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昭帝为何会觉得做皇帝是让他最痛苦的事情,他要是他你也会这样想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00:24:25

汉昭帝为何会觉得做皇帝是让他最痛苦的事情,他要是他你也会这样想的

还不知道:汉昭帝为何会觉得做皇帝是让他最痛苦的事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做皇上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可以掌握天下的生死大权,可以有无数的女人供自己挑选,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对他来说,做皇帝恐怕是他这一生让他最痛苦的事了。

他的母亲,是汉武帝刘彻的最后一位宠妃,钩戈夫人。当年刘彻出去游玩,听闻了河间有一位奇女子,于是就命人找到,只见十几岁的钩戈夫人异常漂亮,她天生双拳紧握,无法展开,见到刘彻之后竟然被刘彻给掰开了。掰开之后的手掌心,还握着一个小小的碧绿玉勾。刘彻觉得,这个奇女子一定是上天送给自己的。于是就把钩戈夫人带进了宫中。

进宫之后的钩戈夫人得到了刘彻最深的宠爱,没过多久,就怀上了刘弗陵,只不过,刘弗陵也不是一般人,在娘胎里一直呆了十四个月才出生,也称钩戈子。

这时的汉武帝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了,老年得子,让他的心情倍感激动。刘弗陵从一出生,就受到了独一无二的宠爱。四五岁的刘弗陵就表现与其他兄弟出了不一样的地方,他十分的聪明,刘彻认为,这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儿子,于是,便有了把刘弗陵立为太子的一颗心。

不过,老年的刘彻容易胡思乱想,疑心比较重,他害怕自己死后,刘弗陵太小,而钩戈夫人才二十多岁,会祸乱朝政。

他为了自己死后,能保证朝政的正常运行,于是就安排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位大臣辅佐刘弗陵,而钩戈夫人,则赐死。自己当了皇帝,而自己的娘却要被处死,刘弗陵的心里,说不出来的苦。

没多久,刘彻就死了,刘弗陵在四位大臣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

当时的刘弗陵才八岁,能干什么,基本上一切的国家大事都是经过霍光的手之后再禀告给刘弗陵。没多久,金日磾就病死了,四位大臣剩下了三位。刘弗陵十二岁的这一年,由上官桀安排,立了上官小妹为皇后,这自然也不是刘弗陵愿意的。霍光这时,和上官桀,桑弘羊早就是面和心不合,上官桀和桑弘羊为了自己的私欲,伙同燕王刘旦,准备发动政变。霍光和刘弗陵早就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他们没能得逞。失败后,全部 都被霍光给灭了。这一次的事件之后,霍光就把所有的权利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刘弗陵,还要在他的翅膀下讨生活。

据说刘弗陵刚刚即位的时候,就让人建了一座淋池,里面种满了荷花,刘弗陵特别喜欢在这里玩,经常就让宫女在这里给自己唱歌听,但没玩几天,大臣们都纷纷进言说,做皇帝不能只顾着自己享乐,能发动群臣的有谁,只有霍光了,没多久,淋池就被拆掉了。

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甥女,霍光为了进一步的掌控朝政,就急着想让刘弗陵宠幸上官皇后,好早一天生下个儿子。为了让刘弗陵只宠幸皇后一个人,霍光还让当时宫里所有的宫女,都穿上一种他特制的裤子,带子比较多,不容易解开,防止刘弗陵一时兴起去宠幸她们。只不过,当时的上官皇后才十几岁,就算是霍光这样努力,最终上官皇后也没能生下个孩子出来。想当年,当初吕后独大,汉惠帝刘盈做傀儡的时候,汉惠帝就经常借酒消愁,或者是与宫女厮混,可刘弗陵呢,连这点自由都没有.

身为一个皇帝,国家大事自己做不了主,想玩乐自己也做不了主,想宠幸那个女人自己更做不了主。可想而知,刘弗陵的心里会有多郁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年仅二十一岁的刘弗陵,早早的就死去了。

历史问题:你们眼中的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一位具有突出历史地位的皇帝。人们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正是这两位划时代的帝王,奠定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和天下秩序。

汉武帝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汉族的历史上是一位具有特殊历史功勋,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帝王。

