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为何被废?其母栗姬是怎么一步步失宠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荣,原本是汉景帝所立的太子,他是景帝宠爱的栗姬所生的长子,但却是庶长子,栗姬并非景帝皇后,但是因为宠爱,刘荣却成为了太子。但是后来,为何刘荣又会被汉景帝给废掉了呢?废掉之后,刘彻取代了刘荣成为新的太子,但刘荣最终又为何会自杀,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事情?刘荣被废和他的母亲栗姬有什么关系呢?
在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让老百姓听着,那你这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锦衣玉食的,挥金如土,媳妇无数,小日子过得那叫滋润,还可怜呢。你有我可怜吗?买个房子还得按揭,利息那是真高啊,一辈子竟给银行扛活了。吃点东西吧,不是苏丹红就是染色剂,连牛奶和胶囊那都是皮鞋做的。这也就罢了,买个坟地才二十年产权,弄不好死了之后还得搬家。
当然,老百姓看到的永远是表面的光鲜,其实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真不是矫情。自古皇家无亲情,为了皇位那不知多少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成功了还整天提防这个,提防那个,甚至提防自己的儿子。即便你不招惹别人,并不代表别人不来招惹你。所以啊,虽然地位崇高,但说不上啥时候就大祸临头。
就说说这汉景帝的儿子刘荣吧,从太子到临江王,又从临江王成了阶下囚。可惜,还没等宣判呢,在狱中就自杀了。一直以来,刘荣的死都被定性为畏罪自杀,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刘荣是汉景帝刘启的长子,按照嫡长子继位的原则,刘启在登基后没几年,就立刘荣为太子。刘荣是太子,但他的母亲栗姬却并不是皇后。当时的皇后是薄后,是刘启奶奶薄太后家族的。刘启在做太子的时候,就被薄太后做主定了这门亲事,刘启自然是无法反对的。这位薄皇后虽然地位崇高,但是刘启并不喜欢她,要不怎么说包办婚姻害死人呢。等到薄太后死了之后,薄皇后也没有靠山了,自然就被废了。
皇后的位置出现了空缺,按理说这栗姬理所应当地补上。可惜,事情出了岔头,栗姬非但没能上位,反而失宠了。
这个栗姬啊,就是我们之前说过上厕所差点没让野猪给拱了的那位。这厮不仅头发长见识短,还天生就是个醋坛子。汉景帝那是皇上啊,媳妇多点那很正常。可栗姬不这么想,你个死老头子,就应该一夫一妻制。所以,每次刘启宠幸别的妃子,她都十分不乐意,背后就在那骂,呸,你个狐狸精,早晚弄死你。
按说就是女人争风吃醋,这也无妨,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时候,就有人从中和稀泥了,这个人就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馆陶公主和这个兄弟媳妇关系不好,原本想结个亲家,缓和一下矛盾。没想到的是,栗姬不同意。你个老鸨子,整天给我家老头拉皮条,你那姑娘阿娇也不是啥好东西,好几千年之后还闹出来绯闻来了。馆陶公主一气之下和王娡联合到一起了。
为了能让姑爷成为太子,馆陶公主时不常地就跑到刘启面前说刘荣还有栗姬的坏话。一次两次刘启没在意,时间长了刘启有点动心了。尤其听说王娡曾经做梦梦见太阳跑肚子里去了,这事肯定是王娡编的,你做啥梦那只有你自己清楚。太阳跑肚子里去了,也不怕烫死你。
不过啊,这古人特别迷信,尤其皇帝。其实原本真龙天子这说是糊弄老百姓的,这谎话说多了,自己也就信了。王娡这个梦,无疑让刘启觉得刘彻这是天子的命。
事情敢得也巧,有一次刘启病了。老头子病了,这栗姬肯定得来伺候啊。刘启就和他说,我要是死了,你可得好好对我那帮小媳妇。栗姬一定不乐意了,你个死老头子,都这时候了还惦记这事呢,该,你早点死吧。我肯定好好对付他们。俩人为这事吵了一架,汉景帝很生气。
看俩人吵架了,王娡急忙火上浇油。让一个大臣去跟刘启说,这皇后的位子不能空着啊,就算吃空饷那也得安排一个人啊。我看栗姬就不错,儿子是太子,这栗姬就应该当皇后。刘启很生气,你个老东西,我家的事是你该管的吗?就把这个人给杀了,紧接着栗姬失宠。你妈不是皇后,你也别当太子了,刘荣就被废为临江王。而王娡呢,不仅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儿子刘彻也被立为太子。
