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汉末年刘氏宗室就有四大势力,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呢

以史为鉴 2023-06-28 23:38:09

东汉末年刘氏宗室就有四大势力,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呢

东汉末年为什么刘氏族人没有出来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小编认为东汉末年是一个很有趣的时间点,当时各地军阀相互割据,不管是什么人都能够在东汉地盘上咬上一口,只有手中有兵就敢出来抢地盘,但是有大权,手中有重兵的刘氏无人出来,连刘备其实算不上刘氏皇室中人,只是靠着刘氏的名义打天下罢了,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都是汉代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造成的,大家知道,汉高祖对外姓根本不信任,所以跟随刘邦打天下后封侯封王的大部分都是刘氏一家,所以这让刘氏一家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断,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他也改变了这一句是,他推出的推恩令让其他姓氏的人有机会封王,而刘氏则不能永久的昌盛下去。所以后来我们看到刘备只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他父亲不过是县令,这都是汉武帝时期造成的。

那么在东汉末年有哪些刘氏家族还比较大呢?第一个当然是刘虞,刘虞这个人很特殊,他是东汉的开创者刘秀的后代,所以他在东汉末年曾经担任过幽州牧,他也是一代贤人,刘虞在职的时期,做了很多有利于老百姓的功绩,得到百姓的拥戴,甚至连北方的游牧民族都对他非常佩服。

他虽然是贤臣,但他手握大权,也有大军,完全有能力争霸天下和当皇帝,其实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刘虞也是有意当皇帝的,但是在公元193年,当时公孙瓒和刘虞不合,于是两个诸侯相互作战,最后败于公孙瓒之手,他本人也是战死沙场。

第二个是刘繇,刘繇是很有钱的,他是刘肥的后代,在东汉末年被朝廷任命为扬州牧,当时的扬州非常用钱,东汉的城市没几个比这里富饶的,而东汉末年,由于战争,所以很多百姓吃不饱饭,而扬州富饶,于是就有很多贫民跑到杨国,让当时的扬州多了十万人,他和袁术和孙策作战过,能力很不错,不过他还没有有称霸天下的心,就在公元197年去世了。

第三个是刘表,我们在影视剧可能觉得这个人很普通,但他年轻的时候可是大帅哥,还是八俊之一,他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后来李傕乱政,他却奉贡李傕,于是李傕帮他得到了荆州牧,大家知道荆州是战略要地,可谓是宝地,刘备发展壮大很多都是靠荆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拥有宝地但他不会用,并且刘表志向很短,所以在公元208年去世了。

第四个是刘焉刘璋父子,在东汉末年乱世中,刘焉很有眼光,他在看到乱世之后,就想要建功立业,所以请求朝廷给他益州牧,后来在黄巾之乱之后,刘焉刘璋父子派人到汉中,成了一位土皇帝,刘焉是雄才大略,但是由于身体不行,所以传位给刘璋,而刘璋大家知道,非常懦弱,于是在公元214年,刘备夺得了益州。刘氏宗室有四大势力,可惜运气不好,才没出来争霸天下。

君王对藩王作乱最为头疼,为什么汉朝不废除藩王呢?

在封建时期,君王最头疼的问题有四个:

1、藩王作乱;

2、外戚干政;

3、权臣乱政;

4、外族南下。

汉景帝时期,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结果仅仅三个月叛乱就被平定了。

这次事件就是典型的藩王作乱,那为何汉景帝不趁机废除藩王以绝后患呢?

这里面就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思维逻辑了,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分开:

汉朝为什么要设置藩王?

汉景帝是如何牵制藩王的?

汉朝之后的君王们,为何还要设置藩王

汉景帝不废除藩王的第一个理由:藩王是国家的屏障

有记得刘邦斩白马起誓的朋友,一定明白这个道理。

昔年,吕雉专权,在她晚年的时候,还打算让吕氏取代刘氏,《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记载: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

在这种时候,藩王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比如齐王刘襄就给诸侯们写了一封信: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这封信的主题很简单,是说国家到了危难之际,希望大家跟着他一起来讨伐诸吕。

抛开藩王造反的一面,其实,藩王制度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藩代表着“屏障”之意,刘邦一开始任命宗亲、功臣为藩王,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国家的盾牌,在国家危难之际,保护国家。

七王之乱,顶多是证明这面盾牌出现了裂痕,但汉景帝就能因此不要盾牌了吗?

并不能呢,毕竟谁又能保证大臣们就比刘姓宗亲,更可靠呢?

与其靠外人,不如靠亲戚,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是君王的一种无奈。

汉景帝不废除藩王的第二个理由:他已经在尝试扼制藩王的势力,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

汉文帝时期,贾谊曾在《治安策》中,向汉文帝提出过制约藩王的计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什么意思呢?

