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丁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邦艰苦创业的数十年中,无数次在激烈的拼杀中身陷绝境,他麾下的能人异士又多次帮助他化险为夷,他才能笑到最后。文中此人在刘邦狼狈落魄时救他一命,为何刘邦在称帝后一定要杀他?
季布一诺胜千金
你可能不知道谁是季布,但你绝对听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季布是楚地人,以中诚信、守诺言而著称。据说只要是他许下的诺言,无论面对多么艰难险阻,他都会设法完成,从未失信,于是楚地便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黄并不是我们现代的黄金,那时秦末汉初可能以黄铜为黄金,二者外观极为相似。)
在风起云涌的秦末起义战争中,季布效力于项羽,并被称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他军事才能卓越,多次带兵击败刘邦的军队,使刘邦陷入困窘之境,搞的刘邦很狼狈,所以刘邦很忌恨他。
丁公彭城放刘季
刘邦别名刘季。丁公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第七号男嘉宾。丁公和季布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季布先参加了项羽的起义军,丁公后跟随兄长投靠项羽,也是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公元前205年,刘邦听信手下谋士的建议,集合各路诸侯,召集人马五十六万(号称)。进攻项羽的封地(搞偷袭,项羽去打齐国,找田荣算账),彭城(项羽的都城)不战而降。项羽嘛,多爱面子一个人。自己的都城不战而降,估计要气的跳脚大骂。
项羽当即掉过头来,带了三万兵马(这位爷经常以少胜多,可参见巨鹿之战)风风火火的就从彭城赶回去。刘邦可能有点膨胀,毕竟自己手里有四五十万的兵力,而且刚打下项羽的都城,有点小看项羽的意思。(历史无数次的证明,骄兵必败。)结果四五十万人让项羽带的三万兵马打的丢盔弃甲,刘邦身为三军统帅,也能仓皇逃出彭城,身边的近卫被杀的竟然只剩几十个人。
于是历史上堪称神奇的一幕上演
丁公带骑兵四处追击汉军,上天眷顾,他竟然追上了刘邦,此时的刘邦简直就如猪狗般任人宰割。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地位一般的将领,在战场上俘获了敌国的皇帝(打个比方),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且无比荣耀的事情,也许你可以凭此功劳一步登天。如果丁公选择将刘邦交给项羽或者就地斩杀,那么历史将会大有不同,项羽或许就可以真正的建立楚国称帝,一统华夏。
可惜没有如果
两军相遇对峙(说不上对峙,其实是刘邦被包围),刘邦见逃脱不过便停了下来。此时的丁公异常的冷静(说实话我真搞不懂他的脑回路,可能是想给自己留后路。) 刘邦看着丁公道 “两贤岂相厄哉!”大致意思为“英雄何苦为难英雄!”丁公沉默着,然后竟然让手下让开道路(不顾手下的强烈反对),刘邦见此赶忙逃走。
令人唏嘘的命运
楚汉相争中,刘邦渐渐占据上风,最后一战,西楚霸王被围垓下,突围不果,自刎而亡。项羽被围垓下后,他手下的将领纷纷逃亡,其中季布、丁公都上了刘邦的追杀名单,刘邦重金悬赏他们。
季布在逃亡中受到一个叫朱家的侠客帮助,朱家又搭上夏侯婴的线,让夏侯婴向刘邦求情。刘邦考虑到抚慰江东旧部,同时季布也是一个品行良好,有才能的人。不但放了季布而且还封了他官做。丁公听到后大喜过望,主动去见刘邦,得意忘形的说着自己如何放了刘邦一马,救刘邦一命,当时刘邦是多么的狼狈。丁公自认为居功甚伟,满以为会被封以高官厚禄,刘邦却“为人臣而不忠乎!”让后世的臣子不要效仿丁公,将丁公斩杀。
是被刘邦杀死的,丁公事实上是对刘邦有恩的,但他也是真的被刘邦所杀,其实刘邦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是被称为知人善用的人,他很惜才也愿意给这些有本事的人机会,所以也很得人心,能够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给予人才最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说韩信,韩信是背叛项羽逃出来的,一开始刘邦也不是很看重他,觉得这人比较贪得无厌,一心只为利益。不过韩信后来得到了萧何的推荐,刘邦决定见韩信一面,见过韩信后发现这人真的是有才华的,对自己争夺天下很有用,但是当刘邦成功登基后,韩信就立马被萧何设计杀死,这真的是成也是他败也是他。
再就是丁公这个人,他原来也是项羽的属下,在一次刘邦出逃的时候,他带兵前去捉拿刘邦,追到了但是又放了他,所以当项羽战败后,丁公想着自己曾经也算是救过刘邦一命,好歹算是救命恩人吧,丁公去投奔刘邦,刘邦看见丁公来了,二话没说请他进军营,不过令丁公没想到的是,在走遍整个军营后,刘邦当场杀了丁公。
刘邦说:“这人能够背弃旧主,自然也能够背叛我,这种人不配做我的部下,你们千万别和他一样”。所以说丁公其实也死得不冤,他猜错了刘邦的心思,以为刘邦会把他当座上宾呢,事实上丁公一早就是背叛了项羽,当年该抓的时候不抓还放走了刘邦,现在项羽死了还想投奔刘邦,做人不忠诚,当有这个下场。
