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白的真实生活,大诗人李白究竟靠什么维持生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李白
很多史学家、李白专家似乎都没有研究过李白是靠什么生存的,他的主要经济来源哪方面呢?只有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李白》里讲述了一些。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来的时候,带来三十万金,这个金到底是金子呢还是铜钱呢?不得而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个口无遮挡说大话的人,估计是三十万铜钱,金子不可能。不管是金子还是铜钱,两年时间被他败尽。主要是在金陵给了歌妓和食宿、饮酒作乐,以及干谒名门。
李白在公元726年,就是出川的第二年去过一次九江,会不会是去借钱了呢?因为他有个哥哥在九江一带做生意,去九江是肯定的,借钱与否不确定,因为有他好友吴指南死在江南一说,可证明李白去过九江。公元727年,李白生病,穷困交加,李白经孟浩然介绍,去了安陆,在安陆娶妻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李白属于是入赘。也就是说,李白酒瘾安陆十年期间,估计是靠岳丈资助生存。那时候,他没名,不会有所谓的润笔费。李白酒瘾安陆十年并未消停,公元735年,李白去过长安一次,因为认识了贺知章,名动京师。李白自此有了润笔费的收入,也可以白吃白喝了。
李白酒瘾安陆十年,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许家内部的争斗和裴长吏的造谣,追究他的身世,李白来到山东兖州。来到兖州定居,李白实际是投靠自己一个族弟,购有君阴田和房产。估计是许家分给的钱财和变卖白兆山的房子、宅院所得。李白妻子去世后,他将一双儿女托付给一个年轻的织女代养,自己去江南和浙江会稽一带漫游,结交道士吴筠。因为他在山东写了《嘲鲁夫》得罪了很多文人,被驱赶,他去南陵一带贩卖铜精,铜是冶炼仙丹的药材,也是打造兵器的物资。当时是和平年代,卖铜炼丹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南陵,李白娶有一妓女,刘氏,刘氏估计当时有钱。不久,刘氏与人私奔。估计李白此刻断了收入。正在此时,李白奉诏进京,做了翰林待诏,做翰林待诏是有赏赐和俸禄的,小三年时间里,李白靠俸禄生存和饮酒、斗鸡、走马的。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个金也不知道是多少,有说三十万金,有说五十万金,估计不能少,皇上赐金肯定是大手笔。李白用这笔资金在梁园与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细细考虑,似乎也是入赘,这样李白不需要花费多少金娶妻。那么李白的钱哪里去了?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游历江南,北上邯郸和幽州,带着妻子,估计应该有仆人跟从,会有不小的开销。李白不少诗歌是写邯郸歌妓的,由此可见,寻欢作乐没少花费金银。
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名震天下,估计此刻的润笔费不会少。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误入永王府,做了幕府,被流放夜郎,估计一路的所花除了宗家赠予,就是沿路的文人骚客的接待和接济。李白被大赦之后,开始在江淮一带漫游,偶尔回庐山和豫章(南昌)与年轻的妻子相会。
李白临终的时候,穿着皇上赐给的破袍子,醉卧花间,显然已经落魄。她的妻子恐怕已经无能为力支持他了,因为她在修道庐山。李白的踪迹里有去青岛和蓬莱的痕迹,也有诗歌为证,他去干什么?送好友晁衡回扶桑?会不会是贩卖铜呢?很难考证了。李白潇洒一生是属实的,因为盛名之中,自然少不了款待和赐金、润笔、接济。李白的神话传说里,有赐给钱粮牌一说,逢州吃州,遇县吃县,州一千,县五百,不知道是真假,如果是真的,那么在获罪之前,靠的是这个。
提到大唐的诗歌,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就是李白,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大唐因为有他的身影而变得更加动人,他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瑰丽诗篇,但其实,大唐对李白并不友好。他的一生是相当坎坷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无法在官场上立足,而他同时又对官场很是执着,很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有有的时候没有机会,有的时候机会握不住,总之,他在官场上是很失败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因为无法得到重要而总是在路上,他热爱大唐的秀丽江山,所以遍访名山大川,有时候也寻仙问道,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游山玩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迹,他是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代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诗才格外的动人。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知道,旅游是相当费钱的,而李白在大唐又几乎是没有工作的,而且他还很是豪爽,那么,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如何维持生计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点,李白家境殷实。当然这钱不是他赚的,是他的父亲和祖上攒下的家业。关于李白的家世,不仅在后世看来是一个迷,即便是在大唐也是一个迷,他的真正身份一直讳莫如深,其中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一种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这是李白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提到的。
我们知道,李渊是凉武昭王暠的七世孙,所以这样看来,李白和李唐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代,这更就是说明李白是李唐宗室了,当然还有别的说法。
不过无论怎么说,李白的家世应当是相当不错的,且家底丰厚。李白五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五岁就在家乡小有名气,渐渐开始在川蜀游历,后来更是大江南北的游历,这些都不是一般的家境能够负担得起的。
我们从李白花钱大手大脚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自小是不缺钱花的。他在写给裴长史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一年就花掉了三十余万,而且这些钱并不都是花在李白自己身上,而是大部分都接济了落魄的文人、学子。李白的性格中有游侠的特质,四处游历,乐善好施。
