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重臣潘濬能力出众,为何在蜀汉时刘备没发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潘濬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曾大破五溪蛮夷,掌管荆州。潘濬是蒋琬表弟,早年拜宋忠为师,后来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等刘备占据荆州后,潘濬顺势转入刘备麾下,但据说他和关羽关系不太好,因此并没有得到重用。荆州重回孙权手中后,潘濬的才能也逐渐得到赏识,此后一路高升封刘阳侯,改太常。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潘濬,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战役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己方部队的实力,都开始参与到争夺人才的战役当中,这场战役进行了很久,其实在这场战役当中最大的获益者非曹魏莫属。
无论是武将还是谋臣都要远超于其他两大势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在后期才会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当时的社会中人才流动比较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位将领在归降刘备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决定加入到东吴的阵营当中。
东吴对他所展现出的能力极为重视与认可,甚至还将其任命为号称大臣之首的太常。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在所有的重臣当中,他的经历可谓是最传奇的一个,他在年近40岁的时候才找寻到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与机遇,这个人就是潘濬。
其实他最终能够得到孙权的认可与重视,完全凭借的就是个人的出众才能,因为他还有一层极为敏感的身份,当时蜀国的大司马蒋琬就是他的表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被多疑的孙权重用,可见他自身的才能是有多么的出众。
其实按照正常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的表哥已经在蜀国得到如此好的发展,如果他坚持留在蜀国想必未来的前途也不会太差。可是他这个人生性要强,他觉得自身的才能没有被刘备所重视,自己也没有展现的平台与机会,不想如此庸碌的过这一生,也不想永远躲在表哥的光环之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站在表哥的对立面,加入了东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潘濬的生平大体相当。最初在蜀为治中,随前将军关羽守荆州,关羽攻樊城,留潘濬总督荆州。随军司马王甫认为潘濬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关羽不听。后吴将吕蒙夜袭荆州,潘濬降。吴主孙权慰劳毕,仍以其为治中,掌荆州事。
其实在加入东吴之前,他都没有被蜀国的官员所重视,就更别提蜀国的统治者刘备了,当时在关羽的眼中,他与垃圾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完全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关羽被杀之后,孙权将江陵所占领,一番谈论后才发觉他自身所具有的出众才能。
在加入东吴以后,他便真正找寻到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与平台,多次根据队伍所处的局势,做出相应的部署与措施,使队伍的实力提升了一大截,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慢慢得到孙权的认可与重视。
