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如何将国库里面的800万两涨到5000万两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康熙在位时文治武功,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扫平噶尔丹,同时在他的治理下,国家实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人民也大多安居乐业。然而他晚年却国库亏空,这些钱既不是用于工事,也不用于百姓,而是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
他晚年吏治失察,造成贪官污吏猖獗,国库虚空,举个例子,贵州巡抚黄国材于康熙五十八年奉命进京陛见,司道各府所送的“盘缠”就多达14000两。而类似这样贪污腐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康熙晚年剧照
雍正接手后可犯了愁,父亲表明功成身退,而自己得到的却是个难办的烂摊子,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先有钱,一看国库,仅仅只剩八百万两了,这可如何是好?他一想,银子既然都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那只能让他们再吐出来。但是说得简单,想要贪官把钱吐出来该怎么做呢?
雍正治理贪官有自己的一套法子,他先关门打狗,断了贪官的后路,然后再慢慢算账。清朝到了雍正时期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说的就是在他的治理下,官员都不敢贪。我们来看看他打击贪官的第一步,关起门来打狗是怎么回事。
雍正剧照
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当时的贪官都用些什么样的手段敛财而逍遥法外的,靠的是上司包庇、借钱粮充账、花小费报销这三招。
针对第一招,雍正派钦差大臣清理亏空,原因很简单,钦差大臣是自己人,跟地方官员没有纠葛,办事公正严明,而如果让贪官查贪官是永远查不出底细来的。
同时他还派一批候补官员随行,钦差大臣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贪污的情况,可立即就地罢免对方官职,进而在候补官员中抽调官品一致的进行补充。这一招妙就妙在断了官官相护的路子。
原来,历任的继任官,总会帮前任的官员补窟窿,然后自己继位之后继续贪污亏空,至于这个自己留下的窟窿又留给下一个继任官来补,这样,无形中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衙门的亏空之所以一直补不上来,这就是原因之一。但现在不一样了,后来上任的是来查账的,自然不会有包庇的行为,贪官也只好低头认罪。
周星驰饰演的贪官
针对第二招借钱粮充账,雍正也有十分高明手段。借钱粮是说,上头要来查账的时候,得知消息的贪官就会向当地的财主富商暂借钱粮,以应付查账,同时许诺给这些财主富商很高的利息,由于是借给公家做假账,这些财主富商也不怕官府到时候抵赖不还,于是都很乐意借钱粮给他们。
到上头官员来一看,钱粮都在,分文不少,这样就蒙混过关了。等检察官一走,官员就归还钱粮,继续贪污。这样的手段逃不过雍正的眼睛。
他下令,凡是借钱粮给官府的一律充公。谁要借也行,但是这些钱官府不会归还,全都归国家所有。这样一来那些财主富商都不敢借钱粮给地方官员了。
雍正剧照
第三招花小费报销,雍正也有办法应对。当时的贪官经常做假账,上报朝廷,然后得到开支上的报销。这样的情况下,雍正设立了一个类似审查的机关,叫做“会考府”。
它的任务就是稽查核实中央各部院的钱粮奏销。从此,各地方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各部院动用钱粮都要经过会考府,谁也做不了假。
这三招都被雍正堵死之后,贪官们都没办法贪了,后路断了,也是时候打狗了。打狗的办法也有三种:一罢官,二索赔,三抄家。
抄家
以前贪官被查到之后被勒令补齐亏空,他们的手段无非就是继续盘剥百姓,用百姓身上的血汗钱来补齐亏空,自己依然赚个盆钵满盈。
雍正对付这种手段是,先罢官,后补亏空,既然先罢了官,自然就没有权力去盘剥百姓了,只能自己掏腰包把钱粮补齐。
对于那些自己把贪污来的银两挥霍一空的贪官,雍正采用抄家的手段来惩治。亏空官员一经查出,一方面要严格搜索衙门,一方面冻结贪官的家产,连他们相关的亲戚和子弟都要被盘查,已经发现照抄不误。
雍正的这一系列反腐治贪的举措,沉重打击了贪官污吏,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国家的库存就从当初的八百万两,涨到了五千万两。此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风气变得清朗了,官员们都勤于政而不敢贪,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清朝在灭亡的时候,国库里其实还是有一些钱的,但是这些钱有一部分被西方列强瓜分了,而有一部分则被清朝的那些官员收到了自己的口袋当中。要知道清朝官员有很多都是贪污腐败的,当时整个清朝朝廷氛围都不好,可以说当时清朝灭亡是必然的。