首先,在汉武帝时期,征讨四夷,开疆扩土,奠定了此后汉人大致的居住区域,给了后世子民足够的生存空间。在武帝统治期间,国家的版图几乎同时往东西南北四方扩张。东边,水路并进,灭了卫氏朝鲜,设置四个郡,把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央控制下;西边,在降服匈奴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后,在河西屯田建设,割断了西羌和匈奴的联系,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阳关大道;且斩楼兰,破车师,灭大宛,威震西域各国,为日后西域纳入中央管辖奠定基础;北边,发动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战,经过河南、河西、漠北三场决定性的战役,拓地千里,使得匈奴远遁;南边,分别降服了南越、闽越、东瓯、滇国、夜郎等许多国家,势力深入中南半岛。在打下来以后,汉武帝还能很好地巩固,并用中原的文化对四方进行感化,汉武帝时期全国郡县的分布区域大致和现在汉文化覆盖的区域相当,除了汉族本部,还多了两块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地方——越南和朝鲜,可以说是汉武帝把华夏文明的火光扩大到四方,并奠定了华夏子孙的居住区域,对后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了读书人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信仰,也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有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认同意识。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思想意识形态上的统一是很必要的。而武帝刚接手的时候,国内是多方面的思想并存,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占了统治地位。汉初的政治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变动,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武帝在遍阅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统一思想,外儒内法,儒法结合的统治方法贯穿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这点对于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于汉族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认同正是以儒家作为主线在此时开始形成。

再者,大大加强了国家的军事能力,击败了盛极一时的军事强国匈奴,降服了周边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确立了中国对周边民族宗主关系。武帝对军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了强大的骑兵和水师,为汉军横扫四方奠定了基础。而且武帝的改革是在更深层次——物质和制度层面进行,通过改良武器和优化制度,保证了汉朝军队长久的武运。在武帝之后,整个汉王朝,中原对周边的部族都有着巨大的军事优势。武帝很注意保持中原对于四夷的武器优势,严格控制武器和铁器进出边关,对于违法的商人,毫不留情地正法。在西汉的时候,一个汉兵能对抗五个胡兵,主要是武帝缔造的武器优势。

最后,加强了中央集权,以推恩令为依托,加以政治军事手段,逐一虚弱并消除了各个同姓诸侯国,从此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经济上,收回了铁盐铸钱三大利,作为国家独营,使得中央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大为加强。还设置了京师太学,大力多渠道地选择人才,不拘一格,这些人才选拔的措施,在当时无疑是先进,也为后来的科举制度起了一个雏形的作用。

当我有幸在敦煌以西看到汉代的长城遗址的时候,顿时肃然起敬,更对当时的将士心存敬畏。就是在这片当今看来仍然是人类难以生存的茫茫戈壁沙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艰辛开拓,才有了如今广袤的国土。而这玉门关外一段段残存的长城,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显得无比的伟岸,因为那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背影。

1.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2.颁布推恩令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加强监察制
5.派卫青 霍去病攻打匈奴
雄才大略 有文治武功的伟大君主对汉武帝的评价是一个非常棘手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汉武帝死后不久、就是他的儿子刘弗陵继位8年之后召开的盐铁会议上,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与其他国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桓宽写作整理的《盐铁论》,详细记述了这次会议的实况。到了东汉班固写作《汉书》时,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主要记述他的文治,第一次提出了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功绩;也就是说,只提他的文治,不提武功——不提,就是表示含蓄的批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武帝去世后,关于他的评价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到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时,对于汉武帝的批评就公开了,说他穷兵黩武。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在他身后,为何出现不同的声音?该如何看待这些评价?汉武帝不是一般的君王,他是西汉王朝的一个关键人物——西汉王朝的鼎盛期正是武帝时期。这个人至今该如何评价、看待,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汉武帝的旷代武功

汉武帝一生,从16岁继位,70岁去世,在位54年,在位时间之长一直到清朝康熙才打破这个纪录,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在这54年中,对匈奴作战长达44年。所以很多人评价汉武帝的时候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对匈奴作战的问题。司马光评价他穷兵黩武,班固绕开他的武功。

匈奴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的草原民族,存在时间很长。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匈奴草原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骚扰。

匈奴和汉朝的矛盾,在刘邦在位期间已经不可收拾。刘邦曾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征讨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的四十万精兵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粮草断绝,处境十分险恶。陈平提出用重金贿赂匈奴阏氏,刘邦的部队才得以解围。这次惨痛的教训使刘邦清醒地认识到,当时西汉王朝没有足够的实力在军事上同匈奴抗衡。从此以后,刘邦就定下政策,以和亲的方式来缓和同匈奴的关系。这一政策在刘邦死后一直延续了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三个朝代。

