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这段历史中,最亏的国家是谁?很多人都觉得是蜀汉,我认为却是曹魏。毕竟三国之中它的实力最为强大,也灭掉了蜀汉,却最终改头换面成了司马家的晋朝。曹孟德地下有知,恐怕会去打爆司马懿的头。
过了三百年,历史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诡异的巧合——一举灭掉北齐、志在一统华夏的北周,却在宇文邕死后三年就成了过去时。时间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这个问题,还是出在宇文邕自己身上。
尽管是九五之尊,可宇文邕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苦行僧式的。这对于皇帝来说应该是好事,毕竟皇宫节省一点,国库就充盈一点;问题是,他把这种刚猛的风格也延续到了自己的教子方式上,这就有点问题了。
对于太子宇文赟,宇文邕要求极高。也许是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是真的哪儿哪儿都看他不顺眼,反正宇文邕对他从来都没有过好脸色。从宇文赟懂事开始,听老爹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兒岂不堪立邪!
除了日常恐吓以外,宇文邕还崇尚棍棒出孝子的理念,经常身体力行地管教儿子。只要宇文赟做得有出格的,他就亲自抄起马鞭去教育。更有甚者,他甚至命令东宫里的官员必须每月向他汇报太子的一举一动。在锦衣卫和东厂被发明以前九百年,宇文邕就把特务机关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可谓思想超前。
在这种严厉的管教下,宇文赟收起了自己的所有欲望,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乖乖仔。而忙于征伐的宇文邕也渐渐放松了对儿子的鞭笞,父子俩的关系逐渐缓和,直到宇文邕驾崩以后。
对于老爹的死,宇文赟当然是悲痛的;但是在短暂地悲痛过后,他认清了一个令他欣喜若狂的事实——从此以后,天下再也没谁能管住他了;那个唯一能制住他的父亲走了,他要成为天下人的父亲了。
想明白这一点以后,宇文赟就开始了他的大型庆祝活动了:
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即通乱先帝宫人。
当宇文邕的遗体还没抬出宫的时候,宇文赟就连装一下悲痛都懒得装,直接在父亲的灵柩前开始做不忍直视的事情。
按规矩,尽管此时做皇帝的已经是宇文赟,但是年号还得用他爹的;而在次年改元为“大成”后不到一个月,北周的年号又被换成了“大象”,这就相当莫名其妙了。
在这次年号更迭背后,还有一件更加莫名其妙的事情,那就是刚刚二十岁的宇文赟把帝位禅让给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宇文衍了。按理说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北魏时献文帝拓跋弘就这么干过。然而拓跋弘退位以后做了太上皇帝,宇文赟则给自己又鼓捣出了一个新的称号——天元皇帝。
想当年,拓跋弘和冯太后母子失和,禅位被认为是宫廷政治博弈的结果;而此时的北周宫廷内外,能制约宇文赟的力量几乎不存在。他禅位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也很令人发指——好玩。
禅位之后,弥复骄奢。耽酗于后宫,或旬日不出,公卿近臣请事者,皆附阉官奏之。所居宫殿,帷帐皆饰以金玉珠宝,光华炫耀,极丽穷奢。及营洛阳宫,虽未成毕,其规摹壮丽,逾于汉、魏远矣。
除了穷奢极欲、浪费金钱以外,宇文赟还喜欢干另外一件事,就是改名字。他不仅给自己改名字,还给家人、天下人改名字。
给自己改名天元皇帝以后,宇文赟就给自己身边的女人们改名字去了——他给自己老妈上了个封号叫天皇太后,又给自己的大老婆小老婆们分别上了天皇后、天左皇后、天右皇后;后来还嫌不够,又弄了个天中大皇后。在别的朝代可能长期空缺的“皇后”一职,在宇文赟这里简直跟充话费送的一样廉价。
给老婆换称呼虽然奇葩,但是毕竟是他自己家的事情,和普通官绅百姓关系不大;但是宇文赟自己要独占高、大、天、上这些名词,见不得别人用,这就过分了:
不听人有高者大者之称,诸姓高者改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为次长祖。官称名位,凡谓上及大者,改为长;有天者,亦改之。又令天下车皆浑成为轮,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唯宫人得乘有辐车,加粉黛焉。
在折腾了两年以后,宇文赟终于死在了酒色财气这四个字上,终年不满21岁。临死以前,他下诏让几位兄弟亲王入朝辅政,可惜人还没到,他就先咽了气。
权力更迭之际,最怕的就是主少国疑。本来宇文赟自己就是个拎不清的小孩子,他那八岁的儿子就更加只能是个玩偶,尤其是他的老丈人,还是杨忠的儿子。
当宇文赟已经进入昏迷、只差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其岳父杨坚矫诏,宣布由自己来主持朝政。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吃完了三百年来已经反复呈上台面的禅位套餐。最后,将自己的外孙废为介国公,并在不久以后杀掉了他。
随后,为了斩草除根,杨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将自宇文泰以来,北周皇室的所有宗室子弟几乎诛杀殆尽。想当年杨忠舍身打虎救宇文泰,他的儿子却将宇文泰的子子孙孙屠戮一空,历史实在是够讽刺也够无情。
有关北朝的政治人物,到这里算是正式告一段落了。按照常理,我应该转入南朝,去谈谈那个南北朝历史上知名度TOP3的家伙。然而,在最终谢幕前,我还要聊一聊北朝历史上不引入注目却足够有影响力的一些人物,为北朝的谢幕做最后的致意。那么,他们是谁呢?