刘邦称帝后,之前项羽的手下丁公过来投靠他,反而被刘邦下令斩首示众,这并不是恩将仇报,而是为了立威,刘邦要告诉天下之人不能背叛自己的主公,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这就是帝王的驭人之术。
众所周知项羽和刘邦是死对头,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刘邦跟项羽是一起共事的,他俩一起在项梁手下办事。刘邦就趁机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与军中的人广泛结交,而刘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认识了丁公。
之后,项羽率兵去进攻齐王,而刘邦就趁项羽不在,用56万大军攻打并获得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听闻自己的老家被端,火冒三丈,立马率精兵3万火速回援。当时的刘邦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手下并无能兵强将,大都是各路诸侯凑出来的乌合之众,面对项羽的3万大军,被杀的节节败退。
刘备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逃跑的时候,正好被丁公所抓获,于是刘邦为了活命,立马向丁公求饶,希望他可以念在以往交情的份上,饶自己一条小命。
按理说,丁公直接斩杀刘备,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他还能获得项羽的封赏。可惜丁公偏偏犹豫了,他念了私情放走了刘邦。并且回去跟项羽谎报军情,说自己没有追上刘邦。
之后,刘邦在韩信、萧何、樊哙等人的帮助之下,成功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当上了大汉天子。这时候丁公就想着,自己曾经救过刘邦,那么去投靠他肯定有好处。
但是刘邦见到了丁公之后,却派人把丁公绑了起来,并且对手下的人说:“丁公原本是楚国之人,却背叛了他的主公项羽,让项羽失去天下,这样可恨的小人,大家千万不要效仿!”
由此可见,面对欺骗君主的不忠之人,没有谁敢用他在手下办事。丁公的死亡,也让刘邦手下的人更加忠诚,不敢对刘邦有二心。
楚汉战争最终以耍无赖的刘邦胜出,而刘邦这一路走来也是颇为狼狈,狼狈到了什么程度?几乎数次被项羽军队追着打。而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物叫季布,他是项羽麾下的五虎大将之一,曾经多次领兵打败刘邦,把刘邦打得走投无路。刘邦对他理应是怨恨的,可是到后来却又对他封官行赏。而另一位叫丁公的曾经放了刘邦一条活路,可是反而却被刘邦杀掉,这又是为何呢?
季布,楚国人,早年跟着项羽闹革命,并数次建功立业。这位老哥在楚汉战争期间,多次把刘邦打的满地找牙。而后项羽兵败后,刘邦到处通缉他,季布只好躲藏起来,可躲避终究不是办法呀,恰好一位姓朱的好心人收留了他,还通过夏侯婴为他说情,结果刘邦知道后竟然就把季布给赦免了,而后还封官行赏。
按理说刘邦对这位仇家应该是恨之入骨才对,因为季布数次要了他的老命。可是刘邦奇迹般的宽容了这位老哥。一方面是说客会讲话,另一方面可能是刘邦故意做个样子,不想背负杀害贤才的骂名也就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邦性格的怪诞。这种怪诞的性格就体现在在杀害丁公这位老兄身上。
丁公,也是项羽部下的大将,据说是季布的舅父。彭城之战中奉命追歼刘邦的就是这位仁兄了。他可没丢脸,最终追上了刘邦并堵住了他的去路。本来刘邦在这里就可以魂归故里的,而项羽也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位丁公大人居然把刘邦给放走了,而且仅仅是因为刘邦的一句废话。
史书上记载:"丁公为楚将,逐窘高帝彭城西,帝急顾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而去之。大伙儿看到这里就觉得莫名其妙了,这个剧情实在是大逆转。刘邦就对丁公说了一句,我们都是好汉啊,怎么能让两个好汉相互为难呢?没想到丁公就这么好骗,一句话就忽悠住了,立刻就放刘邦走了。这其中蹊跷实在令人费解。
丁公是楚国人又是项羽部下,而彭城之战实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刘邦都把你老巢都占了,侵略你的家园,难道丁公就没有一点爱国之心?况且私自放走刘邦项羽那边如何交代,弄不好会掉脑袋。而且丁公与刘邦素不相识没任何关系,这些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就更加使这一事件变得迷糊。
刘邦称帝后,丁公自认为自己是刘邦的救命恩人而且又是季布的舅父,以为很得到刘邦的封赏,可是没想到刘邦毫不留情的把他给杀了。刘邦这样做的原因表面上是以儆效尤,告诫臣子们要忠心事主。因为丁公就是不忠而未违背项羽的意图。还有更深次的原因是刘邦现在贵为帝王,当他面见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他会想起自己摇尾乞怜的模样,伤及了自己的自尊。所以刘邦不得不杀掉曾经放他的丁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高宗李治的墓在哪李治墓被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