和亲的六七十年间,汉朝没有大的战事,但匈奴对汉朝的掠夺,从来没有停止过。早期以掠夺财物、掠夺边地的老百姓为奴为主要目的;后期目的就是报复。

汉武帝16岁继位,第二年他就在全国搜罗人才,出使大月氏。因为他了解到大月氏曾是匈奴的天敌,他想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这个出使的人就是张骞。虽然,张骞花了10多年时间才回来,但我们可以看出,17岁的汉武帝作为一个少年天子已经下决心要联合大月氏,对付匈奴,有了一个对匈作战的整体规划。

这种勇气、这种魄力、这种战略眼光是非常罕见的,何况出自一个17岁的皇帝,刚继位二年的皇帝。

当然,打仗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打仗就是烧钱。汉武帝有这样的眼光,是因为他继位的时候西汉经济力量空前雄厚,这是他的经济资本,是他的本钱。

但是,除了谈基础之外,首先应该看到汉武帝的魄力。

每一代国家的领导人,都会面临他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他有没有勇气面对、他有没有魄力去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评价一个皇帝,不是看他后宫有多少嫔妃,而是看他敢不敢担负起他作为一代皇帝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武帝是非常懂得自己的历史责任,所以汉武帝采取的办法就是要对匈奴进行战争。

提到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必须提到三个人:卫青,霍去病,李广。很多人喜欢卫青和霍去病,称他们为卫帅、霍帅。其实,真正的“帅”是汉武帝,他是整个对匈作战的蓝图的绘制者、战略的决策者、战役的制定者。每一次作战,攻击的对象、将领的选择、兵力的配备、后勤的保障,都是汉武帝亲自过问安排的。卫青、霍去病,是将兵之人,汉武帝才是将将之人,是没有带兵的军事战略家。

汉武帝的千古文治

我们看汉武帝另外一个方面,在文治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政府此前没有明确的治国思想,谈不上儒,也谈不上道。汉武帝继位前,同时接受两种教育,既读了道家的书,也读了儒家的书。

而由于窦太后的影响,西汉此前实行“无为而治”——当时由于经济力量不雄厚,没有办法作事情;而汉武帝时,经济力量雄厚,想要有所作为,所以需要“有所为”的儒家思想作为他的统治思想。

所以,汉武帝很重要的思想,是尊儒。但,这个“独尊”,需要正确理解,当时其他诸子百家还在发展。汉武帝其实是王霸兼用,王道就是儒家,霸道就是法家。

封建统治者的一个特点,就是独裁,最喜欢的就是法家。法家告诉他怎样统治臣子驾驭百姓,但他又希望天下百姓按照儒家思想,尊卑有序。对外推行儒家,自己喜欢法家,儒表法里,这是历代君王最本质的东西。

汉武帝的作用,是为儒家推崇的五经设立五经博士,建立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以儒家思想为价值体系的文人。这批文人,作为西汉政权文官的储备队伍,给知识分子指了一条路,形成了中国流传久远的文官集团制度。

中国历史上,有四种执政力量:文官,武将,宦官,外戚。四种力量中,文官执政,政治清明;武将掌权,往往造成割据;宦官和外戚是中国政坛上最黑暗的两股势力。

汉武帝在尊儒这一方面所作的工作,等于给后世开辟了一种制度,他创立的这种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他是一个建立制度的人、制定规则的人,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

汉武帝文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他第一个要解决的是诸侯王的问题。诸侯王始终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一方做大,形成对中央叫板的形式。从刘邦杀异姓诸侯王,到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朝前期几个皇帝都在和诸侯王的较量中奋斗,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汉武帝。

他用了两手办法:实行推恩令,让诸侯王每个儿子都能封到领地,把一个大诸侯国从大的切成中的、中的切成小的,表面上是推恩,实际上是挖了诸侯国的根基,使诸侯王国的面积大幅缩水,对巩固中央集权起到很大作用;第二手,借酎金(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的献金)成色不足,一次夺了106个诸侯王的爵位,几乎把诸侯王的爵位夺光。这种大规模的罢黜非常罕见。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央政府实力非常大,大到可以任意削你的封,夺你的国。这是武帝时期独有的。

再一点,汉武帝开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朝相府权利向来非常大。汉武帝不信这个,他要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他的做法,不是废掉相国而是实行内外朝制:在全国选拔许多年轻人才,加一个侍中的头衔,和他在宫内一起制定政策,以诏书的形式发给丞相,丞相由国策的制定者成为了国策的执行者。

