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真实的诸葛亮有几斤几两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05:12:55

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真实的诸葛亮有几斤几两

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真实的诸葛亮有几斤几两?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被称为智慧的化身,无论是在官方和民间,自古以来以来都备受推崇。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称诸葛亮为三国第一军事家、政治家。然而诸葛亮多次北伐,却收效甚微,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五丈原。那么被称为三国历史上第一军事家、政治家的诸葛亮,为什么无法统一三国呢?是他名不副实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呢?我们看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看法是什么。

众寡不侔,攻守异体——蜀魏巨大的实力差距

《三国志》中陈寿分析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众寡不侔,攻守异体。”国力弱小的蜀汉仅仅占据西南一州之地,魏国却占据中原九州之地即使蜀汉和东吴联合起来,实力依然不如魏国。荆州失守后,蜀汉实力本来就是最弱小的,夷陵兵败又使得数万精锐损失殆尽,之后南中各郡纷纷反叛,使得本来就虚弱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白帝托孤,诸葛亮接手的蜀汉,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蜀汉。虽然经过诸葛亮几年的励精图治,使得蜀汉“军资所出,国已富饶”,然而相对于强大的魏国来说依旧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诸葛亮每次北伐举国之力不过“步卒数万,长驱祁山”,而魏国仅仅在西线就部署了不下二十万大军。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

兵圣孙武认为军队要达到敌人的十倍才能实施围歼,达到敌人的五倍才能主动进攻。然而诸葛亮却以不到敌人一半的兵力去主动进攻“据牢城,拥精锐”的敌人,这取胜的几率可以说是很渺茫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诸葛亮再强的军事才能也无法抵消国力的鸿沟,更何况曹魏的郭淮、司马懿等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呢?因此,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人会说了,既然诸葛亮几乎无法战胜强大的曹魏,为啥还要不自量力的北伐?答案很简单,北伐不一定会成功,不北伐一定会等死。与其坐困益州等死,还不如北伐争取那一线生机呢。

所与对敌,或值人杰——诸葛亮面对的对手空前强大

《三国志》中陈寿分析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时,提到“所与对敌,或值人杰。”曹魏可谓人才济济,拥有众多顶尖谋士与武将。诸葛亮北伐时遇到的的主要对手,郭淮、司马懿、张郃、曹真等人,都是曹魏数一数二的军事家。因此,诸葛亮面对的对手空前强大。有人会说这怪诸葛亮不能发现人才,但是魏国人口是蜀汉的数倍,假设人才出现的几率相同,魏国人才是蜀汉的数倍不是很正常么?诸葛亮虽然军事才能很强,但是他的对手军事才能也不弱呀。尤其是他最后两次北伐的主要对手司马懿,那可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

据统计,司马懿军事上胜率接近100%。唯一一次失败就是卤城之战败给了诸葛亮。这样一个恐怖的存在拥有十五万精锐,却固守不战,面对诸葛亮的女衣嘲讽也以千里请战回避决战,就算韩信再世,面对司马懿的乌龟战法,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司马懿当初打孟达、打公孙渊、打诸葛恪、打王凌的时候可谓主动出击,兵贵神速,用兵如神。然而面对诸葛亮却只能靠一个守字,利用魏国的国力优势拖死诸葛亮,不正烘托出了诸葛亮强大的军事才能么?

卧龙出山,冢虎胆寒!诸葛亮面对的对手还不止司马懿,是魏国整个军事家集团!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西向五丈原,意图断绝陇道,从而退可将陇山以西划入蜀汉版图,进可逼迫司马懿与之正面战场决战。原本司马懿都要上当了,没有部署防线。然而郭淮却提醒了司马懿,司马懿赶紧派遣郭淮去镇守北原,阻止诸葛亮,这才让诸葛亮计失。其实这也体现了国力差距,假如给诸葛亮魏国那么多军队,司马懿能守得住么?