第二点,李白的岳父家家底丰厚。李白的第一个妻子是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他和许氏成婚后,曾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安陆,他曾数次拜谒裴长史,但后来裴长史不愿意再见他,于是他开始为前往长安做准备。
后来许氏去世,李白的继室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两人婚后感情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宗氏也喜欢道家的东西,因此和李白很能谈得来,后来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犯了点错下了狱,宗氏积极奔走相救。
我们看,无论是第一任妻子还是继室,家世都是相当不错的,家中资财自然也少不到哪里去,有这样的岳父,李白很多时候根本不缺钱花。
第三点,李白自己也赚钱。李白虽然没有正儿八经上过班,就算是跟在唐玄宗李隆基身边供奉翰林的时间也不长,但毕竟是有点工作经历的,唐玄宗没少给李白赏赐,让李白离开的时候也赐了黄金,这些很够李白花一阵子的,而且李白还时不时得到一些人的赏识,做做幕僚,也能攒点银子。
还有就是润笔费,我们知道,李白文采斐然,出口成章,下笔则一气呵成。自然就能依靠这个赚点润笔费,按现在来说就是稿费,比如撰写碑文、墓志铭,写写文章什么的,都能赚不少钱,唐朝时期的文人靠润笔费发家致富的不少。
比如和李白有过交往的大唐书法家李邕擅长写碑颂,?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
再比如韩愈曾作《平淮西碑》,过后韩宏给了韩愈五百匹绢,如果现在算起来的话,得有二十万左右,等等。唐朝时期的润笔很流行,作为知名的大诗人,李白自然不可能没有润笔费。
第四点,朋友接济。虽然李白家里有钱,岳父家里也有钱,他自己也能赚钱,但他花钱大手大脚,又到处游历,结交朋友,乐善好施,自然就会有钱花完了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朋友接济,这个朋友的范围很宽泛,有的就是每到一地的一些知名人物,李白去拜访他们,他们也喜欢和李白结交,自然舍得花钱,李白住一阵子的花费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再者就是好朋友,比如汪伦,汪伦曾让李白住进他家,好吃好喝伺候着,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还送了不少的好东西。李白自己有钱的时候会接济落魄的学子、文人,而李白落魄了,也有愿意接济李白的。
他还有一个关系比较不错的族叔,即李阳冰,李白最后的那段日子就投奔了李阳冰。当时李阳冰是当涂县令,李白就住在李阳冰家中,吃喝都是李阳冰负责,李白还将自己的手稿都交给了李阳冰,托他对其进行整理,这就是后来的《草堂集》。
以上四点,大抵就是李白的经济来源,他以此维持生计,当然,有时候难免穷困潦倒,比如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年老,生病,穷困折磨着他,好在他有个不错的族叔收留了他。
李白的一生,不是在云游,就是在云游的路上,可以说,李白的人生历程完全不输明代徐霞客。当然,李白云游可不是穷游,每次外出,那都是备足了资金,一年花几十万钱的手。
先给大家算个账,李白第一次出川就曾在一年内花了30余万钱。
30余万钱什么概念呢?
唐代开元年间,米价大概是百文一石,一石是53斤,换算下来,30万钱能够买31.8万斤米。现如今,大米的价格在5元左右,也就是说李白在一年内花了超过158万人民币。
然而,让我们更震惊的是,这158万人民币不是他自己花的,而且他用来接济那些落魄文人了;
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
随随便便花个百八十万接济那些落魄且素不相识的人,这样看来,李白真实豪的没边了。那么,李白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他又是靠什么过得这么潇洒随性呢?
首先,会投胎!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比尔?盖茨的孩子出生在盖茨家,从小享受到全世界最好的物质生活以及最好的医疗教育。而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则缺衣少吃,营养不良,甚至在成年后无法接受教育,幼小的年龄不得不靠沉重的体力劳动来谋生。
而李白这哥们就相当幸运,虽然不是世界首富的儿子,但相比而言也不差太多。当时,李白的老爷子那是相当有钱,而且人家祖上还是名门望族。
关于李白的身世,李白曾说自己是东晋时期西凉开国国君李暠九世孙。
李暠这个人可不得了,他的祖先是飞将军李广,他的八世孙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这样算下来,李白还是李世民同宗的族弟。当然,也有一些学者经过考究,认为李白可能是李建成的玄孙。至于这种说法的真假,大家智者见智了。
祖上曾经阔过,现在也不是很差。
据李白说,他的的先祖自隋末唐初便开始在西域一带经商,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攒下了亿万家产。
当时,李白的大哥三弟已经子承父业,干起了经商的买卖,发了大财。唯独李白,不愿意继承亿万家财,每天幻想着成为管仲一样的名相。
到了25岁,可能是老爷子拗不过他了,同意了李白外出闯荡,于是,给了李白30万钱作为盘缠。
李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因为商人身份不能参加科举,因此,他只能选择依靠才气名望入仕。就这样,李白开始结交社会名流,希望得到他们举荐,以此进入朝廷做官。
可惜,天不遂人愿,李白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始终得不到入仕的机会,而且,钱也快花光了。眼看再没有希望就可能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此时一个新的希望出现了。
其次、会娶老婆
有人总结了人改变命运的几次机会,第一种是会投胎,第二次是努力学习,使自己能力出众。第三次就是靠结婚,女性嫁入豪门,瞬间寒鸦变凤凰,男人迎娶白富美,马上走向人生巅峰。
李白在第一次财务危机的时候,经好友孟浩然介绍迎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嫁妆那是多的不得了,就这样,李白瞬间化解了财务危机。
有了钱,李白并没有花天酒地,错了,并没有?花天?,?酒地?是有的。李白把这些钱全都用做了云游天下,以及结交权贵,再加上他惊世的才学诗文,慢慢的打入了李隆基的人脉圈。
公元742年,已经42岁的李白得到了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李隆基也看到了李白的诗文,瞬间化身小粉丝,马上邀请了李白入宫就职。
此时的李白异常兴奋,心想当朝皇帝李隆基都是我的小粉丝了,出人头地、指点江山、流芳百世那是指日可待了。结果,李隆基太崇拜李白的诗文了,恨不得天天看到李白的诗文,因此让李白就职于翰林院,每天除了写诗词歌赋,就是陪伴自己郊游狩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