这个时候,刘荣如果消消停停的过日子,那也是一个标准的土豪,想和他交朋友的那有的是。可这个土豪挺能作,盖房子竟然把自己家祖坟占了。刘启很生气,就把刘荣召了回去。据说刘荣临行前,车轴一下断了,摔了个狗抢食。老百姓一看,这是凶兆啊,完了,该吃点啥吃点啥吧,你肯定回不来了。
这话还真说着了,刘荣一进京城就被郅都关了起来,要笔也不给,据说还把牢房用木板给钉死了。后来魏其侯窦婴派人给送去了纸笔,然后刘荣给老爹写完信之后就自杀了。至于咋自杀的就不清楚了,据说死后上万只燕子叼着土放在他的坟上,这得多大一个燕窝啊。
刘荣是自杀无疑,但确切地说他应该是被自杀,因为想让他死的人很多。
此案的主审法官郅都是第一个想让刘荣死的人,为什么呢?郅都和栗姬有仇。当年栗姬被野猪拱的时候,郅都在身边只保护汉景帝,还说少个女人没啥的话。这事栗姬肯定怀恨在心,刘荣一旦当了皇帝,郅都那是要倒霉的。所以,趁着刘荣有罪,那就得落井下石了。
王娡和馆陶公主也想让刘荣死,刘荣死了,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刘荣虽然被废,但并不代表没有咸鱼翻身的可能。刘荣做事如此大胆,就证明他还没完全失宠,鹿死谁手到最后才能知晓。
窦太后也想让刘荣死,窦太后最开始就不喜欢刘荣,她想让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当皇帝。然而,刘武因为刺杀袁盎的事,让汉景帝很生气,虽然没有杀他,但明显当皇帝无望了。窦太后于是和馆陶公主以及王娡站到了同一个阵营。
汉景帝也希望刘荣死,刘彻的地位已经确定,刘荣始终是个威胁。为了江山稳定,只能牺牲刘荣了。而之前对刘荣的骄纵,很可能就是他故意为之,欲擒故纵而已。郅都如果没有汉景帝的授意,是绝对不敢如此对待刘荣的。那刘荣好歹是临江王,而且朝中还有周亚夫的支持。
最值得玩味的是,窦婴派人送去纸笔后,刘荣就自杀了。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肯定是窦婴和他说了什么。而刘荣最开始要纸笔是想向汉景帝悔过,原本认为汉景帝可以原谅他,刘荣只有在彻底绝望之后才会选择自杀。能让他绝望的,那就是他爹让他死。刘荣死后,汉景帝根本无动于衷,这也是最好的佐证。
只是可怜了刘荣啊,好好的土豪都当不成了,那么多人希望你死,到最后你也只能必须死了。当然,为了掩人耳目,最后郅都成了一个替死鬼,你去陪刘荣吧,真相只有你知道。
栗姬曾经是非常受汉景帝的宠爱的,但栗姬因为自己持宠而骄得罪了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最后惹得汉景帝厌恶栗姬的无理取闹。慢慢栗姬的地位也下降下来,其实也是因为栗姬单纯的认为汉景帝是独宠自己一人的,所以对于其他的人们都是低看一等的,在宫中因为自己持宠而骄,得罪了很多人最后把自己曾经的繁华赔进去了。
栗姬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在身边陪伴,所以汉景帝对于栗姬的感情是要比其他的妃子多的,但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是一个对于权力有欲望的人,就经常挑选一些美貌的女子送进宫中讨汉景帝的欢心,长期下来宫中美貌的女子越来越多,备受宠爱的栗姬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对于馆陶公主有些不满。
馆陶公主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成为以后的皇后,就想把女儿嫁给栗姬的孩子,但栗姬因为馆陶经常向宫中进献美女,栗姬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所以对于馆陶提出的请求是十分的厌恶,不仅没有同意亲事,还说了一些冷嘲热讽的话,馆陶公主也很生气,就联合宫中其他的妃子,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汉景帝本就因为栗姬经常无理取闹烦操,听了一些话之后就慢慢冷淡了栗姬。
栗姬本身如果认清自己的地位,或许还可以有一个好的结局,但她却没有好好的珍惜汉景帝带给她的荣耀,反而越发的依靠汉景帝的宠爱而四处树敌。对于其他的人都是很不屑的,这种自傲的态度,让宫中的人厌恶她,最终也让汉景帝厌恶她,最后的结局实际上都是栗姬咎由自取的,不懂得合理的掩藏自己的锋芒,也只在乎自己的宠爱,不在乎汉景帝的烦心事。
古代的嫔妃为了谋求权力和富贵,使出浑身解数讨皇帝的欢心,后宫的争斗向来非常残酷,皇储之争也被定位为生死之争。汉朝的开国皇后吕后当初与戚夫人的争储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由于戚夫人的单纯、幼稚,把所有的希望压在刘邦身上,她想靠着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不但自己作死,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子。
