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仆人送错奠仪银子,小县令将错就错后来成一品大员

众妙之门 2023-06-29 03:05:25

仆人送错奠仪银子,小县令将错就错后来成一品大员

道光年间,在安徽桃源县有这么一个县令,名叫吴棠,他是举人出身,幼年便好学,埋头苦读。在任期间勤于政务,经常化装出行,访贫问苦。尤其是亲治匪患和水患卓有成效,在政界还是市井口碑都不错。吴县令不仅肯干,情商也非常高。有一次,一位刘道台病亡,他的儿子乘着船扶棺回籍,路经桃源县水域。手下报信给吴县令,吴县令与刘道台有过来往,觉得自己应尽地主之谊。

于是,吴县令派管家带着300两白银作为奠仪送给刘公子。管家带着银子来到河边,果然见到一艘打着白幡的丧船。管家心细还特意问了一下,是不是道台老爷谢世,告知是护送道台之灵回原籍。船上还有两个年轻的姑娘,穿着孝服,是道台的女儿。管家问好后,便呈上三百两白银作为祭礼。船上的人接过银钱,很意外,千恩万谢。并记下了吴县令的名字。

吴县令听过管家汇报觉得有些异样,没听说刘道台还有两个女儿,又派人打听才知道出了乌龙。银子错送给另一个谢世的道台了。此人是安徽太广道的道台惠征,他的两个女儿也是扶柩还乡,船也停在码头。手下人见吴县令发愁就说,大人,这有何难,咱们与惠征也不熟,听说此人是贪污公款被罢官,死在路上。家里都是女流之辈,欠了不少债,一贫如洗了。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出头之日了,我们要回奠仪银子吧。

吴县令想了想,派人又封了三百两银子,亲自送给刘道台的儿子。祭拜了一番。又来到错送银子的那艘丧船上,他不是来要回银子的,而是亲自祭拜了从未谋面的惠道台。惠道台的女儿非常惊讶和感激,她们没有想到在人走茶凉的社会,在身无分文,眼看父亲遗体都运不回家之际,这位素未平生的吴县令如此仗义,对他感激涕零。最漂亮的长女还将吴县令的名帖藏在梳妆盒里。对小妹说,若他日富贵,一定报答此恩公!

不久,奇迹出现了!惠征的长女作为秀女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帝的贵人。很快以其美貌和聪慧升至贵妃,几年后,咸丰死后,她成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统治晚清长达半世纪。她便是慈禧。有人说,这是传说。不然,这件事记录在清朝史官所著的《崇陵传信录》中。作者恽毓鼎曾任光绪帝起居注官19年。并非空穴来风。并且清朝《四朝佚文》中也有记载,作为惠征的女儿,慈禧扶父亲的灵柩归丧时,家徒四壁,无以为生,甚至当上了丧娘,就是给人家哭丧换钱。后来参加选秀入宫才改变命运。

慈禧当权之后,吴县令官运亨通,由一个小小的县令,连升数级,迅速成为封疆大吏,一品大员,破格提拔的速度令人咋舌!先后出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当然,这里不可否认吴棠自身确实有过人之处。吴棠口碑很好,史料记载他勤政为民,实心任事,清正廉洁。在同治朝时,吴棠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齐名。李鸿章还曾高度评价吴棠。

清朝一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为何八年后连升三级,官至总督?

因为这名官员当初送错了300两银子,就是阴差阳错给的慈禧太后,当时是慈禧太后的父亲,由于临阵逃脱,被革职后抑郁而死,然后身后事是很苍凉的,只有她和她的妹妹去送奠,而突然她们收到300两银子,慈禧太后后来也是为了报恩,升了他的官。


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临阵逃脱,抑郁而死!身后事非常苍凉,姐妹俩却阴差阳错收掉300两银子。其实这300两银子,并不是给当时惠征的奠仪,是当时的清朝官员吴棠送错了人。当时吴棠是想送给湖南的刘道员的,只是恰巧慈禧太后父亲的船只和那个刘道员的在一起,而两位都是道员,所以那个仆人就送到了慈禧太后那里。而当时慈禧太后很穷的,还带着妹妹,父亲又去世,三百两是很多的,所以慈禧太后和她的妹妹非常感动而且决定一定要报这个恩。

后来,吴棠是发现了送错人了的,但是经过周围人的提醒,他并没有要回来,反而去拜见了一下当时的慈禧太后。当时,肯定吴棠也想不到,这个小姑娘会是今后的一国之母呀,但是可能觉得多交朋友多条路吧,就没有把银子要回来,反而去祭奠了一下,那这样,让慈禧太后两姐妹更加感动了,所以后来慈禧太后当政,她一直记着这个恩情,她就一直连升了吴棠的官职,而且还让他有了独立人权,做事情不用向周边人员报备,这在当时权利是挺大的了。

所以说,多交朋友多条路呀,这也是吴棠的幸运吧,能给到慈禧太后的恩情,之后,当然他在慈禧太后的帮助下,仕途是非常顺利的啦。

你知道慈禧借吴棠三百两银子后,涌泉相报的故事吗?

