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会对太子朱标那么信任

众妙之门 2023-06-12 03:40:28

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会对太子朱标那么信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朱元璋的故事。

太子在历史上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地位自然仅次于皇帝,但因为种种原因,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在历史上,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非常的微妙。虽然历朝历代太子的人数众多,但是能够踏踏实实的继承皇位的却是屈指可数。

但其实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要知道为了皇权,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例子可是比比皆是。甚至像大清康熙朝的太子,反反复复几十年,最后也没有登上皇位。

不过大明王朝的朱标,却是一个另类。他最终也没有成为皇帝,但却是因为英年早逝。要说朱元璋和他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典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极其信任和宠爱,一朝一夕可以,但长此以往却很不简单。

朱元璋在丰功伟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性格缺陷,那就是多疑。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把魔爪伸向了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前前后后几乎被屠杀干净了。

这也源于朱元璋的多疑,可是对于太子这个可以说同样威胁自己皇位的人来说,他却极度的放心。

皇帝和太子关系微妙,可多疑的朱元璋,为什么如此信任太子朱标?

朱元璋如此信任朱标,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马皇后的影响。历朝历代中,很多太子被废甚至被杀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皇帝喜新厌旧,导致她们的儿子被抛弃。

可是朱元璋却没有这个问题,在他的一生中,最信任的人,恐怕就要属马皇后了。

这位与他在乱世中结为夫妻,兼具了中国传统女性的诸多美德,堪称母仪天下的典范,可以说是朱元璋很好的贤内助。在她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爱屋及乌,也正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稳固的感情关系,使得朱元璋宠爱朱标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第一、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而且从未改变。

朱标是老朱家的嫡长子,朱元璋对他悉心培养,对他也抱了太大的期望。朱元璋称帝后就立了朱标为太子,可以说在选择太子这个问题上,朱元璋根本就没有犹豫过。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几乎把满朝文武都选为东宫太子的老师,让他们辅佐太子。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还言传身教,希望把他培养成大明合格的接班人。

第二、朱标自己也很争气,朝中威望颇高。

朱标为人宅心仁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最高。在处理国家政务时也是有板有眼,他不好杀,因为这个多次与朱元璋唱对台戏,也挽救了很多朝廷大臣。

第三、朱元璋对朱标很放心,对自己很自信

朱元璋的确多疑,虽然达到了极致的地步,但还是能分清是非的。他也非常强势,毕竟自己是从多年战争中走过来的,见惯了生生死死,在生杀与夺上从不手软。

即使朱元璋让太子监国,让出一部分权力给储君,他也丝毫不担心太子朱标会造反,威胁到他的皇权。

当然了,其实朱元璋对除了朱标之外的其他儿子也很好,外放藩王还给兵,这得多馊的主意。虽然大明还有蒙古这个心腹大患,但如此而为,其实和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没有什么区别。

李渊明明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却同样给了李世民如此大的权力,总想着一碗水端平,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朱标为何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朱元璋又为什么敢于放权给他?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子,也是朱元璋着重培养的孩子。所以他百分之百信任自己的这个儿子,况且朱元璋本人也不担心任何人可以从他手里抢走权力。


朱标比较有能力。 朱标自幼便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耳濡目染朱元璋的教导。不管是在军旅生涯中,还是治理国家上,朱标都得到了朱元璋的一手教导。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是他是一个天才,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通透。这样的老师,比饱读诗书的先生要强得多。

加上在战场上风吹雨打的生活,朱标的能力是比较强悍的。朱元璋岁数大了以后,逐渐开始放权让朱标全权管理朝政,可见朱元璋还是很赏识自己这个儿子的能力的。


朱标的品行很好。 朱标的性格和朱元璋完全不同,朱元璋是杀伐决断的人,而朱标却是一个十分柔顺的孩子。因为性格上的温和,所以他比朱元璋要善良得多。

朱元璋虽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性格,但是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所以朱元璋也只能尽量教育自己的儿子变得狠一点。

与此同时,朱元璋对这个善良的儿子,当然是没有戒心的。不管是打天下的时候,还是坐江山的时候,朱元璋都能够完全对朱标放心。

朱元璋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自信的皇帝,不管是能力还是地位,朱元璋都无可撼动。他在军队中是一把手,在朝政上也是一把手。

