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嘉靖皇帝要处死海瑞,为何后来又改变主意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4:29:47

嘉靖皇帝要处死海瑞,为何后来又改变主意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嘉靖皇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知道,明朝出过很多直言敢谏的士大夫。不仅是因为明朝风气本身就比较强硬直率,也是由于封建帝制发展到那个时代的背景所决定。尽管皇帝是真龙天子,九五之尊,掌握大臣生杀予夺的大权,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只要不是昏聩到了极点,也要考虑后世史书的评价。

所以,像桀纣那样的君王很少出现了。大臣们也发现,自己直言进谏,博取一个清名,是很划算的事情。大不了降职,最坏的情况就是罢官流放,基本上不会被处死。然而,在嘉靖朝,他们却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

嘉靖本来天资聪明,因为正德没有儿子,使得他以藩王的身份继承大业。年仅十几岁的他,便摆脱了权臣的控制,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帝。然而,他个性鲜明,好色、修道、不朝,个个都是值得进谏的。大臣们要博出位,找他是个好目标。

可是,嘉靖不是容易被摆布的主。他才不管自己身前身后的名声,为了让自己的生父也有皇帝的尊号,他闹出了“大礼议”事件,逮捕了两百多名官员。为了展现权威,他停发了四品以上官员的俸禄,将参与闹事的五品以下官员全部廷杖,被打死的官员多达十六人。

自从朱元璋和朱棣之后,明朝皇帝都没有这么狠的人物。而且,以前官员被廷杖被打死,还是贪腐甚至谋逆的大罪。为了礼仪之争,就如此心狠手辣,谁都看出嘉靖的残暴。因此,尽管他辍朝20年,却牢牢把控局势,也没有人敢提意见。

然而,就在嘉靖的晚年,终于遇到了个真正不怕死的对手,他就是著名清官海瑞。尽管长期沦为下僚,海瑞的名气却很大。他当淳安县令时,就敢扣押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逼迫其吐出赃款。他任地方官,朝廷派出的官员从不敢去索要财物,生怕触了霉头。

在当时,海瑞的官虽然并不大,仅仅是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但朝野上下无人敢惹这尊大神。这样一来,海瑞将矛头对准了消极怠政的嘉靖,写了一份上疏。由于官小,这份奏疏还是由朋友代交,转发给嘉靖的。

奏疏的开头,海瑞打了一剂预防针和一碗迷魂药。他先是说了一通直言进谏是臣子本分,虚心纳谏是皇帝美德的大道理,并且旁征博引举出历代君臣相知的例子。随后,海瑞又狠狠夸了嘉靖,说他“天资英断,睿识绝人”。

这一段内容内容不少,海瑞赞美嘉靖最少可以作大禹、周文王或武王,最差也是汉宣帝、光武帝、唐太宗,稍微努力一点,尧舜也不在话下。嘉靖看到这里,一定会飘飘然,心花怒放。可是,海瑞还真不是溜须拍马之人,他的话还在后面。

首先,他痛斥嘉靖太懒,20年不上朝,简直闻所未闻。而且还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导致百姓负担很重,民不聊生。就是因为皇帝既懒又贪,这才让各级官员效仿,大明世风日下。归根结底,国家现在越来越糟糕,都是嘉靖的不作为。

其次,说完大事之后,海瑞又管到了皇帝的家务事。他说嘉靖不是好丈夫,只躲着炼丹,不去后宫走动。他说嘉靖不是好父亲,听信道士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不与儿子们亲近。这样的人,做不了好皇帝,还做不了好丈夫,好父亲,太不称职了。

小珏水平有限,只是大致归纳了海瑞的意思。其实,以海瑞的功底和无所畏惧的勇气,骂得更为精彩。这份奏疏叫《治安疏》,不仅轰动一时,也是千古奇文,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阅读。有些喜欢抬杠的杠精也可以从中获益。

高高在上的嘉靖看后,自然大发雷霆。他平日听惯了奉承话,身边尽是严嵩这样阿谀奉承之辈,自然气得发抖,将奏疏狠狠摔在地上:“趣执之,无使得遁”。

嘉靖的意思是赶紧抓住海瑞,别让他跑了。然而,身边服侍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却冷冷地说: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海瑞上书之前,早就做好了安排。他遣散仆人,告别妻子,买了一副棺材,就已经摆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根本没有想到要跑。皇帝要逮人,不需那么神速,随时都可以。此时,嘉靖也无奈,只好找来首辅徐阶询问对策。

其实,徐阶此时已经搬倒了严嵩,而且嘉靖已经年迈,这是皇权与相权最为接近的时候。徐阶也不客气,反问嘉靖:“海瑞这样做,就是要让陛下杀了他,成全忠臣的美名,您愿意吗?”

嘉靖终于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杀海瑞固然容易,但又怎么能堵住悠悠之口,反而会让此事闹大。他只好悻悻地说:“海瑞要当比干,但我还不是商纣王呢!”

