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儁的实力那么的强大,为何他就是斗不过曹操呢

众妙之门 2023-06-29 02:53:42

朱儁的实力那么的强大,为何他就是斗不过曹操呢

还不知道:朱儁为什么斗不过曹操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的朱儁,他一生取得了无数战争的胜利,他也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甚至后来的刘备也曾跟着他做事,这可以显示出当时朱儁的实力有多么的强大。朱是汉代为数不多的有名人物之一。他像皇莆嵩一样忠于汉朝,为汉朝做出了许多贡献。后人的许多历史书中都记录了朱的事迹。然而,朱和曹操相比,前者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显然,曹操是一个有才华的领导者,而朱只是一个将才。

朱儁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对父母也非常孝顺。他旁边的人民非常尊重他。他因孝顺而受到当地长官的尊重,并且让朱做了官。朱晋升后,他的能力非常强,但他只知道携带部队进行战斗,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壮大,因此他也只能一直在别人手下做事。

刘备以汉高祖刘邦为例,说服朱接受韩忠等人的投降。然而,朱没有听取刘备的建议,也驳斥了刘备,说刘邦和现在的我们不同,当时的形势没有一位确定的领导者,所以高祖才会这样做。但现在天下是汉朝的,只有黄巾军造成的动荡,如果同意投降,那么就有很多人会起义叛乱。当你失去优势时,你选择投降,这便是盗贼的心理,而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战争肯定是会流血的。因此朱儁此时是不明智的,他与曹和刘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朱儁在与敌军交战时采用了残忍的手段。主要几点如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朱和曹之间的区别。首先,朱儁没有明确的政治意识。虽然朱已经是一位担任很长时间职务的官员,但在我看来,朱根本不会做官场的事情,他更适合听别人的指挥,成为执行命令的人。他只知道如何压制叛乱分子,但他却不明白为什么人民会反抗军队。他只知道带兵去杀敌人,但他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曹操的这一点远远高于朱。曹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从一开始,他就依赖于高度的政治意识,曹有长期的战略思维和卓越的领导力。

第二,他不理解人们的想法,不从人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史书说,朱儁是贫穷家庭的孩子。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官场职业生涯始于他的品行。然而,朱在成为官员后改变了很多。他从未去学习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不可能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反叛,而官员们又变得腐化,人民是被迫反抗的。但是,朱没有问人们叛乱的原因,就残忍地杀了他们。这真的不是一个有品行的人做的事情,这种做法更像是一个残忍强盗。

第三,他盲目傲慢。朱儁一生中取得了许多胜利。因此,其他人都很高度地赞扬他。然而,他在这些评价中迷失了自己,并逐渐变得傲慢。他没有听别人的正确建议,在韩忠投降时,朱应该招募他们。然而,朱并没有听取刘备的意见,而是强迫韩忠等人做一些屈辱的事情,最后给朱自己造成巨大损失。当曹操袭击青州时,曹接受了敌人的投降,曹仍然有良好的声誉。这与曹的做法相比,朱的做法就很不让人理解了。

在小编看来,朱儁之所以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与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有关。朱出生在贫穷家庭,曹可以说生活在不停斗争的环境中,并且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当时人们而言,曹是一位英雄,朱是有名的将领。他们两人自然有一个层次的差异。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意识,是否会立足于群众,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三国正史上的战争,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真实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根据史书的记载,东汉时期的人口峰值是在公元157年,也就是汉桓帝时期,当时整个天下的总户口数是10677960户,总人口数是56476856人,这是官方数字。

公元157年离东汉末年(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也不过只有短短的27年时间,从黄巾起义开始,东汉进入了乱世,到公元263年魏灭蜀时,蜀汉总户数是28万户,总人口数是94万人,魏总户数是66万户,人口总数是443万人,东吴总户数是52万户,总人口数是230万,合计三国总人口数是767万多,不到800万人。

以蜀汉为例子,刘备刚建立蜀汉政权的公元221年时,蜀汉总人口是90万人,到263年,还只有94万人,42年时间人口只增加了4万人,基本上人口总数没有增加,如果以蜀汉为例子,那东吴、曹魏263年的总人口数也基本上与221年持平。

