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皇太极死后自己的长子已经有34岁,为什么他会传位给6岁的顺治呢

以史为鉴 2023-06-29 05:07:38

皇太极死后自己的长子已经有34岁,为什么他会传位给6岁的顺治呢

皇太极为什么最后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自此之后,皇太极率领八旗士兵,不断攻打明朝,从而扩大了后金(清朝)的势力。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天下的夙愿。在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年仅6岁的顺治皇帝继位,并在不久之后入主中原。值得注意的是,在皇太极去世时,长子豪格已经3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而6岁的福临,无疑是少不更事了。那么,问题来了,皇太极去世后,长子豪格已34岁,为何结果是6岁的顺治登基称帝呢?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即清朝之外的朝代,比如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大部分朝代在皇位继承上,都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也即继承皇位的皇子,不仅有嫡庶之分,也有长幼之别。进一步来说,如果皇子年幼即位的话,往往会导致大权旁落的情况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几位皇帝,即位时都非常年幼,这也是引起汉末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在很多人看来,皇太极去世时,34岁的长子豪格,无疑要比6岁的福临,更加适合继承清朝皇帝的位置。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6岁的福临继位,成为顺治皇帝。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清朝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根本不遵循嫡长子的惯例。

比如在清朝的10多位皇帝中,实际上只有同治皇帝是凭借着嫡长子身份继位的,至于其他皇帝,基本上不是因为嫡长子身份来登基称帝的,比如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最著名的清朝皇帝,都不是嫡长子。当然,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意味着长子豪格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只是嫡长子的身份,不能成为加分项而已。另一方面,长子豪格之所以在和福临的竞争中出局,和多尔衮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清史稿》、《清太宗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崇德八年(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崩逝于盛京后宫,生前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宗室旗主都想要争夺皇位。对于后金和清朝初期来说,实际上不仅皇帝拥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对于先帝的兄弟、侄子,也可以争夺皇位。

比如努尔哈赤去世时,也没有指定谁来继位。对此,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继位,成为皇太极能够继位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不管是长子豪格,还是幼子福临,只要拥有足够的支持力量,都可以争夺清朝皇帝的位置。不过,一开始和长子豪格争夺皇位的,实际上不是6岁的福临,而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在皇太极去世时,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其中,长子豪格成为他们的心目人选。除了两黄旗之外,正蓝旗中,也有人支持长子豪格继位。不过,对于多尔衮来说,也有不少人支持。就多尔衮来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

最后,在皇太极去世后,长子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在清朝八旗中各有自己的心腹力量。对此,最好的结果,无疑是长子豪格和多尔衮各退一步,达成利益上的妥协,因为一旦清朝长期内耗下去,很可能会错过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良好机会。在双方相持不下的背景下,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让同样是皇子但却不是豪格的福临继承大统。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所以,他的这一方案,获得了长子豪哥和多尔衮的认可,毕竟一直争下去,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了。最终,6岁的福临登基称帝,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对此,你怎么看呢?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在关外都城盛京举行了一个六岁孩童的登级大典。顺治的继位让人颇为惊讶。

崇德八年的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一个寻常深夜里驾崩,年仅五十二岁,死时端坐在清宁宫中。清宁宫位于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主体,南起大清门,北止清宁宫,是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

皇太极驾崩一事很快传遍中宫,悲痛之余,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放诸眼前,那便是在他生前并未立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遗诏,进而导致了伴随丧仪而来的还有各种政治势力的酝酿与角逐。

虽然努尔哈赤曾告诫,继承皇位者需要经过八王共议,但由于皇太极时期的诸多集权制调整,这一制度已无法付诸实施。皇太极生前只掌握正黄、镶黄与正蓝三旗,另外八旗中的五旗皆具实力以争夺或决定皇位继承人。