刘邦、吕后剧照
可见凭借美貌并不能荣登后位,需要智商与情商双向达标,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就是汉景帝的宠妃栗姬,她占据有利资源,却不好好利用,她因为不懂自己,更不懂得把握时机,不仅断送了自己儿子的前途,还连累了自己的家人,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一手好牌被她亲手毁了。
栗姬简介史书对于栗姬的记载不多,连她的出生年月都没有记下,她的家世如何,我们无从所知,只知道栗姬是齐国人,而她进宫比较早。
从栗姬生育的状况来看,她应该得宠比较早,栗姬为刘启生下三子,分别是皇长子刘荣,皇次子刘德,以及皇三子刘阏于,可见老大、老二、老三都是栗姬所生,所以栗姬很有可能是景帝第一个宠爱的妃子,她比景帝大多数嫔妃年长。
伴随着栗姬日益渐老,以及后宫的女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栗姬不再那么受宠,尤其是景帝即位以后,他的胞姐长公主刘嫖为了讨好景帝,不断地向景帝进献美女,时间长了刘嫖便摸透了弟弟的喜好,每次都挑选景帝喜欢的类型进献给他,每位女子受到的宠爱都超过了栗姬,为此栗姬特别痛恨刘嫖。
栗姬剧照
栗姬拥有一手好牌薄皇后是汉景帝祖母薄太后的娘家远房孙女,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效仿吕后搞联姻,给太子刘启挑选了一位太子妃。
景帝并不喜欢祖母挑选的这位太子妃,但是他没有办法,如果不服从,可能自己的太子之位就保不住,景帝只好接受祖母的安排,薄氏嫁给刘启以后,无宠无子。
景帝即位以后,薄皇后就由原来的太子妃升为皇后,可以说薄皇后因薄太后的存在而存在,如果她的靠山倒了,那么自己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果然前元二年,薄太后去世,此时景帝不敢立即废薄皇后,毕竟祖母尸骨未寒。
公元前153年(景帝四年),汉景帝封皇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公元前151年(景帝六年),汉景帝下令废薄皇后,薄皇后被废意味着景帝要立新的皇后,而且栗姬的儿子是皇太子,自然她的机会最大。
栗姬是幸运的,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庶出的皇子没有继承权,可以说是薄皇后无宠无子成就了栗姬。
薄皇后剧照
栗姬得罪长公主,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长公主刘嫖贪欲极强,她认为自己富贵还不行,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富贵,可能这就是母爱的天性。
刘嫖想要自己女儿成为未来的皇后,此时皇太子刘荣已满十八岁正好还没有正妻,于是刘嫖自信满满地找到栗姬,希望与她结为亲家,让自己的女儿做太子妃。
刘嫖觉得自己是窦太后的独女,弟弟是当今的皇上,谁敢不给她面子。可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栗姬竟然果断的拒绝了,让长公主刘嫖丢尽了颜面。刘嫖碰壁以后决定为自己的女儿寻找下一个潜力股。
正好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位野心家出现了,她就是刘彻的生母王夫人,王夫人也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于是她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巴结刘嫖,很快她们俩就结成联盟,栗姬成了她们共同的敌人。
栗姬拒绝长公主实在欠考虑,或许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景帝的长子,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太子之位非她儿子莫属。
但是她没有认真思考过,景帝只立她儿子为皇太子,不立她为皇后,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景帝还在观望,等待更合适的太子人选?如果自己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不会影响儿子的太子之位?会不会让一些野心家认为有机可乘?