从东汉末年到曹丕代汉的初期,天下总人口数同样不到800万人,从157年的5647万多人,到220年不到800万人,在63年中,整个天下86%的人死去了,损失了4847万人,扣除正常的死亡率,平均每年损失76.9万,这个数字相当恐怖。

再来说说三国正史的战争人数,就比较好理解了,战争可是相当残酷的。

一、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张角三兄弟利用传道的机会,聚合了整个天下的36方信众参与,方是宗教计量单位,相当于一支军队,当时的大方是一万余人,小方是六七千人,平均每方算8千人,36个方就是28.8万人,将近30万人

这只是作战部队,如果算上随军家属,黄巾军则有百万之多,后来曹操在青州收降的黄巾军就有百万之众,当然包括家属,黄巾起义时,整个天下13州中,有7个州28个郡发生了起义,等于是全国一大半的郡县发生了起义,所以黄巾起义中的军队数量只会多不会少。

再看看黄巾起义中东汉政府军的数量,东汉政府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东汉中央军

东汉中央军主力以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三河骑士(河内、河东、河南)以及部分新招募的军队为主,分别由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率领讨伐黄巾军,只知道皇甫嵩所率领的军队数量有4万人。

卢植手下的军队应该不少于4万人,因为他对付的是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就算4万人,朱儁手下的军队应该最少,还包括孙坚,应该不会超过3万,后来曹操还以骑都尉身份率领一支军队支援皇甫嵩,所以东汉中央军主力合计不到10万人

2、地方军

地方军就是东汉各地郡县的武装,这个没法计算了,7个州28个郡都有起义,地方军的数量不会少,就算一个郡有3000军队,那合计也有8.4万人,这只是估计。

3、地主豪强武装

黄巾起义开始后,东汉政府发布命令,不管是谁,都可以招兵打击黄巾军,然后朝廷会按功劳大小进行分官晋爵,所以很多地主武装也纷纷招兵买马来打黄巾军,比如像刘备这样的人,当不了官,自己家里又没啥资本,但他靠商人的资助拉了一支军队打黄巾军,后来也能从政了。

这个军队数量也无法估算,东汉末年是士族豪强的天下,大一点的士族豪强拉一支几千人到上万人的军队是可能做到的,小一点的豪强拉个几百人也有可能,整个天下随便算一下,也不止10万人了。

真以军队数量来算的话,那还是东汉政府军数量多,黄巾军只是局部数量超过了汉军,而且东汉政府军训练有素,黄巾军只是一帮农民临时拼凑的,战斗力不强,所以仅仅10个月时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被平定了。

二、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为了争夺中原与北方控制权的战争,双方沿着黄河一线大打出手,关于参战双方的军队数量,袁绍一方的数量记载得很清楚,就是步兵10万人,骑兵1万人,合计11万人,而曹操一方参战的军队数量一直含糊不清。

当时的局面是袁绍占据了河北四州,而曹操占据了中原四州,从控制区来看,双方相当,从人口数量来说,袁绍的河北四州人口明显多于曹操的中原四州,曹操从东郡太守一路成为兖州牧,并且控制了中原四州,实力并不比袁绍差多少。

而且曹操在公元192年,收降了青州黄巾军,史书明确记载,曹操收降卒30万,人口近百万,曹操从黄巾军中挑选了精锐组成了青州军,其他黄巾军及家属都去屯田了,就按10抽1来算,青州军也有3万人左右。

再加上曹操占据四州的军队,在官渡之战前,曹操的总兵力不下10万人,如果要招募新兵的话,将会超过10万人,但是曹操在官渡前线,明显不是靠人数打败袁绍的,而是靠谋略,曹操用兵喜欢用谋略,白马之战、延津之战、乌巢之战靠的都是谋略,而且都是以少胜多。

有人说曹操的兵力只有七八千人,这显然不可能,七八千人如何跟袁绍对峙,就连史学家裴松也不相信曹操只用了七八千人,他估计曹操有2万人,即使有2万人,也是曹操正面与袁绍对峙的军队,实际上曹操投入的兵力显然不止2万人。

