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02:39:51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渊选择对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开始了他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发兵高句丽,结果将自己的江山弄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忍无可忍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最让隋炀帝杨广头疼的是杨玄感的叛变。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也是礼部尚书,更是关陇贵族。此人是根正苗红的关陇贵族成员,不仅人长得非常英俊魁梧,而且能力非常强,爱好也非常广泛,先后在郢州、宋州等地担任一把手,政绩突出,后被调回中央担任鸿胪卿。

父亲杨素去世后,他便承袭为楚国公,升任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一时聚众十余万,直逼东都洛阳。

接下来,该怎么走?他的谋士李密给了出了三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长驱直入向北攻占幽州,切断隋炀帝的归路。第二个策略是向西径取长安,控制潼关。第三个策略是就近攻打洛阳。

三个策略中第三个策略近攻打洛阳必然造成顿兵坚城之下,胜负难料,实际上可以否决。至于攻占幽州,虽然有较大的冒险性质,但成功的概率很大,只要切断隋炀帝的退路,隋炀帝的大军得不到粮草的供应,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崩溃。所以说这是上上策。

第二个策略向西占领关中,据守潼关天险,东向争天下,这个耗时较长,不过这个策略可以稳操胜券,可能是最为稳妥的策略。

那么,杨玄感最后选择了哪一个呢?抱歉,选择了第三个,也就是攻打洛阳。结果呢?失败了。杨玄感久攻不下洛阳,随后才决定进攻长安,但为时已晚,宇文述和来护儿率援军赶至,最终战败被杀。

杨玄感当时为何会选择下下之策呢?

按照杨玄感的意思是: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只有攻下洛阳才能稳定人心,也只有拿下洛阳,才能显示威力。

结果威力还没显示出来,就失败了。同样的选择题,随后也轮到了李密自己。

杨玄感起义四年后的大业十三年。此时的李密早已成为瓦岗军割据军阀的首领,先后攻占兴洛仓、回洛仓,开仓赈民,军势大盛,达到数十万,同样进逼东都洛阳。

这时李密也同样面临当初和杨玄感一样的选择,他的军师柴孝和向李密建议,先不管洛阳,向西占领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稳步发展,兵马强壮后再向东平定天下。这一策略,和李密当初向杨玄感提出的建议并没什么两样。

那么,李密自己是怎么选择的呢?

很遗憾,他否定了柴孝和的建议。给出了两条理由:首先自己的部下都是山东人,如果不打下洛阳,他们肯定不愿意西行入关;其次,投靠瓦岗的将领多半是强盗出身,组织纪律性太差,互不服气,如果自己离开,这些人一定会“各竞雌雄,如此,则大业隳矣”。

李密和杨玄感二人的理由可谓是出奇的一致。那么,李密最后的结局呢?跟杨玄感一样:失败、身首异处。

选择攻打洛阳的李密在洛阳一带与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一直打不停,最后耗尽老本,不得已向李渊投降。

问题是,李密曾经自己给了选项,为何最终跟杨玄感一样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他自己说的两条理由。

第一条理由完全是无稽之谈。所谓山东人不愿意跟随入关的问题,完全是个伪问题。军队哪有不调动而长期只待在一个地方的,那就不用打仗了,何况又不是一入关中就不回山东了。而且以李密“虽盛夏,皆如背负霜雪”的严明军纪,不可能出现他想打而部下不愿意跟的情况。

至于第二条还有点意思,第二点的重点是李密怕自己走了以后,部下“篡寨夺权”。李密的担心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当时瓦岗军的组成人员本来就很复杂,除了李密的蒲山公营,还有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元老型、以裴仁基父子为主的官军投降型以及以孟让和郝孝德为代表的山寨土匪型。

人员构成复杂,各有各的算盘。但分析起来,也是不成立的,正因为三股势力互不相让,所以瓦岗军能达到一种平衡。平衡即稳定。所以,他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因此,李密之所以重蹈了杨玄感的覆辙,而且还是否决了自己当初提出过的正确策略,根本原因是李密这个人的问题。

首先他没把握,他对取长安还是取洛阳没有十足把握。当初作为杨玄感的谋士,眼看着杨玄感选择了打洛阳而不是长安,李密似乎也没有努力去争取一下,可见李密的态度也不是很坚决,对打洛阳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否则的话,自己作为一条船上的命运与共的人,想必不会坐视杨玄感大概率走向失败还一味死跟。