制定和执行,是两码事。执行,最多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制定规则,往往涉及利益的分配。汉武帝一下子把相国从规则的制定者变成执行者,所以武帝时期的13任相国,到后面几个,丞相府就破败不堪了,没有权力啊。

这个政策,到底好不好?也值得商榷。以前,和相国商量政策,相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决策的时候多了一层监督。现在变成皇帝和地位卑微的人制定政策,导致皇帝更加独裁。

汉武帝还创立了13部刺史制,把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刺史的权力就是监督这个范围中的2000石以上的高官。也就是说他最早实行了中央政府的监察制度。

汉武帝是创造制度,制定规则的人,所以在文治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

武帝评价毁誉参半

综合以上两点,汉武帝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建树,他知道自己的历史责任,是一个有作为的人,而且他把秦代的国土扩充了一倍,现在的云、贵、川包括两广、黑吉辽,都收归中央政府管辖。所以他的贡献是非常大。

但这个人,历史上又称他为暴君,穷兵黩武。有没有呢 ?他确实有着杀伐任性、暴虐无道的特点。

一个人,都有两面,有善、有恶。所以,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问题:抑制本性中恶的一面,光大善的一面。但是,作为皇帝,谁去克制他性格中恶的一面?没有有效的力量去克制。这样就导致武帝的人性,后期发生很大变化。

汉武帝这样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到了晚年却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卫子夫,逼死了太子刘据,逼死了3个皇孙中的2个,导致他死的时候,没有年长的太子可立。

国赖长君。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某种程度上决定于国家是否由一个成年人掌握。汉武帝死的时候只有4个儿子,两个还不成器不能用。选来选去选了他的皇八子刘弗陵,著名的汉昭帝。

选择8岁的儿子作皇帝,那是不得已而为,那不是他的本意。理论上,40多岁的太子刘据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被他逼死了。幸亏,他立小儿子继位的时候,找了以霍光为首的5位顾命大臣,作为他8岁幼子的辅佐人,保持了政权的延续性。你想想,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晚年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汉武帝评价的复杂性

汉武帝评价非常复杂,有人说他暴君,有人说他明君;有人说他英雄,有人说他庸主。一直到现在,评价仍然有分歧。其实,汉武帝就是一个多样性的人,他本人的多样性,导致对他本人评价的多样性。

拿汉武帝对人才来看,他既爱惜人才,又不爱惜人才。汉武帝一朝一共用了13位丞相,6位死于非命。封建社会当官的人,一生中能做的最高的官,就是相国。但是汉武帝中后期,要谁当相国,谁都吓得要死。公孙贺是汉武帝时期的抗匈名将,他的妻子是卫子夫的姐姐,既是高官、又是名将、还是皇亲,汉武帝任命他做相国,他竟然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他的哭声也让汉武帝潸然泪下,当然,汉武帝最后还是一咬牙走了。干了十几年,公孙贺全家灭族。

汉武帝手下的大臣汲黯曾经强烈批评汉武帝,说“天下人才早晚被你杀光”。汉武帝回答说,“天下人才杀不完,缺乏的不是人才,是发现人才的眼光”。一个皇帝这样说,少有。

他喜欢一个女人,可以对她很好。他喜欢卫子夫的时候,她的姐姐、弟弟,全部得到重用;他喜欢李夫人的时候,李广利就封了贰师将军。一旦不喜欢,他马上变脸。卫青受宠时,3个幼子都封侯;但他晚年,非常凄凉,3个儿子都失侯,长子卫伉还被杀。

汉武帝的多样性表现得太明显了。做皇帝的人,有了过错,两种办法,罪人、罪己。自我批评,罪己;拿别人出气,罪人。

他曾听信人言,认为太子刘据谋反,结果逼死了刘据和皇长孙,而且把当时帮助太子的人也全部杀了。后来,当他知道“谋反”是个冤案,为太子平反的时候,又把镇压太子的人都杀了。这样的做法,等于把所有错误的做法都加罪给了臣子。

汉武帝是个性情中人,一生气就杀人,一高兴就封人,罪人的一面非常突出,但他在罪己方面也很了不起。他晚年曾下发《轮台罪己诏》,对44年对匈作战,耗尽国家钱财之事,进行自我批评;同时,调整政策,缓解矛盾,昭帝、宣帝继续这个政策,出现昭宣中兴。

所以,汉武帝既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暴君。说他是明君,是因为他知道其承担的历史责任;说他是暴君,则缘于他杀伐任性。

汉武帝这个人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他是一个多样性的人,比如说,你说他对女人好与不好,很难讲,好的时候非常好,差的时候非常差;他对人才怎么样?既爱惜人才又不珍惜人才;他对他自己,出现错的时候,既罪人又罪己。这种多样性导致我们现在对汉武帝的评价非常难办。

刘病已,刘弗陵历史故事?