在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无论是为了前程主动跳槽,还是说原有的主公被击败了,从而投靠新的主公,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黄权先后服务过刘璋、刘备、曹丕三个主公,但是他投降都是迫不得已,也没有见到调转枪口帮助新主公对付旧主公的行为,所以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吕布手刃丁原投奔董卓,手刃董卓投奔王允(严格说这里不能算投奔,是"弃暗投明"),他的评价就特别的不好。而潘濬比较有意思,他作为刘备集团中的荆州治中从事,在"荆州之战"之后投奔东吴,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潘濬的仕途潘濬初期的仕途没有什么特别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很常见的入仕方式。潘濬是荆州武陵郡汉寿人,在二十岁的时候跟随宋仲子学习经学。这个宋仲子在当时很有名气,尹默、李撰、王肃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另外根据《吴书》中的记载,王粲曾经对潘濬"见而贵异之",王粲在当时成名,他对潘濬的评点,也可以说是对潘濬入仕之前的"镀金"的举动。事实上王粲也是因为蔡邕的"镀金"才显名的。因为王粲的评点,可能还有宋仲子学生的身份,潘濬得以显名,成为武陵郡功曹,之后又成为部江夏从事,负责江夏郡"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等事宜。
在这个时候潘濬就体现出刚直的一面,当时沙羡县长贪赃枉法,被潘濬直接处死。这引起了江夏郡的震动。但是这对于潘濬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刘表治理荆州的时候,靠的是荆襄望族的支持,相应的也必然要给这些家族在政治上的回馈。潘濬这种做法,无疑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后来潘濬成为湘乡县令。部江夏从事官秩百石,县令官秩千石,地位上是得到了提升,但是湘乡隶属于荆州南部的零陵郡,距离荆州政治文化中心的襄阳非常遥远,直线距离将近千里。小编不太清楚郡国从事与县令之间权重上的高低,不过根据蒋琬从荆州书佐成为广都县长,饮酒不理政务(《三国演义》中这件事安在庞统的头上)的事情上来看,刘表对潘濬的态度应该是有所疏远。
等到刘备成为荆州牧的时候,潘濬被调回江陵成为荆州治中从事。相对于部江夏从事而言,治中从事的地位明显高了很多,可以说是州牧的左右手。刘备对潘濬不可谓不重用;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进入益州,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进入益州,只留下关羽。潘濬也被留下来"典州事",和关羽搭班子坐镇荆州。
潘濬归附东吴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率军进攻襄阳、樊城,孙权趁着这个机会袭取刘备所辖的荆州,史称"荆州之战"。在这个过程中,南郡太守糜芳和公安守将的投降是导致荆州轻易丢失、关羽进退无据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看到潘濬的动作,虽然按照《三国志·吴书·虞翻传》的记载,在江陵中有过伏兵,但也没有记载与潘濬有关。所以小编认为潘濬在这个时候毫无作为,没有直接向孙权投诚,也没有组织什么抵抗行为。
潘濬地位比较高,孙权也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在东吴政权中,潘濬又开始了新的仕途的迁升,先是加拜辅军中郎将、奋威将军(荆州治中从事官职不变)孙权称帝之后,潘濬入朝为少府、太常,位列九卿。潘濬也深受孙权的信任,有一件事情可以体现。潘濬和蒋琬是表兄弟的关系,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成为蜀汉的二号人物,有人借着这个机会构陷潘濬与蒋琬私自联系,有投奔蜀汉的想法。武陵太守卫旌如实上报,结果孙权对潘濬不闻不问,反而将卫旌免职。
潘濬作为吴臣主要的形象是刚直,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中:
一、孙权喜欢打猎射雉,潘濬经常劝谏孙权。看到孙权设置的"雉翳(小编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东西,或许是射猎搭建的草房,或许是野鸡羽毛制成的华盖,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亲自进行破坏,于是孙权停止射雉的活动。
二、步骘在屯兵沤口的时候,请求孙权允许自己从周围各郡(大概是荆州南部与扬州相近的地方),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应该拒绝。
三、中郎将徐宗放纵部曲,被潘濬所杀。
四、曹魏间谍隐蕃进入东吴,与东吴诸多臣子结交,包括潘濬的儿子潘翥。潘濬得知后严厉责罚潘翥,令其与隐蕃断交。
