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桧。
提到秦桧这个名字,我想没有人陌生,他与一手造就的风波亭冤案一起"名垂青史",被人唾骂至今。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秦桧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他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精忠许国"这四个大字在岳飞之前曾被用来赞美秦桧。那么他又是如何转变为后来的投降派,策划冤死岳飞元帅并葬送抗金大局的呢?这一切还要从岳飞念念不忘的"靖康耻"说起。
秦桧生于元祐五年(1090年)的一个官僚家庭,25岁进士及第,从此开启了官宦生涯。他的仕途前期平平无奇,中举后被任命为密州教授,后转为太学学正,在这个职位上,秦桧一做就是十年。然而在他当官的第十一年——靖康元年,转机出现了,短短两年他实现了太学学正、职方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的四级跳,年仅36岁就成为了御史台的长官。秦桧升官为何如此之快呢?答案就是秦桧此时一直以坚决抗金的强硬派面目示人,以此博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平步青云。
靖康元年初,秦桧上奏,认为对寇边的金军"不宜示怯,以自蹙削",不久金军长驱直入围攻开封,秦桧再次上书要求加强守备、拒绝割地。宋徽宗没有同意,反而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跟随割地使张邦昌出城办理割地事宜,秦桧坚决拒绝,认为此职用来割让土地,虽然升官但让他十分屈辱,于是他多次上奏请求辞去这个职位。秦桧的做法并没有改变割地的结果,北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国以达成和议,第一次开封之战结束。
达成和议的北宋上下长舒一口气,又过上了莺歌燕舞的生活,谁料当年十一月,金人卷土重来,再次兵临开封城下。宋徽宗召集群臣议事,大部分人赞同割地求和,秦桧依然坚决的站在反对割地的立场上。金人在外面围攻不休,各地援军却被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拦住,最终金人攻破北宋都城、俘虏徽钦二帝,百年宋家江山一朝沦丧,史称"靖康之变"。
金人灭北宋后,欲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满朝文武寂静无声,唯有秦桧带领他的御史台一纸反对状递了上去。正如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谁复知?"。如果此事后金人恼怒将他杀死,秦桧大概会成为忠臣义士百世流芳人人称赞。
金人自然不会乖乖听话,主帅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率军大索全城后立刻让张邦昌当上了傀儡皇帝,随后押着徽钦二帝、金银财宝以及包括秦桧在内的一些大臣回了北方。也许秦桧之前的强硬只是伪装,也许是两次开封之战让秦桧心灰意冷,从此走向另一个极端。总之到达北方的秦桧,不久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一个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奸臣秦桧。
他先是替宋徽宗向金太宗摇尾乞怜,表示愿意通知在南方称帝的宋高宗赵构,"使子子孙孙永奉职贡"。这件事没有让宋徽宗脱离困境,却让秦桧受到了金太宗的赏识,他后来被赐给大将完颜昌,秦桧用尽浑身解数讨好完颜昌,不仅在其他大臣被流放东北的时候安然不动,还被完颜昌任命为"参谋军事",随他征战各地。
秦桧显然没打算在金国终老,建炎四年十月,秦桧决意归宋,他先是投奔涟水军水寨,后乘舟过河回到杭州。然而秦桧如何从金国逃出来的至今还是个谜,秦桧是完颜昌心腹,他能从金国中心逃亡两千多里归宋简直不可思议。从后来的事情看,甚至可以猜测秦桧是完颜昌故意放回宋朝的,以便借助秦桧的力量从内部突破难以逾越的长江天险。但不管怎么说,投奔南宋时的秦桧降金的立场已是确定无疑。
秦桧是被掳走的大臣中唯一逃回来的,这让宋高宗赵构非常高兴,认为秦桧忠心可嘉,任命其为礼部尚书。实际上,此时是有很多人怀疑秦桧是金人派出的奸细,但奈何秦桧和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均关系密切,他们全力帮助秦桧证明身份,再加上人心涣散的南宋军民也确实需要一个"榜样"鼓舞士气, 而且秦桧过去的强硬行为也很有说服力,就这样秦桧成为了时人眼里的南归英雄、再世苏武。当时的主战派李纲赞扬他"精忠许国",还有人说他"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直谅公忠,久孚中外"等等。