他不仅可以将军队训练成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治理国家上,也有自己的特殊手段。所以朱元璋压根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儿子朱标当成竞争对手。

这两个人的实力实在是差太多了,所以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不仅是出于朱标身上,更是出于自己身上。

朱元璋和马皇后生了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朱元璋最喜欢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马皇后所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出生在太平陈迪家中。虽然也有的学者认为他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一个私生子,但毕竟现在还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嫡长子,是朱标的一个天然优势。


朱标其人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也是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1] 。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弘光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但是在这么多的儿女里面,他对朱标是情有独钟的。不仅在刚建立明朝的时候就立朱标为太子,而且更是让朱标很早就参与处理朝廷政务,同时自己对朱标也是倾尽了所有来教导他。甚至在朱标不幸生病去世之后朱元璋便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里面很大成分就是对朱标的思念不舍。


为什么朱元璋最喜欢朱标?

第一点此子仁孝。

明太祖自己很残暴,他晓得这是开国立威所需,待天下稳定后,就需要一个仁慈些的君主来维持,朱标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曾多次劝谏父亲不要杀虐过甚,老朱虽然自有主张,但也晓得儿子的性格适合守江山。


第二点朱元璋方面。

朱元璋咱们说一个土炮,不仅脾气大而且还很随意,经常意气用事,而他成大事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可以补充他不足的好老婆马大脚皇后。而朱元璋也喜欢大脚皇后,这个朱标又是他和大脚皇后的第一个儿子,要说不喜欢是假话了。

在朱标生下来之后朱元璋就准备给这个儿子来一个系统学习法,下了决心要把朱标调教成一个既比自己强,又没有自己缺点的全才,当然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确下了很大的心血,就是事与愿违了。

还有就是朱元璋把朱标立为了太子,既然立为了太子自己这个做皇帝的就要喜欢,他不喜欢别人更是不看好了。所以说朱元璋就倾尽自己所有的心血来栽培,教导他不能太过于仁义有时候还需要强硬。结果教导着教导死了,即使死了朱元璋也是非常惋惜和痛苦的,足见老朱对这个儿子的器重。


第三点就是朱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他在朝廷和这些皇族兄弟之中有着非常大的威望。朱元璋是一个比较暴戾又专横的人,很多的大臣和皇子们都比较怕这个朱元璋。而朱标的性格却是刚好反了过来,朱标为人比较宽厚仁慈,所以深受那些朝廷大臣的敬重和喜爱。

朱标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政务,处理的也都不错,可以说朱标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和了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还有皇帝和皇子们的关系。我们所熟知的明朝大将军蓝玉,这个不可一世的悍将对于朱标也是非常的敬重。他曾经告诫朱标要小心北方的朱棣,但是朱标没有放在心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朱标在朝堂里的威望,毕竟能让悍将蓝玉佩服的人那可不多。


总结:朱标正是治天下的合适人选,将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虽然朱元璋嘴上说朱标不类他,但他对朱标的以文治国和宽厚仁孝是非常满意的。朱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从来没有让朱元璋感到皇权受到威胁,相反朱元璋还会主动放权给朱标。由此可见,朱元璋与朱标间的相互信任是牢固的。

朱元璋为何喜欢朱标?

如果在中国历朝历代开国帝王中选出一个比较心狠手辣的皇帝,那么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定可以榜上有名。毕竟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到九五至尊,没有点狠辣和手腕是不可能的。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如此狠辣的一个人,他唯独对自己的长子朱标却十分的慈爱宽容,为其处处考虑,喜爱至极。

这时有人可能就会说,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有几个人不喜爱自己儿子的,这么说那就错了,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儿子并非只有一个,但是他对其他的儿子就十分冷淡,没有一点喜爱,在为其他儿子封王后,他甚至下令不允许他们随便进出都城,离开封地。

那么朱元璋为何又偏偏如此喜欢朱标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患难与共,常伴于身

朱标为朱元璋的原配马氏所生,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出生时的朱元璋正处于创业阶段,并且处境艰难,四面竖敌,之前还没有一个子嗣来承继后业。