五、孙权校事吕壹借助孙权的权势威慑群臣,顾雍、朱据、刁嘉、郑胄等人都遭受过诬陷,其中顾雍的身份是东吴丞相,虽然没有被彻底扳倒,但是根据黄门侍郎谢厷与吕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顾雍的处境也是比较危险。谢厷是站在顾雍一方的,他对吕壹说,一旦扳倒顾雍,那么接下来的丞相可能会是潘濬,以此恐吓吕壹,这才让吕壹放松对顾雍的攻击。潘濬对吕壹恨得咬牙切齿,打算冒着被孙权治罪的危险摆"鸿门宴"亲自刺杀吕壹,引起吕壹的警觉没有成功。即便如此,潘濬等人的强硬态度给孙权制造了一定的压力,最后孙权只能处死吕壹,降低负面影响。
潘濬评价的两极化对于潘濬这个人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化的现象。《三国志·吴书·潘濬传》评价是很不错的,"公清割断"、"有大丈夫格业";《季汉辅臣赞》中则评价"自绝于人,作笑二国"。当然《季汉辅臣赞》的作者杨戏是汉臣,肯定是站在蜀汉的立场。然而同为刘备集团降臣的黄权的评价却是"哀悲本志,放流殊疆"这样的带有同情口吻的语气。另外现在的三国爱好者对潘濬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这也是缘于潘濬的一种"矛盾"的行为。
按《江表传》中记载,孙权控制荆州之后,荆州大小士吏都归附东吴,潘濬却称病不见。孙权亲自来请潘濬,潘濬在泪流满面的情况下归附了孙权。这是一种忠于刘备的表现。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想必潘濬也会与黄权有一样的评价。但是有一件事影响了他的风评,就是镇压习珍、樊伷(另说樊胄)等人。樊伷是荆州武陵部从事,习珍是零陵北部都尉,两个人诈降孙权,然后联合反叛孙权,希望以武陵和零陵重新归附刘备。结果樊伷和习珍都被潘濬击败,樊伷被杀,习珍自杀。黄权无论是投奔刘备还是曹丕,都没有反过来对付刘璋、刘备,潘濬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况且还有习珍、樊伷作为对比。那么潘濬这个人物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还是要靠读者自行判断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关羽大意失荆州一直是整个三国历史之中的重头戏,这件事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让刘备新生的政权失去问鼎中原的机会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三国迷就表示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因为其刚愎自用导致,甚至说刘备既然已经拿下汉中,为什么不派大将来辅助刚愎自用的关羽镇守荆州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肯定有不少说法,尤其是针对关羽为何出兵北伐的因素。就有着不同意见,比如张作耀先生就认为,关羽突然发动襄樊之战,是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授意下发动的,而且战争发动之后,没有采取相应的防御荆州策略,以及支援策略,又没有给关羽委派相关的军师和将佐,让关羽独自一个扛起北伐大业,从而为失败埋下伏笔。
而何兹全先生就表示另外一种观点,何先生说:“关羽进攻襄阳、樊城,似乎预先没有和刘备、诸葛亮商讨。也就是说,这次战役主要是关羽自作主张。”在《三国志》之中,我们找到任何有关刘备“命令”或者“授意”关羽进攻襄樊的记载。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刘备夺得汉中,称汉中王之后,还派费诗给关羽授封前将军,这个时候的关羽还没有发动襄樊之战。
既然刘备拿下汉中称王在前,为什么不派军师和大将辅助关羽守荆州?小编觉得其实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那就是蜀汉形势所迫。
刘备入川之际,带着庞统和法正,武将就是黄忠和魏延,将诸葛亮、张飞、赵云都留在荆州和关羽一起镇守,由此可见,大本营还是留守了不少人才,不料入川战役打得旷日持久,艰苦超过预期,庞统还在雒城阵亡,无奈之下,只好将诸葛亮张飞、赵云所部都调入了西川,多路分兵大大削弱了荆州的实力,导致东吴吕蒙计赚三郡之地,无奈刘备和孙权只好签订湘水之盟,由5郡之地,变成3郡之地。
于此同时,曹操已经击败张鲁,成功占据了汉中,导致“蜀中一日数十惊”,刚刚平定的益州,又起波澜,导致刘备再度“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倾巢而出,发动了汉中之战,这场战争打了2年多,黄忠定军山之战阵斩夏侯渊后,又与曹操发生了相持,最后还是曹操退出,刘备险胜拿下了汉中。
汉中和益州初定,南中蛮族易反,刘备自然需要坐镇成都,重点防御四川,尤其是汉中,故而委派魏延担任汉中都督。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襄樊之战爆发,千里迢迢,刘备就是有心想派遣大将辅助关羽,可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备在当时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没有人才或者来不及布置人选,支持关羽的,更何况刘备还是非常信任关羽的。