然而大英雄秦桧很快就让那些真正的义士失望了,他无所顾忌的走上了投降派的道路,劝解宋高宗接受和议,停止北伐。他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政治口号,从此全心全意的为宋金的"和平"奔走,为此不惜炮制冤狱,残害岳飞、韩世忠等人。
靖康元年,在国子监担任学正的秦桧确实是一个主战派,他认为金人贪得无厌,不能指望通过割地来满足他们的欲望,并且他连上三章推掉了与张邦昌去金营义和的差事。但主战不一定就是忠臣(需要考虑动机),再者主战还有坚定不坚定之分。秦桧主战的原因很有意思,我们概括一下:因为金人贪得无厌,所以不能和。那么金人要不是贪得无厌呢?那是不是就能割地主和了?所以我认为秦桧主战,并不是从民族大义出发,而是觉得这样做不合算!
秦桧出生仕族之家,可以说前半生,虽然偶有艰苦之日,但随徽宗,钦宗等人,被俘至北,生活艰难,是他之前所没有碰到过的,一不小心,就是被放逐更远的塞北,或者被金人随意处死,作为臣子及个人,此时他要想办法活下去,同时也要让主子活下去,因此,在历史的记载中,秦桧被俘后,利用个人的政治投机和毫无骨气的屈服,赢得了金国的信任,成为了金国南征的随军参谋,保住了性命,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生死的时候,不明白,秦桧那时的内心纠结,当然很多人也因为一腔热血,客死他乡,但是秦桧不是,他变了,他说服了自己的内心,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所以苟延残喘活下来了。
一个被掳到北方的俘虏,居然在三年多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这怎么可能呢?秦桧必须给宋高宗以及诸大臣一个合理的解释。当然,秦桧早把答案背熟了:我为金人所掳后,被迫随金兵南下,乘机杀掉金国的看守人员,冒险夺了一条船才得以回来。把自己的冒险故事说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正如三年前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忠臣”一样,如今他又编故事把自己塑造成从敌后生死归来的“英雄”。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秦桧这个人,毕竟现在他还跪在岳飞庙前。不过很多人其实对于他有一些误解,那就是他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在他人生的前半段,其实他一直是一个主战派。跟他晚年一直卖地求和的形象完全不符合,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原来秦桧还曾经有过自己的热血青年。其实秦桧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转变,完全跟当时的朝廷脱不开关系。可以说这是一个热血青年逐渐堕落的故事。
在当初进军第一次围攻汴京的时候,当时很多的朝廷重臣都想要割地求和,这个时候琴会站出来,主张不能投降,宁死抵抗。他认为如果这个时候割地赔款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在以后就会任人宰割,所以必须要坚持下去,等待他们跟我们谈判。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尊重在谈判的时候才能够有缓和的地方。而且当时秦桧对于金军的了解还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提出的一些意见非常到位,只不过当时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一直想要割地求和,根本没有把他的意见放在心上。
最杀人诛心的就是在别人的怂恿之下,皇上让秦桧做议和大师,跟金军做谈判。这对于当时的秦桧来说无疑是一个毁三观的事情,所以他立刻就像皇帝写了三封辞职信,表示自己肯定不会去的。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因为谈判的时候意见不统一,直接导致双方谈崩。皇帝更是被人家直接夺走了,甚至于想要直接消灭宋朝改朝换代。过了几年之后,金军再次打过来,这个时候宋高宗赵构想要再次谈判。秦桧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老油条了,不会充当出头鸟。在接连试探几次之后,才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信任,成为了议和大使。
秦桧早年坚决主战,从金国返回来后,又坚决主和。这种前后完全相反的表现,确实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感觉这人简直就是人格分裂。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理清楚秦桧为什么主和,又为什么主战,我们就会发现,秦桧并非人格分裂,反而他为人行事,始终围绕个中心。是哪个中心呢?