罗列来看,其实皇位候选人还是比较多的,福临只能算其中并不突出的一个。候选人既包括努尔哈赤次子、四大贝勒之一的礼亲王代善等兄弟,也有皇太极现存的七个儿子。其中较具政治资本和挑战性的是代善、济尔哈朗、豪格与多尔衮。在各派势力的角逐中,尤其是多尔衮与豪格的争斗下,最终选择一个帝王斗争中的配角继承皇位,有很多谜团,但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原因。其中原因之一是与豪格本身有关。

豪格言论不当,终被弃选。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被不同派系赋予了帝王候选人头衔,两人势均力敌,成为帝位争夺炙手可热的人物。然而肃亲王此时一个作死的举动,导致把即将到手的皇位拱手于人。据《清史稿》记载,八月十四日这天,崇政殿上明争暗斗,形成剑拔弩张之势。

鳌拜首提立皇子,之后代善发言,也提出立皇子豪格。这样豪格便作为首提的帝位继承人,占了先机。然而此时豪格却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已胜券在握,在关键时刻过于谦让,也就是故意谦虚了几句,导致事情难以把控。其实歉让本是帝位推举继位中常见之事,只是豪格的这番谦让说辞有点过了。

他假意推脱自己“福德微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这一辞让,让本来就表示反对的两白旗(正白、镶白二旗)反应强烈,阿济格与多铎开始坚决反对豪格继位。这一番闹剧,也使本来就站在中立位置的代善颇为动摇,再没有站出来支持豪格。于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以豪格“性柔,不能服众”,最终罢议。

立福临乃多尔衮权益之计。看到豪格被彻底否决,哪还顾及礼让面子,此时多尔衮看到机会,主动请立。然而代善并不以为意,明确表示欲从皇太极子嗣中挑选。两黄旗也剑拔弩张站在代善这一面,追思皇太极生前隆恩,强烈表示支持立皇子。多尔衮看到获取帝位已经渺茫,遂相机应变,为自己获取更多政治资本,提议立子福临,这样福临就神奇的成为了天选之子。

皇太极共育有十一个儿子,但是有四人夭折,在其去世时只有七人存世,并且从嫡庶角度来看,麟趾宫的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年仅两岁的博穆博果尔身份更为显赫,然而福临最终继位,与一些传说也有一定关系。

《清世祖实录》有言,传闻福临母亲孝庄文皇后怀孕之际,有红光绕身,且衣裾之间有天龙盘旋之状,侍女远观惊讶不已。《实录》所载,有为帝王服务目的,其中所言,多不存信。

多尔衮英年早逝后,福临得以亲政,一切都与他背后有一个强大人物孝庄有关。究竟孝庄在顺治继位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历史众说纷纭,影视剧也对多尔衮与孝庄之关系极力修饰,各种演义文学由此诞生,但究竟是何过程,其实从康熙继位就可看出孝庄这个人强大的能力了。

福临死后,孝庄皇太后力主传位玄烨。顺治十七年(1660年),史学记载福临感染天花,最终不久于世。《康熙王朝》等影视剧中描述了他出价为僧过程。无论如何,福临“崩逝”年仅二十四,膝下尚无成年子嗣。在驾崩之前,不同于皇太极去世后帝位空悬导致的激烈争夺,福临已经开始考虑嗣位问题。

此时福临较大的儿子是皇次子福全与皇三子玄烨。其实福临本意是皇次子,但皇太后却主张立玄烨。其中一个原因是,康熙出过天花,天花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实属不治之症,所以在之后选择继承人时,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面。福临生前很尊重德国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称之为“汤玛法”,因此也征求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也认为立玄烨更为合适。

终归来说,福临继位虽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合情合理。拥立新君有一个作用,就是在继承先帝传统之余,革除旧政,对统治机关进行新一轮换血。即便是后来以康乾盛世著称的康熙、乾隆两朝,雍正对康熙弊政的纠正,以及嘉庆对乾隆的拨乱都是客观历史事实。皇太极生前已改变努尔哈赤创立的统治模式,大大加强集权统治,使父子相继的家庭观念深入人心,故此才有了福临继位的可能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6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