双方沿着黄河对峙长达几千里,2万人都无法对峙,再加上曹操在官渡筑营与袁绍硬抗,双方战争打成消耗战,2万人根本挡不住10万人的进攻,想要挡住袁绍的进攻,至少也得三四万人。

曹操所有的军队加在一起是有10万人,但他肯定不能全部带来,曹操的中原四州地处天下之中,四面八方都是敌人,都需要防备,西边要防备关中的军阀,比如马超、韩遂这样的,南边要防备刘表,东南要防备孙策,还要守卫许都的汉献帝,都需要分兵把守,同时还要沿着黄河布防。

所以曹操在官渡的军队最多只能有三四万人,4万对11万,乌巢之战后,曹操还俘虏了袁绍的七八万,并把这些俘虏全杀害了,没点兵力也无法俘虏这么多人,因为史书也没有准确的数字,所以这只是估计。

三、赤壁之战

《江表传》: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是记载在《江表传》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其中提到自己的军队有80多万人,后来又出现在《三国演义》,变成了83万人,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可能的,当时北方的人口才多少人,有这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了不起了。

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的军队在史书中记载得非常清楚,当时周瑜要求5万人,孙权只给了3万人,还有2万人是刘备与刘琦的军队,孙刘联军一共是5万人参与赤壁之战。

而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时,原定的计划是两支军队参战,其一是赵俨担任都督护军,率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七军,参考襄樊之战时,于禁的七军是三万人,所以也认为赵俨所都督的七军也是3万人。

赵俨率军从襄阳的汉水出发,沿着汉水南下,再进入长江,但是曹操在赤壁被打败了,赵俨等人就直接退军了,没有参战。

另一支军队就是曹操本人率领的军队,从荆州南郡江陵城出发,曹操当初从襄阳南下带了五千人追刘备,在当阳打败刘备,然后南下江陵休整了2个月,这2个月时间曹操显然在调兵遣将,曹操到底在赤壁之战中投入了多少军队,史书也没有记载,只能推测一下。

曹操接受了荆州的投降,整个荆州全部军队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七八万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水军,曹操南下荆州带了多少军队也不清楚,以曹操的风格,打荆州至多四五人,还要分兵把守襄阳、樊城与江陵。

曹操能够出动的本部军队至少有二三万人,荆州降军至少能出动三四万人,所以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这一路军队差不多有5~7万人左右,因为曹操还有一路军队,所以占据了绝对优势,即使是曹操这一路,在数量上也比孙刘联军多,只可惜水战不是曹操的长处,反而是短处,很快就被周瑜打败了。

四、合肥之战

这个合肥之战指的是215年发生的这一次,参战一方是孙权率领的10万大军,史书明确记载了数量,另一方是曹操手下的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合计军队七千人,也就是10万人对七千人。

虽然记载了准确数字,但是孙权这一战实际军队数量肯定没有10万人,215年孙权总共才多少军队?按上面的记载,220年前后孙权有20多万,他会把全国总兵力的一半人都投入到合肥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此战开战前,张辽率领800勇士闯入孙权的中军大帐,而且杀了个来回,张辽全身而退,如果孙权真有10万人,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小镇的人口,全是孙权的军队,都灭不了张辽的800人,那这10万人的水分有多大?

人个估计孙权最多只有五六万人,当时打仗喜欢号称自己的军队有多少人,多半是吓唬人的,如果孙权总有10万,围攻只有七千人的合肥城,还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差一点都被张辽给俘虏了。

五、汉中之战

指的是217年开始的,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刘备投入了益州所有的人力物力,刘璋时期,整个益州的总兵力就是七八万人,再加上刘备带了一万余人入川,以及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也率军入川,因为刘备控制的益州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

但刘备不能把所有军队都送上战场,后方也需要兵力守卫的,再加上各地也有些郡县兵,所以刘备能投入汉中战场的总兵力最多就是8万人

而曹操这一方,起初是夏侯渊对抗刘备,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区最高军事指挥官,预计总兵力三四万人,包括后期的增兵,直到夏侯渊被杀,曹操亲自率军进入汉中,这个时候曹军数量应该不少于蜀军。

