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刘秀功成名就为何知名度不怎么样?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刘秀的确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当时王莽终结了西汉,建立了新朝,颁布了一系列看似穿越一样的规章制度,但是出现了一个“位面之子”刘秀,重新改写了王莽带来的超前历史,另一方面,刘秀的为人也是值得称赞的,看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就知道,这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这样的人原本应该很受欢迎受追捧才对,可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刘秀的存在度却没那么高?
在皇帝这个职业当中,要论属于一线选手就话,就分别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选手了。光武帝刘秀只能算是准一线选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当皇帝知名度要高,评价要好的话,必须有两个硬性指标-文治和武功。
先说文治吧,治内国泰民安,吏治清明这些基础条件就不说了。而文治的最高成就就是这个政治制度能够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是必须能够开拓创新的壮举,秦皇的壮举就不用说,后世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他的基础之上的。汉武帝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正式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地位。
唐太宗承上启下,把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发扬光大,不仅沉重打击了世家门阀,更是给天下读书人一个进入上层的机会。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文官政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为古代的知识是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的,所以自然他的评价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而刘秀在文治方面也不算差,可是制度基本是照搬西汉的,并没有什么革新,还因为是靠世家大族才能起家称帝,所以导致豪强门阀在政治上的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唐末才基本消退。
武功其实占得比重更大,纵观世界知名的帝王,个个都是开疆拓土方面的能人。秦皇还是一如既往的稳,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王,后世的君王都必须要打下秦皇的版图才能被视为大一统的王朝。汉武帝通西域,伐匈奴,打出了一个民族经久不息的自信心,确立其在东亚大陆上的主导地位。
唐太宗灭突厥,创造万夷来朝的盛世,更是把中国推向了一个历史上的新高度。宋太祖在外战方面并没有过人的战绩,纵宋一朝,其实都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武功不足,只能文治来补。刘秀打仗很厉害,就算是在各个帝王中也是排前几的,不过多是内战刷的,再加上在他任内放弃西域的做法更是负分项。
总的来说,汉光武帝是一位很优秀的中兴之主,他很有学识和修养,以柔道治国,善待功臣。还为人很有气度,称帝后他曾经回到汝南,并免了当地田租一年,没想到当地父老不乐意了,非说要免十年。刘秀觉得天下初定,许十年之期太久了就不同意。想不到下面的人直接说:“陛下你吝啬就吝啬,何必说的这么谦逊呢”,刘秀没有生气只是大笑,然后就把免租的期限再加了一年。
但也许是因为刘秀各个方面都比较平衡,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所以他的知名度较其他人来说比较低,虽然他在史学界的声望是很高的。
更始元年,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更始三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
30岁登上帝位,扫平群雄割据,一匡天下,使得已经灭亡的大汉王朝又起死回生,民富国强,生生又延续了二百多年,史称“东汉”。刘秀中兴汉朝的文治武功,历史上多有评论,史称“中兴之盛,无出光武”。
为什么说刘秀完美?
首先,打天下的功臣宿将都得以善终,这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创业之主“鸟尽弓藏”的风格形成了反差。其次,是以儒术治天下,获得了天下的儒生和读书人的欢心,因此千年后王夫之说他“允冠百王”。最后,光武帝的个人人生际遇堪称完美,年轻时在长安读书,曾发出“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慨叹。
这不就是今人“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的理想吗?关键是,人家刘秀的人生理想超额完成了,不仅迎娶了阴丽华,还当上了皇帝。一生对阴氏也恩爱有加,有始有终。
为什么存在度不高?
刘秀近乎完美,存在度不高。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人喜欢的人物是有棱有角的那种,不让人爱也得让人恨,这样你才能把他记得住。比如一说刘备就知道他仁德,一说曹操就知道他狡诈,可是刘秀有什么特点吗?因为他太圆滑了,所以没人会给他一个让人记得住的符号。
第二,因为前面有秦始皇,刘邦。刘邦的对手是项羽,部下是韩信、张良、萧何、陈平。还有一个敢下手杀了韩信彭越并将小三做成人猪的老婆吕后。后面还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给刘邦写人生传记的是超级大记者司马迁,尽管司马迁,有点儿看不上刘邦明嘲暗讽,却让刘邦真正千古扬名。给三国写传记的是中记者陈寿,将几个次一流人物写得光芒四射。
在纪录历史过程中,总不免夹杂个人情感。但历史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要“资治通鉴”,要能“鉴往知来”,这才是最考验史家的地方,历史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看出隐藏的那一条线。
提起光武帝刘秀你会想到什么?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那他做过什么呢?
