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一生信佛的南北朝皇帝,却偏偏垂涎前朝妃子

以史为鉴 2023-06-12 04:34:56

一生信佛的南北朝皇帝,却偏偏垂涎前朝妃子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糜。《南史?齐本纪下》(卷5)记载,东昏侯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多多,其中有一个叫潘玉儿的妃子最受宠。当年,萧宝卷为了讨好潘妃,大修宫殿,并对居所阅武堂内诸殿进行了超豪华装修。潘玉儿所经之路,皆铺上雕凿有莲花文饰的纯金地板,称是“此步步生莲华也”。

据考证,中国古代女子裹小脚的习俗就是仿潘玉儿的“三寸金莲”而来。

萧衍当了皇帝后,没有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魄力,却学起了嬴政悉收六国后宫美女的做法,把住处搬到了当年萧宝卷作乐的地方,把萧宝卷的后宫美女也“收”了下来。

这里有一个挺香艳的故事。听说潘玉儿最漂亮,萧衍早就垂涎三尽,希望霸为己有。现在当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潘玉儿。大将王茂觉得不对劲,力谏萧衍,称潘玉儿不是一个好女人,是个祸害,“亡齐者此物,留之将恐贻外议”,萧衍这才不得不把潘玉儿勒死。

后来,萧衍又看中萧宝卷后宫的二号美女余妃,幕僚范云赶紧劝他别乱来,称余妃也不是好女人,“时纳齐东昏侯余妃,颇妨政事”。正是壮年的萧衍欲火中烧,根本不听,后来王茂一起劝才罢。

但萧衍还是没有放过萧宝卷后宫里的其他女人,喜欢的都揽入怀中。

淫乱人妻又霸占人子

萧衍身边的女人中,给他生了孩子的,除了原配郗徽外,少说还有7位女人(未生育的不计):贵嫔丁令光、淑媛吴景晖、淑仪董氏、充华丁氏、修容阮令嬴、葛氏等。其中的吴景晖、阮令嬴即为萧宝卷后宫里的女人,这两个女人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即次子萧综、七子萧绎。

这个萧综,风流之外还弄出了两起盗墓故事,这里顺便说说。

原来,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吴景晖在成了萧衍女人7个月后生下了这个儿子。萧衍一直把萧综当亲生儿子,并悉心栽培、委以重任,既霸占人妻,还霸占人子。但在萧综十五六岁时,吴景晖却把秘密告诉了儿子。

萧综不相信自己的老爸是萧宝卷,便盗开了萧宝卷的坟墓,挖出尸骨,“滴血认亲”。《梁书?列传第四十九》(卷第五十五)是这样记载的:“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

萧综仍不相信,又残忍地杀害了一名不相干的男子,进行“滴血试验”,看结果的异同。在证明自己与萧宝卷是“父子关系”后,萧综就怀有二心,“自此常怀异志”,主动提出到边远的、别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去任职服役。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梁北伐,萧衍任命萧综为主帅,坐镇徐州。结果,心怀二志的萧综,竟然与北魏密约,弃军叛逃,梁军大败,北伐严重失利。萧综入魏后,声明自己是齐室之后,萧宝卷的儿子,并改名“萧赞”。萧衍听说后气得要死,虽然觉得很丢人,但拒不承认事实,哭着说萧综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萧综所言是疯话。

时人都在背后笑话这件事。有人奏请削去萧综的官位属籍,禁止萧综姓“萧”,改姓“悖”。但很快萧衍又下诏恢复了萧综的一切。萧综死后葬在魏境内,萧衍却不死心,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儿子”。大同四年(公元538年),萧衍让人去墓盗,把萧综的尸骨弄了回来,以皇子之礼,袝葬在今江苏省丹阳市境内的萧氏家族墓地。

萧衍与齐系萧道成、萧鸾、萧宝卷都是本家,齐、梁之争其实是“家族内讧”。但最为不耻的地方并不是夺人江山后又夺妻女这点,而是萧家的乱伦,萧衍本人就险些命丧“乱伦之祸”。

南北朝时期,哪个皇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并先后舍身佛门?

  梁武帝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对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萧衍,号佛心天子。生於公元464年。