综述,诸葛亮不能统一三国,并非他徒有虚名,而是蜀魏国力差距导致的。

诸葛亮有治国治军的杰出才能。但诸葛亮不善于出奇谋奇策和敢于打冒险的仗,所以这是他不能统一中国的真正

这个问题有好多回答,下面一一作答。
第一,最主要的,诸葛亮能统一中国么?答案是不能,哪怕他有孙武吴起的军事能力,姬旦吕尚的治国水准也做不到统一。这里最大的原因是国力差距,当时曹魏已经占据十三州里的九州半了,相当于快统一了,而且还有不少外部势力臣服于曹魏,季汉只有一个益州,还是一个山地地区。虽然成都一向称为天府之国,但是山地有两个致命的缺点,第一不利于骑兵,所以季汉都是步兵对抗曹魏的骑兵的;第二就是易守难攻,这边的难攻不仅仅难以攻入也难以攻出。难以攻入是曹操一直不想对益州采取主动攻势的原因(汉中之战是因为张鲁投降了,为了让刘备亏损,死守汉中将城内人口物资全部搬空然后撤离,夏侯渊只是中间的操作失误)。难以攻出在历史案例太多了,从刘邦奇袭到明末闯王高迎祥都说明了问题。
第二,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么?这点众说纷纭,个人倾向诸葛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不低。历史上不少军事专家对他非常推崇,甚至唐宋时期的武庙诸葛亮一直稳坐前十。但是他的水准比起吴起韩信还是不行的,但是哪怕上面两人估计也很难打开局面。这里可能有人好奇,韩信明明以差不多的局势打起北伐的战争的,但是其实区别很大。第一,刘邦北伐时项羽并没有统一北方,他也只是用一只偏师对刘邦设防,已导致没有足够的兵力分散防御,在防御博弈上猜错了没有防守陈仓道(蜀地北上有5条路,除了汉军明走的祁山道外还有4条路,而设防部队只能防守一条)。第二,根据《史记》韩信的陈仓计并没有成功,刘邦陈仓被阻,后绕道消灭守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秦末时期汉水连通南北,是汉军北上重要的运输渠道,但是汉朝时因地震断裂,而诸葛亮北伐时只能靠人力陆地运输,成本是不能比的。
第三,至于奇谋和敢于打仗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应该做的事情。举个不是非常恰当的例子,《银河英雄传说》里以奇谋和长胜著称的杨威利曾点评如何打不败的仗:“十倍于对方的兵力,充足的补给,正确的指挥”这是打仗的正,而奇只是用来辅佐正的。哪怕前朝军神韩信,下邳之战灭楚时是以40万的兵力对抗楚军10万,双方都损失想到8万才结束战争。诸葛亮不敢啊,季汉人口撑死也就90万,魏国至少也有四五百万,他那什么去“敢打仗”?他拿什么去奇谋?按照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白白拿1万士兵(相当于全部军队的十分之一)和蜀国第一将领(魏延)的命去赌微乎其微的奇袭成功?诸葛亮没有资本,他不敢,如果唯一奇谋没有奏效,蜀国将永远失去了立足之地,到时候不仅仅是魏要攻击他们,连一遍的吴也会想分一块地皮。

三国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大意失荆州。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这是自古对许多重大事件的解释。诸葛亮未出茅庐,早以算出三分天下。所以结局如此。咱不是 历史 学家,只能是胡侃几句,大家一笑而过吧![大笑][大笑][大笑]

统一天下取决于各国(三国)的综合实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强大的统一号令,魏国又占有了中原这个重要地区,兼之曹操本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及文豪。其任贤与能,身边聚集着众多文臣武将,还大力抑制豪强、赏罚分明丶屯田以减轻人民负担,从而多方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而东吴只拒长江天险,但无文武奇才,造成乌合之众而不堪一击;诸葛亮虽为奇才,但蜀国属偏僻一隅,兼之有扶不起的阿斗,形成国主无能累死千军,至使诸葛亮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终不能统一天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但魏蜀吴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才能杰出,其最大亮点是忠贞勤政,事必躬亲,道德情操高尚,无与伦比。就蜀国而言,统一天下没有诸葛亮是万万不行的,但有了诸葛亮还是不够的。有人言,当时天下十三州,魏国拥有七,吴国拥有三,蜀国仅仅拥有一个州,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相比吴国,强大的魏国对蜀国安全的威胁更大。如果让魏国抢占先机,打上门来,蜀国就更加危险。为了蜀国的存在,诸葛亮以光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名义,多次讨伐魏国,积极有效地争取主动。诸葛亮以攻为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延续了蜀国政权的存在,但要统一天下是难上加难。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也,势也,运也。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占据中原经济文化基脉。

人,才,物逐步没落,乏善可陈。

以上即使诸葛亮神机妙算,也无法一统天下。


-墨骨读书

谢谢,被邀!违民意吧!连年的打仗!老百姓没有得到很好的生息休养!从这点上说,人无论多聪明!一定要从为大家的利益上出发,而不是所谓…………

诸葛亮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不可强也。

真想引经据典写上500字,俺也不想强也[捂脸]