当然,海瑞还是被抓到了大牢,过了不见终日的生活。十个月后,嘉靖驾崩,他也被放了出来,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他的名气由此更大,此后几乎成为了官场的图腾。

嘉靖拆了海瑞的供词为什么后来又可以封了

嘉靖皇帝拆开海瑞的供词,然后又封上,一是想看看禀告自己情况的太监是不是说了实话,二是他本心不想在这个时候处理巡抚和按察使,同时,让人看到自己没有拆开供词就能知道很多相关情况,更加显得自己神秘莫测,容易树立权威~

明朝嘉靖皇帝为什么没有杀死海瑞?

海瑞知名度很大,一旦追责过去了不太好收尾。一者海瑞是一个清官,这与那时候政界的腐坏情况是背道而驰的,但都不消除一些有良知的高官,如京城翰林院里的清流党及其许多知识分子适用乃至青睐海瑞的思想观点,当做海瑞的粉丝们。二者海瑞在民俗做了很多救助黎民的好事儿,是天地老百姓认可的爸爸妈妈,青霄,为朝廷塑造了许多优良形象。假如惩罚海瑞便是证实朝廷是不兼容,乃至否认海瑞的,这也就与此同时就会把海瑞塑造起来的朝廷爱惜老百姓的形象击的破碎。

存着海瑞,把他做为监管受贿偷漏税的国之利器。在封建社会国家里一个十分怪异的规律性,在一个时代中最厌恶腐坏的并不是最下一层的劳动者,便是顶部的皇上。前面一种好了解,后者也不会太难。那时候的政党方式是家天下,普天的地方,莫非王土,普天之款,也难道说王财。第二要大胆敢多说。在那时的社会发展要找一个这样的人,相当于海底捞针。这也就使腐坏滋长,贪尽皇款,嘉靖穷得连盖做观的钱也没有。海瑞果真也不辜负皇上期待,刚就任没几日,就翻出了内阁丞相徐阶亲人占有农田,逃税的案件。即给皇上讨回借款,又给海瑞自身加重了不惧权势的形象,又为老百姓取回了土地资源,可以说一石三鸟。

维护保养自身历史上的形象。自古以来,一切一个人都爱面子。皇上也是人也自然不除外,并且还比平常人更甚。便是她们不仅注重自身死前的脸面,也注重去世后的脸面——自身史籍上的形象。而海瑞在奏折众的那句:嘉靖,嘉靖,家家户户都净。刚好,点出了嘉靖帝假如久而久之,就将在史籍上留有的形象。这免不了让嘉靖提心吊胆。因而,他那时候就会考虑到,当今最重要的便是快速改变自我的形象,而海瑞之事,天地尽知,恰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假如自身上海瑞,很有可能消一时之气,但自身的形象便是摧残贤臣,罪同桀纣。而若自身放了海瑞,自己的形象便是虚怀纳谏,宽容大度。权衡再三,嘉靖帝当然就挑选后者了。

避免老百姓谋反。要了解明代到了嘉靖阶段,治吏早就腐坏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了,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遭受了腐败分子的挤压却无从伸张正义,必定会揭竿起义,打倒明代。这个时候,朝廷发布来一个"海青天",毫无疑问是给普通百姓说,你们有不白之冤千万不要谋反,快去找"海青天",使他给大家伸张正义。为了更好地自身的保险库。要了解在封建时代,最厌恶腐坏个人行为的常常并不是普通百姓,反而是居高九重的皇上。

海瑞上书大骂嘉靖帝一无是处,嘉靖怒火中烧,却为何不敢处死海瑞?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大臣,他在1550年的时候考上举人,从此之后进入了仕途,海瑞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而且敢于直言向皇帝静静,因此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在我国历史上的记载中海瑞从来不用公款吃喝、敢于打击权贵,因此当时的人都非常尊敬他 。

海瑞身为一个大臣,竟然敢上书大骂皇帝,毫无作为,这在古今的历史中都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嘉靖帝一直以来非常的刚愎自用,对于自己的臣民都非常的苛刻。那么为什么嘉靖帝没有用极刑去杀掉海瑞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嘉靖皇帝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他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好名声,面对海瑞一个非常耿直的大臣,如果嘉靖皇帝当时采取措施杀掉海瑞的话,将会在史书上留下万古的骂名,这显然不是嘉靖皇帝愿意看到的 。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嘉庆定自己知道他存在了这些问题,这次海瑞直截了当的向他提出建议之后,嘉靖皇帝感觉脸上很没有面子,是否杀掉海瑞一直让他很矛盾,而且他知道海瑞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海瑞上书骂他完全是出于对明朝的忠心,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公元1566年,嘉靖帝被海瑞上书龙颜大怒,下令锦衣卫将海瑞抓到大牢中,但是一直没有下令杀掉海瑞。于是海瑞在大牢中关押了10个月后,嘉靖皇帝就死掉了,公元1567年新皇帝登基之后,海瑞马上就被无罪释放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