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渊太上皇生涯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业十三年唐高祖李渊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在晋阳起兵,讨伐隋炀帝。当时隋炀帝杨广巡幸江都,所以李渊的军队没用几个月就攻下都城长安。
长安城破,李渊扶持隋炀帝孙子杨侑登基,是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很明显隋恭帝杨侑只是李渊的傀儡,所以在大业十四年隋炀帝遇害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渊逼迫杨侑禅位,迅速登基称帝,建立大唐。
李渊起兵夺了隋朝的基业,而在他晚年也遭遇同样的逼迫。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且在同年禅位李世民,做了太上皇。中国的皇位传承向来讲究父死子继,在皇帝父亲没有死的情况下儿子登基的还是比较少见。
相必皇帝而言,太上皇的权力要小得多,所以一般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的。李渊的禅位自然与玄武门之变脱不开关系,也就是说他的禅位很大可能是迫于无奈的。那么问题来了,李渊禅位后,九年太上皇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呢?
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权力比皇帝大的太上皇当属乾隆帝,而李渊迫于无奈禅位,当上太上皇之后自然要低调做人。虽然比当皇帝憋屈,但他的太上皇生涯也不算太难熬。
毛主席曾评价李渊,称其“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遇事无断制。”李渊也当的起这样的称赞,他太上皇生涯比较好过,离不开当初玄武门之变后的一系列表现。
对于李世民发动变乱并控制整个朝局,李渊当然是震惊的。可当时他的三位宰相只有裴寂一位站在他一边,另外的陈叔达、萧瑀都选择臣服李世民,并劝说李渊“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苍生自然乂安。”
李渊自知大局已定,于是说:“善!此亦吾之夙志也。”李渊这句话让篡权有了正统的理由,对于李世民而言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父亲这么有眼色,李世民也乐意维持父慈子孝的局面。
所以在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李世民仍然表现出对李渊的尊敬与孝顺。李世民的表现让李渊这个太上皇不至于被最会看菜下碟的宫人们欺辱,能够安稳度过晚年,还能维持自己的脸面。
贞观八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李渊作为太上皇赴宴,席间李世民亲自敬酒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
李渊里子面子都赚了个足,也对李世民多有夸奖称赞,真正好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李渊在当太上皇的时候,日子过得快活,还生了两个小儿子。
一方面李世民卖李渊面子,让李渊太上皇生涯好过。另一方面李渊也低调做人,不碍李世民的眼,在当太上皇的九年间,除了必要宴席,李渊都很少走出自己居住的太极宫和大安宫。
贞观九年李渊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九年的太上皇生涯,享年69岁。
中国古代的皇帝在传承皇位的时候,由刚开始的禅让制变成了后面的嫡长子继承制。历史上的皇上在继位的时候,如果自己的父亲还没有去世的话,一般就会被尊为太上皇,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太上皇,不过大多数的皇帝都根本没法熬到这个时候就被人挤下去了。历代的太上皇退位之后,手上也没有了实权,所以基本上就是物质生活上不会缺少,只不过精神生活上不太舒服。
中国历史上第1个有太上皇名号的人是刘邦的父亲,刘邦在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刘邦的父亲就要经常去养活他,刘邦当了汉王之后,父亲这边也没有很享福,甚至还被项羽捉去当人质。后来刘邦真的当了皇帝,掌握了天下大权,才把自己的父亲接到京城,好好的孝顺父亲,这个时候刘老爹也是着实享了福。对他来说自己只是一介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朝廷是什么样的,也和权力无关,安安稳稳地当了5年的太上皇。
唐朝一位非常出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后来也当上了太上皇,因为她到晚年的时候染了重病,直接就卧床不起了,所以有些人就带领了军队冲到宫中,让武则天把位置传给李显。李显当上皇帝之后,恢复了唐朝的国号,改变了旗帜和服色,把文字还有以前的旧制都给恢复了。李显是在正月继位的,同年11月,武则天就在上阳宫去世,所以武则天在退位之后,可以说是在软禁中度过的。
还有一个离现在比较近的最后一个太上皇是乾隆皇帝,他是25岁当上皇帝的,而且曾经向上天祷告,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但是当皇帝的时间不可以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在位时间是61年,而乾隆皇帝一共当了60年的皇帝,当到了85岁。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够活到这个岁数,所以康熙皇帝也知道自己必须要兑现诺言,只能够在60年的时候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嘉庆皇帝,自己当了太上皇。不过他当了太上皇之后,还是掌握着实权,牢牢的操控着朝政,大概掌握了4年左右。
做了太上皇,就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已经易手他人了,什么事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结局也是大不相同。
一、有的是因为自己没做过皇帝,还能享受一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其父亲刘煓也是十分孝道,三五两天就要抽空去看看父亲,还是正常的行礼。后来有人给刘煓说叨说叨了君臣之道,于是刘煓再不敢让刘邦给自己行礼了,反过来他要给刘邦行礼。刘邦觉得这也太尴尬了,于是就给父亲封了一个太上皇。
后来刘邦看到父亲经常不开心,得知其是思乡情切后,直接在皇宫附近盖起一座新城,就连街道房屋都和家乡的一模一样,并将以前家乡的邻居亲戚等接来,和父亲一同在新城生活,以此来满足父亲对故乡的思念。
二、有的心态放的开,该吃就吃,该玩就玩,还能得以善终;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就当上了太上皇,没了权利日子还得过不是,于是他放开性子,该怎么大吃大喝就怎么来。另外他想想自己还是得拿点本事出来给李世民看看,于是他就和李世民比着生孩子,给李世民弄出一批比李世民儿子都小的弟弟妹妹出来,可能有时他也在想:小样,我还没法治你。
三、有的因为曾经的身份,那日子过得可就是战战兢兢了;
安史之乱平叛后,唐玄宗也当上太上皇了,但有时出去还是百姓被称呼为皇上,加上李辅国的挑拨,直接导致唐玄宗被迁到西内,相当于是幽禁了,就连服侍的人都只有20来个老弱之人。不仅把原来还可以说说话的高力士等人调走了,还时不时的在唐玄宗面前摆弄下刀,这种情况下唐玄宗也就只有抑郁而终了。
当了太上皇,就不是自己能掌控命运了,看个人与皇帝的关系怎么样了。
我们先从当时的背景来分析李渊晚年生活。自古以来只有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加上李建成也颇有功绩,李渊称帝后不久,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就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围绕皇权的争夺分为两派:李建成和李元吉,魏征为一派,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为一派。
最终矛盾激化,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场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李渊迫于形势,立李世民为新任皇太子,不久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由于李渊是迫于形势立李世民为太子,并非出于本心,李世民杀兄弑弟,表现出对骨肉亲情的无视,而刚刚从隋朝隋文帝教训中走出来的李渊,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这个儿子可能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因此,李渊在龙椅还没坐热,就乖乖的退位。因为李世民的帝位来得不正当,所以退位后的李渊处于囚禁生活,时刻受到监视,许多大臣都不得见到李渊。李渊每天处在担惊受怕中,处处小心谨慎,为了打消李世民得戒备,整日沉迷于酒色中,几年后就病逝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