而这个时候长子朱标的出生对朱元璋来说其实意义特别重大,首先,因为有了子嗣,对朱元璋来说,就是后继有望,没有了后顾之忧。

要知道,朱标出生时朱元璋已经27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才有子嗣已经是很晚了,朱元璋在创业中途得到了朱标给了朱元璋极大的信心。

之后,朱标也一直被朱元璋带在身边,南征北战,父子两个可以说是患难与共,这给了征战半生的朱元璋极大的慰籍。

在明朝建立前,朱标虽然身为朱元璋的儿子,但是他并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这一点上,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不能与朱标相比,因为他们大多都出生较晚,出生时天下初定,一出生就享受到了荣华富贵,所以在这上面朱元璋也觉得是十分亏欠朱标的。

所以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虽然对外杀伐果断,甚至连许多开国功臣都不放过,但对朱标可以说是言听必从,俨然一副慈父的形象。

二、朱标仁孝、勤政爱民

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建立之前,需要一个杀伐果断,心狠手辣的皇帝,但是王朝建立之初,就必须要修养生息,与民和平,这就必须需要一个仁德的皇帝来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建立者,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恰恰朱标就是这样一个仁孝,天性仁慈的人,他又是自己的嫡长子,将来是正好要继承自己的基业的,有这样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儿子,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所以朱元璋一直是将朱标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对他寄予厚望。

朝中无论大事小事,朱元璋几乎都会让朱标随身倾听,并经常询问朱标的意见,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对于提问大都能对答如流,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欣喜。

后来,朱元璋甚至下令,朝中政事都必须先经过朱标处理过后,然后才能向自己奏闻,朱标也一直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将繁琐的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有这样有才能又仁德的嫡长子,朱元璋如何能不喜欢呢。

朱元璋与其他帝王不同,他为什么独爱朱标

朱元璋与其他帝王不同,他为什么独爱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帝。俗话说得“开局一个碗打天下”,几代贫农,讨饭出生,最终坐上皇帝宝座,那真的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唯一有点接近的是刘邦,但刘邦至少还是个破落贵族,早年还读过书,2000多年前能读书的家庭那可不一般。

朱元璋这个皇帝到底绝无仅有到哪个份儿上呢?

咱们先说一说一部影视剧的片段,来自徐峥当年主演的穿越神剧《穿越时空的爱恋》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年仅37岁就过早离开了他的爸爸。朱元璋非常伤心,以至于官员劝他节哀,居然激怒了喜怒无常的皇帝,要把他的儿子赐死。

这段剧情虽然荒诞,但确实符合朱元璋的脾气,也非常符合朱元璋对朱标的深情。

这就是咱们说的朱元璋这个皇帝和其他所有帝王的与众不同之处了。他和太子朱标的感情真的是父慈子孝的典范,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皇帝独一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真的是非常非常难搞。太子这个身份也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历史上的太子最终能顺利接班的,可谓十无其一,真正的九死一生。

原因何在?

因为皇帝看待太子的心理,往往非常矛盾。一方面为了朝廷稳定,必须要立太子,还要给他配齐班底,要好好培养他当接班人;但另一方面又要处处提防太子,害怕太子翅膀硬了,有朝一日抢班夺权。

所以这太子的分寸是真的难,太难了。要能干,又不能太能干。真的是走钢丝的干活。不能干吧,老爹说你昏庸无能,朕的江山岂能交付给你?太能干了吧,老爹说我还没死呢,你这是想干啥?

所以99%的皇帝和太子之间,那关系都非常微妙。归根到底,还是皇帝这份至尊无上的权力给害的。

所以历史上咱们熟悉的那些皇帝,特别是雄才伟略那几位,和太子都没整好关系。

秦皇汉武,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算是逼死了自己的太子。扶苏这个事儿还有点疑问,汉武帝的戾太子那是正儿八经被刘彻逼死了。

唐太宗算是性格特别好的了,但是太子还是被他玩废了。宋太祖这个兄终弟及,没太子啥事儿,不多说,然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康熙,玩出了一个九龙夺嫡的精彩故事。

这个故事也是非常经典,关于此事的影视剧都快拍烂大街了。从严肃点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到戏说历史的偶像剧《步步惊心》