在雍正帝登上王位的时候,当时国库里总共有800万两白银。虽然这个数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但是在他执政期间非常的勤劳,并且利用自己的才能给他的儿子留下了6000万两白银的财产。乾隆帝早期的时候也像雍正帝那样非常勤快并且注重民生,很快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又让国库增加了1000多万两白银。但是到后来乾隆帝明显骄傲了,并且到晚期的时候急于享乐,耗费了国库中非常多的钱财。在晚期的时候,他甚至是拿国库中的这些钱财去南巡旅游。要知道君主每外出一趟都会造成不小的花费,所以当时国库中的这些积蓄不断被乾隆帝消耗。
也就是乾隆帝在执政的中后期让国库不断消耗,也带动了国家走向衰败。乾隆帝执政时期是整个清朝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他中后期依然能够像前期那样专心治理国家,那么清朝还会再辉煌一段时间。可惜到后期他却执着于享乐。而清朝最后一个君主就是溥仪在他宣布退位的时候,也象征着清王朝正式灭亡。由于当时溥仪退位人们发现国库中并没有很多金银财宝。
而清王朝几百年的积蓄,按道理来说应该有很多钱才才对。但是人们打开国库却震惊了,只有十几个银元散落在地。甚至有不少人怀疑这是否是真正的国库。而当时清朝积累下来的这些财富,有一部分进入了西方列强的口袋,还有一部分则被那些清朝官员贪污了。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在乾隆皇帝身上可是一点都没有错。从小爷爷康熙皇帝就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民间传说康熙皇帝本来没想把皇位传给雍正皇帝,只不过是因为喜欢他的儿子弘历,才把皇位传给他的。
关于乾隆皇帝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的,他前期执政有方,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平定边患,后期六下江南,二十年间将父亲和祖父攒下的家底几乎花空了,为大清埋下了腐败的种子。
幸运继位
雍正皇帝的儿子不多,弘历本来排行老四,因为前面的两个哥哥都相继早亡,所以他实际上是老二,在他前面还有一个不太聪明的哥哥弘时,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做弘昼。康熙皇帝老当益壮,有三十五个儿子,最终活下来的有二十四个,这么多的儿子,康熙皇帝的孙子当然不会少。
根据正史记载,康熙皇帝有九十七个孙子,而这些孙子大多与他没见过面。当时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为了讨父亲的欢心,他就劝说父亲去看看自己的孙子们,康熙皇帝在花园中第一眼就看中了弘历,认为他贵不可言,因此把他带在身边教导,对他百般疼爱。
公元一七二二年康熙皇帝驾崩,死前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即为雍正皇帝。因为经历了康熙末年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雍正皇帝觉得立嫡立长的制度不适合清朝发展,甚至会引发祸患,于是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生前指定继承人,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等皇帝驾崩时宣布新帝人选。
雍正一直在弘历和弘时之间犹豫,可是弘时偏偏因为替被圈禁的八王爷和十四王爷求情而触怒了雍正,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皇室,过继给了罪臣八王爷为嗣,弘历就此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人选,虽然没有明说,但早已人尽皆知。
公元一七三五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去世,弘历继位称帝,即为乾隆皇帝。此时的清朝经过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治理,已经是国富民强。康熙晚年因为吏治腐败,所以国库里的银子只有八百多万两,雍正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几乎废寝忘食地处理政务,同时惩治贪官污吏,发展社会经济,使国库又充实起来。
到了乾隆皇帝继位时,国库里的银子又达到了六千多万两。可以说是家底非常丰厚,乾隆在位初期和中期也是勤于政务,没有辜负祖父和父亲的期望,到了第四十二个年头,国库存银已经有了八千多万两之多,鼎盛时期甚至有一亿两以上的银子。
从“好皇帝”到“败家子”
现代人常说:“有钱任性”,这句话用来形容古代的乾隆皇帝也非常贴切,乾隆执政前期国库充盈,国库里的钱就算没有夸张到三生三世都花不完,但是用来供给皇室生活和平时支援百姓应该是足够了的,但是到了嘉庆皇帝执政的时候,国库里却只剩下了两千万两白银,那么剩下的八千万两银子到哪里去了呢?毫无疑问,这些银子都被他的父亲乾隆皇帝在20年间给败光了。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对白:皇后乌拉那拉氏指责乾隆皇帝不应该在民间寻花问柳,惹得百姓议论纷纷,有损天子的威严。乾隆皇帝却毫不客气地说:“朕这些年来的吃不好睡不好,过得是宵衣旰食,难道还不能享受一番吗?”