其次,李密骄傲自满。他太过于自信,当时的他是瓦岗军的首领,坐拥数十万之众。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我们从《隋唐演义》中已经领略到瓦岗军的厉害。什么程咬金、秦叔宝、徐茂公,都是瓦岗寨出来的人。

正因为李密太志得意满,之前瓦岗军发展太过顺利,以至于让他心态膨胀,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和目前的实力,夺取天下毫无悬念,根本不需要去先抢关中。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李密随便就被李渊灌了一下迷魂汤,就已经神魂颠倒,找不到北。

最后李渊自己一路顺利攻取长安,据守蒲津和潼关这些险要,安安心心扫清陇右凉州势力,然后毫无后顾之忧地东出潼关,此时各路势力便再难与之相抗。而李密还做了李渊的挡箭牌,顶在关外挡住东路势力。

所以说人性是个问题,所有的成败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在这个选择题上,李渊就做对了。

李渊自晋阳起兵,径直攻取长安,数年后平定天下,则充分证明攻取长安确实是正确的战略选择。长安有险可守,洛阳毫无屏障、四面受敌、无险可守,想要扎稳根基进而平定天下,除了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免谈,这是毫无疑问的长安比洛阳有优势得多。

其实,当年如果李密选择先一步取长安,据守蒲津等黄河渡口,鹿死谁手还真是难以预料。如果李密占据了关中,李渊当时就面临前不能进、后有刘武周和突厥势力的形势,这可是灾难性的。

所以,李渊当时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关中,这就是根本所在。杨玄感和李密先后失败,证明当时的情况下,攻取洛阳的战略选择是不明智的,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误。而李渊做对了,于是得了天下。

杨玄感堪称项羽再世,本能推翻隋朝

杨玄感堪称项羽再世,本能推翻隋朝,为何兵败被杀??

杨玄感出身弘农杨氏,是隋朝功臣杨素之子,别看他出身名门,但却勇武过人,人们甚至说他是项羽在世。613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军队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按理说凭借他的勇武,应该是可以推翻隋朝统治的。然而,杨玄感却失败了,还引来了灭门之祸。那么,这位隋朝的项羽,为何最终兵败被杀呢?

一、项羽在世

据史书记载,杨玄感“体貌雄伟,美须髯”,他不仅喜欢读书,还酷爱骑射。他“骁勇多力”,每次作战时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当时的人们都是他是“项羽在世”。另外,杨玄感还善于治军,对士兵们很好,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力。再加上杨玄感的家世背景,所以他起兵后,势力迅速得到壮大。

杨玄感起兵之初只有一万人,他率领这些军队由汲郡向南渡过黄河,“从乱者如市”。几天后,杨玄感抵达洛阳城上春门外,“众至十余万”。杨玄感又对当地父老说:“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人们听了杨玄感的话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在隋炀帝的暴政下过得太苦了,所以每天都有数千人来投奔杨玄感。

二、不纳良言

但是杨玄感最终还是兵败被杀了,这主要是他没有采纳一个人的良言,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个人就是李密,他与杨家的颇有渊源,当年杨素就很欣赏李密,杨玄感更是与他结为刎颈之交。得知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后,李密第一时间前来投奔,杨玄感大喜,让李密做谋主。李密当即向杨玄感献出上中下三策,假如杨玄感能够采纳上、中策的话,隋朝可能就被推翻了。

李密的上策是“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也就是率军直抵河北北部,切断隋炀帝的退路,等到大军的粮食吃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中策是“经城勿攻,轻赍鼓行,务早西入”,直接占领长安,这是“万全之势”;下策是“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同时李密指出,“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然而杨玄感却认为,“公之下计,乃上策矣”。

三、兵败被杀

杨玄感一意孤行,率军抵达洛阳城外,最初的时候屡战屡胜,声势浩大,他就认为“天下响应,功在朝夕”。然而,驻守洛阳的隋军已经有了防备,所以杨玄感一直未能攻破洛阳,耽误了很多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隋炀帝调兵遣将,各路大军已经向洛阳逼近。之后,杨玄感多次战败,他才想到应该进入关中。