总而言之,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就没法搞好。

那为啥朱元璋就给搞好了呢?所以说他绝无仅有啊。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和朱标的关系这么好,主要原因就是他太爱这个儿子了。而他之所以这么疼爱朱标,又和朱元璋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朱元璋是几代贫农,人生前25年不是给地主放牛,就是当和尚讨饭,然后时来运转投军,娶到马皇后,27岁生了第一个儿子朱标。在古代13岁就能结婚的大背景下,这算是老来得子了。朱元璋开心得不得了。

对于这第一个儿子,朱元璋分外珍惜。当时朱元璋还处于猥琐发育时期,一直在安徽、浙江一带巩固自己势力,虽说忙于打仗,但是只要有空就亲自抚养朱标。

这种亲自养大的孩子,感情格外不一样。再说朱元璋本身就是个老农民出身,对家庭和亲情的感受本来就比较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底层人民对家庭亲情,对子女的感情一直都比豪门贵族要深刻得多。

古代底层人民一辈子,就没几个念想。子女后代几乎是他们活着的唯一希望。

但是高层贵族就不一样了。

首先,同样是儿子,亲自抚养的感情就不一样。这也是关键所在。

像康熙这样的皇帝,他8岁登基,13、4岁就生了第一个儿子,那个时候康熙自己都还没长大成人呢,再说这皇家的孩子,从小怎么养都是有规矩的,吃喝拉撒,饮食起居,都有专人照料,别的不说,贵族的孩子都不吃自己亲妈的奶,而是要专门请乳妈。所以很多贵族反而和乳母关系比较亲,这亲身的爹妈,从来都没有给孩子换过一块尿布,也没有在深夜给孩子喂过奶。

说白了,皇家贵族养孩子,更像养宠物。都是别人照料好了,自己有空去逗弄逗弄,享受天人之乐,却从来没有遭过养孩子的痛苦。

但是人这种动物吧,就是有点犯贱,越是得来容易的,反而越是不重视;越是经历过痛苦的,反而越是印象深刻。

没有亲自养过孩子的人,没法体会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恰恰是因为这种抚养的不容易,于是加深了内心的情感。

你一定要经历这种熬人的麻烦,经历过半夜起来换尿布,经历过亲自给他喂奶再抱着拍打出嗝哄入睡的过程,熬过多少回的夜,才能建立起一种难以磨灭的深情。

这才是你真正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啊。

不能说朱元璋一定有多少回午夜梦回抱着朱标哄入睡,但是他这个过程肯定有,而且不少。

但其他的皇帝,无论是康熙,还是刘彻、李世民,基本上这种经历恐怕是没有的。

所以这感情基础觉得不一样。

别的皇帝都怕儿子夺权。朱元璋那是完完全全没有任何这种疑心,那是真的一门心思要把大明江山传给朱标。

有了这份感情,有了这份信任,那其他皇帝和太子的问题,在朱元璋和朱标这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即使后来朱元璋还有20多个儿子,但只有朱标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所以说关键还是感情问题。

话说回来,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儿子太多了。所以父爱分不过来了。像朱元璋这种一开始就确定对朱标唯一的爱,实在太罕见了。

明朝还有一个类似的皇帝,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一辈子只娶了一个皇后,只有一个儿子(次子早夭),是古代封建王朝非常罕见的独生子。所以和儿子的感情也非常深,也根本没有任何接班人的问题。

至于前面咱们说的刘邦,是一个破落户老流氓,对家庭和亲情似乎没有啥责任。儿子刘盈出生那会儿,刘邦还躲在山里面做土匪,根本没机会抚养儿子。后来和项羽大战而败,逃跑过程中把儿子女儿都从车里面丢出去,好方便自己顺利跑路。

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也叫大丈夫不拘小节。

还是没有感情基础啊。

事实上,大多数的皇帝,都不太可能和自己的儿子有太多的感情基础。

大多数的皇帝,都是生了一堆儿子,又没有亲自抚养,于是无从建立起那种刻骨铭心的父子亲情。这就是问题所在。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独古代有。即使到了现代社会,那些富豪也差不多。

人性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