诸葛亮是战术大师,却不是战略大师!!!战略错了,战术再厉害也是徒劳!!!像张良才牛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诸葛亮从一出山,就没打算统一天下,理由如下: 他很聪明,绝不下于水镜先生。

不管是《三国演义》中被神话的诸葛亮,还是《三国志》里有比较中肯评价的孔明,两个形象叠合在一起,交集里的他依旧是中国 历史 文才武略第一人,如果说“草船借箭”“引东风”有假,那《隆中对》《出师表》总假不了吧,有人统计过,一篇《出师表》造出了20多个成语,我们略略管中窥豹一下,那些没有流传下来的兵书战策,治国方略心得应该有多么详备,这样的才华,他绝对不会不如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懿和司马徽可是一个家族的,两家相距不过一个黄河,司马懿黄河北,司马徽黄河南,而司马家族在当时可是世家大族,所以司马懿和司马徽的知识水平应该是一脉相承,司马懿拼头脑拼不过诸葛亮,司马徽肯定也不会比司马懿高明多少,而且三国中记载:诸葛亮和崔州平,司马徽应该都是平辈论交,所以司马徽说出的那句“孔明得其主,而未得其时”,精通天文地理的诸葛亮心里是清楚的。

再说能做出《隆中对》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天下大势,成败在民心这种道理的,当时的大汉已经式微,民心已经趋向背面,诸葛亮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因为司马懿都看出来了,司马懿在曹操赤壁战败后对曹操说:“丞相并非败于兵将懈怠轻敌,而是败在天意,大汉虽然民心渐失,但民心大部分依旧向汉,只有等过个几十年,丞相把自己的四个州郡治理好,大汉民心尽失的时候,就可以兵不血刃统一孙刘了。”

人生的精彩选择。

刘备三顾茅庐强要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半推半就并非假意,理性对他说不可,感性却让他还想姑且一试,于是做出了或许可以为东汉王朝的社稷逆天改命的《隆中对》。

为什么说出山是诸葛亮人生的精彩选择呢?

因为假如诸葛亮既要找对一个可以完全相信他的主公,又要找对 历史 车轮所向的一方势力,在当时的三国是没有这样合适机会的,北方的曹操自己就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如果跟随曹操,平生所学估计是没法施展的,而东吴的孙权政权差不多就是一个雄踞一方的家族政权,几乎没有开疆拓土的打算。诸葛亮更不可能去追随了,所以放眼当世,要么出来轰轰烈烈地展示一下人生价值,要么一直做一个隐士终老山林,诸葛亮一权衡,自然选择人生过得精彩一回了。再说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不是吗?

得卧龙者得天下,诸葛亮为何没能统一三国呢?

得卧龙者得天下,诸葛亮没能统一三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诸葛亮的个人能力相当有限,即便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和智慧,不过他也绝不可能和魏国以及吴国整个国家对抗,虽然他依靠着蜀国,不过蜀国的粮草供应不足问题,地理位置不优的缺点,都成为了他失败的关键因素;二是蜀国的人才凋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诸葛亮的实力虽强,他也不能够和其他国家的整个谋士集团对抗。

诸葛亮辅助的蜀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说是当时的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中,经济最发达的还是要数位于北方的魏国,曹操的魏国,不光经济实力发达,而且军事实力也是极强的,而魏国的人口也是最繁荣的,在古代,人口对于一个国家重要性应该是最大的,因为打仗就需要军队,粮草,而军队、粮草只有人才能够补充。当时的魏国人口大约是蜀国和吴国人口总和的3倍,曹操掌控的地区有人口1000多万,而刘备的蜀国和孙权的吴国加起来这才300万之多。

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损失了大量的军队,但他很快就重建起了一支新的强大的军队,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口,这也是曹操最后能够统一三国的重要原因,诸葛亮蜀国有着如此强大的人口优势,那他统一三国也是指日可待,只不过可惜的是虽然他有才,不过他的才华却大多施展不出来,毕竟外界的因素已经影响到了他。诸葛亮的才能和个人实力并不可否认,不过最后他没有统一三国并不能归咎在他的才能上。

之所以有着?得卧龙者得天下?的俗语,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一种表现与肯定,但却不是说这句话是一个真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6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