第二:关羽坐镇荆州的防御力量并不弱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真的大意吗?很显然,不是的,关羽在整个战役中的部署,基本是成熟的,合理的,对曹魏,他这个时候是应该出兵的,对东吴,他也做出了应有的防备。 关羽本身是足够优秀的将领,他自己在配合蜀汉大战略以及执行自身小战术上都没有问题,在进攻曹魏时,打的曹操想迁都,在进攻不利时,他也可以来去自如的离开,徐晃只能打退他,却根本不能消灭他。换句话说,关羽坐镇荆州是最合适的,他本人进攻打曹魏,根本就没什么问题,或者问题没有大到需要刘备再派人帮他解决的地步。
再说了,当时荆州的防御力量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要真的以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身边只有儿子关平,都督赵累,就没有人了。其实不然,先不说主簿廖化,还有曹魏南乡太守傅方和荆州刺史胡修投降了关羽,荆州的州治中潘濬,可以说是管理荆州行政的大佬,还有就是坐镇南郡的糜芳和公安守将傅士仁,除此之外,还有零陵太守郝普,房陵太守邓辅、宜都太守樊友、南乡太守郭睦,武陵从事樊伷,零陵北部都尉习珍,将领詹晏、陈凤等。
也就是说,刘备至少给关羽大概5个太守,文官武将若干。这套班子能够对襄阳的吕常,樊城的曹仁,武昌的鲁肃,吕蒙,陆逊形成威胁,可见其实力还是有的。
最让刘备没有想到的,就是关羽突然出手响应汉中的胜利且前期战果辉煌以及吕蒙偷袭荆州导致战局急转直下等一切都来不及预料。还有最想不到就是自己的小舅子糜芳竟然会反水,真的是很难算到。如果糜芳能够死守南郡,关羽又怎么会那么短时间兵败被杀,或许荆州也不会丢。
我想对于我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应该都不会对三国时期所发生的故事感到陌生吧。在当时的年代里,各地不断出现纷争与变故,各地都遗留下战争所带来的痕迹。不过身处于如此动乱的年代中,也使得一些具有出众才能的人找寻到了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与机遇。在当时为了确保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都极力邀请人才加入到自己的阵营当中,而曹操也自然隶属于这一范畴盒子内。
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吧,他自身具有极为出众的才能与谋略,为了确保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经过种种部署与准备工作后将汉王朝的统治者所挟持,以此号令汉王朝的各位官员为己所用。而且他还极为擅长筛选并合理运用人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后期获得霸主之位。
随着战役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己方部队的实力,都开始参与到争夺人才的战役当中,这场战役进行了很久,其实在这场战役当中最大的获益者非曹魏莫属。
无论是武将还是谋臣都要远超于其他两大势力,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在后期才会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当时的社会中人才流动比较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位将领在归降刘备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决定加入到东吴的阵营当中。
东吴对他所展现出的能力极为重视与认可,甚至还将其任命为号称大臣之首的太常。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在所有的重臣当中,他的经历可谓是最传奇的一个,他在年近40岁的时候才找寻到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与机遇,这个人就是潘濬。
其实他最终能够得到孙权的认可与重视,完全凭借的就是个人的出众才能,因为他还有一层极为敏感的身份,当时蜀国的大司马蒋琬就是他的表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被多疑的孙权重用,可见他自身的才能是有多么的出众。