抵达弘农时,杨玄感又留了下来,攻了三天的城,依然没有取得成功。此时追兵已经赶到,杨玄感只好与隋军交战。纵然他勇武似项羽,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形势,毕竟他的这些将士都是临时招募的,没有作战经验,所以“一日三败”。最后,杨玄感与弟弟杨积善步行逃命。杨玄感意识到已经无法逃脱,就让弟弟将自己杀死。杨玄感战略规划失误,没听李密的计划,是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后来李渊起兵,直取长安,最终夺得天下。

李密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李密一生的故事

李密出身贵族,少有大志,非常喜欢读书。一次,李密骑牛出行,边赶路,边聚精会神地诵读,牛角上还挂着一册汉书。此景恰被宰相杨素看到,叫来问寻。对答间,李密谈吐不俗,杨素大为惊讶,认为瓦岗军开仓散粮此儿定当成就大事,遂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命他们多多亲近。后来两个小儿结成莫逆之交,这便是有名的典故牛角挂书
长大成人后,李密做了隋炀帝的侍卫。眼见隋炀帝荒淫无道,臣子们竞相豪奢,自忖隋朝存不长久,自己不能随其一同毁灭。遂称病请辞,回家专心读书,等待时机
公元613年6月,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急召李密辅佐。李密早有反心,闻听大喜过望,急赴黎阳,杨玄感拜其为军师
李密向杨玄感献策:败隋军有三计:第一计,隋炀帝现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他的退路。前有高丽,后无退路,粮草又接济不上,不出10天,其军自乱,我们可以轻易拿下。这是上策
第二计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的老巢。官军来了,我们可以将关中地区作根据地,凭险坚守,待日后图大计。这是中策
第三计是进攻东都洛阳。洛阳尚留有不少官军,不一定能攻下来。所以此计为下策
杨玄感急于求成,认为前两条太费时间,决定采用第三条,发兵攻打洛阳
在高丽前线的隋炀帝接到报告,立即派大将宇文述带领大军回师,分路夹攻杨玄感
杨玄感不敌,西退长安。宇文述跟踪追击,将其团团围住。杨玄感无路可走,最终被杀
李密在混乱中逃出来,半路被抓。他用行贿押解士兵的办法才得以解脱
李密脱险后,不敢返乡,想另寻机会,继续反隋。但没人对他这个文弱书生感兴趣。李密游说一年,四处碰壁,直到遇见好友王伯当,被他引荐给瓦岗军的首领翟让,这才找到栖身之所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发展队伍,使瓦岗军面貌为之一变。当时,瓦岗山附近各地还有一些小股的农民队伍。李密到各处去联络,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听从翟让指挥
通过李密的努力,翟让有了很多人手,但是他并没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从前刘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推翻秦朝。现在皇上昏庸暴虐,百姓怨声载道,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打倒暴君,夺取天下是轻而易举的事!翟让被他说活了心,向他问计,李密对翟让说:现在天下大乱,农事俱废。你的兵马又多,如若不积聚粮草,一遇强敌便会土崩瓦解。只有占领重镇荥阳,积聚粮草,休整兵士,才能徐图天下
