军容使的名目,居然让一个叫鱼朝恩的宦官充任。当时郭子仪因为刚刚吃了败仗,便未急着出击。史思明于是趁机收集残兵,驻扎在邺南。而安庆绪则派人大搜官军溃散之后留下的营地,得到大批粮食。有了粮食,安庆绪又开始不买史思明的账。史思明派人对其进行严词谴责,安庆绪又害怕起来,甚至对史思明称臣。史思明回信说愿意略去君臣礼节,改称兄弟,且热情邀请安庆绪前来歃血同盟。待安庆绪冒冒失失地带着四个弟弟及部下孙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前去,史思明却换了态度,将安氏兄弟赐死,而将孙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处斩。
之后,史思明带兵进入邺城,收降安氏遗众,留下儿子史朝义驻守,自己还回到范阳,五月,更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年号顺天,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将军,改称范阳为燕京。 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史朝义与部将谋杀。
史思明部下兵将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把妇女奸淫殆遍,凶淫无比。魏州一役,史思明军一天就杀掉三万多人,平地流血数日。称帝之后,他又派间谍扬言自己军士思归,诱骗唐军决战。大太监鱼朝恩想立大功,力劝唐肃宗下令各军进攻。不得已,李光弼等人出战,唐军大败,河阳、怀州等军事要地尽归于史思明。
史思明乘胜攻陕州,被唐军挡在姜子坂一带。出战不利,退守永宁。史思明下令筑三角城,约期一个月时间筑成,以贮备军粮。其子史朝义率军士苦干,城筑好后,未及泥抹外墙。史思明巡视到此,大怒,把史朝义、骆悦等大将召至面前,想杀掉他们以立军威。史朝义战战兢兢,深知凶残的史思明完全没有父子之情,哀求说:“兵士太乏累,歇一歇马上就上泥。”史思明喝斥道:“你爱惜属下,就敢违我将命吗!”立马城下,目视兵士上泥,“斯须而毕。”临走,史思明冲史朝义大骂:“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
史朝义大惧。骆悦等人也因兵败惧诛,力劝史朝义先下手。史朝义不敢答应,骆悦等人就威胁说要投降唐军。史朝义思虑再三,点头示诺。
当夜,史思明宿营中,其亲信曹将军率人守卫。史朝义等人召他来说明行事目的,曹将军“不敢拒”。夜半时分,史思明因梦惊醒,据床惆怅。他平时特别爱听优人唱曲,吃饭睡觉都有几个戏子不离左右。由于他为人残忍,杀戮为常,这些戏子心中也十分恨他。见他惊起,几个人忙问原因,他说:“我刚刚梦见河里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鹿死水干。”说完,就起身上厕所。几个戏子偷偷说:“鹿者,禄也;水者,命也。此胡命禄都到头了!”
正说话间,骆悦等人提刀闯入,不由分说就劈死数人,逼问史思明所在,余人忙指厕所方向。史思明听见卧帐内响动不对,翻墙而出,骑马刚跑到马槽处,被追赶而来的兵将射中胳膊,滚落马下。史思明忍住痛,问:“何人造反?”有人答称是怀王(史朝义)起事。史思明老奸巨猾,哀求说:“我早上说错话,才有现在这等事。你们别这么快就杀我,等我攻陷长安再杀我不迟。”一失往日凶暴之态,史思明连声乞命。转头看见耷拉着脑袋的亲信曹将军,史思明又大骂:“这胡误我!这胡误我!”骆悦挥手,兵士把史思明捆个结实,幽禁在柳泉驿。
史朝义心惊肉跳,见到骆悦等人复命,还连问:“没有惊动圣人吧?没有伤着圣人吧?”诸将回答说“没有”。一行人伪造史思明诏书,史朝义继位,并杀掉在外统军的史思明亲信大将周挚等人。为绝后患,骆悦等人先行动手,用绳子勒死了这位动辄就要人命的老上司史思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