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说大明王朝是一普通人创建的,这将会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迹,于此同样大明王朝的锦衣卫因独特的管理与权力在历史上很有名声。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他们监视大臣官员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今天官员吃了什么菜,也会被记录,他们的势力遍布京城,可就是如此厉害的锦衣卫,为什么在大明“亡朝”覆灭前后,却一个不见了,很少听见他们的事迹。其实大家对锦衣卫的了解,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锦衣卫是个间谍组织,直接服务于皇帝,他们是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设立的组织,洪武十五年,皇帝设置了锦衣卫,但刚成立的组织并不完善,锦衣卫的职能也只有三项,第一便是守卫皇帝的安全,第二便是听从皇帝的命令,侦查逮捕犯罪官员,而第三则是典诏狱,审判处罚,这三项职能为皇帝提供一条龙的服务,此后被历任皇帝完善,可以说是一直伴随着明朝两百多年的时间,但也曾因为统治者的问题废除过。
那如此强大的组织,在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他们保护过国家吗?在国家灭亡之后,他们也随之灭亡了吗?这些问题其实在史料上都有记载,崇祯在位期间,国家已经是处于末期,但朝中大臣仍然在其位谋其职,锦衣卫直接隶属于皇帝,有着自己独成一家的体制,内部高官的职位是世袭的,骆养性便是继承了世袭的职位,他办事十分用心,时刻谨记自己身为锦衣卫的职责,当重臣周延儒谎报军功一事被他知晓后,毫不犹豫地向皇帝揭发了此事,因此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皇城被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后,他没有报效国家,为国家厮杀御敌,而是立马投降,虽说锦衣卫没有经过军队训练,平日里也只是为皇帝收集情报,但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带着锦衣卫不做抵抗,直接投降,实在是没有气节。此外洛养性也并非是什么好官员,他当初用于揭发,或者只是为了升官,因为在李自成军队入京之后,从骆养性家中搜出了三万两的赃款。
李自成入京之后,他便投靠了此人,可在满清军队入京后,他又投靠了满清人,当时清军虽入京,根基却不牢靠,所以投靠他们的人都会被赏赐一定的官职,以此来笼络人心,如此之前统领锦衣卫的骆养性便被多尔衮看中了,让他当了天津总督,这样的官职不算小,可当没有多久,他就被革去了职位,因为他和南明小朝廷的人接触过,当时是明朝的残余势力还未被彻底清除,还建立了南明,清朝统治者想方设法地要将他们彻底清剿,所以骆养性的行为无异于通敌卖国。
可他的运气还不错,如此大罪,在当时还需要笼络人心的清朝统治者眼中,并未处死他,还让他身上挂着些虚职官衔,太子太傅,后来也被封为类似的小职位,但也仅限于此了,直到他死,也是这样默默无闻。不过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却让他死后名声显赫,当时万历皇帝御赐了匾额“锦衣总宪”,此后一直挂在骆安公牌楼,骆家出了不少的锦衣卫指挥使,是当时明清时期湖南骆铭孙村的显赫家族。
那锦衣卫整个机构在跟随骆养性投降后,他们被如何处置呢?清朝统治者其实都保留了这些机构,但是他们的职能却改变了,成为了仪仗队,只负责依仗,展现国家威仪,他们的名字也被改为“銮仪卫”,总部也只是在紫禁城东南角楼处,所以此后的史料上才没有了锦衣卫这三个字的记载。后来因为避讳皇帝溥仪的名字,又被改为了“銮舆卫”,如此说来,除了第一代是原先的锦衣卫成员,之后的仪仗队便与锦衣卫没有了关系。
不过史料上记载锦衣卫中还是出了一位保家卫国,为国献身的人,他就是李若琏,大明朝最后一位也是最有骨气,战死城门的锦衣卫,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南明政权建立后,也是个小型的明朝,锦衣卫自然也是有的,马吉翔是其中一人,他原先是一名武进士,因为拥护唐王而进入锦衣卫,但在清朝南下清剿的过程中,他带着永历皇帝一路逃跑到缅甸,最终跟敌人作战的过程中英勇献身。
现在我们看到的锦衣卫,经过影视剧的艺术创造,他们似乎出神入化,有着非凡的本领,但其实他们的职能只是普通的情报收集者,是皇帝的禁卫军而已,所以他们无法为保卫国家做出英勇献身的事迹。
着飞鱼服、佩绣春刀,其英姿飒爽无可比拟,它就是明自创锦衣卫系统。但身为皇帝亲自管理的得力下属,在明崇祯年间为何不和皇帝拼死抵抗外敌,最终落个亡国的结局?