很多人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相对于其他帝王,尤其是开国皇帝,刘秀留给后人的印象实在不深。比如秦始皇,除了统一六国外,很多人还知道他修长城、焚书坑儒;再比如朱元璋,除了建立明朝外,很多人还知道他重刑反腐、大兴科举。
就印象而言,刘秀在我国历史上却刷不到存在感。
这是因为刘秀混得太差了吗?显然不是,刘秀不仅不差,反而非常完美,至少在人设上是这样的。
史书及后世文人士大夫对他的评价几乎出奇的一致。《后汉书》评价“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司马光评价他治理的天下“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苏轼评价其人“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评价一致,不仅正面,还都很高,这就十分难得了。事实上,刘秀不仅评价好,人设还十分完美。
刘秀早年到长安学习《尚书》,发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慨,后来又宛城起兵,一路南征北战,消灭了十几个割据势力,终于登上帝位。从起兵到称帝用了三年,从称帝到统一全国用了十二年,好运无法阻挡,简直就像开挂了一样。
这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懂得实践,还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理想青年啊。最为关键的是,他在极短的时间就获得了成功。
刘秀一统天下后,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柔和之道,大多数开国将帅皆以列侯归乡享受优厚待遇,而不参与政治。刘秀最终成长为一代中兴雄主。
不杀功臣、柔和治国,刘秀的人设不要太完美。
就是这样的刘秀,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不高。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运气太好,称帝时间太短,对后世其他帝王没有参考性; 二是宽容治国,而且还治理的特别好,这是王朝初创期的普遍做法,对后世少有借鉴意义; 三是不仅不杀功臣,而安置得非常好,几乎打破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惯例; 四是其他方面,如政治、经济、外交,人家搞得也都不错,但是没有特别明显的变革,对后世影响不是特别深。
这就好比一个青年,长得帅,人品好,还有知识,最后轻而易举考上了清华北大,然后按部就班到国企就业,凭借能力拿高薪,甚至还出任CEO,一切都在正常运行。当然,公司做得很好,但对于这个行业并没有特别的变革。就后世影响而言,这样的人物注定不如大刀阔斧改革者、全球业务拓展者来得深刻。
君王的存在感跟当时他的王朝有很大的关系。东汉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突出,和西汉相比东汉王朝的影响就显得很小,所以大家都觉得刘秀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高。刘秀其实也很无奈啊,自己白手起家创业的东汉王朝,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井井有条,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整个东汉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一片欣欣向荣,但是后世人们就让很少人有人记得他。
东汉王朝承接了西汉王朝的发展,没有什么创造性的举措。在所有的封建王朝中显得那么平淡无奇,似乎只是西汉王朝的一个延续。而且东汉王朝中也只有刘秀一个君王,其他的人都是一群庸才,东汉王朝也没有什么较大的发展。
王莽篡权之后西汉王朝的大权就落入了别人的手里。刘秀是相当不服气的,自己怎么也说也是刘姓皇室,应该承担起拯救天下的责任。在年轻有为的刘秀看来,这个王朝还大有可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成就一番霸业,刘秀一步一步的登上了权力巅峰。本以为可以青史留名,没想到自己这么的努力只换来史书寥寥数笔。
刘秀创建东汉王朝是相当不容易的。虽然说他当时有刘姓皇室的身份,但是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没钱买,能够一步一步的兴复汉室,绝对是靠自己的能力。他创建东汉王朝的难度不亚于刘邦创建西汉王朝,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刘秀的功绩也不亚于汉武帝、唐玄宗、唐太宗这些明君,刘秀应该被人们记得,应该青史留名。
刘秀的知名度不高与历代帝王的私心有关!不仅仅是帝王,就是封神都是这样。帝王封神是为了宣扬一种思想,引领社会的思潮!比如孔子,比如关公!只是孔子与关公的形象与民族的关系大,而帝王不同,帝王是要自己与最优秀的帝王相比!问题来了,把秦皇汉武的地位提高,还可以比文韬,唐宗宋祖,也可以比之仁厚!
