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的谋士一般都是满腹经纶知晓天下事,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众妙之门 2023-06-29 04:35:55

古代的谋士一般都是满腹经纶知晓天下事,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古代的谋士为什么都年轻有才华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人物有很多,他们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尤其是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青年才俊就更多了。

他们一般都是满腹经纶,足不出户就能够知晓天下事,比如著名的诸葛亮。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就要分为两部分来说了。

一、何为年轻?怎样才算是有才华?

年轻,古代和现代定义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一般是指18-30岁之间,而古代16岁就成年,20岁加冠,也就是成年礼了,25岁之前可以称为青年,而之后则是大龄青年了,至于30岁以上的,怕是都可以当爷爷了,而且要自称老夫。能活到五六十都是很少的。

诸葛亮和郭嘉都是二十六七才出山的,算是大龄青年了。

至于如何才算有才华,个人认为也可以分两点来看:

1、古代由于知识体系单一,熟读圣贤书就算是满腹经纶了。

宋朝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所以满腹经纶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只要学习四书五经便可,那时连唐诗宋词都没有。除此之外,可读的大概就是《春秋左氏传》、《孙子兵法》以及《道德经》之类的书籍了。总是,可读的书不会太多。

可现在则完全不一样了,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校里要学的各科知识就够多了,课外知识更是数不甚数。再加上互联网的席卷,都不知道让人看哪个才好了。

现代的科技虽然在发展,可人类的灵魂却没有长高,思维层次跟古人根本就没法相比,所以写出来的书籍深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2、古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

因为古代娱乐方式少,所以读书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另外,饱读诗书之余跟好友探讨交流,会让他们的思维层次得到极大的升华,所以,年纪轻轻就满腹经纶,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古代谋士是如何足不出户就知晓天下事的呢?

有句话古今通用,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代的谋士们也有自己的圈子。

比如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司马徽等人就经常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并且他们也都有熟人或是亲戚在朝廷任职,想要了解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随后,他们口口相传,并加以讨论,天下事就尽在掌握中了。

况且在战乱年代,人员流动频繁,如果真有心打听个事的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了,这里我们不是说只有读书多才算有才华,琴棋书画、唱歌跳舞也都算,可离开了书本的才华,终究感觉少了点什么,姑且算才艺吧。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知识体量也多,上了大学后就很少有那种读书的氛围了,大部分都是在玩乐中度过的,所以毕业之后也没几个敢称自己有才华。

至于完成九年义务之后就辍学的,自己又不学习的,那就真是空虚寂寞老了。

为何古代谋士年轻有才华?

翻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我们发现古代少年成才的人物非常多,甚至有的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比如项羽28岁成就霸业,更厉害的小霸王孙策26岁就平定江东。

如今的我们26岁事业才刚起步吧,甚至可能还在不停找工作。当然这跟他们的身世背景也有关系,并且大器晚成的也大有人在,但我们更想学习的是青年才俊,毕竟有句话说得好:跟着年轻学成功,年纪轻轻就成功嘛。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青年才俊就更多了。他们一般都是满腹经纶,足不出户却知晓天下事,比如诸葛亮初出茅庐知三分天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一、什么叫年轻?怎么样才算满腹经纶有才华?

古代和现代对年轻的定义不同,比如我们现在对青年才俊的定义一般是指18-30岁之间,并且要才貌双全,这个才算是青年才俊。而30-50则属于壮年,甚至这个上限可以到60岁,60岁以后才属于老年。甚至最近几年新出来的界定标准认为:70岁以后才算老年。而古代不同,《论语为政篇》云:“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16岁成年,20岁加冠,也就是成年礼,25岁之前可以成为青年,25岁以后就是大龄青年了,30岁以上都可以当爷爷了,而且要自称老夫,活到五六十的都是少数。所以你认为的青年才俊可能都已经属于迈入中老年人了。诸葛亮和郭嘉都是二十六七岁出山,也算是大龄青年了。

而怎么样才算满腹经纶有才华,这些人为什么都能满腹经纶,三国大叔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开看:

1.古代的知识体系比较专一,书籍少,熟读圣贤书就能算满腹经纶了。

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所以他们满腹经纶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学习四书五经即可。那个时候唐诗宋词都没有。除了四书五经,再延伸下,可能就是《周易》、《孙子兵法》以及《左传春秋》之类的书了,总之可读的书不会太多。而现代这个社会不同了,知识爆炸,学校里必修的各个学科知识都很多,到30多岁博士毕业,称满腹经纶都还有点心虚。

课外知识那就更多了,手机一联网,席卷而来的姿势让人不知道看那个。出版社天天忙着出版,但是真正的好书,恐怕是越来越少了,虽然小编并没有全部看过,但是可以断定那是必然。科技虽然在发展,但是人类的灵魂没长高,思维层次跟古人没法相比,那写出来的书籍深度就可想而知了。

2.古人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

因为古代的娱乐方式少,不像现在还能玩个电脑、看看手机或者去游乐场。所以学者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学术研究上,饱读诗书之余跟好友交流探讨,就让他们的思维层次得到了大大的升华,年纪轻轻满腹经纶就不足为奇了。

二、古代谋士知晓天下事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知晓天下事,当然不是通过看新闻联播、新闻APP等渠道了。古代和现代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谋士们也有自己的圈子。

比如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司马微他们就经常一起谈论天下事,并且他们也都有熟人或者亲戚在政府任职,想了解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政府有人专门收集情报。

随后口口相传,并且加以讨论,天下事就尽在掌握之中,况且在战乱年代,人员流动频繁,如果有心想打听事情或者收集情报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时代不同,对于年龄段的定义不同,而知识的储备也不同,这也就决定了青年才俊的数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满腹经纶有才华的年轻人肯定越来越少了。

当然不一定说只有读书多才算有才华,琴棋书画、唱歌跳舞都算才华,但是离开了书本的才华终究感觉少了点什么,只能算才艺吧。现在生活节奏快,知识量多,上了大学之后没有那种读书的氛围了,大部分都是在玩乐中度过这三四年(包括小编本人),所以毕业之后也没几个敢称自己真正有才华。

那如果完成九年义务后就辍学,自己又不学习的呢,那就真是空虚寂寞老了。不过现代人平均寿命也提高了,多了点时间资本去耗,这也算是时代的补偿吧。

备注: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另外事事无绝对,以上观点不针对所有人和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5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