翟让认为李密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李密的建议,攻克了金堤关直逼荥阳。隋炀帝为保住荥阳这一军事要地,派猛将张须陀征讨瓦岗军。张须陀以前曾多次打败过瓦岗军,这次听说张须陀又来讨伐,瓦岗山军心不禁大动,翟让准备退让以避张须陀。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其官军也是将骄兵疲,大家不必惊慌,我有一计可一战而胜
翟让等半信半疑只好列阵迎战
瓦岗军与张须陀的部队一交战便有意后退,十分轻敌的张须陀不知是计,立即挥师急追,结果陷入了李密早已布置好的包围圈。隋军在瓦岗军的前后夹击下大败,张须陀被杀
荥阳一役使李密名声大振,翟让佩服李密的军事才能,他让李密另率一支队伍,号称蒲山公营,这是瓦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精锐
此后,李密凭借着他的谋略,与翟让一起,多次击败官军,声势越来越大,起义军号称百万之众。势力壮大了,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瓦岗军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翟让为首,多是瓦岗军的旧部;一派以李密为首,主要是隋朝降将
这时,有人向李密密报,说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劝他夺他的军权,翟让的哥哥翟弘劝他当皇帝。李密惟恐真的发生这种事,决定先下手
公元617年11月,李密在行军元帅府设宴,翟让、翟弘、翟摩侯以及徐世、单雄信等将领全都到场。李密借故遣走翟让的卫士,然后声称新得一张宝弓。翟让是有名的射手,爱弓如命,拿来把玩。李密的亲信蔡建德趁机举刀猛砍,翟让顿时身首异处。翟弘、翟摩侯随后被杀
李密杀死翟让后,瓦岗将帅相互猜忌,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隋炀帝后,率领10余万兵将北上,想打回东都洛阳。在东都称帝的越王杨侗怕皇位被宇文化及抢走,而守城大将王世充又屡吃进攻洛阳的李密的败仗,杨侗很为难。大臣元文都向他献计,让他招降李密,条件是将宇文化及赶走。杨侗纳谏,派人与李密联系
此时,李密的日子也不好过,独揽大权后,李密率军进攻洛阳,虽然接连胜了几场小仗,但洛阳就是攻不下来,士气低落。又听说宇文化及杀来,自己将腹背受敌,一时进退两难。见杨侗派人送来的诏书上说,只要他解洛阳之围,打退宇文化及,便封他为太尉,执掌文武大权。李密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欣然应允,转头迎击宇文化及
于是,在童山脚下,两军展开决战。宇文化及死拼不敌,率两万人马逃到魏县,自称皇帝,国号许。公元619年被窦建德杀死
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赶奔洛阳,准备入朝为官。不想,王世充早就发动了政变,执掌了朝政,不仅不准李密入朝,还带兵来战
李密曾多次击败王世充,骄傲轻敌,被王世充打败,率残部两万投奔到唐朝李渊门下。其余众将以及州县官员大多归附王世充
公元618年10月,李密到达长安,被唐朝拜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但并无实权,待遇也不高,他所带士兵甚至整天都没有食物。李密心怀不满,于是产生叛唐之心。他奏请唐高祖李渊,请求去山东收抚瓦岗军旧部,企图东山再起。当时,瓦岗军的部分将士仍在山东坚持斗争,李渊十分希望李密前往收抚。12月,李密离开长安前往山东,王伯当与他同行。途中,唐长史张宝德测知李密等的阴谋,报告唐廷。唐高祖于是降敕书命李密单骑入朝,另给任务
李密在稠桑接到敕书,知道事情不妙,于是与王伯当杀掉唐廷使者,起兵叛唐,不久,又施计攻克桃林,但随即遭到唐军袭击,队伍被歼灭,李密被斩首,骁将王伯当也力战而死。这一年,李密年仅37岁。

