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需要加上尊敬的称呼,在正文中还需要加上一些问候语。在文章的结束,还需要以文字形式行礼。不过在写信时,每一个不一样的人,所面临的情况都会有所区别。这里也建议一定要掌握规则,如此在写信时才能够有效避免一些问题。
1、第1段需要加上尊称
这里的尊称一般都会拥有着比较丰富的口语,比如说尊前、座下、座前、门下以及台前等等。还有一些其实就是给文人写信,一般都是直接称之为著席、撰席、史席。相反,如果是给一些妇女写信,一般都是用粧次、粧待、粧阁、懿前等。如果是和朋友之间写信,可能就是写某某仁兄或者是某某仁兄足下是一种被重视的意思。如果是写给自己的小辈,一般就没有什么限制,主要就是“字付”、“字与”、“书寄”等。
2、需要加上问候语
在正文中还是需要体现出一些问候语,主要就是问别语,比如在分别一段时间时内心非常的想念,在此时就会加上很多的礼貌用语。如果是写给老师,主要是“拜违矩悔”、“阻拜函丈,无时或释”等,意思就是在败别之后没有能够得到教诲,离别之后一直都会有一种思念萦绕在心头。除了在词汇上表达出一些尊敬之外,也同样需要用位置的格式来表示,能够有效突出地位。
3、需要以文字形式行礼
不同关系的人在行李时显然有着对应的要求,书信上的用词其实比较丰富,还会拥有着很细的区分。如果是作用于同辈之人,主要是选择“顿首”或“再拜”。相反,如果是写给自己的事情,或者是写给自己的长辈,比如岳父母,比如父母或者祖父母等等,一般都是使用“百拜”或“顿首百拜”。如果写信之人正好是父母刚刚离世,收信人一般都是需要使用“稽首”。这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古代写信都有什么规定
一、开头:称谓(写给父母称谓用尊称即可,古代对对方父母的尊称是令尊、令堂。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堂,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二、正文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三、结语
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四、署名,属你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放在末尾。
我国古代的书信格式中包含这几个部分:启辞、正文、结语、署名、启禀词、日期和氛围、附候或者致意。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正文,这是书信的主体内容,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没有固定的写法,表达准确的意思就可以了。
古代书信格式
启辞是书信的开场白,一般都会寒暄客套一下,或者说明写信的原因,启辞过后才是书信的正文,完整的写出要传达的意思。
结语是书信的结束语,也是正文的一部分,古代写信的时候形成了一套常用的结束语套辞,比如书不尽意、余客后叙、不尽欲言等。
署名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写下写信人的名字,写给朋友的可以只留名字不留姓,在署名的后面再加上启禀词和写信时的日期氛围就可以了。附候或者致意看情况使用。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
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
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的“三班衙役”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呢
下一篇: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