其实对于乾隆皇帝来说,所谓的“宵衣旰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乾隆很会游玩享乐,如果不是他后期的各种享受和把钱用在一些不该用的地方,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经济落后的王朝,大清也许还能多延续一些年。
乾隆的钱主要是用来和边境少数民族作战、六下江南、修建园林等方面,为了宣扬大清国威,他四处征战,虽然平定了大清的边境,但是有些战争是没必要进行的,因此还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金钱。在六下江南的过程中,乾隆皇帝也是大兴土木、肆意挥霍享乐,而他驾到的时候方圆几里的全员都要跪道相迎,为了扩大街道的面积,所有百姓的商铺都要被拆除,因此造成了百姓极大的经济损失。
乾隆皇帝经常在所到之处修建行宫,各种行宫的建筑当然也少不了要花钱,而官员们又极尽谄媚,想为皇帝修建最好的宫殿园林,所以又是一笔高昂的费用。除此之外,乾隆还特别要面子,对于母亲崇庆皇太后的寿辰,他也是置办得非常繁盛,动辄花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轰动京师。在这样疯狂的“败家”行为之下,国库很快就空虚了。
对后世的影响
乾隆晚年挥霍无度,对于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国库空虚到几乎没有多少银子,幸好乾隆皇帝宣布禅位给儿子永琰,即为嘉庆皇帝。嘉庆皇帝继位时国库里只有不到两千万两白银,因此他不敢再像父亲那样奢侈,而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从前朝到后宫一切吃穿用度都从简。
终于在嘉庆皇帝的治理下,国库里的银子涨到了三千三百万两,嘉庆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大清的经济还有恢复的希望。但是嘉庆皇帝能力平庸,这也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虽然他如此辛苦地充实国库,衰败的经济还是一蹶不振。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各种外来侵略战争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清政府一来技术落后,二来没有金钱作为战争支撑,反而在与列强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割地赔款,就连嘉庆皇帝攒下的三千多万两银子也都被赔付给列强了。
道光皇帝节俭度日也只攒下了八百万两银子,到了咸丰时期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咸丰皇帝竭尽全力去应对,最终几乎耗尽了国库里的银子,仅剩十一万两银子,甚至还没有普通的富商有钱,咸丰皇帝实在拿不出钱,只好派人把宫中能融化的贵重金属全部融化来作为军饷。
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清朝因为贪官污吏横行和慈禧太后的挥霍无度,还要赔偿外国列强各种赔款,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大清的国库被挥霍一空,堂堂“天朝上国”居然要向银行贷款来维持朝廷的基本开销。
到了宣统年间,清王朝已经是外强中干,靠着国民政府的扶持才勉强维持生活,甚至连宫女和太监的月例银子都发不出来了。就是在这种经济极度衰败的情况下,伴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枪声,宣统皇帝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清朝最终走向了历史的深渊。
“乾隆游遍天下,终致人财两空”,可以说乾隆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爹雍正节衣缩食,攒下家底,他却挥金如土,20年间花掉8000多万两银子。如果不是他的过度挥霍和劳民伤财,也许大清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负担军费最终丧权辱国。历史证明,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腐败,那么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有全面的资料显示,康熙去世的时候清朝的国库存银还不满800万两。
康熙比较穷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康熙继位的时清朝刚入主中原,对于中原的统治还并不算稳固,当时满清政府与汉人的统治一般都是通过高压的屠杀、收买汉人的一些军阀、乡绅阶级使其臣服,通过金字塔的管理模式达到对汉人统治的一个效果。当年清朝采用如此的一个政策自然使得清朝税收来源相对匮乏一点。