为什么提及刘秀大家总是陌生又熟悉?
原因大约是缺少话题。皇帝和明星一样,需要话题,需要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情,而刘秀和其他知名的皇帝比起来,话题少得可怜,其他皇帝都好大喜功,好开拓疆土。
剧照
秦皇扫六合、汉武帝远征匈奴,这些都是极具话题性的大事件,小说家、影视剧编剧都爱写。当代人想起"封狼居胥",想起"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也会热血澎湃。而刘秀在这方面却非常低调。
建武二十七年,将领们请求趁匈奴分裂、遭遇天灾人祸之际,派兵远征北匈奴。刘秀却讲了一堆以柔克刚、以德服人的大道理,拒绝了将领们的请求。刘秀还教育太子刘庄不要擅动兵戈。窦宪征匈奴之前,东汉都没有大规模用兵。缺少对外军功,自然,刘秀就没有让后世记忆深刻的壮举。
剧照
刘秀的后代和刘秀一样,没什么话题。大家熟悉的皇子大多经历艰苦奋战,比如荧屏暖男四爷和他参与的九子夺嫡,缕缕重提热度从来不减,刘秀的儿子和康师傅的儿子正好相反,和睦、谦逊,大儿子刘强居然"孔融让梨",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刘庄,于皇家这是好事,但毕竟话题程度不及激烈的皇储之争。
此外,刘秀的对手同样没有话题度。历史上出名的皇帝,比如刘邦,刘彻,朱元璋,其对手也很厉害,刘邦的对手是项羽,刘彻的对手是匈奴,朱元璋的对手是张士诚,陈友谅,各个厉害,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相比之下,刘秀的对手实在没有知名度,刘玄、王郎、刘盆子、刘永、彭宠、张步、公孙述等,没有一个是战争史上太过出名的人物。
剧照
其实,不知是刘秀在历史上存在感低,整个东汉在历史上的知名度都不算高(不包括东汉末年分三国)东汉政治制度继承西汉,并没有进行改革创新。文化思想上,儒家一统天下。老套的制度、保守的思想,让东汉历史很是乏味。
刘秀确实是非常的完美,但在后世提起他的人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呀,你比如说很多名人都是对刘秀做过一些评价的。李世民就曾经说过,所有的中兴帝王在创业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超过了40岁,而刘秀是唯一一个30岁就已经有了一番作为的帝王。朱元璋曾经也评价过刘秀,认为刘秀这个帝王是有?安万世之功 ?的,这个评价其实也是非常高了。
其实在历史当中,不光是很多知名的人物评价过刘秀,在民间同样有很多的评价。你比如说在民间,流传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的爱情故事了。当初刘秀在看到阴丽华的第一眼就说除了?娶妻当娶阴丽华 ?的话语,后来事实证明,刘秀对阴丽华也确实是真爱,而在民间也是流传了关于两人各种各样的故事。可以这么说,不管是在一些野史当中,还是在一些正史当中,刘秀这个人的知名度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关注度同样也是非常的高。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刘秀作为一个帝王来说,话题度相对来说要少了一些。在历史当中但凡是一个帝王,那总是有很多说不完的话题。有些人可能是雄才大略,有些人则是会有一些黑点,总之就会有很多的点来让我们讨论。但刘秀倒是一个例外,在历史当中,刘秀的所有事迹基本上都是一些正面的事迹,在成为帝王以后也是一个仁慈之主,甚至当初帮他打天下的那些功臣也都是善始善终。
换句话来说,刘秀这个地王没有任何的黑料,但是在正能量方面又没有什么值得爆料的东西,或者是特别爆炸性的新闻,所以总会有很多人感觉刘秀这个帝王特别的低调,话题度较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2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