惠征的两个女儿带着灵柩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北上,来到江苏清河县地界。这个清河县有别于河北的清河县,叫南清河县,是在江苏境内,是运河上一个繁华的商埠,它本名叫清江浦,又称淮阴。

没成想,运灵柩的船因为缺钱支付船家运费,在清河县内趴窝了,惠征的大女儿叫玉兰(就是日后的慈禧太后)想起了父亲的故交吴棠就在清河县当知县,于是她叫管家到知县衙门,找吴棠借300两银子。一会功夫,吴棠派人送了300两银子奠仪,之后还亲自上船祭拜,玉兰两姐妹很感动,记住了恩人的“雪中送炭”。

没过多久,姐姐玉兰被选入宫,当了咸丰皇帝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再后来,她又成了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掌权后,对吴棠的旧恩涌泉相报,将他从正四品的徐海道员,连升三级,升迁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吴棠从此平步青云,官至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等职,成为一品大员。

上面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充满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传统文化精神,正能量满满,流传甚广。

可惜,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查《清史稿》等资料,惠征病故于镇江的时间为1853年。然而,早在他去世一年前的1852年初,惠征的大女儿就被选为咸丰皇帝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居住在深宫大院。1853年,当惠征病故于镇江时,“兰贵人”怎么可能出现在镇江,护送父亲的灵柩北上呢?

有人或许会说:“虽然惠征的大女儿已经被选为咸丰皇帝的妃子,但父亲死后,子女守孝也是人之常情。”

是的,清朝很注重“以孝治国”,父母死后,儿子哪怕在朝廷做官,也必须辞掉官职,回家为父亲守孝三年。期间,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不能参加任何娱乐活动。这叫“丁忧”。不过,这只是对儿子的要求。如果女儿已经出嫁,就要为公婆家里的人守孝,不必回家为娘家人守孝。

惠征的大女儿已经出嫁,就算守孝,也是为咸丰皇帝家守孝,断无回家为自己父亲守孝的道理。

另外,清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朝。皇帝是一国之主,具有最高的权威。“兰贵人”虽然只是咸丰皇帝的一名妃子,在后宫中等级和地位并不高,但毕竟也已经跻身“主子”之列。而主子是不可能为臣子守孝的。因此,按照皇室礼仪制度,“兰贵人”也绝不会出宫为父亲惠征守孝。

既然“兰贵人”不可能出宫为惠征守孝,她又怎么可能护送父亲灵柩,并因此而遇上清河县令吴棠呢?

事实上,吴棠之所以在官场上走得比较顺畅,与他的个人能力和操守有很大的关系。

吴棠出身穷苦家庭,自幼就勤奋读书,以举人大挑一等被授予淮安府桃源县令一职,从此步入官场。吴棠做官很踏实,经常身穿便服,到民间访贫问苦。吴棠清廉自持,从不吃拿卡要,在龌龊的晚清官场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更重要的是,吴棠是一个难得的“能吏”,能干实事。

在桃源县令任上,吴棠亲力亲为,整治匪患和水患,将境内治理得妥妥当当。在邳州知州任上,由于境内发生洪灾,导致盗匪频繁。吴棠提出“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策略,迅速平息了匪患。同时,吴棠兴修水利,赈灾济民,让境内恢复到安居乐业的状态,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那时候,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会打仗,是所有官员必备的生存技巧。吴棠是典型的读书人,却自带“打仗”属性。

1860年,捻军名将李大喜、张宗禹率部2万多人攻入清河县。清军守将死的是,逃的逃,只有吴棠临危不惧,招集了一批乡勇,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击退捻军。

同时,吴棠情商也很高,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保持着较好的关系。


1868年8月9日,直隶总督曾国藩曾经致函夸赞吴棠:

“阁下昔在江淮,于属员曲加体恤,恩厚如山,至今传为美谈。”

1869年,湖广总督李鸿章奉命前去四川,调查四川总督吴棠涉嫌贪污受贿的案子。李鸿章调查结束后,奏报朝廷:

“吴棠忠厚廉谨,未有论其婪脏者。”李鸿章还在一封致两宫太后、同治皇帝的密奏中狠夸吴棠:“查吴棠与臣同乡,又在江苏同官五年之久,深知其性情朴厚,品行端悫,忠主爱民,出于至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