如果杨玄感采取李密献的上策,真的能够一统天下吗?

公元613年,隋朝大业9年,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楚国公杨玄感趁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之机,率众举旗造反,这是隋朝贵族首次公开站出来要推翻杨家的统治。

杨玄感起事后将目标对准了中都洛阳,但久攻不克,后隋朝关中派出的援兵和从高句丽前线派出的援兵双双赶到,杨玄感兵败被杀。

在杨玄感起事之初,也曾犹豫起兵之后的作战方向,后来隋末枭雄之一的李密就曾经给他出过上、中、下三策,

《旧唐书》

中记载:

密至,谓玄感曰:?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间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朔,赍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若经城勿攻,西入长安,掩其无备,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固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顿坚城之下,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上策也。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密计遂不行。

很显然,杨玄感采取的是李密献计中的最下策,结果在洛阳坚城之下,大军不能进,也不能退,后来就有人把杨玄感之败的主因归咎到没有听从李密的计策上来。

那么,如果杨玄感采用李密所献的上策,袭取杨广大军的后勤基地涿郡,然后扼守

临榆关(后来的山海关)

,是否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并取代隋朝成立新的王朝?

小编得出的结论是也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从北魏时期开始,一直到隋朝,天下的中心都在关中,掌握天下大势的也一直都是关陇贵族集团。

在隋唐时期,要想争夺天下,关中是最关键的地方,无论是政治资源、财富还是兵员,都是以关中为首,任何人要推翻隋朝,必须先占领关中。

杨广后来放弃关中,跑到江州,离开了政治中心,隋朝马上就完了,李渊起兵后能后发制上夺得天下,也正是率先拿下关中。

杨玄感如果去攻打涿郡,或许能把杨广拦在关外,但也仅仅于此了,杨玄感和他的部队在幽州,远离关中,只会给在关中对隋朝极其不满的关陇贵族集团或其他势力机会。

最重要的是杨玄感即使灭掉杨广,在关中的关陇贵族集团也不会承认杨玄感成立新的王朝,因为杨玄感是弘农杨氏出身,严格来说,不属于关陇贵族集团中的一员。

弘农杨氏唯一能和关陇贵族集团挂上钩的关系是杨坚在成立隋朝时,认弘农杨氏为祖,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汉姓宗族做出的政治决定。

可杨坚本身就不被关陇贵族集团认可,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是北魏时期的

八大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

加柱国之下的十二大将军。

杨坚的杨忠在北魏时期仅仅只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到北周时才混到柱国的身份,也就是说,杨坚家族在关陇贵族集团中,是属于第二梯队的势力,身份上天然就低了一等。

杨坚建立隋朝后,政治上如果以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为主,关陇贵族中八大柱国的家族或许还能勉强承认杨家这个皇族。

但从杨坚到杨广,隋朝二代皇帝都在不遗余力的打压关陇贵族,杨坚好歹还有一个八柱国家族出身的老婆独孤氏,杨广干脆的就娶了一个江南世家出身的老婆。

杨广开科举拉拢寒门,修运河沟通南北,迁都洛阳以避开关陇贵族集团掌控的核心地区,等等举措都是为了压制关陇贵族集团。

所以,关陇贵族集团早就想换个人当皇帝了,但他们换上的皇帝肯定要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而且,一定是让八柱国之中的家族出面当皇帝,这样或许才能保证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

连杨坚和杨广这样的关陇贵族集团第二梯队出身的家族都看不上,关陇贵族集团怎么可能承认杨玄感这个非关陇出身的人做皇帝?之后的李渊能迅速稳定关中,就是因为李渊是八柱国之后。

李密给杨玄感献上的三策实际上是在挖坑,李密也是北魏八柱国之后,他是最顶级的关陇贵族出身,绝对不会真心帮助非关陇出身的杨玄感夺取天下。

杨玄感执行李密献的上策,自己的大军远离政治核心地带,帮助关陇贵族集团调离在关中和洛阳忠于杨广的军队,正好给关陇贵族集团腾地方。

如果执行中策,直接进兵关中,关陇贵族集团也可以借助杨玄感之后灭掉在关中忠于杨广的臣子和军队,然后趁势接掌关中。

杨玄感一个和关陇贵族集团丝毫不相干的人进了关中,还不是任由关陇贵族集团拿捏?或许,这才是李密想要的。

杨玄感听从李密的上策去涿郡,未来不管是关陇贵族集团中的谁取代隋朝,都要承李密的情,高官显贵自不用说,杨玄感听从李密的中策去关中,到了关中后,李密没准也能借机合纵连横,他自己未必不能当皇帝,到底也是八柱国之后。

退一万步说,即使杨玄感采取下策,攻打洛阳失败,扰乱隋朝天下的目的完成,而且天下人也只会认为杨玄感是不听从李密的建议导致败亡,李密同样能获得足智多谋和可堪大用的名声。

李密三策对于杨玄感来说,毫无用处,无论哪一条真正能落到实惠的只有关陇贵族集团和李密本人,洛阳虽然没打下来,可杨广的二征高句丽却被废止了,而且,有杨玄感这个贵族出面造反,也给了天下人一个暗示,隋朝内部彻底不稳了。

杨玄感失败了,李密却在失败后趁机上了瓦岗,有关陇八柱国之后的名头,还有给杨玄感献妙计的名声,他很轻松就获得了瓦岗翟让的信任和依赖,最后还反客为主的成为了瓦岗寨的主人。

李密在巅峰时期,连拿下关中的李渊都写信来伏低做小,因为李渊也明白,李密的身份和自己一样,如果夺得天下,关陇贵族集团也是认可的,这样的诸侯才是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至于其余对手,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杨玄感即使采取李密三策中的上策,最终还是会为他人做嫁衣,他的父亲杨素的名头和弘农杨氏的名号并不能帮助他成为天下之主,一切只是因为,隋唐时期终究还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天下,得关陇拥护再得关中者,才能成为当时的主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