关于宇文赟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孝文帝刚当上皇帝时,朝政大权都被权臣宇文护所把持,他整整用了12年积蓄力量,才终于将对方扳倒并杀死。这时的北周武帝就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皇权,他非常用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国家。此前悲惨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由衷地体会到,册立太子是王朝之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皇帝沦为傀儡。
为此他的儿子宇文赟只有13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北周的太子。从皇帝来说,对太子很是寄予厚望,但他这个人其实是难堪大任的。然而关于他的学习、生活等言行举止,皇帝都派人严密监视,只要他表现得不好,就会遭至拳打脚踢甚至是棍棒交加,为此他只好假装出一副规规矩矩的样子。
当时西梁、陈朝等政权在周边环伺,为此他的父皇只顾忙于军国大事,他办的很多坏事,其实都被隐藏下来了。武帝虽然空有一腔抱负,但只过了6年就离开了人世。这时的宇文赟就当上了皇帝,他的表现就让人无法恭维了。按理说他应该守丧一月才能上位,但他只守了一天孝,就当上了皇帝。
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并不是想着治国理政,而是惦念着父亲留下的那些嫔妃,他第一时间跑到后宫里,与她们尽情地寻欢作乐。事实上他这个人相当的荒淫好色,刚当太子时就看中了一个容貌过人的奴婢,当天晚上就把这个25岁的女人给临幸了。其实这个女人只不过是个女囚,按照当时的规矩被送进宫里而已。
仅过了一年,这个女人就给他生下了一个孩子,那时候还是太子的他,只不过14岁而已。不过他当上皇帝的时候,也只有19岁,然而这时的他却觉得当皇帝太累人了,让他没有时间去宠幸后宫里的那些女人。尽管儿子这时才6岁的年纪,但他还是把皇位让给了儿子,然后自己去当太上皇风流快活去了。
过度沉溺酒色,使得他在22岁就离开了人世,皇帝还是小孩子,自然守不住社稷江山,很快就被权倾朝野的杨坚给篡位了。正是这个荒淫好色的宇文赟,给了杨坚一个绝好的机会。杨坚的很多功绩,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受到特别重视,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堪称是千古一帝。当然他能够脱颖而出,还真要谢谢宇文赟的成全。
一、原因:
其一、尉迟迥为相州总管3年,也正是北周武帝灭佛时时期。邺城是当时全国佛教中心,城中大小寺院近千座,佛教空前繁荣,灭佛之后,尉迟迥治邺有方,很得人心,因此在邺地人心中居有较高地位,成为当时人们空虚的精神世界中的支柱,取代了“佛”地位。尉迟迥和杨坚大将韦孝宽在邺城南作战之时,“邺士民围观者达数万人”,可见尉迟迥在“邺士民”心中的地位,“士民”虽是围观但也有助贼之嫌,破城之后。杨坚出于对邺城怒恨,屠城迁民,焚毁邺城,斩草除根,以除后患。
其二,杨坚以西安为根基,兼以较近的洛阳为辅地,经略全国,邺城基本上失去了战略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基本上经略国家的方针战略一直是以首都所在地区为核心腹地,进而经略全国。自东汉末年曹操以邺城为据点开始,在以后的400年间,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时代,统治者往往在其统辖区内选择最好的地点建都,邺城在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北,有“河北之襟喉,天下之要膂”之称,兼有“山川之险峻,平原之沃野”。有其无可比拟的因素,所以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杨坚以西安为首都,基本上又重新回复到秦汉帝国以关中制衡全国的格局之中,邺城的战略地位相对而言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其三,北周武帝在灭了北齐后,虽然改邺为相州,但基本保持邺城的规模,邺城不在作为都城但作为河北南部的中心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为以后居邺城的军阀集团产生割局对抗朝廷埋下了隐患。杨坚在平定尉迟迥后,不但从行政体制上降低了邺城的核心地位,“徙居民南迁四十五里,以安阳为相州理所,仍为邺县”,而且“焚毁邺城”,从形式建筑上和人民的思想意识中抵毁邺城,以至后来邺城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落千丈。
二、延伸:
