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陆逊晚年悲剧收场,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3:44:36

陆逊晚年悲剧收场,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代的魏蜀吴三个皇帝,刘备、曹操、孙权,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慧眼识人,善于用人。魏蜀吴三国的麾下,都聚拢了一大批当时最优秀的文武人才,他们为了各自主公效力疆场,斗智斗勇,使得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为后人留下一段段千古传奇。

其中东吴的人才储备厚度,在三国之中绝对名列前茅。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贤才辈出,一个比一个厉害。要论个人能力之强,对国家贡献之大,陆逊可谓当仁不让。在后三国时代,陆逊的几次辉煌战绩,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陆逊,是个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的少帅形象,真实历史中并非如此。陆逊生于公元183年,而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陆逊只比诸葛亮小两岁,年龄相差无几。但陆逊属于大器晚成,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机遇时运年少成名。

公元207年,诸葛亮羽扇纶巾初出茅庐,得到刘备重用,很快名扬三国。而陆逊此时还是孙权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僚。诸葛亮在三国舞台上纵横捭阖出尽风头时,陆逊却一直干着屯田校尉、海昌县令等微末职务,苦苦熬资历。

直到公元219年,东吴发起袭取荆州之战时,陆逊向吕蒙和孙权献计,协助东吴取得夺占荆州杀死关羽的特大胜利,由此一鸣惊人,让孙权刮目相看。公元220年,年方四十二岁的吕蒙一病不起,陆逊才得以踏上人生快车道,担任东吴大都督之职。

公元221年,刘备发起夷陵之战,东吴瞬间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关键时刻,陆逊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举击败一代枭雄刘备,一时威震三国。此后,陆逊俨然成为东吴的擎天一柱,无论东吴内政外交、对外战争,他都多有建树,最终凭借无人可比的能力与功业,升任东吴丞相,达到了与诸葛亮比肩的高度。

不过,陆逊才干超群,却拙于谋身之道,最后结局凄凉。孙权晚年时,他的儿子们为皇帝继承人的宝座闹成一锅粥,搞得孙权六神无主,左右为难。但陆逊此时却犯了大忌,他身为一国丞相和统兵大将,却多次向孙权进言立太子之事,使得孙权对他极为不满,认为他居心叵测,干预帝王家事,就此失宠。

《三国志》记载,孙权“累遣中使责让逊”,屡次派遣宦官,当众斥责批评陆逊,使得陆逊颜面扫地。陆逊眼看自己一片忠心却被孙权误解,一生功业辉煌晚年却受到如此屈辱,郁闷成疾一病不起。孙权依旧不依不饶,命令大臣在朝堂上公开讨论陆逊的罪过,最终给他定了20条罪名,陆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就这样被孙权逼死。

陆逊一死,孙权才感觉自己下手太狠,颇有后悔之心,于是把陆逊之子陆抗承袭爵位。陆抗有六个儿子、也就是陆逊的六个亲孙子,也绝大多数都下场悲惨。

大孙子陆晏、二孙子陆景,在西晋灭吴时被斩杀。四孙子陆机、五孙子陆云、六孙子陆耽,投降了西晋,但在西晋八王之乱中全部被斩杀。一代名将陆逊的身后事如此凄凉,令人叹息。

陆逊是怎么死的?

孙权逼死陆逊的。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

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孙权所以逼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逊“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逊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逊,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淩统、朱然、潘璋等病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逊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逊,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孙策传》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逊,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陈寿拿权与勾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与孙权沾亲带故的陆逊最后为何惨死不得善终?

陆逊是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为东吴政权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过,最终陆逊却死得很惨,没有得到善终。陆逊之所以没有得到善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是因为孙权不信任陆逊。孙权将陆逊任命大都督,并非是对他非常信任,而是一种无奈之举,吕蒙为了攻打荆州,就请求孙权代理大都督的位置,以此来让关羽失去戒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代替吕蒙的地位。陆逊当上大都督之后,孙权也始终不敢完全放权。当陆逊的地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孙权对他的不信任程度也逐渐放大,最终也就起了杀心。

其二是因为陆逊曾经参与了“鲁南党争”,孙权必须杀掉他。“鲁南党争”就是发生于太子和鲁王之间的夺嫡之争,当时朝廷之中分为两派,一派支持鲁王,一派支持太子,两派之间经常大打出手,差点儿造成了国家的分裂。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不得不废除太子,并且还赐死了鲁王。陆逊是“鲁南党争”的“太子党”,是“鲁南党争”的直接推动者,当年他曾经多次向孙权上书,请求孙权让太子继承大统,但是孙权一次都没有理会。在孙权看来,让谁来继承大统,这是他的家事,谁都不能插手,尤其是像陆逊这样的开国功臣,更不能染指。既然陆逊参与了,那就只能死路一条了。

其三是因为陆逊所在的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家族”之一。陆家在江东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孙权想要在江东站稳脚跟,必须要拉拢陆家,得到陆家这个豪门大家的支持,而陆逊是陆家的代表,随着陆逊在吴国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陆家也水涨船高。孙权担心陆家的势力太大,会威胁到他的帝位,所以不得不对陆逊出手。

也正因为这几点原因,陆逊才不得善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