曹操率领的是中央军,少说也有三四万人,再加上原来夏侯渊的手下,加在一起,曹魏方面的总投入兵力也是8万人,也就是说汉中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是差不多一样的,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应该把汉中之战算上,把夷陵之战换下的。

六、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兵力有70万人,这完全是吹的,整个蜀汉才90万人,总不能男女老幼都上战场吧,刘备真实投入的兵力只有4万人,再加上沙摩轲的1万人,合计有5万人。

这个时候的蜀汉因为关羽失荆州,损失了5万荆州军,差不多就是蜀汉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刘备能够出战的军队并不多,再加上汉中之战219年才结束,持续了2年之久,消耗极大,刘备想要更多兵力出战,也没有这么多资源配置。

夷陵之战刘备有5万军队

而陆逊这边的兵力至少也有5万人,以孙权当时的实力来看,全国总兵力20万人是有的,但孙权的控制区从荆州、江东一直延伸到了两广地带,投入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打夷陵之战是有可能的,除非陆逊战败,孙权才有可能继续调兵,但结果是陆逊打败了刘备,双方的兵力数量其实是差不多的。

七、诸葛亮北伐战争

关羽在襄樊之战损失了5万人,刘备在夷陵之战也损失了5万人,蜀汉在几年时间中损失了10万人,他还是三国中最弱的政权,在刘备去世5年后,诸葛亮就开始北伐了,仅仅5年时间,诸葛亮就完成了北伐的军队准备,这是天下奇才。

以益州的总人口来看,益州所能养活军队的最大数量是10万人,诸葛亮北伐可以招募新兵训练,也可以认为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的总兵力是10万人,这10万人包括北伐军与镇守四方的边防军(江州、汉中、南中驻军),还包括蜀汉的郡县兵。

除去边防军与郡县兵,诸葛亮能用来北伐的军队最多只有5万人,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军队数量,而曹魏方面用来防备诸葛亮的军队显然至少有10万人,以第一次北伐为例子,张郃在街亭对抗马谡就带了5万军队,再加上曹真在箕谷对抗赵云的主力军队,至少也有5万人,还不算其他,就有10万人了。

后来司马懿用来阻挡诸葛亮北伐的总兵力至少也有10万人,沿着秦岭到陇右一带布防,也就是说诸葛亮带用了对方一半的兵力主动北伐,而曹魏方面只能以消耗战固守不战而对付诸葛亮,这确实是诸葛亮军事能力的体现。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好的还是坏的 ,为什么会失败~

黄巾起义是好的还是坏的 ,为什么会失败~ 黄巾起义的历史评价现在没有统一定论。按照建国初期的无产阶级价值史观黄巾起义当然是好的,只不过这是一场农民为了反抗暴政的一次不怎么成功的起义。

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初期世家大族为了对抗皇权,不闻不问还处处掣肘使得起义涉及范围越来越大,大大的触动了世家的核心利益。最后不得不与皇权妥协。全面启动国家机器很快就平定了黄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巾起义犯了所有农民起义的大忌。不懂根据地建设,完全是流寇。后勤补给根本就跟不上。在张角兄弟死后,不但各自为政还互相拆台。导致被各个击破。 为什么把黄巾起义叫黄巾之乱? 因为黄巾起义促使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减缓了东汉覆亡的危机。

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拥有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揭开了序幕,更为三国分立种下远因。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扩展资料 黄巾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

一、它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因此提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方针;

二、它没有建立起后方基地和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因此部队保障受到限制,战斗行动受到掣肘;

三、它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因此造成战区上的孤立、分割态势,以致为敌占优势的主力军所各个击破;

四、它不懂得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等机动作战形式的重要性,因此热衷于城池的攻守,将起义军主力胶着于一地,同敌人打硬仗、拼消耗,直至耗尽自己战斗力而被击败。

所有这些,都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方面的严重失策,也是直接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幸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三国演义黄巾起义详细过程 黄巾起义的过程: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

