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谁写的被称为“诗鬼”的是谁

以史为鉴 2023-06-28 20:07:40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谁写的被称为“诗鬼”的是谁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谁写的?被称为“诗鬼”的是谁?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称为“诗鬼”,他还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李贺虽然是唐室宗亲,却出身在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所以他有很多作品都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觉得自己的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李贺的诗词和李白、杜甫等人相比,给人的感觉更加天马行空,但也不失浪漫。例如李贺的成名之作“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有种很强烈的情绪包含其中。不过你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涌现出了不少的文化形式,比如对对子便是其中之一。对对子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倘若要创造出一个世人皆赞赏的对子,却是不容易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有些时候,人们往往写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上联,却想不到与之相对的下联,于是这个对子就成为了“孤对”,从古代流传下来,等待着能够对出下联的人。碰巧的是,有些对联,确实经过了两百年的传承之后,完整了。

李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字长吉,唐朝著名诗人,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着“诗鬼”的美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这样的一个人,文学水平自然是不可小视的。而李贺又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诗人,因此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作品,其创作的诗文也被誉为“鬼仙之辞”。因为这个原因,人们逐渐衍生出了“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姓“李”,而“李”为国姓,由此可见,李贺的祖先必定也是一个唐朝宗室。不过,到了李贺这一代的时候,家族已经没落了。因此,虽然李贺少年时期便有所名气,但是官场之路却并不顺畅。同时,李贺还身处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其诗作大多都是感慨自己的命运,抒发自己对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

“天若有情天亦老”便是李贺在这一时期创作出的经典句子,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整句诗句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全诗内容如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辖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对于“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倘若上天有感情的话,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用于表达自己的伤感,也暗指自然法则的无情。这是一句很有意味的句子,也能够引发人们的同感,因此为人们所追捧,并流传到了今日。有人甚至以此为上联,想要找出与之匹配的下联,不过当时很多人虽然跃跃欲试,但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

直到两百多年之后,有一个名为石延年的酒鬼出现了。虽然此人嗜好喝酒,但是却也是个能力突出的人,为北宋有名的大文学家跟书法家。此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乘着酒兴,对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的绝妙下联,并为人们所追捧。对于这个下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月亮如果没有怨恨,那便会永远都是圆的。

而“天”对“月”,“情”对“恨”,“有”对“无”,对仗工整,且都用自然作对,因此可谓是经典对子。

李贺被称为什么

李贺被称为诗鬼。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三首诗词原文如下:

1、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3、唐·李贺《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文_翻译及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离别 , 怀古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著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著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构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互动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构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佳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创作背景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鬼是指哪位诗人?

诗鬼指的是唐代诗人李贺。

李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扩展资料: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

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最完美的是什么?

李贺被称为?诗鬼?,李贺从小人小鬼大,才高八斗。他的才能远近皆知,诗歌的风格比较瑰丽奇特。《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他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成了名句,流传千古。后人以此为上句,开始作下句,在众多作品中最完美的是什么??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当时他作出这首诗的这一句,无人能对上下一句。一直到了宋朝,终于出现了一个诗人叫石延年,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与欧阳修齐名。有一次,他去参加朋友们的聚会,把酒言欢之际,不禁想起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吟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令全场拍案叫绝。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有人作出了下一句,实属难得。而且这首诗在意境、对仗、声律方面,都完美的与上半句匹配,着实惊艳。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如老天像我们人一样,天会荒,地也会老,世间的一切将会不复存在。下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的意思是月亮如果没有了怨恨,它会一直保持着圆的形状。这两句对仗工整,意思也较为相近。可谓是众多作品中最完美的一个了。

提到了李贺的这句诗,让我想到了毛泽东先生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从另一个角度,对这句话产生了新的解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