其实按照正常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的表哥已经在蜀国得到如此好的发展,如果他坚持留在蜀国想必未来的前途也不会太差。可是他这个人生性要强,他觉得自身的才能没有被刘备所重视,自己也没有展现的平台与机会,不想如此庸碌的过这一生,也不想永远躲在表哥的光环之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站在表哥的对立面,加入了东吴。
其实在加入东吴之前,他都没有被蜀国的官员所重视,就更别提蜀国的统治者刘备了,当时在关羽的眼中,他与垃圾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完全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关羽被杀之后,孙权将江陵所占领,一番谈论后才发觉他自身所具有的出众才能。
在加入东吴以后,他便真正找寻到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与平台,多次根据队伍所处的局势,做出相应的部署与措施,使队伍的实力提升了一大截,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慢慢得到孙权的认可与重视。
三国时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战役,当属魏蜀吴的?樊城?系列战役。因为这一战不仅捧红了诸多的名将,而且影响非常深远。把刘备集团从最鼎盛时期,拖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同时也让东吴与蜀汉之间,彻底的撕破了脸皮。为曹魏的坐收渔利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使得本来就坐拥天下九州、一家独大的曹魏,愈发显得庞大。而吴、蜀两个弱国也愈发显得弱小。此战之后,基本决定了魏蜀吴三国中由曹魏一统天下的走势图。
说到樊城战败的原因,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关羽的性格。其刚烈自负的性格,是导致樊城兵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受早期流亡生涯的影响,常常被士大夫官员压迫的关羽,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从而养成了他孤高自傲、眼高于顶的性格。
关羽?善养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他宁愿跟底层的小兵们喝酒聊天,也不愿意跟士族官员们来往。在关羽看来,只有那些从底层摸爬滚打而成功的人,才可以成为他的朋友。比如,张飞、赵云、张辽、徐晃等人,这些都是没有士族背景的人。他最敬佩的就是白手起家的刘备。因此他一生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不避艰险,宁愿千里走单骑,也要放弃荣华寻归旧主。
相反对于那些拥有士族背景,靠家世背景坐享其成的官员,他并不待见。比如糜芳、孙权、马超等人。
关羽坐镇荆州期间,荆州内外矛盾重重,是导致他丧失荆州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矛盾
对外,主要是与东吴的孙权。由于早期的荆南三郡之争,蜀汉与东吴闹得很不愉快。后来刘备割还了一半的荆土给孙权,两家才重新结为盟好。但是,由于关羽长期统率数万大军坐镇荆州,孙权仍然感到非常恐惧。于是他派遣使者到荆州,打算与关羽联姻,来巩固一下彼此的联盟关系。
可令孙权万万没想到的是,关羽不但当面拒绝了使者,而且还大发雷霆。甚至公然辱骂孙吴的使者,将使者赶回了东吴。孙权被啪啪打脸,敢怒而不敢言。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樊城之战爆发期间,关羽又借口缺粮,公然抢夺了东吴在湘关的军粮。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孙权的怨气,而且使孙权的恐惧感也更甚。孙权非常担心关羽赢了樊城之战后,会不会跟孙吴秋后算账。因此他主动找到了曹操,并不惜以称臣的方式,请求联合讨伐关羽。
由此可见,关羽在对待东吴的问题上,处理的非常不好,把自己刚烈自负的性格特点暴露无遗。
二、内部矛盾
对内,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就是关羽对糜芳、傅士仁的态度。《三国志》记载如下: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说白了,这糜芳没什么本事,主要是靠他哥哥糜竺的影响力,才当上了南郡太守。关羽恰恰就不喜欢糜芳这样的靠家世背景上位的人。因此!他常常轻慢糜芳、傅士仁等,导致了荆州内部矛盾重重。
事实上!这件事并不能完全怪糜芳,糜芳的哥哥是刘备集团的二把手,糜芳对刘备也非常的忠诚。当年刘备投曹期间,曹操曾上表荐糜芳为彭城相,但被糜芳一口回绝了。他宁愿跟随刘备继续奔波受苦。由此可见他对刘备有足够的忠诚度。