除此之外,满清政府为了收服江浙沪地带的乡绅阶级,清政府承诺乡绅阶级可以减免赋税,只要是基础百姓交税就行了,但是前提就是必须得拥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乡绅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就自愿臣服于清王朝,并且帮助清王朝压制农民的反抗,如此政策确实可以满清政府减免一部分统治压力。
不过同时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最富裕的江浙沪地带收上来的税收却少得可怜,甚至不如一些贫困的农业地区。江浙沪地区又是历代中原王朝的一个重要税收之地,清王朝失去了这份经济来源,变得相对穷困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收买乡绅阶级之外,清王朝还收买了大量的汉人军阀比如吴三桂等人。虽然当时吴三桂表面上臣服于清王朝,但他手里毕竟掌握着大量的军队。所以满清建立之初根本没有实力消灭这些人,只能给他们画个地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封国内做自己的小皇帝。
先按照当地相关约定,藩王们必须每年按时向清王朝上税,上税更多的是一些象征意义,真正交上去的并没有多少。清王朝出于一种礼尚往来的态度,各路藩王进贡的时候还要适回赠一些礼物,因此清王朝从这些藩属国可能不但赚不到钱,甚至还会赔钱。
虽然后来康熙平定三藩,不过连年的战争也导致清朝国库出现了负数。清朝全面削藩之后又必须对这些藩王地区实行军事管控,同时还要通过减税免税的方式收买百姓,因此清王朝在统治这些地方的时候是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有很多康熙的肱骨之臣也开始出现了贪污行为,康熙看在当年他们帮助满清皇室打天下有功的份上不好意思出手收拾他们。腐败的制度加上国家拮据的税收政策,康熙时期比较穷就可以理解了。
雍正上位之后首先重点治理了官场的贪腐现象,改变了清王朝的税收结构,恢复了对乡绅阶级的征税。因此在雍正上位之后没多久清王朝的税收明显翻了好几倍,而且有连年增加的趋势。而雍正又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所以在他执政的11年里清朝实力有明显增高。
在雍正做皇帝期间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花钱的地方也就相对少一点,因此雍正暴毙之后清王朝的国库几乎翻了10倍,有资料显示国库存银达7000万之多,而这里所说的3000多万应该没包括一些地方性的财政储备。
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清王朝经过康熙和雍正两朝的治理,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所以历史上也就有了康乾盛世这个说法。
乾隆刚当皇帝的前几年还是挺勤于政务,每日效仿自己的父亲工作到深夜。后来才能发现就算自己不用那么费心的工作,国库的税收仍是每年持续曾多,边疆也相对稳定。
于是乾隆便开始沉迷于诗词歌赋,并一心投入到了诗词创作之中。由于乾隆在位时期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便开始大兴文字狱残害基层百姓。
因为乾隆时期国库比较充盈,所以也让乾隆养成了一个奢侈的消费习惯,比如乾隆在位的时候曾经效仿自己的爷爷康熙6次到江南地区考察民风民俗,总结治理国家政策。
但是乾隆南巡和康熙根本不是一种性质。当年康熙下江南期间一切从简,其目的就是为了考察民风民俗,而乾隆则更多的为了是个人的享受,每一次出行的时候都花费重大,跟随之人有数万人之多。
乾隆还要求沿途的官员必须要搭好戏台设置好大型的接待场地休息。由于地方官府根本无法承受起如此大的消耗,官员们只能从百姓那里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沿途的百姓流离失所,为后来的白莲教起义打下了一个群众基础。
在乾隆晚年的时候因为太过于奢侈,国库中属于皇帝的消费专款完全不够他用。当时乾隆为了有零花钱,更是想出了一个极其腐败的?议罪银?制度,将自己加入到了整个国家的贪污秩序之中,从而导致乾隆晚年官场贪污风气盛行,并且造就了和珅这样的大贪官。
在乾隆年间还爆发了大小金山之战,以及中缅战争,这些战争也都消耗了国库大量的银两。不过清朝经过康熙和雍正的治理税收稳定充足,所以在乾隆退位的时候国库中仍有将近7,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在乾隆统治的60年时间里,国库既没增也没涨。
不过在乾隆退位做太上皇的三年里爆发了庞大的白莲教起义。而清王朝为了镇压白莲教用了9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银两。等到白莲教被镇压之后,清朝国库几乎出现了亏空,从此清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正是因为国库亏空,嘉庆才会在乾隆去世之后抄了和珅的家,缓解了清王朝的经济危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朝皇帝身边都有男宠吗哪些皇帝有男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