刘嫖剧照
总而言之,立嗣不立后,对于栗姬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在这个节骨眼她应该多为自己和儿子的处境作考虑,做到谨言慎行,尽量不要让别人抓到把柄,可惜的是栗姬对自己的尴尬处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犯下低级错误,她得罪了长公主,在宫中无疑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
栗姬触怒景帝,无缘后位王夫人和栗姬两位野心家结成联盟以后,刘嫖开始在景帝面进栗姬的谗言,说栗姬指使侍女诅咒她,不是善类,而王夫人心地善良,刘彻又聪明伶俐。
这些话从嫔妃的口中说出效果不佳,有想取而代之的嫌疑,从长公主的口中说出,让景帝深信不疑,景帝认为栗姬受到自己的冷落,心里自然有些怨气。
汉景帝剧照
公元前151年(前元六年),汉景帝刘启得了一场大病,病危之际,景帝把栗姬叫到自己床前,对她说:我把我其他的皇儿都托付给你了,希望你善待他们。
景帝病危托孤,说明景帝无废太子之心,有立皇后之意,而且栗姬是他重点考虑的对象。此时的栗姬妒火攻心,早就失去了理智,她根本不明白景帝的用意,她不但没有答应景帝,反而出言不逊,根据《汉武故事》这本野史记载,栗姬还骂景帝是老狗,野史记载有根有据,并非空穴来风,但是栗姬到底有没有骂景帝是老狗,正史并没有记载,我想就算栗姬再生气,她也不敢这么骂景帝吧。
栗姬无礼的行为彻底激怒景帝,只是景帝城府深,情商高,他并没有当着栗姬的面发火,但是仇恨的种子埋下了。
不久长公主把栗姬激怒景帝的消息告诉王夫人,王夫人怂恿大臣们上书景帝立栗姬为皇后,景帝正在气头上,大臣们这个时候上书让景帝误以为栗姬结党营私。
景帝一怒之下下令废太子刘荣,诛杀栗姬在京城的亲戚,为了让诛杀行动进行得更彻底,景帝把忠厚老实的中尉换成酷史郅都。
景帝的绝情让栗姬十分痛心,她提出再见景帝一面,可惜景帝不愿相见,最后栗姬忧愤而死。
栗姬剧照
结语栗姬其实并不坏,她只是情商不高,不懂权术,属于性格直爽,不善于耍心机的女子,由于栗姬的不理智丧失了最后当皇后的机会。
栗姬没有自知之明,她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嫔妃,她唯一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儿子是景帝的长子。作为母亲她一味地争风吃醋,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儿子,嫁入帝王家,要求皇帝对自己忠贞不渝,怎么可能呢?古代封建社会,妻子嫉妒丈夫纳妾,犯了?七出?,丈夫可以休妻,更何况帝王之家。
栗姬冲动、幼稚害了自己的儿子,连累了自己的娘家人,还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5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