但是因为关羽的性格原因,二人之间常常矛盾重重,彼此离心离德。两人在荆州的矛盾已经积累了很久了。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
这里的?私好携贰?不是指糜芳天生就怀有异心,而是指他与关羽之间的不融洽,彼此离心离德。而且不止糜芳、傅士仁督领的南郡、公安的官员跟关羽不齐心。荆州各大郡县的官员都受不了关羽的脾气,都主动的投靠了吕蒙。包括除糜芳、傅士仁之外的武陵、零陵两郡的太守官员。
可见荆州的内部矛盾重重,关羽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因此!由于关羽性格原因导致的荆州内外矛盾,是关羽由威震华夏到迅速消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荆州的内外矛盾,即便他在樊城被曹魏击败了,荆州后方至少是相对安全的。
不过关羽留守荆州的官员中,还真就有那么一位不愿意降吴的忠臣。他就是后蜀丞相蒋琬的表弟,后来东吴大名鼎鼎的?潘太常?潘濬。
吕蒙白衣渡江,所有的官员都愿意投降东吴。唯有治中从事潘濬,称疾不肯面见孙权,终日躲在家里不肯出门。孙权于是派人到潘濬家里连人带床搬过去见他。潘濬痛哭流涕,涕泪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扶着床席不肯起身。史籍记载如下:
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
孙权为其忠义所感,于是用楚地先贤观丁父、彭仲爽等降将的事迹来安慰他,并表示自己也会是一位贤君明主。说着,孙权又让亲近将领用手巾为潘濬擦洗脸庞。潘濬也被孙权的举动所感,遂答应了归为孙权麾下。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他是后蜀丞相蒋琬的表弟。他为人清白,刚正不阿,明察事理,处事公正严明,不徇私情。早年师事于?宋仲子?后得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盛赞,因此而闻名于世。
公元192年,刘表匹马入荆州后,潘濬被正式任命为江夏从事。当时的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濬审查处死,使得全郡上下震惊恐惧,再也不敢有违规的行为。不久后他又担任了湘乡县令,治理颇有名声。刘备攻取武陵后,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配合关羽打理荆州的内部事物。
投奔东吴
投奔东吴后,潘濬便死心塌地,鞠躬尽瘁的辅佐孙权。孙权任命其为辅军中郎将,后升迁至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不久又接管了芮玄的队伍,仍然负责荆州事物。武陵从事樊伷煽动五溪蛮夷造反,潘濬领五千兵马大败樊伷平定了武陵,斩首数以万计。
骠骑将军步骘屯兵沤口,请求招募诸郡以增加兵力。孙权询问潘濬的意见,潘濬认为不可,孙权采纳其言。武陵太守卫旌上表,说潘濬联络他表哥蒋琬准备造反,孙权坚信潘濬不会做这种事,于是免除了卫旌的职位。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孙权很喜欢射雉,潘濬常常劝谏。孙权对潘濬说?自从上次一别,已经没有像从前那么常射雉了?潘濬则认为,射雉又不是什么要紧事,还有很多的国家大事,需要孙权去处理。并要求孙权为了他停止这种行为。于是当面弄坏了射雉的工具。孙权从此就不再射雉。
孙权有一个心腹名叫吕壹,为人刻薄,用法严酷,又操弄权势。虽然职位不高,但非常得孙权的信任。因此被吕壹迫害的大臣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建安太守郑胄、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小虎的老公)等等等等
潘濬与陆逊等提及被吕壹迫害的人,常常痛哭流涕,以泪洗面。潘濬想向孙权陈说吕壹的罪过,但他听说太子孙登早就劝说过很多次了,但并不被孙权采纳。于是潘濬打算在宴会上亲自刺杀吕壹。可惜事情败露,吕壹借口生病不去。潘濬只好又多次向孙权陈述吕壹的奸险,孙权才渐渐疏远吕壹。
后三国时期,孙权性情大变,逐渐昏庸不明事理。潘濬虽然官至太常,位高权重,但是他加入孙吴集团的时间比较晚,后吴时期他跟陆逊等忠臣一样,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因此没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的才能。
关羽樊城兵败,可以说让刘备丢了三件宝贝。一个是第一大将关羽;一个是荆州的领土;另一个应该就是才华横溢、忠义双全的潘濬,如果有潘濬在刘备集团,肯定可以为刘备省去很多烦恼。如果他与表哥蒋琬通力合作,在后蜀时期应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8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