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为何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曹植适合做皇帝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18:56:22

曹操为何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曹植适合做皇帝吗

曹操为何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曹植适合做皇帝吗?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似乎文采好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原谅,三曹当中,曹操和曹植的文章或者诗歌都非常有名,但是能说出曹丕的作品的却没几个人。对于曹操的继承人选,如果抛开其他因素,多数人恐怕从感情上也会比较倾向于曹植。可是曹操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选择曹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真的让曹植成了继承人,那他真的能做一个好皇帝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大家都太熟悉了,是曹丕坐上魏王的位置后,想要处死与自己争夺储位的弟弟曹植,逼迫他做的七步诗。

很多人看到这一段故事时,都非常同情曹植,也对曹丕的狠心表示反感。于是,他们就说:如果曹植能够当皇帝就好了,他就没这么可怜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未必。

皇帝,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做一个皇帝,首先就要有狠劲,能够下得去手,这一点曹丕是合格的。有人说:曹植又没真正做过皇帝,你怎么知道他不行?的确,曹植没有这个机会,我们不能下定论。但是,我们可以找几个和他类似的皇帝来借鉴一下。

曹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文采好,是个艺术家。历史上还有哪些艺术家皇帝?熟悉历史的应该就都知道了吧?最著名的三个艺术家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

这三个皇帝最终的结局怎样?简直不能更一致:亡国,被俘,在屈辱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再回来想想,曹植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吧?陈朝的北方有大隋、南唐的北方有大宋、北宋的北方有大金。而曹植的国家,面对如狼似虎的刘备和孙权。让他坐江山?可就不好说会怎样了。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皇帝真不是一个好的工作。他们太容易沉溺在某一个世界中,导致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才有了那样的结局。如果曹植真的做了皇帝,最终被灭国做了俘虏。那么,不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对待曹植,恐怕都不会像曹丕那样还给一个做七步诗的机会吧?

曹操在选择自己的继任者时,最初是想传给自己天赋极高,被称为神童的曹冲。可是曹冲早逝,曹操只能在曹丕和曹植中选。

曹操后来选择曹丕继位,如果选择曹植,是不是历史就会改变。

曹操看重的热门人选本是曹植,《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曹植是个大才子,生活中没有架子,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有时候还不注意场合。

曹植有才,写诗很厉害,但在处理政务方面,曹植就不如写诗了。曹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诗歌和喝酒上,经常做些不合礼法的事。有一次,曹植驾车在驰道上狂奔,那驰道可是皇帝才能走的。可把曹操气坏了,曹操说从此以后都不相信曹植了。

当年关羽围困曹仁,曹操本来是想派曹植领军去解樊城之围。可曹植呢,居然喝酒喝的大醉,醉到不能接受曹操的命令。这可是很严重的事,军情紧急,战事紧张,曹植却还能小酒喝的烂醉,这让曹操怎么敢放心的把国家大计交给他。曹植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

曹操最初是十分器重曹植的,曹操征孙权前,还命曹植留守邺城。

书上说: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论起驭人之术,搞权谋,曹植拼不过曹丕。

如果曹植接了曹操的班,表现的还不如曹丕。估计在曹植当魏帝时期,司马家就已经崛起了,不用等那么多年。

为何曹操选择曹丕而放弃曹植呢?

从年龄来说,曹丕生于公元187年,曹操去世时34岁,曹植比曹丕小五岁,生于公元192年,曹操去世时29岁,都已经成年。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已经有儿子了,曹叡生于公元207年,曹操去世的时候已经14岁了。曹植的儿子曹志虽然生年不详,但是推测下来,到曹操去世的时候应该也已经出生了。所以,无论曹丕还是曹植继位,都不太可能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

曹操考虑继嗣问题,是在曹操晚年,到关羽北伐的时候尚未最终决定下来。所以才有过让曹植率军出征,救援襄阳的打算,结果曹植因为头一天晚上酒醉,大军即将开拔,他作为主帅尚未到达军营,失分比较大。这时候已经是曹操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20年,这时候曹操尚未最终决定立谁为嗣。

从性格方面来说,曹操的人格有些分裂,既有悲悯天下苍生的一面,也有残忍嗜杀的一面,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很文青气质的一面。这反应在很多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临死前,曹操还惦记着他到处收罗来的妻妾们,怕他死了之后,她们将来没有办法生活。

曹植和曹丕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文采方面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要说天赋,曹植显然要高一些。这从曹植恃才自傲,狂放不羁的日常生活风格就能看出来。这种风格作为诗人来说没有问题,但是要做一个政治家,而且是在天下大事未定,三国鼎立的大争之世,曹植这种性格是不太适合作为一方统帅的。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几个儿子,尤其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四个年长一些的嫡子,得出的结论是不太一样的。曹熊就不提了,比较平庸,以曹操的雄才大略来看,肯定是看不上眼。曹彰也没有进入曹操的考虑范围,原因就是曹彰身为王孙贵胄,但是却喜欢自己亲自冲锋陷阵,干粗莽武夫的事情,曹操当然也看不上眼。