靖康元年,当金兵南下的时候,秦桧担任的是太学学正,太学学正是太学里负责制定规章制度的,是一个非常小的,而且是非常边缘的官。但是,当金国索要北宋三镇时,秦桧上书反对,表示最多割一镇,宋钦宗虽然没有听他的,但是把他升为职方员外郎,又改为干当公事。这个职位属于是张邦昌的副手,张邦昌当时是割地使。宋钦宗设立“割地使”这个名字,虽然太烂,遭千古骂名,其实差不多相当于当时的外交部长。
秦桧因为反对议和,从一个边缘的,在皇帝心中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小官,变成当时最重要的外交部官员,职位升了,位置也重要了。再看秦桧的第二次升官。当金军兵临城下,又要求北宋割地,不然就进攻汴京的时候,宋钦宗让大臣们投票表决。结果70人同意割地,36人不同意割地,秦桧属于不同意割地的36人之一。但随即宋钦宗就把秦桧升为御史中丞。
宋钦宗是比较主和的,秦桧则是主战的。但是宋钦宗很奇怪,秦桧越主战,越和他观点不一致,他越升秦桧的官。奇怪吧?其实这也好理解,宋钦宗之所以主和,是因为他害怕打不赢。但是大臣们如果也是一味主和,那就没抵抗,干脆亡国算了。所以,宋钦宗才会那么信任主战的官员。(再说了,秦桧其实是恰到好处地主战,就比如“割三镇只同意割一镇”,这其实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当秦桧从金国逃回来后,他的主张改变了。当时朝廷和宋钦宗时期的官场气候完全不同,朝野上下是一片主战之声。在这种情况下,秦桧向宋高宗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宋高宗表扬他忠心可嘉,升他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升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原先因为主战,秦桧得到升迁。现在因为主和,秦桧又得到升迁。秦桧总在升迁中。
不久,宰相范宗尹因为一件事与宋高宗观点不一致,秦桧坚决附和宋高宗。宋高宗罢了范宗尹。罢了以后,并没有升秦桧。这时候秦桧扬言:“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有人问他是什么?他说,现在没有宰相,无法执行,说了也没用。于是宋高宗便升他为宰相。接着,宋高宗虽然因为朝中政治斗争,一度罢免了秦桧宰相的职务,但是,后来又迅速把秦桧升为宰相。而且还让他独相十多年。宋高宗为什么要升秦桧为宰相呢?是不是希望秦桧能拿出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奇策?
其实他也知道,秦桧拿不出什么奇策,但他知道,秦桧支持他求和的主张。宋高宗为什么要一意求和?既然朝堂上下都是一片主战之声,而且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人还在连打胜仗,如果一直坚持打下去,收复更多的国土,未必不可能。再说了,就算不能收复全部的国土,以战促和,在求和的时候,不是手中的筹码更大吗?其实,这是老百姓的想法,不是宋高宗的想法。宋高宗的顾虑太多了:一是如果打金国,把金国逼急了,金国把宋钦宗送回南宋,该咋办?
二是南宋初年的军队,大都是从民间招安来的,如果将领拥兵自重;或者将领没想称王,士兵们对他黄袍加身,又该怎么办?但是要和议,谈何容易?朝野上下一片主战之声。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帮他做成这件事,并且帮他背这个黑锅。
秦桧完全掌握了宋高宗的心里,他愿意成为那个强有力的人,他愿意来帮宋高宗背这个黑锅,只要宋高宗让他当宰相,让他独相,让他走上权力的高峰,他什么都愿意。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秦桧无论主战,还是主和,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让自己升官,让自己走上权力顶峰。(参考资料:《宋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