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一生淡泊名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都知道后世对李白的认知大多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这样狂放不羁的形象。然而他在历史中当真就是一生追求洒脱自由,不求仕途名利吗?
我们都知道,李白这个人没有参见过科举考试,因此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李白不慕名利的证据,但是后世很多学者就曾经对此展开过研究,他们推测李白并非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出于某种不得已的理由。比如先祖曾经是因罪被贬或是家中有人从商,这种情况下,他就失去了入朝为官的资格。
另外,李白的婚姻也为他的仕途带来了阻挠。他的第一次婚姻发生在求取官职之时,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并当上了上门女婿。但是许家早已失势,李白没有捞到官职,不就妻子也去世了。妻子去世后,李白不得不带着儿女移居山东,这期间也有过两段露水情缘。后来,他又与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但是宗楚客这个人很有野心,在唐玄宗起兵诛灭韦后阴谋集团时也被一并处死了。李白因为娶了他的孙女也受到了牵连,获罪入狱。
不难看出,其实李白还是有心入仕途的,只是他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机遇。唐玄宗时期,他做过翰林一职,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天子的御用文人,平时陪着皇上吟诗作画,这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一事了,据说李白因此再次被贬,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李白自此游历于山水之间。
其实李白这个人文采上自然无可挑剔,但是说他淡泊名利,不为财色难免有些失真,在注重功名和名利的古代,没有这两样的话生活将变得艰难异常。所以说,其实李白追求名利也并没有什么过错。
唐代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通过世代沿袭的方法垄断政权的落后传统,来自中小地主商人家庭和出身普通农家的底层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终于有了出路,“朝为田舍郎,暮为状元公”,应该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通过科举取得入仕资格,成了唐代文人最普遍的选择,无论是杜甫、白居易,还是韩愈、柳宗元,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利用科举得到了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像李贺那样,因为父亲名讳(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和“进士”声音相近,为避讳不能参加科举)而放弃科举的,可以说少而又少。
在整个文人阶层积极参与科举的热潮下,李白却偏偏特立独行,放弃科举,终日游走于达官贵族之门,希望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进入仕途。这是为何?对于这一奇怪现象,绝大多数学者的解释是,李白心高气傲,“不屑于”走科举道路。王元明认为这一说法很不妥当,放弃科举而去“走后门”,未必是因为心高气傲,在奔走豪门的过程中,李白往往是以牺牲尊严和人格为代价的。
在《上安州裴长史书》最后,李白这样写道:“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王元明说:请大家仔细回味,“愿君侯惠以大遇”以后八句,李白说的何其慷慨,何其激昂;然而“若赫然作威”以下,李白说的何其无奈,何其悲愤!尤其是“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两句,多么凄凉,哪里有半点“心高气傲”?排除了“心高气傲”的因素,唐代科举道路既然“大道如青天”,李白为何“我独不得出”?
身世不清,李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王元明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科举考试的程序早已正规化、严格化了。朝廷明文规定: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士子,必须经过地方官的严密审查并予以推荐,被推荐人不一定都是贵族子弟,但起码是品学兼优、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通过对“北门厄事件”事件的分析,读者已经知道李白出身贫寒之家,本是斗鸡徒,曾经在斗鸡徒群殴中“手刃数人”,他又逃亡蛾眉山避难,隐姓埋名。像这样有过“劣迹”、家世不清的人,哪个地方官敢于推荐他参加科举考试?
另外,“北门厄事件”后,李白隐其真名真姓,自称“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和唐代皇家同宗。李白这种说法,自己随便说说,别人姑妄听之可以,一旦对方较真,李白可就没招了。
我是千千千里马,据我所知,李白一生都在求官的路上。
而且,唐朝所有的人都知道李白爱做官的不得了,但是,能帮他做官的人很少,所以,李白很生气,他写诗告诉那些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不帮我拉到。
比如,安史之乱以后的第二年,有人骗李白说,永王李璘请您做官呢,有人劝李白,别去,骗你的,李白说,这年头了,还说什么骗不骗,我要去看看!
哦哟哟,李白给高兴得,可不得了了,连蹦带跳,写诗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撒腿儿就从庐山往丹阳跑。刚到,也不知见到永王李璘没有,挥手就写下气壮山河的《永王东巡十一首》诗,对永王进以水军入北海平定安禄山,那叫一个斗志昂扬信心满满。
可是,没过一个月,永王被唐肃宗找了一个借口,说永王要造反,就派高适把永王给平了。
可怜咱们大诗人李白,上当了!
原来,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按照唐玄宗集团的伟大战略部署反击安禄山,其中永王李璘被部署在长江以南,形成海上北上作战和凭借长江天险缓冲安禄山的进退之势。
李亨一怒之下,就把永王李璘给灭了。
谁叫李白不迟不早在这个时候在李璘那儿啊?
这不踩上李亨的红线了?所以,李白也受到了牵连。
李白受皇帝的打击也就罢了,但是,此时也有种种谬传,说李白到李璘那里去,就是想做官,想挣点钱。
你说李白已经快60岁了,奋斗了一生,也没一个什么正经官品,出于为反击安史之乱出点力,却遇上了一个身陷囹圄的倒霉事!
李白不爱、不想做官,那是假的。
李白自从青少年时代就希望直接在皇帝身边服务,有他在皇帝身边,天下一定万国咸宁的局面。
但是,命运啊!不要说唐玄宗的菜园子都进不去,就是韩荆州、哥舒翰这些家伙身为唐玄宗的要员,也看不懂咱们李白大诗人的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啊!
李白好苦啊。不过,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唐玄宗的一个帝师是李白的朋友,这位帝师不愧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李白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历史人物,所以,就想办法把他介绍给唐玄宗。
唐玄宗听了帝师级人物的介绍,当然很高兴很信任,快请他来呀!
这样,李白才喜出望外地进入唐玄宗的宫殿了。
可是,唐玄宗并没有给他高官,只是希望他先历练一下。但是李白没有这个耐心,他想,我应该马上立刻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讨论工作。
唐玄宗说,你行吗?你先跟师父们学几招,再参加国家大事的高级会议也不迟啊。李白一听,拉倒吧,不就是瞧不起我?老子辞职不干了行不行?唐玄宗说,嗨,李白,说你什么呢!你不想干,我也不拦你了,不过路费肯定不会少你的。
就这样,李白唯一的一次做官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就是参加永王李璘幕府那事儿,应该说,李白基本没有具体干什么事,严格说,还不是做官。
过了一年多,李白终于在乾元二年的春天给唐肃宗赦免了。他非常痛苦地踏上了新的求官之路。上元二年,他听说李光弼的军队非常英勇,就想参加李光弼的队伍,为平定安史之乱做点贡献,可是,他终于因病死于此年。
李白死了四年,杜甫都不知道,杜甫在夔州写诗想象他应该在炼丹。
李白是不得意的一生,也是积极奋斗的一生,他有时也有消极的情绪和思想,但是,那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愿一直陪伴他的生命到终点。
李白爱官,但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6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