曹操人格分裂,既有雄才大略政治家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的文青的一面。如果他以文青的角度来看,显然看不上装得忠厚老成的曹丕,更欣赏狂放不羁、才思敏捷的曹植。但是如果从他作为君主选择接班人的角度来看,结论就刚好反过来了。祢衡、孔融、杨修的言行举止风格和曹植接近,但是曹操都很反感,应该也不会喜欢曹植这种风格。

所以曹操虽然曾经有过犹豫,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曹植,选择了曹丕,说明曹操在大事上是并不糊涂的,没有妇人之仁,知道自己应该为自己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才能更好的继承自己的事业。作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所具备,曹操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的判断上都是比较理智的,不会感情用事,这是基本素质。

实际上,曹操虽然有过犹豫,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把曹丕当作自己的接班人的,无论是贾诩提示他的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导致的严重政治后果,还是他对曹丕和曹植的政治能力的简单测试,更多的都是在考察曹植是否比曹丕更适合。

也就是说,曹丕是第一人选,如果曹植的表现更好,那么曹植可以进入备选,如果曹植没有通过测试,不是更好的人选,那么就还是曹丕。只有曹植比曹丕的表现明显优秀得多,曹植才会取代曹丕。但考察结果是曹植多次让他失望,表明曹植的政治素质并没有超过曹丕,而且还不如曹丕,所以还是选择曹丕。

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


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写的一首好诗。每被曹操提问时,都脱口成章,而曹操也非常喜欢他。可是,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呢?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I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出众,胡须长达四尺,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极有威严。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匈奴使者来访,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够体面,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等待使者拜见之后,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气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脚踏实地的人。可是曹植呢?
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曹植是个才子,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节制,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是百姓。当曹操大败袁绍之后,查看冀州的户口,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崔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痛苦,冀州刚刚平定,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了解风俗,却关心什么军队,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还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认错了。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义,正直无私,让百官震撼。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不务实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让曹操大怒,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儿子了。可是曹丕呢?
曹丕年轻时也曾经出外打猎,生活细节上有些缺点。可是当崔琰义正词严的告诉曹丕不能如此的时候,曹丕非常谦卑的回复说: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由此可见,曹丕心中有政务,并且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对于礼法是非常看重的。
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由此可见,人品决定了谁是下一任继承人。
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看完以上介绍相信大家都清楚了。虽然曹操一直比较喜欢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点,难以治理江山。所以曹操最后听从劝告,选曹丕为继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操选择小气的曹丕放弃曹植,是出于哪样的考虑?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中,曹操的儿子最多,据说有25个,能力强,文武兼备,才华横溢。

说起曹植,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文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但为什么满腹才华的他,却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是命运的捉弄,是自身的性格,亦或是家庭的束缚?


曹植与曹丕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都是曹操最爱的卞夫人所生,在众多儿子当中自然是更加重视。当年铜雀台落成,曹操邀众文人上台作赋,曹植也在这其中。能够七步成诗的曹植第一个就交了卷,写下了《登台赋》,精彩绝伦,让众人惊叹不已,曹操也很满意,认定曹植日后定能承继大统。

曹操有意对曹植进行栽培,时常带着曹植出去历练。曹植虽然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但身上的文人气息太重,太过于追求自我,放荡不羁,喝起酒来更是不加克制,极不自律。



在朝中的世子之位争斗就是曹丕和曹植,两人也有着各自的阵营和智囊团。曹丕的阵营中有贾诩(暗中相助),司马懿。而曹植的阵营中有大才子杨修,丁仪等人。所谓物以类聚,曹植与杨修两人都是大才子,风流倜傥,吟诗作赋,饮酒作乐,成为亦师亦友的一对组合。杨修虽然都是才华横溢,但品行着实不够端正。曹操经常会准备一些考试题来测试二人谁更合适继承自己的位置。杨修便利用经常在曹操面前行走的便利,提前将考试题泄漏给曹植,可天下没有包不住的火,这件事曹操也极为恼火,后来曹操愣是找了个理由把喜欢耍小聪明的杨修给杀了。



而老谋深算的贾诩却从来不多说什么,曹丕曾去请教贾诩,如何能父亲的欢心。贾诩说的都是大道理,做一个靠谱的人,做一个自律的人,克己本分点就行了。所谓大道至简,两方阵营中的主要谋士深深地影响着各自的性格,曹丕听了贾诩的话,做事小心翼翼,从不出错,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着治理国家。而曹植则每天和杨修等人混在一起,饮酒赋诗,潇潇洒洒地活着。

最终,曹植为自己的放荡不羁,为他的不自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曹丕上位后,曹植就被遣送出了京城,一辈子都在监控之下,最终郁郁而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3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