事物兴衰,在时间过后,对比之间,才可见其中的教训。
这是明初,一个新生政权,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他的性格和经历迫切需要一种东西来监督臣子,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而这种情况下,锦衣卫就这样问世了。
刚出炉的锦衣卫:此时这一御用机构名字并非锦衣卫,它的前身是拱卫司。人家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雅称为缇骑。
前面讲它是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诞生,所以它的职责也无比重要且特别。
职责如下:特令它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
变化中的锦衣卫: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自此这一机构一直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基本上贯彻于整个明皇朝的始终。
明之自创,不衷古制。讲的便是它和廷杖加在一起构成明独创的系统,毕竟人家也是有军队和监狱的。
成也皇帝,明中期的锦衣卫逐渐发展壮大,其战斗力和行动力惊人。
败也皇帝,一国之胜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何况还是这样一个肥差。明末之时,号称“十五六万”的锦衣卫,但其实精英哪里有几个。
其实早在明代中期时,锦衣卫这个大明军界公认待遇优厚的岗位,就已变的像“注水的肉”一般。
而依崇祯时期缺钱情况来看,不可能达到十五万人之多,毕竟要养活十五万人不容易,这需要庞大军费。
而锦衣卫在百姓眼中成了什么样子?一个叫李国柱的“校尉”,“买”来的身份,花了五百两银子,却被愤怒百姓活活打死。可以想见,此时的锦衣卫早已民愤人怨,但他最初的对象只是朝中官员,所以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辉煌时期的锦衣卫,可以不动声色干大事。比如明朝景泰年间的“北京保卫战”与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争”,许多锦衣卫出生入死,冒死为明朝一次次拿到重大情报,助大明打赢这些国运之战。
但崇祯不明白辉煌早已过去,现在的不过是一群空壳子。所以那一场由明崇祯帝和李自成组成的作战双方,还没开始,就已注定了明亡的结局。
把希望寄托于锦衣卫,崇祯后来知道那是他犯过的最愚蠢的错误。即使他登基后,面对破败不堪的的明王朝,一心想要励精图治,但一人之力哪里抵得过历史的洪流。
那是战争打响的时刻:锦衣卫一把手骆养性,不率部抵抗,反而躲在家中。北京城陷时跪迎闯王,还献上自己的3万两家财。
任天津总督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北京城破时逃往江南地区。只是死前留下《崇祯遗录》,对崇祯大力粉饰,为朝廷开脱,但民间在说朝廷黑暗腐朽啊!
只有一人二把手李若琏,誓死捍卫最后一丝防线。一个人,李自成十几万军队,你们说什么结局!
我不觉得是因为群龙无首,只觉得是一只猫披着老虎的外衣,但连挠爪子都不会。
大明被灭亡时,崇祯自杀殉国,身边却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锦衣卫呢?电影中锦衣卫如此强大,武力不可一世,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身为亲军御林,应该时刻贴身护卫皇帝,但是最后一刻,锦衣卫一个都没有在皇帝身边,太让人意外了。
锦衣卫主要有三项职能:皇帝侍卫、缉捕、刑狱之事。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在甲申之变这种情况紧急的时候,锦衣卫也开始上前线厮杀,那时大部分锦衣卫精锐已经在守城时就阵亡了。
在崇祯选择自缢之前,曾尝试从安定门、齐化门等门出城,但最后都没有成功。而这也就意味着北京所有城门已经被农民军攻克,官军实际上已经全军覆没,包括锦衣卫,皇帝自己实在是走投无路,要想留下性命,就必须投降,而根据崇祯的性格,和历代大明皇帝的作风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崇祯回到皇宫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准备自杀了。他让王承恩去鸣响朝钟,其实根本是为自己鸣响丧钟。 从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崇祯是一个非常刚愎自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着是很好面子的人,这个悲情的时刻他不会让更多手下人看到,锦衣卫也在其中。
他在选择自缢的时候,是不会让外人在身边的。而被皇帝视为身边人的只有宦官而已,最亲的就只有王承恩。锦衣卫说白了只是他的卫队而已,是个工具,并不是皇帝最后时刻能交托的心腹之人。所以,自杀的时候崇祯根本不会让锦衣卫跟在自己身边啊。
其实明朝时期的锦衣卫虽然很有厉害,可是它毕竟只是一个组织,只是皇家的一个保安团,只是皇帝赋予了它极大的权利,可是它有权利却没有军事势力。毕竟就人数有限,当兵临城下,锦衣卫即使全力应战,也没有逆天之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4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