  刘病已
  巫蛊之祸,幼龙潜渊
  刘病已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
  祸不单行,邴吉救孤
  巫蛊之祸案发后,邴吉被调到京城任廷尉监,负责处理废太子刘据案。邴吉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怜悯刘询这个无辜的婴儿,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皇曾孙。   
  后元二年,武帝病,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武帝便派遣使者,命令将监狱中人一律处死。使者夜晚到来,邴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大义凛然,以大无畏的气概拒不执行皇帝的旨意。到了天亮,使者无奈回去回复,武帝此时也清醒了,说:“天使之也。”于是大赦天下,皇曾孙刘病已得救了。 邴吉于是将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汉书》载: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
  天生异象,遍游三辅
  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少年刘病已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   
  皇曾孙虽然被武帝下令召回宫中抚养,但他却更喜欢跑到宫外去远游。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长安郊外的杜县、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后来他死后也埋在这一带地方,陵号叫做“杜陵”)。他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的疾苦,也获得了了不少象之类的社会经验,诸如辨别百姓当中的奸邪之辈、察查吏治之道的得失。   
  《汉书宣帝纪》里说他身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大概象欧美白种人一样毛发比较发达,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雄性性激素比较发达的一种表现),住在长安城南的尚冠里(长安城中里社的名称,“里”和“社”是秦汉时代的居民社会单位,相当于后世的“坊”)的时候,卧过的地方不时有光明散发出来。他每次到卖饼的店铺里去买饼,被他光顾过的店子立刻变得生意火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可能是是他登基以后才出现的说法,民间有人把他描绘成一位能给生意人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掖庭令张贺(张汤的儿子)原是刘据的部下,他对刘病已极好,自己出钱供刘病已读书,“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在刘病已长大后,张贺“称誉皇曾孙,欲妻以女,安世(张贺弟弟)怒曰:‘曾孙乃衞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於是贺止。”。张贺于是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
  潜龙跃渊,天道维正
  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上一些不“听话”的石头,居然不消停,在山上象动物一样,走来走去。这事儿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园是汉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元凤三年正月里的一天,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枯树复起,奇特,不奇怪。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有一个人不但猜了测,而且把他猜测的结果向当时的汉昭帝上了书。 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大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按异姓受命的理论提出时间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异姓可以受命的理论家.而且这个眭弘,到也是一敢说敢做之人,他立即把自已的“理论”,结合出现的异象,向皇帝进言。可汉家天子怎么可能就凭泰山、上林两小小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汉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但五年之后,虫食文却应验了。  
  孝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无嗣,没有儿子。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了。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邴吉,建议把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迎入宫中,入继昭帝大统。这时,在汉武帝的后代中,已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邴吉又极力赞扬这位18岁的皇孙“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大臣会议同意了邴吉的提议,将这位新君奉迎入未央宫。七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议让刘病已即位。随后派宗正刘德驾车到长安尚冠里,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元康二年夏五月,为让百姓避讳更容易,改名刘询,之前因触讳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故剑情深
  终霍光之生,刘询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就只有一件事例外,这就是立皇后。当时众公卿都认为霍光之女是最佳的皇后人选,甚至于集体上书。   
  这时候,皇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汉书》)。群臣揣摩上意,开始一个个请立许平君为皇后。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至此,宣帝如愿以偿。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封了个“昌成君”。   
  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王子对贫女的许诺。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许平君死后不久,霍成君如愿以偿当上皇后,她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后提倡的节俭、贤德完全违背。刘询装作对她千依百顺,而霍成君也没有为刘询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老师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废后诏书原文: 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在刘询落难时,许平君对刘询不离不弃,当上皇后之后,细心打理后宫,而刘询能够力排众议立平君为皇后,还能为其报仇。对于许平君来说,相比班婕妤、卫子夫等人,她已是十分地幸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0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