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

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扩展资料: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张角领导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当时,地主阶级的掠夺、兼并变本加厉,农民的破产更加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从而激起东汉农民群众更激烈的反抗斗争。

此时,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治病的方式传教,秘密组织农民群众起来斗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教徒遍布青、徐、幽、冀、荆、场、兖、豫等地,共几十万人。

他把这些人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有自己的首领,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准备在农历甲子年三月五日于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

但是,由于叛徒的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发动。公元184年2月,在张角领导下,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百十万大军象暴风骤雨,对腐朽的东汉王朝展开了最猛烈地冲击。

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席卷了河北直至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黄巾军的主力部队由张角、张梁、张宝兄弟率领,战斗在河北一带。

十一月占领了广宗,东汉 *** 极其恐惧,派遣北中郎将卢植率反动军队同张角军战于广宗。卢植在广宗城周围筑起围墙,挖了壕沟,架上云梯攻城,久攻不下。

朝廷遣小黄门左丰监视卢植,后撤换了卢植,用东中郎将董卓来代替,继续围攻广宗。但直到第二年的六、七月间,广宗依然在起义军的坚守之下。

八月张角不幸病死,他的弟弟张梁指挥战斗。张梁军越战越勇,反动军队难以战胜他们。东汉朝廷吃了败仗,撤换了董卓,又遣皇甫嵩来代替。

英勇善战的张梁军,又给了这个刽子手以沉重打击。但是,十月间,起义军麻痹大意,遭到皇甫嵩的夜袭,损失很大,张梁英勇战死,阵亡和投河牺牲的共八万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将领有哪些? 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神上使:张曼成

张角: 冀州巨鹿(今河北宁晋西南)人,画符行医十余载,聚众数十万,号大贤良师,中平元年春二月(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初战先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广阳(今北京)太守刘卫。同年冬十月,病殃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 张宝: 角之弟,称“地公将军”。十一月于皇甫嵩战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亡于阵中。《三国演义》中称张宝阵前使妖术,被刘备射伤,后被部将严政(虚构人物)所杀,献首投降。

张梁: 角之弟,称“人公将军”。张角死后,拒守广宗,被皇甫嵩夜袭破城,亡于阵中。《演义》中曹操以骑都尉参预此役。

波才: 豫州区黄巾军首领。先败当南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次败朱儁,又依草结营围皇甫嵩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是夜会大风,皇甫嵩使人内外放火,会朱儁、曹操军至,大败。汉军追至汝南陈国再胜,复追杀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彭脱: 波才副帅,被斩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

卜已: 青州区黄巾首领,八月被傅燮俘杀于东郡苍亭(山东阳谷东北)。

张曼成:称“神上使”,南阳(河南南阳)区黄巾首领。斩杀南阳太守褚贡。后进攻宛与太守秦颉战,殁于阵中。

赵弘: 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儁击灭颍川黄巾军,转攻南阳,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围攻宛城。八月,儁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出城追击,遭伏击,赵弘战死。

韩忠: 继赵弘为南阳黄巾首领,投降未遂,突围不成,死于阵中。

孙夏: 继韩忠为南阳黄巾首领。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于十一月西移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之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

马元义:黄巾大方首领,召集荆、扬地区道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往来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时俱发”。起事之前,张角济南弟子唐周叛变,向朝廷告密,泄露了起义计划。元义被捕车裂。

程远志:《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于第1回登场,统兵五万犯涿郡。幽州刺史刘焉令校尉邹靖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破敌。两军交战大兴山下,远志被关羽一刀挥为两段。

邓茂:《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程远志副将,于第1回登场,茂被张飞一合刺于马下。

高升: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张宝副将,于第2回登场。曲阳之战中被张飞刺杀。

孙仲: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翎。和韩忠、赵弘共同攻宛。与朱隽、刘备交战,被刘备射中落马。

为什么是黄巾起义与黄巢起义 说是黄巾起义是因为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军队叫黄巾军;而黄巢起义则是领导人是叫黄巢,故历史上称之为黄巢起义。