  公元502年,宝志谒梁武帝,献尘尾扇、铁锡杖。

  公元504年,梁武帝弃道皈佛,亲自作愿文,并於重云殿讲经。

  公元505年,举办水陆法会。

  公元511年,於华林殿公开发表「断酒肉文」,提倡素食。

  公元512年,注释大品般若经。

  公元517年,梁废止宗庙牲牢,改素馔祭祀。又废全国道观、道士。

  公元519年,梁武帝从慧约受菩萨戒。

  公元520年,梁武帝迎达摩入金陵,机缘不契,达摩潜往江北。

  公元525年,於同泰寺设千僧会。

  公元527年,舍身同泰寺为侍者。

  公元529年,设无遮大会二次,并舍身同泰寺。

  公元531年,临幸同泰寺,讲涅盘经。

  公元533年,讲金字般若经於同泰寺。

  公元535年,临幸同泰寺,再设无遮大会。

  公元537年,铸造十方佛金铜像置於同泰寺。同年长干寺阿育王塔改修,梁武帝临幸长干寺,设无遮大会并大赦天下。

  公元538年,再设无遮大会於长干寺,设盂兰盆会於同泰寺。

  公元540年,梁赠释迦佛像及涅盘、般若、金光明等讲疏103卷予扶南国。

  公元541年,梁武帝讲金字三慧经於重云殿。赠「涅盘经疏」予宕昌、蠕蠕、高丽、百济等国。

  公元542年,昙鸾逝世。梁武帝常向北方,敬礼昙鸾菩萨。

  公元544年,临幸皇基寺。

  公元545年,在长干寺讲般若经之开题,同年舍身同泰寺,设法会,当夜同泰寺烧毁。

  公元547年,又舍身同泰寺设无遮大会。

  公元549年左右,梁武帝崩逝,年86岁。

  梁武帝一生的作为,可以比喻为大乘中国的阿育王,也是大乘人心目中的在家楷模。他乐善好施、讲经说法、流布经像、研究教义、礼遇寺僧乃至舍身入寺…等等热诚,终生不曾退懈。他的作风也给中国历代大乘信仰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公元1990年的台湾寺院里,仍然时兴著仪式隆重而费用昂贵的梁皇忏;大乘人为法为教的热忱,也一直依循著梁武帝的模式推进。

  梁武帝的热心令人感动赞叹,但他的见解则以「佛性论」为基础。这是道生在公元428年,首倡「阐提成佛说」的理论延续,并得到后来传入大乘「涅盘经」的印证。梁武帝曾经发动60多位朝臣,批判公元483年间,由范缜所著的「神灭论」,并多次亲自讲说「涅盘经」。梁武帝以帝王的身份,全力发扬「佛性论」,使它在中国的大乘发展中逐渐成了正统。历代在中国所发展出来的宗派,特别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天台、华严、禅宗和净土,都受到「佛性论」深刻的影响。虽然达摩初来时的「廓然无圣」与梁武帝的「佛性论」并不相契合,但后来禅宗强调的「以心传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悟之心」、「本来面目」、「自性清净」…都有以佛性诠释的含义;华严宗的「三界唯心造」,也被法藏从佛性论的唯心观点解释为「如来藏心」。然而「佛性论」在印度初期大乘思想中并不被接受,它是中期大乘所集出的。「佛性论」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也不为中国大乘思想的主流—般若思想所接受,但慢慢地结合了中国「神不灭论」的思想,又得到梁武帝以「真神为正因体」、「此意因中已有真神性」…的宣扬,终於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大乘的思潮中。

  公元511年,梁武帝亲自於华林殿公开发表「断酒肉文」,提倡素食,从此树立了中国大乘教素食的特性。事实上,「不饮酒」是五戒之一,出家人必当断酒,在家人亦当戒除。「不杀生」亦然。但「食肉」不同於杀生,「不见杀」、「不闻为我杀」、「不疑为我杀」是所谓三净肉,为戒律中所许食用。佛陀住世时,提婆达多曾经提出五项苦行的禁戒,其中有一项即是要求世尊制戒严禁僧团食肉,世尊并未接受。但僧团在可以选择的状况中,不妨依照自己的意愿取用食物,并非强制要食肉。出家的托钵生活,原来就把食物看成药石用以治疗饿病,或者看成油脂用以润滑车毂,目的只在於支持身心的负荷走上解脱之道。至於托钵的行止更是以宁静安详的身教来教导世间远离贪欲的困扰。随方乞食,岂能指定素食?无上人天福田,又岂能因为坚持素食而障碍了施食者的机缘。况且,解脱之道与脑子里所思惟的、心里面所忆念的有密切关系,而跟胃囊里装的并没有显著的关系。梁武帝的文告恰巧达成了提婆达多「断肉食」的心愿,也把中国大乘僧侣关进了自炊自爨的寺院里,从此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经济生活忙碌,从此失去了托钵的自信自尊,从此失去了以身教默化人间的契机,也逐渐失去了从人间生、老、病、死中觉悟信众的活力。公元1990年的台湾寺院里,虽常听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也,非将相所能为」,但实际上女众人数却大幅超过男众,而男众每与女众居住在同一寺院里,这种特殊的现象在南传寺院里是看不到的(南传僧众全部都是比丘),究其原因,除了教义的转变和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其不再吸引男众出家之外,女众的炊食能力较高,便於提供男众伙食,或许也是其中一项因素吧。事实上比丘尼的传承早已断绝,居士女即使出家,虽著白衣,持守八戒、十戒,亦当分开居於寺院之外。一旦出家,如果还要为了张罗衣食、庄严殿堂乃至经忏法会而烦恼,岂 不是著了袈裟事更多?又那里找时间来专精思惟呢?

  梁武帝以君王的喜好,个人的理解,尽力护持大乘教法,甚至为寺众讲说经论,成了后世白衣说法的典范。他对「法」的热心研究态度超过了阿育王,可比於迦腻色迦王,他对中国大乘法的影响也超过了历朝的君王。热心而缺乏正见的在家帝王,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接受教法,护持教法,宏扬教法,常会干扰了教法的发展,导引教法走向另一个不同的方向。时代的潮流、风尚每每因此而形成,所以后世学人亦每每随波逐流而不自知。

魏晋南北朝哪个皇帝最信佛、寺庙最多?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
  在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后来,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在这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盘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至于被人要挟,这个是没听说过,不知道真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