杨坚(生于公元541年,死于604年),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23年。其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国柱大将军,封为随国公,赐鲜卑姓“普六茹”。杨坚父亲去世后,杨坚承袭父爵,跟随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身边,宇文邕也是一位励精图治有作为的皇帝,杨坚在宇文邕身边总有一种“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的感觉。有一天,有大臣向宇文邕建议除掉杨坚,说:“普六茹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这可是关系社稷安危的大事,历代帝王对这样的事都十分敏感,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遗漏一个”的思想。
宇文邕比较理智,他请星相家赵昭给杨坚相面,赵昭和杨坚友善,关系很好,便当着宇文邕的面,佯装仔细观察杨坚的面相,然后毫不在意地说:“皇上请放心,不必多虑,杨坚相貌平常,无大福大贵可言,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大将军罢了”。就这样杨坚躲过了杀身之祸。后来内史王轨又劝宇文邕说:“杨坚有反相,易早图之”。就是说杨坚早晚要反北周,不如早早除掉他,因为宇文邕对星相家赵昭的话深信不疑,不悦说:“要是真的天命所定,那有什么办法呢”.就这样杨坚一次次化险为夷。杨坚为打消宇文邕对自己的猜疑,把自己的女儿杨丽华聘给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为后妃,这样宇文邕相信杨坚不会抢他女婿的皇位。
公元578年,宇文邕去世,其子宇文赟继位,就是周宣帝,在位只有1年,宇文赟是个世袭之君,不是治国安邦之君,他不问朝政,沉溺酒色,把父亲辛苦振兴的周王朝弄得日渐衰落。他为了更进一步消遣取乐,宇文赟干脆皇帝也不当了,把帝位让给了自己7岁的儿子,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吃喝玩乐,荒淫无度,22岁就丧命归西。宇文赟的儿子静帝继位后,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任命杨坚为丞相,北周朝政实际就掌握在杨坚的手中,杨坚时有篡位之心,但考虑到镇守边城的相州总官尉迟迥位望宿重,且能征善战,是自己的称帝篡位的一大障碍,于是“乃令迥子魏安郡公惇赍诏书以会葬征迥,寻以郧国公韦孝宽代迥为总官”。
杨坚以为皇帝办丧事为由诏尉迟迥回西安,让韦孝宽接管邺城地界,尉迟迥看穿了杨坚的阴谋,就以“迥以杨坚当权,将图篡夺,自为周室至亲(是宇文泰的外甥),位兼将相,遂谋举兵相抗”。尉迟迥早就看穿了杨坚的以商量安葬周宣帝为名调自己回长安,又让韦孝宽代替自己为相州总督位子的企图,他怎么能相信杨坚的花言巧语回京送死呢?尉迟迥在邺期间很得人心,登高一呼,从者如云,尉迟迥相州总管下的十州加上青州、荣州、申州、东楚州、东潼州各派势力纷纷相应,共计数十万人于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六月树起讨杨大旗。
杨坚挟天子周静帝以令诸王,结好并州李穆,又以千金公主和突厥和亲,消除北方之患,以洛阳为防御,作为讨伐尉迟迥的战略基地,调兵进军关东,八月中旬杨坚派遣大将韦孝宽进攻到邺城南,尉迟迥亲自上阵,集中全部兵力13万在邺城南布阵阻止韦孝宽进攻。韦孝宽初战不利,进军受阻。这时韦孝宽看到邺城外有数万士民观战,就命令士兵以弓箭射击围观百姓,百姓大乱,四处奔逃,韦孝宽叫士兵高喊:“尉迟迥败了!尉迟迥败了!”
声震如雷,尉迟迥军中士兵闻听,军心大乱,奔走而退,韦孝宽军心大振乘乱攻之,尉迟迥军大败,退回邺北城,韦孝宽率兵急攻,尉迟迥看大势已去,在铜雀台上自杀。尉迟迥从起兵到自杀,历时六十八天。杨坚攻占邺城后下令将邺城全部毁掉,“徙其居民南迁四十五里”,放火焚烧邺城,邺城内大火烧了一个多月,使这座六朝古都毁于一旦。
隋时段君彦《过故邺》诗云:“旧国千门废,荒垒四郊通”可以看到邺城的荒废。盛唐诗人孟云卿在《邺城怀古》中写到:“魏家旧城阙,寥落无人住”,说明还有破旧的城阙.到了中唐时邺都废址已辟为耕地了,由于年代久远,当地人甚至不知道此为何地。孟效《早发邺北经古邺》写道:“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当时置此城,岂料今日耕。蔓草已离坡,狐兔何纵横”。邺城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弱了,尤其是在统治者的视野中。杨坚对邺城的改制和焚毁,彻底结束了中国北方区域性都城建构的模式,从此以后邺城代表区域政治的时代结束了,永远结束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