想必不少朋友都了解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贾谊的这个计策就和推恩令类似,也是通过增加藩王的数量减弱藩王的实力。

举个例子,刘邦的长子刘肥受封齐王时,统辖七十三城,这在诸王中,也是非常强大的一股势力了。


汉文帝削弱齐国势力的方法可就很有意思了,他把齐国分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然后册封齐王刘肥的后人统治这些区域,这样一来,齐国就被分作几个板块,他们之间又互相争斗,实力自然大不如前。

汉景帝从父亲汉文帝手中接盘的可不光是江山,还有其父统治国家的经验。

只是汉景帝操之过急,他按照晁错的谋划,先后削减了赵王刘遂和胶西王刘昂的一些领地,这也是后来吴王刘濞造反的直接原因。

汉景帝通过削藩、徙封藩王封地、册封藩王子嗣的形式,其实已经在削弱藩王势力这一块,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他没有必要再冒风险,一锤子硬刚剩下的藩王们

汉景帝不废除藩王的第三个理由:他不想把藩王逼急,使对方联合起来发动叛乱,何况对无罪的藩王下手,只会使得君王丢掉人心

废除藩王,是一件大事,它牵扯到汉王朝的立国根基——郡国并行制。

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便会激化中央朝廷和地方藩王的矛盾,很可能引起第二次叛乱。

有罪的情况下,君王削藩,这是在正确行使职权,但若是汉景帝因为有罪的人而去削掉无罪的人封地,这显然会产生很严重的政治危机。

首先,我们要明白维持国家稳定的一定是“公平”“公正合理”的秩序,如果汉景帝打破了这个秩序,那就意味着在人们心中打上了一个“暴君”的标签。

不要小看藩王,七国之乱是平息了,但若是汉景帝削掉无罪者的封地,这些怀着仇恨的藩王们很可能铤而走险。

这个风险,汉景帝是不愿意冒的,也没有必要。

“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优秀的君主,他终结一项制度之前,不会全凭个人权威,必然要从制度本身入手,找到替代或者完善它的方法。

以制度管理制度,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而不是用权力去强行管理制度,那只会适得其反,让事情更糟糕。

刘章在铲除吕后势力中有大功,为何没有登上皇位呢?

吕后临朝称制后,发现自己是内忧外患。“内忧”就是朝中的功臣集团,“外患”呢,就是地方的刘姓诸侯王。

少帝年幼,一旦自己撒手西去,小皇帝只有依靠外戚,所以,吕后“拜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 。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吕后忘了一点,这俩人在军中没什么威望。她刚刚去世,大臣跟诸侯王就造反了。

在这一过程中,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刘章出力不小,带人砍死了正打算入宫的吕产。

这是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诛杀诸吕,其实吕家根本没有造反的意思。不然的话,也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

但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已经没机会发声了。陈平周勃等人一口咬定,是吕家要造反,被他们及时发现了。

诛杀诸吕以后,周勃、陈平等人坐在一起商量如何分蛋糕,到底立谁为新君呢,少帝肯定是不能留了。

因为少帝不仅是吕后所立,更是吕后的亲孙子,大臣们害怕少帝亲政后,会对功臣集团进行报复。

所以,大臣们一致认为少帝刘弘等人是吕后“诈立”的“他人子”,非惠帝刘盈骨血,将其全部杀害。

虽然刘章功劳很大,但因为在家里排行是老二,上面还有个哥哥健在,所以按照立长的规矩,并没人提议让他当皇帝。

倒是有人提议让刘章的哥哥,齐王刘襄当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长孙,但大多数人都表示反对。

大家认为,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为人残暴。如果立齐王为帝,那驷钧就是又一个吕氏,功臣集团无法掌控朝政。

这时,有人说,目前,代王刘恒是刘邦现存的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他比较怂,姥姥家也没什么势力,可以考虑让他当个傀儡皇帝。

这个提议获得大家的一致赞同。由此可见,找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没有什么势力的人当皇帝,是功臣集团的共识。

这样的话,丞相等人就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那么明显,但功臣集团把持朝政基本是没问题的。

果然,刘恒登基后,投桃报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

为什么西汉末期没有出现诸候之乱,而到了东汉末期却出现诸候之乱呢?

问题中所说的诸侯应该不是指刘氏宗室诸侯王。自西汉文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诸侯国危险中央政权的情况基本上被解决了。

问题中的诸侯应该指的是世族大家或豪强地主 。

西汉时期也曾打击过那些世族大家或地方豪强的,当时的地方豪强主要是以土地财产著称的,或者说是暴发户,政府打击他们也好办。

当时到西汉后期,士族豪强一是开始文化化,开始垄断文化传播,完成文化的家族化,成为世家大族。如弘农杨氏依靠经学起家,到东汉时期已经是四世三公。

二是控制官员任命,形成了一个高级官员集团,出现了累世公卿的世族大家。如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五世六公的大家族。

此外太原王氏,河东卫氏,颖川荀氏,范阳卢氏也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大世家。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想打击这些豪强世家,但难度很多,地方官层层阻挠最终打击行动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此外东汉皇帝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之上,忽视了对地方豪强的遏制。

豪强地主趁机强占土地,建立庄园,积蓄部曲培养死人武装力量。使得豪族地主可以“富过公侯”,“富过王侯”,“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

最终到了汉末期,豪强趁乱掌握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西汉时期,世家正在成长,还远没有达到东汉末期的地步。

西汉的儒家,是以公羊学派为主,还有一点节操和下限。公羊派主张圣王,认为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圣王,刘汉皇朝都得让位。比如他们认定王莽就是,搞了48万人上书,要知道当时有身份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数量不会比这个数字多太多,这气势吓倒了西汉封王贵族集团,眼看着王莽代汉都不敢反对。

王莽也被这个气势裹挟,被架在火上烤,只能搞那些复古的改革来迎合这些支持者,结果全部失败了。所以大多数人纷纷认定王莽其实是假圣王,王莽因此迅速失败。最终,号称位面之子的刘秀脱颖而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9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