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隋炀帝为什么会死磕高句丽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大一统王朝,国祚仅延续了37年。隋朝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和隋炀帝统治前期曾盛极一时,但自从隋炀帝发动了灾难性的三征高句丽之战后,国力迅速衰竭,百姓民不聊生。最终一场遍及全国的起义将隋朝推向了历史的终点。那么问题来了,隋炀帝为什么不惜倾尽国力也要与高句丽死磕呢?追根溯源,还得从早年的一次外交接见说起。
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巡幸塞北,并在突厥属地会见了当时已向隋朝表示臣服的启民可汗。本来这种外交活动都是象征性地走个过场就结束了,但这次会见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原来在隋炀帝达到前,高句丽(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中北部存在的一个政权)已派遣使者与突厥人沟通。隋炀帝来到后,启民可汗不敢有所隐瞒,因此带着高句丽使者一起前往拜见。
隋炀帝知晓此事后,心中感到不安。他担心这两个潜在的北方强敌万一联手对抗隋朝,那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与皇帝同行的重臣裴矩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于是他不失时机地对隋炀帝说道:“高句丽乃是周代箕子的封地,汉、晋时期亦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先帝在世时就有意讨伐,陛下怎能让其成为蛮貊之乡?我朝应马上派使者前往,让他们国王速来朝廷向陛下表示臣服,否则就出兵讨伐。”隋炀帝认为裴矩的话很有道理,所以采纳了他的建议。然而当隋朝使者来到高句丽后,高句丽国王却当即拒绝。于是,隋朝征讨高句丽的行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从大业八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4年),隋朝三征高句丽,累计投入兵力近三百万。最终高句丽表面上答应臣服,隋朝在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后,赢得了这场不痛不痒的胜利。
隋朝最初征讨高句丽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防止其与突厥结成同盟;二是为了收复中国旧有疆域。然而为了这两个目的却把自己打到即将亡国的程度,代价显然太大。那么隋炀帝是否还有其他死磕高句丽的理由呢?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上面两个目的外,隋炀帝之所以要揪住高句丽不放,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历了第一次征战失败后,他的个人权威受到极大挑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皇帝一旦失去了足够的权威,往往就会受到帝国内部其他军事贵族集团的挑战。发生于613年的楚国公杨玄感反叛就是最好证明。因此,隋炀帝必须尽快完成征服高句丽的目标,用一场伟大胜利来重建自己不容置疑的权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经历连番不计代价的征战后,隋朝内部分崩离析,到处呈现亡国之象。617年,隋朝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并迅速攻下了隋朝京师大兴城(长安)。618年,李渊登基称帝,中国历史进入了唐朝统治的时代。
参考文献:《隋书》
一开始没想这样,因为以当时大隋的国力和军力,都是可以分分钟踏平高句丽的,没想到打输了(因为各种蛋疼而奇怪的原因),这很没面子,于是就再打,结果又发生一些意外,还是没打下来,就成了心病,为了解决这个心结,隋炀帝偏执的非要打赢,因为这个,国力耗损巨大。
中国隋唐时代,战争十分频繁,比如对突厥对吐谷浑对吐蕃等国,而在隋唐历史上,有一个国家是贯穿始终的征伐对象,这是一个东方小国,但是,为了对付这个小国隋炀帝冒着灭国风险也要进攻它,唐太宗为了对付它御驾亲征。
可以说,为了征服这个国家,隋唐两朝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须要打服它为止,这个国家就是高句丽。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隋唐两朝为何不约而同的一定要征服高句丽呢?
隋文帝就曾征伐高句丽,但因为台风和瘟疫而被迫退兵。
隋炀帝为了征伐高句丽,一共大规模用兵三次,动用士兵民夫多达百万之众,就算是在隋朝内部农民起义蜂起的时候,隋炀帝还是“痴心不改”,最后在国内形势无可收拾的情况,才被迫退兵。历史上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隋朝灭亡,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是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建立后,对高句丽的政策与隋朝一样,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欲灭之后快。
唐太宗御驾亲征,大破高句丽在辽东的城镇,掠得百姓牲畜无数。
唐高宗则先后派遣苏定方和薛仁贵率领大军进攻高句丽,在灭掉了高句丽的盟友百济以后,高句丽灭国。
唐朝灭高句丽,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将朝鲜半岛中北部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其贵族和百姓绝大多数都被迁入内地,融入了汉族,剩下的极少部分人流亡渤海和日本。
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消失了。
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用兵前后近百年,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隋唐两朝都对这个东方小国这么重视?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简单的为了炫耀武力穷兵黩武,如果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用兵百万还有点炫耀的意思,那么隋文帝和唐太宗这两位英明君主以及唐高宗也要对它用兵,这恐怕就不是炫耀武力能解释的通了。
其实,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隋唐两朝四代君主对高句丽屡次用兵的原因并不复杂。
主要有两条。
第一,是因为那个时候高句丽是东方强国,假如不除则后患无穷。
高句丽从魏晋时代崛起,与曹魏就有过交锋,被曹魏大将毌丘俭攻破首都险些灭国。
晋朝末年,中原陷入动乱,高句丽崛起,它四面出击,极速扩张,到了南北朝时代,这个国家已经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汉化程度也很深,它的军事实力很强,触角深入中国辽东地区,建立城市,形成割据。
面对在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个新兴强国,隋唐不可能视而不见,就如同明朝不会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一样,一定会出兵讨伐,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高句丽首鼠两端,屡次背叛中原王朝,后期更是明确对抗隋唐,它曾拒绝向隋炀帝进贡,拒绝向唐朝称臣,这直接导致了隋唐两朝不约而同的要灭高句丽。
不得不承认,高句丽运气不错,在隋唐进攻它的时候,它的国内恰好出现了几位名将,再加上天气和中国内部形势的变化,使得几次进攻它的作战都无功而返。
当然,当中国统一,内部无事,高句丽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在薛仁贵的进攻下,高句丽终于灭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2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