1、黄巾军,是中国东汉末年钜鹿人张角所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军队,于甲子年184年产生起义,此黄巾之乱规模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故作黄巾军,引发的起义不到一年就被东汉王朝所镇压,历史上都把黄巾起义作为三国时代的开端。

2、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扩展资料:

黄巾军主要将领

正史人物

张角:黄巾军领袖,太平道教主,自称“大贤良师”,于汉灵帝时期于各地传道,经十余年发展拥有教徒数十万。起兵后自称“天公将军”,后为卢植所败,困守广宗,数月后病卒于城内。[4-5]

张宝:黄巾军领袖,张角之弟,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地公将军”,率军据守下曲阳县城,城破被诛。

张梁:黄巾军领袖,张角之弟,自称“大医”,起兵后自称“人公将军”,随张角同守广宗城,城破被诛。

马元义:太平道渠帅,起事前往返雒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后案发被捕,车裂而死。

张曼成:荆州南阳郡黄巾军渠帅,自称“神上使”。攻杀南阳太守褚贡,率数万人屯兵宛城,后为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剿灭。

波才:豫州颍川郡黄巾军渠帅,曾率军击败朱儁,后为皇甫嵩所破,波才退守阳翟,城破被诛,颍川黄巾灭。

彭脱:豫州汝南郡黄巾军渠帅,汝南太守赵谦初为黄巾所败,后皇甫嵩、朱儁破彭脱于西华县,汝南黄巾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巾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巢起义

黄巾起义的口号是什么意思?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意思就是说汉王朝要灭亡了,黄巾军是未来的统治者。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乱不堪,农民生活困苦。有见及此,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于魏郡,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

因此,追取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四分之三。

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沿徒挤得水泄不通,据说半途被踩死就有万多人。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

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不过信众中不乏豪犟、官员、宦官等,所以汉室并未多加理会。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震撼了东汉王朝的根基,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进而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会下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三国舞台上籍籍无名呢?

卢植朱儁皇甫嵩,在当时的成就和功绩,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是东汉政权的最后一批捍卫者,将摇摇欲坠的东汉朝廷重新扶正。然大厦将倾,非人力所为。

能力真的很牛,功劳真的很大

(东汉卢植)

东汉末年,或者说汉灵帝晚年和汉献帝初年,东汉朝廷的两大心病便是「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于是,「平黄巾」和「诛董卓」便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终极目标。

在这两件事上,特别是平定黄巾起义,卢植朱儁皇甫嵩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纷纷响应,京师为之震动。朝廷任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率军平乱。曹操袁绍此时都是在其手下跑腿的小角色,董卓也是如此。

三人不辱使命,凭借其超凡的军事领导才能,特别是皇甫嵩,黄巾军的三大首脑张角张梁张宝之死均与其有关,彻底摧毁了黄巾起义军的领导核心。

卢植还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师从大儒马融,与郑玄管宁等大咖为同门,而刘备公孙瓒都是他的门生。

皇甫嵩出身将门世家,其父为北地太守,叔叔为东汉度辽将军。皇甫嵩好诗书,喜弓马,文武双全。朱儁虽出身寒门,从小孝敬母亲,重义轻财,后经人推荐入朝为官,逐渐走上政治前台。

卢植后被诬陷,免官回家,后为袁绍军师, 192 年去世。董卓被诛后,其部将李郭相互攻伐,朱儁被扣为人质。朱儁性格刚毅,当日发病而死。皇甫嵩同年去世。

三国历史时间表

(皇甫嵩)

那么就如题主所说,三人的成就和功绩如此之大,为何在三国的舞台上寂寂无名?名气和成就如此成反比呢?我们理一下三国时间线,问题不言自明。

黄巾起义 184 年

三人去世 192 ? 195 ? 195 年

三国建国220 ?221 ? 229 年

三国亡国 263 ?265 ?280 年

三家归晋 280 年

由此可知,大三国时期可为 184 年至 280 年,而真正的三国历史要从 220 年开始。而此时,三人去世已 20 多年,他们是三国舞台上最早的一批主角,但并没有真正见证和创造三国历史。

此时曹孙刘都在干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3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